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1906—1984),字进之,礼县红河乡人。王荩一生治学严谨,注重研读《老子》《庄子》《说文解词》《训学》等,并爱好古篆书法,编著有《习字篆存》《读庄随笔》《生活漫录》等10余种书。
基本信息
王荩青年时就读于甘肃省立第三中学、兰州大学国文专修科、北京大学文学院。1926年加入国民党,1943年任礼县中学校长,1946年加入三民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区队长,1947年8月当选县参议员,并担任县党部执委、区党部书记,1948年因受到县参议会的弹劾,被县政府以工作不力等因解除校长职务,激起学生义愤,爆发了学潮。1949年春在兰州师范任教员。解放后受到政府宽大处理。1952年以民主人士身份出席县人代会,当选县人代会常委兼专职干事,1956年调任城关完小教员,后调礼县中学任教,是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7年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10月因“党团合并”被错判三年徒刑监外执行,并下放农场劳动改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摘掉右派帽子,撤判平反,恢复工作。1983年当选县政协委员,1984年病逝家中。王荩任礼县中学校长的六年中,治校有方,教学上倡导“熟读精思,严格磨砺”,在他的影响下,学校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采取严格考试措施,奖励优异学生,学校秩序井然,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礼县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王荩一生治学严谨,注重研读《老子》《庄子》《说文解词》《训诂学》等,并爱好古篆书法,编著有《习字篆存》《读庄随笔》《生活漫录》等10余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