义龙新区,即义龙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根据中共黔西南州委关于义龙新区更名的通知,新区正式更名为贵州省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义龙试验区,简称"义龙试验区"。
义龙试验区(义龙新区)分为3个片区:兴义市义龙片区(顶效镇、万屯镇、鲁屯镇、郑屯镇),兴仁片区(雨樟镇),安龙片区(贵州安龙经济开发区、龙广镇、德卧镇、新桥镇、木咱镇)。试验区交通便利,南昆铁路,晴隆-兴义高速公路、关岭-兴义高等级公路、汕昆高速公路、324国道穿境而过。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正式实施。兴义市确定的发展目标、职能结构、城镇空间结构等方案获省政府同意,市区范围包括郑屯、鲁屯镇、万屯、顶效等片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省城市工作大会等会议精神,加快提高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质量,加快城乡统筹规划和同城化建设。义龙试验区涉及区域包括顶效街道、木陇街道2街道和鲁屯、万屯、郑屯、龙广、德卧、新桥、木咱、雨樟8镇,规划控制区面积23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100万人。
基本概况
义龙试验区(义龙新区)位于兴义市东北部、北纬25度,平均海拔1200米,属中海拔低纬度地区,常年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平均气温16.2°,绝对最高温度34.5°,绝对最低温低-1.5°。年均降雨量为1382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
义龙试验区交通运输方便,西南部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路线南昆铁路、汕头-昆明高速公路、福州—昆明公路、晴兴高速、309省道、关兴公路从此穿过。现已开工建设的义龙大道、关兴大道、东峰林大道,鲁万公路将使整个新区形成网格化交通,一号大桥、三号桥、四号桥的建设投用使得新区交通不断完善,兴义火车站至兴义机场路程时间缩短为10分钟。新区境内有历史悠久的鲁屯镇、幽静神秘的贵州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布依族民族风情的楼纳少数民族村寨、天印山、间歇泉、太阳泉等美丽丰富的旅游资源,更有备受世界地质学界和古生物学界关注的贵州龙化石。在新区周边有国家AAAA级景区马岭河大峡谷、万峰林、万峰湖等景点。
政治
规划方案
根据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官方公布的资料显示,贵州省人民政府对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呈送的《关于审批〈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年)〉的请示》作出批复、指示:
同意兴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市域发展目标、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城镇空间结构、综合交通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综合防灾规划和空间管制规划。在实施规划时,一要进一步强化兴义市中心城区作为市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快发展捧乍和泥两个重点镇,构建“一城二镇、三轴三区”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增强中心城区和重点镇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小城镇建设发展中,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着重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小城镇综合功能。二要按照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统筹安排市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市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及供水、供电、通讯、防灾等基础设施体系,尽快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市域城镇体系。三是市域城镇化水平情况为:2020年为70%,城镇常住人口70万人;2030年为88%,城镇常住人口110万人。
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规划年限、城市性质、规模、布局、发展方向和各项专业规划、技术经济指标。在城市性质方面: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黔桂滇三省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珠江—西江经济带上的新兴工贸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国际化旅游目的地。
建设制度
原则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实施意见和建议,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
(一)要在兴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抓好市域各级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对市域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引导全市城镇合理布局,优化城镇结构,增强城镇功能。
(二)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抓紧编制城市详细规划和新一轮近期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同时,要认真推行规划公开公示制度,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乡规划。
(三)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意改变和调整。兴义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法行政,采取有力措施,对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一管理,切实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情况和处理结果依法公开,供公众查阅和监督。每年应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规划实施情况。同时,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情况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
