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时灿

李时灿

李时灿(1866年-1943年),清末民国时教育家、藏书家,洛学近代转化的重要人物。名时灿,字敏修,以字行,号斋。他是清朝晚期至民国时期的教育家和政治人物,曾在多个领域担任重要职务,包括刑部部曹、河南教育总会会长、学务公所议长、救灾总会会长等。民国时期,他担任河南教育司司长,与天津的严修、江南的张謇齐名,被誉为“教育三杰”。

人物经历

早期生活

李时灿,李安澜之孙,16岁成为秀才,20岁考取举人,26岁中进士。他的职业生涯始于刑部,随后回到家乡,积极参与地方事务。

教育实践

李时灿在教育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他提出了“学无新旧,唯其是耳”的理念,积极推动新式教育。1898年,他与其他同乡合作创办了经正书舍,培养了一批学生。面对来自保守势力的阻力,他坚定立场,继续推广新学。他还通过捐献自己的财产来支持学校的运营。1912年春,时任河南省教育总会会长、河南省教育司司长的李时灿与河南提学使陈善同、河南省学务公所议员王敬芳、教育司科长林伯襄等人上书河南省政府,建议设立专门学校,多遣学生留学欧美,以造就真才,谋求强省兴邦之道。

政治生涯

李时灿的政治生涯同样丰富多彩。他曾担任河南学务公所议长、河南教育司司长等职。在这些职位上,他致力于制定河南的教育政策,鼓励创办各种类型的学校,并亲自主编《河南教育》杂志。

文献整理

他对家乡的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情感。民国时期,他被聘为清史馆名誉协修,并负责整理中州文献。他成立了中州文献征辑处,并在多地设立了分支机构,最终编辑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的文献作品。

社会活动

李时灿不仅在学术上有卓越成就,还在社会活动中展现了其爱国情怀。他积极参与反对外来经济侵略的运动,并在抗战期间通过创办文化社团等方式,鼓舞人们的斗志。

逝世

1943年,李时灿在禹县去世,享年78岁。他的逝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人前往吊唁,表达了对这位学者的尊敬。

主要作品

李时灿的著作包括《论语之政治学》《中州人物稿》《中州学系考》以及《汲县志》稿等。

人物评价

李时灿以其正直的人格和深厚的学识受到广泛的赞誉。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无论是教育改革还是对抗外来侵略,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

参考资料

李时灿与《中州先哲传》.万方数据.2024-08-22

李时灿.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8-22

河大故事|乘风破浪建预校.河大故事|乘风破浪建预校.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