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建,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
担任职务
段建珺,这位“草原剪纸派”的代表剪纸艺术家,在社会上兼任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内蒙古剪纸学会会长、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呼和浩特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和林格尔县剪纸学会会长等职。
人生故事
段建珺,1973年出生在和林格尔县一个贫困农家,虽与名门望族无缘,却为段家带来了欢欣,双亲爱如珍宝。父亲段沂海诚实敦厚,纯朴少语,44岁得子,香火有继。母亲毛素英是四川彭山人,她是一位贤慧善良的母亲。段建珺还有两个同母异父的哥哥,一个五口之家靠父母的零敲碎打来维持。父母不通文墨,但有一颗望子成才的心。他们对儿子抚以心血,和以屈泪,节衣缩食供他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在他儿时那朦胧的记忆里,留下一幅使他永远也抹不掉的“画”:“昏暗的灯光下,父母相对倾伏在炕席上,整理粘补着母亲一天卖雪糕挣来的那些零散小钱是那样的小心谨慎”。那时他还小,并不十分在意,也不知道其中的寓意。他的父亲护过林、守过山、筛过沙、值过夜。不嗜烟酒,他一生也没有进过饭馆,没享受过里边的美味佳肴,却饱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段建珺高中毕业后,到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深造,第二年考上了海拉尔区师专美术系。他从没有向父亲苛求过,他深深知道供他上学的钱是怎样挣来的。他永远没有忘记父亲曾对他的教诲:“咱人穷,但志不能穷”!在大学期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便想起了父亲的忠告,使他久久不能入睡。后来,他彻底明白了自己的选择和做人:“‘穷’是智者渴望成才的起源,‘穷’是冲向成功彼岸的动力,‘穷困’可以成为青春年华的‘燃烧源’,小则可以闪光,大则可以燎原”。的确,段建珺能有今天的辉煌,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人生背景是分不开的。
中国十大神剪
他对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近乎失传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进行了抢救性收集、挖掘和整理,自费对散落全区民间的原生态剪纸艺术进行了考察。东浴呼伦贝尔市之春光,西揽贺兰山之秋色,南沐黄河古渡之夏雨,北跨阴山山脉巅峰之冬雪。足迹踏遍了内蒙古的“三部区”,行程近万里。毡房、农舍、古窑洞,是他寻根探宝的“掘金楼”,校园、课堂、童子心,是他传承文化的“古杏坛”,这正是他走向艺术殿堂的赤色通道。他把教学课堂作为弘扬祖国灿烂文化的精神净园,使内蒙古自治区的剪纸艺术走出困惑,轰轰烈烈地进入了辉煌。同时,他的剪纸艺术创作成功地将剪纸艺术的精髓与现代生活和审美要素融合升华,创造了剪纸艺术的新形式,成为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草原剪纸实力派艺术家,已引起了海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青睐。特别是有无数业内人士和酷爱艺术的朋友,他们都带着无以隐瞒的钦慕之情想知道这位年轻艺术家的成长历程,也无不渴望通过涉猎内蒙古剪纸来解读一下段建珺其人其事……
剪纸艺术
段建珺的作品剪风犀利劲爽,清新明快,刚柔相济,达到了单纯凝练、粗犷厚重、超逸飘然、意趣深的艺术境界,形成他鲜明的艺术个性;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是充满生命张力、充溢着浓烈的草原独特生命气息的艺术之美,充分以动荡而流逝的瞬间状态集中表现着运动加力量的视觉美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名扬剪纸界,被誉为中国十大“神剪”,被冯骥才赞誉为“中国当代剪纸新生代剪纸艺术的代表人物”。
多年来,段建珺以及他创作的大量剪纸作品,像《春到草原》、《草原雄鹰》、《草原骄子》等,曾荣获多项奖励和荣誉。
1996年,段建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2000年5月,段建珺被共青团呼和浩特市委员会等10部门联合授予“呼和浩特市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2001年8月,段建珺被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等部门联合授予“新中国剪纸艺术家”称号;
2001年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段建珺作品
2003年10月,段建珺被第五届中国剪纸艺术节组委会授予“中国剪纸德艺双馨奖”;
2004年,段建珺被中国剪纸艺术之乡邀请展组委会授予“十大神剪”称号;
2005年6月,段建珺被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内蒙古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5年10月,段建珺的草原风情剪纸被选录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国家邮政局举办的“中国当代文化名家”邮票工程,剪纸邮票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06年,段建珺被第二届国际剪纸中国艺术节组委会授予“剪纸艺术杰出贡献奖”。
2003年和2009年两次荣获内蒙古艺术创作最高奖“萨日纳”奖。近年来,他的草原风情剪纸被作为礼品送往美国、加拿大、丹麦、瑞典、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被许多博物馆(纪念馆)和社会名流收藏。
学者名流
“和林格尔县剪纸”杰出代表性传承人、内蒙古自治区剪纸学会会长段建珺介绍北方剪纸艺术。
2003年3月,段建珺的家乡和林格尔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为自治区填补了行业空白。社会的认可与鼓励使他在剪纸事业上思考的问题也愈来愈多,也不能不在自身动力上加码。他着力展开对内蒙古民间剪纸及和林格尔地方民间剪纸的理论研究,使其在民俗学、艺术学、考古学、审美学等方面能有更深层次的探究。
艺术成就
他多次在北京、哈尔滨市、南京、四川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日本、蒙古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剪纸艺术交流活动,使内蒙古自治区的剪纸艺术走出草原,走出国门。
在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10周年之际,他组织会员精心制作了大型剪纸《赞歌》,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也是目前毛主席纪念堂在全国范围内唯一收藏的一幅剪纸艺术珍品。2003年以来,他多次受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邀请,义务为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讲授内蒙古剪纸艺术达60课时,使剪纸这朵民族艺术奇葩进入军营,成为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军营文化的重要载体。
段建珺利用各种外出会议及活动间隙向着名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国画大师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女士,小提琴大师盛中国夫妇等社会名流宣传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大草原的剪纸艺术,得到了他们的鼎力支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白庚胜,原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着名油画家靳之林,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贾芝,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顾问李寸松,着名剪纸艺术家傅作仁,原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副会长陈竟,着名收藏家杨鲁安等老一辈学者名人对段建珺的艺术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更加坚定了他追求艺术的信念。他现在正在积极探索为剪纸艺术走向产业化而努力,力争将自治区的剪纸艺术推向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