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王抟沙

王抟沙(1876-1933),名敬芳,河南省巩县兴仁沟人。中国民间自办新学的创始人,在政界和教育界建树颇多。

近代“四大豫人”(张钫刘镇华李时灿和王抟沙)之一。

人物简介

王抟沙(1876-1933),名敬芳,河南省巩县兴仁沟人。幼年失去父母,没有继承祖业,由其嫂抚养。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参加乡试,成为举人。中国民间自办新学的创始人,在政界和教育界建树颇多。

人物生平

清光绪王寅科举人。1906(清光绪三十一年)留学日本。王抟沙与秋瑾、姚宏业于右任等即在上海筹办中国公学,于1907(光绪三十二年)租屋开学,开创了中国民间自办新学的何家槐。后应像人之请,任河南学务公所豫西议董。不久,辞职回巩县,与刘莲青等人力行男剪发、女放足。兴办新学。先后创办巩县高等小学堂、强华女校、黑石关县立中等农桑学堂与回郭镇速成工艺学堂等,为巩县兴办新学树立了典范。

1915年(民国4年),王抟沙返回河南省,成立中原煤矿公司。1916年(民国5年),王抟沙出资在本村王氏词堂创办抟沙小学。1917年与胡石青创办《新中州报》。   1919年(民国8年),王抟沙又任中国公学校长。翌年,将中国公学所办的商科改办为大学。1922年(民国11年),王抟沙任中州大学(河南大学前身)董事。是年,任陕西省宣抚使,与陕西督军冯玉祥合作,实施善政,建树颇多。民国18年,蒋介石任命翁文源接任中原公司经理,王抟沙离职寓居北平市,1933年(民国 22 年)病逝。

主要成就

创办中国公学(中国公学于1951年与正阳法商学院等合并为重庆财经学院,次年并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随西南革大三处并入西南财经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

创办焦作矿物大学

创办河南省留学欧美预科学校

创办抟沙小学

评价

据《巩县志》记载,王抟沙是清末明初著名的民主进步人士。他目睹清政府政治腐败,屡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乃起草万言书,历陈朝政得失。赴京会试,因文中有“奄奄无生气之朝廷”一语,主考官不敢录取。从此,他通过创办实业、参与政治革新等方式来救国救民,最主要的功绩是创办学校。他曾在家乡创办3所学校,对贫困家庭的孩子减免学杂费,并提供食宿,受到了乡邻的欢迎和好评。

故居

王抟沙故居位于巩义站街镇北瑶湾村,南侧与连霍高速相临。它是南北两处四合院组成,共有14大间房屋,里面 还有农村学校教学用的黑板。据北瑶湾村居委会主任张茂宪介绍,2000年前,这儿是个学校,几代人在此读书,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毕业。2000年后,学校迁到别的地方,校址更名为王抟沙故居而保护起来。   2007年王抟沙故居入选首批河南省古代暨近代民居民间建筑。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