行政区划
顶效街道
兴义市顶效街道总面积104.66平方公里,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属岩溶丘陵盆坝地形,海拔1270米—1480米,距兴义市区仅仅11公里,距兴义万峰林机场16公里。
199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兴义顶效经济开发区,设在区内的火车站——兴义站,使顶效成为南下两广、东出闽浙、西进昆明市及东南亚便捷的交通要道。
经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向贵州省人民政府报请《关于调整兴义市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请示》(黔西南府呈〔2019〕34号)文件,在2019年7月1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了报请文书。后于2019年8月17日,撤销顶效街道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兴义市人民政府顶效街道办事处,现应称为“兴义市顶效街道”。
木陇街道
兴义市木陇街道是全州跨区域搬迁人口最多的街道,含四个社区和马岭托管的大蚌、团结、互助三个村,其中,三个社区都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居住社区。木陇街道辖木陇社区、马别社区、麻山社区、王母社区,代管团结村、互助村和大蚌村。
顶效镇
顶效镇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05°36’、北纬25°12’(东经105'36",北纬25'12"),总面积104.66平方公里。
兴义市顶效街道东北高,西南低,属岩溶丘陵盆坝地形,海拔1270米—1480米,距兴义市区仅仅11公里,距兴义万峰林机场16公里。
199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兴义市顶效经济开发区,设在区内的火车站——兴义站,使顶效成为南下两广、东出闽浙、西进昆明市及东南亚便捷的交通要道。"顶效"是以布依语命名的地名,布依语把有水的地方,例如水塘、水洼、水凼等称为“定”,把绿色、蓝色称为“夭”,时间一长,这里便被民间称为“顶效了”,直到1914年,顶效、坡岗等地被划入兴义县后,“顶效”这个名词有了正式身份,成为兴义县的行政区划名词,一直沿用。位于兴义市顶效镇的“猫猫洞文化遗址”,是古人类——“兴义人”的古文化遗址,考古工作者将猫猫洞出土的化石定名为“兴义人”化石,“猫猫洞文化遗址”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屯镇
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东北方向,国土面积146.7平方千米,地处东径104°59′-105°06′,北纬24°59′-25°11′之间。东西最宽约2.1公里。
兴义市郑屯镇根据地形地貌划分为:以坝子和丘陵地为主的工业区和以溶洞为主的坡岗自然生态保护区。
兴义市郑屯镇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岩、白云石、石英石等,有著名的坡岗自然生态保护区,生物资源品类繁多,尤以石斛、吊兰闻名。动物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蟒蛇、金雕、猕猴、鳞甲目、小灵猫、白腹锦鸡等。植物资源有刺樟木、红椿木、红豆、清香木、川桂等珍贵树种。
鲁屯镇
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东北部,距市区32公里,拥有600多年的历史。距南昆铁路郑屯火车站6.5公里,与安龙县龙广镇、海子镇毗邻,国土面积64.45平方公里。现辖9个村,82个村民小组,4786户20318人,居住有汉、布依族、回、苗等多个民族。
据考古出土文物和《兴义府志》、《兴义县志》记载,早在商朝时期鲁屯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明朝初年形成集镇,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厚重的古文化。
1997年贵州省考古队就在此发现了殷代出土的片(玉石的一种),认定是春秋时期的陪葬品。说明早在三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秦以前属夜郎。明洪武二十二年(1439年)各族人民起义,普安扬屯(今楼下镇)之千户所遂移至此,洪武二十三年(1440年)置安南守御所于此,筑城于扬拉山(今东北境的七孔塘)。并命名为“鲁屯”,“鲁屯”这一名就一直沿用。
万屯镇
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北部方向,该镇是兴义市北大门,距兴义市区24公里,距兴义站仅7公里,辖10个行政村148个村民小组,镇内居住着汉、苗、布依族等多个民族,民风淳朴,民族文化气息浓郁。
兴义市万屯镇国土面积177.98平方公里,距兴义市区24公里,兴义飞机场28公里,兴义火车站8公里,郑屯火车站10公里,清水河镇火车站13公里省。省道309线、关兴公路、汕头-昆明高速公路、晴兴高速和待建的威鲁公路在万屯纵横交错。
兴义市万屯镇春秋时属国,战国、秦、汉时属夜郎,元朝时属普安路总管府。明永乐元年(1404年)属普安安抚司,隶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爱新觉罗·颙琰三年(1798年)属兴义府辖;建国后一直属兴义地区管辖。
1988年,国务院批准兴义市升格为市,万屯镇自此由兴义市管辖。
新桥镇
新桥镇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所辖的一个镇,位于安龙县西部,处于“兴安兴(即兴义-安龙-兴仁市)经济圈”内,距安龙县城22公里,国土面积113.4平方公里,人口22017人。
全镇有16个村,96个村民组,5098户,21258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3%,居住着汉、布依族、苗、彝、回等民族。
龙广镇
龙广镇位于安龙县西部,距县城33公里,距黔西南州首府兴义市32公里,位于“兴安兴(即兴义-安龙-兴仁)经济圈”内。全镇国土面积167平方公里,辖18个村,总人口约5.2万人,龙广镇辖18个村,178个村民组,15813户,总人口53654人,其中镇区人口24000人,城镇化率45%。有汉族、布依族、苗族、回族、彝族等2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的33.5%,分布有汉、布依、苗、彝等民族,境内平均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1300毫米,地表地下径流丰富,蓄水工程较多,全镇有水库3个、山塘60个。
