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陈载

陈载,金朝河东南路高平县唐安村(今属高平市马村镇唐安东)人。明昌二年(1191年)状元,是科举制度下高平有史记载的唯一状元。

概述

金明昌二年(1191年),河东南路高平县一位叫陈载的读书人高中经义状元。(金代进士科分辞赋、经义、策论三科,根据实际情况,一场放一至三名状元不等。)。这是科举制度下高平有史记载的唯一状元。笔者经过多方考证,发现《光绪山西通志》,顺治乾隆同治版《高平县志》和科举研究专家 周腊生 教授所作的《再谈历代状元知多少》等相关史料文献中均记载了陈载为明昌二年状元,除陈载外,还未见有史料记载高平出过其他状元。

基本信息

虽然许多史料文献中记录了陈载其人其事,但都没有记载详细乡里。对状元郎的详细乡里,仅仅是在口头上流传为马村镇唐安人,而口头语言具有不稳定性。为此,有必要找到确切的历史记载,保护马村镇这一独有的状元文化遗产。

人物生平

光绪山西通志》载,“状元陈载墓在马村西,明万历裔孙陈升立碑”,这说明陈载肯定是马村这一区域人,且马村西就紧邻唐安东。明末清初高平市文化名人,曾任湖广布政使的毕振姬所著《西北之文》一书中有篇名为《清户部司务孝廉陈壶山墓表》的文章,文章载:“唐安之在高平上梁也,隋徙江左诸陈于陇蜀。建安王叔卿起唐安。大业中,为都官郎、上党通守,家上梁,著其房为唐安,是为南陈。南陈祖颍川、长城,……金明昌间载,状元,墓距唐安里许。……下梁策,上梁璨,后先成进士。……”实地考察后,发现唐安陈姓为一大姓,而且在唐安东村还遗存有状元后裔、明万历五年丁丑科进士陈璨重建的陈氏府邸。综合以上史料和考察结果可知,作为金朝状元的陈载,其乡里为:河东南路泽州高平县唐安村(今山西省高平市马村镇唐安东村)。

科举制从隋大业年间诞生到清光绪三十一年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历经1300多年,共产生状元914人。如果将这些状元平均到全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中的话,每个县级行政区划仅有0.3个状元。可见,一个县能够拥有一名状元,实属不易;而一个乡镇能够拥有一名状元,更是难上加难。这从侧面说明了马村镇从古代开始就非常重视文化教育。

个人生活

顺治帝十五年《高平县志》记载:“陈载,辛弃疾贫力学,日诵数千言,经史百家之书无所不览,登明昌二年状元及第,在翰苑十余年,多所著述,早卒,士类惜焉。从祀庙庭,正祀考曰:力学安贫,见闻该博,代言撰录,著述为多。”

看来,陈载从小刻苦学习,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凭借深厚的功底,在明昌二年状元及第。自古“学而优则仕”,中状元后,陈载进入了最高学术水准和最高文化层次的官僚机构——翰林院。翰林院既是皇帝的秘书机构,也是人才的储备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部门,堪称科举精英荟萃之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状元、进翰苑又是多少士人学子梦寐以求的?

主要成就

陈载在翰林院的十余年里,正是金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完颜璟末年,外有蒙古、南宋不断起兵抗金,内有黄河泛滥、赋税减少,严重的外忧内患造成了社会经济紊乱。陈载抱着忧国忧民之情,在承安四年向章宗进谏,《金史》卷十一载,“己亥,应奉翰林文字陈载言四事:其一,边民苦于寇掠;其二,农民困于军须;其三,审决冤滞,一切从宽,苟纵有罪;其四,行省官员,例获厚赏,而沿边司县,曾不沾及,此亦干和气,致旱灾之所由也。”章宗充分肯定了陈载的建议。

年轻的陈载风华正茂,正值事业鼎盛期。只可惜英年早逝,给世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不过,他生命虽然短暂,却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经考证,陈载的祖上是河南川陈氏,晋朝永嘉年间,随王室南迁避乱,而后建立陈王朝。陈灭亡后,陈顼的第五子,建安王陈叔卿迁入今山西省高平市唐安,并逐步繁衍发展。到陈载时,陈氏已成为唐安望族。受陈载报国爱民,勤奋好学思想影响,后人世代崇尚教育,培育子孙立志读书,尚文习学蔚然成风,之后的数百年间,人才辈出。这其中,声望较大的有明代陈忠、陈璨父子和明末清初的陈。

陈璨,字子光,万历五年丁丑进士,任临颍县知县,历南京行人司司副(掌传旨、册封等事)。坊表词曰:恩湛琼林。顺治乾隆同治版《高平县志》皆有记载。

陈璨任职期间,多有建树,朝廷为表彰其功绩,封其父陈忠为“文林郎”。顺治版《高平县志》载:“赠文林郎河南临颍县知县陈忠孺人庞氏,以子璨贵。”

陈烶,号壶山,明末清初人。明代崇祯年间乙卯科亚魁,署翼城县教谕。清代担任户部司务一职。对赴京高平市同乡多有照顾,声望颇高。毕振姬曾多次为其撰文。

而今,唐安陈氏后人仍然坚持崇尚读书的良好风气,很多家庭普遍有看书写字的习惯,并积极让子女接受高等教育。

●气势宏大的棋盘院

在今天的唐安缫丝厂厂区西南处,有一处气势宏大的建筑,据传是陈状元昔日的住所,现存建筑为明万历年间后裔陈璨重建。状元后人,唐东村村委主任陈保林告诉我,陈氏府邸俗称“楼后”,也叫棋盘院,以前规模宏大,但由于缺乏保护,仅存这一处宅院。

棋盘院西南方一处院落为陈氏家族祠堂(据陈氏后人讲,原先的祠堂在村东吉红寨上,后迁至此。),院内有一通石碑,上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戊戌科进士冯嗣京撰写的“重修陈氏祠堂碑记”一文。

陈载是高平市有史记载的唯一状元,是高平市和马村镇独有的文化名人。棋盘院作为状元后世的府邸,从陈璨万历五年(1577年)中进士算起,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且形制结构完好,具有防御特色,是华北民居的典型代表,也是研究明代民居的实例。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