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包谷坪乡

包谷坪乡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下辖的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布拖县南部。东与罗家坪乡接壤,南与龙潭镇相邻,西与普格县相连,北与美撒乡觉撒乡相接。包谷坪乡总面积为89.43平方千米,2019年末户籍人口为6059人。1956年成立包谷坪乡,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最终于2021年1月12日被撤销,其行政区域划归龙潭镇管辖。

历史沿革

包谷坪乡地名源于乡政府原驻地四周环山,山中有一个平坝区

包谷坪乡成立于1956年,1973年改为公社,1984年恢复乡级行政单位。1995年马老乡并入包谷坪乡。2006年乡政府由洛觉村迁至宪次机乃村。2021年1月,包谷坪乡被撤销,其所属行政区域归龙潭镇管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包谷坪乡地处布拖县南部,东与罗家坪乡接壤,南与龙潭镇为邻,西与普格县接壤,北接美撒乡觉撒乡。 区域面积89.4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包谷坪乡地势略为北高南低。

气候

包谷坪乡光照充足,空气干燥。春冬寒冷多雪,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多年平均气温11℃。无霜期年平均201天。年平均降水量1102.1毫米。

自然灾害

包谷坪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低温、霜冻、雷击、泥石流等。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包谷坪乡下辖团结村、跃进村、洛觉村、宪次机乃村、老碾子村和四菲戈洛村共6个行政村。

人口

2011年末,包谷坪乡辖区总人口4400人。201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8‰。

2019年末,包谷坪乡户籍人口为6059人,主要居民为彝族

经济

综述

2019年,包谷坪乡有工业企业1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农业

包谷坪乡有农业耕地面积6584亩,以种植小麦、玉米、阳芋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160吨,其中马铃薯905吨,苦荞87吨,玉米168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马、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879头,年末存栏2798头;羊饲养量13574只,年末存栏10254只;牛饲养量2314头,年末存栏1825头;马饲养量213匹,年末存栏198匹;家禽饲养量3.8万羽,年末存栏2.1万羽。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包谷坪乡有小学1所,在校生426人,专任教师2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包谷坪乡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6个;各类图书室4个,藏书9800册。

2011年末,包谷坪乡有“村村通”电视用户90户,入户率29%。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包谷坪乡有卫生院1个,专业卫生人员5人。

社会保障

2011年,包谷坪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18人,支出94.9万元,月人均60元;农村五保供养30人,支出4.4万元。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520人,参保率80%。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包谷坪乡有移动电话用户645户。

交通

截至2011年,包谷坪乡境内通车公路里程达30千米。

人文

火把节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彝语称“东此”。一般为每年七月(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左右)择吉日而过,它源于彝族先民对火的原始崇拜,一般要连续过三天,有“爱情的节日、东方情人节、眼睛的节日”的美誉。早在节前数日,彝族人民就准备了最好的服装、烟、酒、鸡、猪、羊和火把等。第一天,家家户户都根据自己家经济情况,杀鸡、杀猪宰羊祭祀祖先(特别困难的就煮鸡蛋),盛宴庆贺,至深夜,家家户户都点燃火把,从房屋内的上方顺着墙壁照亮每个角落,口中念着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庭安康”的愿望,绕过火塘,经过畜圈,走出家门,通过院坝,走出大门,最后汇入全寨的火把行列,巡游山野田畴,巡视庄稼,驱逐害虫。

后将未燃尽的火把汇集在一平坝上,大家围成一圈,手拉着手跳达体舞。第二天以后,则是赶集娱乐的日子,彝语名“东格”,全家扶老携幼,穿着提前准备好的最好服装,到特定的火把场参与或观看由各级政府组织的唱歌、跳舞、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拔河、选美等传统文化活动和体育竞技活动,或在大街上来回遛达,展示自己。第三天晚上要举行“多哈”,点完火把后,各家把自己烧剩的火把拿到家人经常过往的路边,找3块石头放成三角形状,上面压1块石板,再在石板上放上9棵小石子、9根青草,象平常在家里烧火做饭时一样把剩下的火把放在石板下面燃烧,意为火把节结束了,做饭送祖先回去。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