龙广历史悠久,2亿年前生物就在这片古老神秘的土地上栖息繁衍,2000年前先人们在这里开创着古老的人类文明,历史文物古迹有:观音洞古人类遗址、战国秦汉时期遗址、袁祖铭故居等。
龙广镇历史名人众多,有五省联军总司令、北阀联军左翼总指挥袁祖铭,南盘江风云人物王秉鋆等,全镇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观音洞古人类遗址、五省会馆,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龙广武装革命暴动纪念碑。
木咱镇
位于安龙县西南部,处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上,属亚热带喀斯特岩溶山区。东北与新安镇交界,东南与坡脚乡接壤,西北与新桥镇连接,西南与德卧镇毗邻。
全镇共14个村,101个村民小组,4766户19000余人,居住着汉、布依族、苗、壮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3%,全镇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
德卧镇
德卧镇位于安龙县西南部,同隆林各族自治县隔江相望,东距安龙县城23公里、西距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兴义市37公里,同时与贵阳市、昆明市和广西百色市各相距300公里左右。全镇国土面积207.15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34个村民组,总人口3.4万余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27%、镇区人口1.1万人),人均耕地0.76亩,居住着布依族、苗等8个民族。
雨樟镇
位于黔西南州兴仁县西南部,距兴仁县县城十五公里,是兴仁、安龙县、兴义三县市的交界,晴兴高速(省级高速,双向四车道,在雨樟镇设有出入口,黔西南州境内晴隆县至黔西南州兴义市)、309省道和关兴高等级公路(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至黔西南州兴义市)穿境而过,距南昆铁路兴义站(顶效街道境内)约30公里。
雨樟镇国土面积145平方公里,辖11个村,146个村民小组,6740余户,2.9万人,镇内居住着汉、回、苗、布依族、彝、黎等民族。
经济
基础设施建设
“三路”:即义龙大道、关兴大道和东峰林大道,为试验区连接周边乡镇的主要交通枢纽,是串联汕头-昆明高速公路、关兴公路,连接G324和S309的重要基础工程。三条大道约50公里,规划红线宽均为80米,总投资约为29.9亿元,三条大道的土地征拆工作已全部完成。
“三桥”:即G324国道跨马岭河大桥危桥改造工程(3号大桥)、兴义至马岭线跨马岭河大桥(1号桥)、兴义至顶效楼纳生态风景区跨马岭河大桥(4号大桥)。
“三桥”是兴义市跨越马岭河至顶效,宽泛连接的顶效街道的战略性重点工程;是河两岸工业园区的重要交通“走廊”和城镇群之间的交通主干道。建成后将承担起试验区衔接汕头-昆明高速公路、城市环线,并快速联系兴义市桔山片区、丰都片区及铁路兴义站,有效网络并贯通G324国道和S309省道,形成试验区快速交通体系。
三座大桥前期工作基本完成,1号桥已进入公开招标阶段。三桥总投资约25亿,其中G324国道跨马岭河大桥危桥改造工程(3号大桥)投资达15亿元。
产业园建设
“三园”:即红星产业园、郑鲁万产业园和新德产业园。“三园”是充分考虑试验区环境及区位等优势,制定的产业上的空间格局。
兴义市红星工业园
兴义市红星工业园规划总面积4300余亩,已用地面积833亩,现有入住企业33家,其中建成投产16家,在建14家,入住企业预计总投资10余亿元,完成投资3亿元。
试验区根据全州和全省的医药制药实际情况,在红星工业园区规划打造医药产业园,规划占地10平方公里,建成医药原材料交易中心、生产销售集散中心。该医药产业园已经入住天地药业、德良方药业、华圣药业等大型制药企业。
兴义市郑鲁万产业园
兴义市郑鲁万产业园和新德产业园规划建设已现雏形,且有如贵州荣盛集团建材产业园项目、贵州元豪有限公司、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元豪投资有限公司、鹏升再生纸业、金宏化工、金石石材等企业入驻、建成并投产。
经济开发
2015年,义龙试验区按照州委、州政府“先行先试”“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要求,坚守“两条底线”,以国际化生态智慧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以“三路、三桥”为中心的城市骨干路网建设,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5个100工程”战略部署和“招大商、大招商、招好商”总体思路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启动和实施了一大批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同步推进工业、农业现代化,“三园”建设日新月异,全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财政总收入突破了25亿元大关,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走上了一条符合义龙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加速发展、后发赶超之路。新的一年开始之际,本报特别推出2015年义龙经济社会发展回眸专题报道,以广大读者。2015年以来,义龙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州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按照“三路、三桥、三园”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国际生态智慧城市”目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发展的一派大好形势。2015年,全区上下进一步增强发展的自觉性,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坚定同步小康的自信心,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协调谋划、扎实推进,以“五个起来”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特色发展之路,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国际化生态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建设热浪迭起,基础设施日新月异,工业建设快步推进,招商引资硕果满枝,城镇化蒸蒸日上,农业产业化花开大地,社会事业谱新篇,改善民生惠及百姓,同步小康取得新进展、新成就。
参考资料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关于黔西南州义龙新区更名通知.点亮黔西南.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