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对等网络

对等网络(Peer to Peer),全称是对等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分布式应用架构,该架构会在对等者(Peer)之间进行任务分配和工作负载,是一种对等计算模型在应用层形成的组网或网络形式。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对等者、伙伴、对端”的意义。P2P可以理解为对等网络。国内一些媒体将P2P翻译成“点对点”或者“端对端”,学术界则统一称为对等网络(Peer-to-Peer networking)或对等计算(Peer-to-Peer computing)。

对等网络的特点包括对等性、分散性、共享资源、自治性和去中心化。对等网络能够在网络的中央及边缘区域共享内容和资源,易拓展、计算能力强大、便于共享等优势,但同时也有着影响用户计算机的性能、网络安全性较低、备份、恢复资源难度较大等不足。

P2P技术应用领域目前主要在于流媒体分发、文件共享和即时通信。一方面,充分利用P2P模式的技术特点,扩展应用领域,将成为P2P技术研究的重要领域。另一方面,PSP应用标准化广为期待,但P2P应用标准化进程,能否统一或替换各种公开和私有的P2P应用协议,不仅取决于标准化研究本身,更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非技术因素。

区别

当前的通信模式还有Client/Server、Browser/Server和Slave/Master等。例如,企业局域网Intranet和Internet都是以Client/Server和Browser/Server为模式,而早期的主机系统则采用Slave/Master模式。这些模式的特点是:它们都是以应用为核心的,在网络中必须有应用服务器,用户的请求必须通过应用服务器完成,用户之间的通信也要经过服务器。而在对等网络中,用户之间可以直接通信、共享资源、协同工作。

网络特点

对等网络是一种网络结构的思想。它与目前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也就是WWW所采用的结构方式)的一个本质区别是,整个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心节点(或中心服务器)。在P2P结构中,每一个节点(peer)大都同时具有信息消费者、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通讯等三方面的功能。从计算模式上来说,P2P打破了传统的Client/Server (C/S)模式,在网络中的每个节点的地位都是对等的。每个节点既充当服务器,为其他节点提供服务,同时也享用其他节点提供的服务。

简单的说,P2P就是直接将人们联系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互。P2P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间商。

P2P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改变互联网现在的以太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

对等网络是对分布式概念的成功拓展,它将传统方式下的服务器负担分配到网络中的每一节点上,每一节点都将承担有限的存储与计算任务,加入到网络中的节点越多,节点贡献的资源也就越多,其服务质量也就越高。

对等网络可运用存在于Internet边缘的相对强大的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执行较基于客户端的计算任务更高级的任务。现代的PC具有速度极快的处理器、海量内存以及超大的HDD,而在执行常规计算任务(比如:浏览电子邮件和Web)时,无法完全发挥这些设备的潜力。新式PC很容易就能同时充当许多类型的应用程序的客户端和服务器(对等方)。

P2P网络技术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非中心化

网络中的资源和服务分散在所有节点上,信息的传输和服务的实现都直接在节点之间进行,可以无需中间环节和服务器的介入,避免了可能的瓶颈。P2P的非中心化基本特点,带来了其在可扩展性、健壮性等方面的优势。

可扩展性

在P2P网络中,随着用户的加入,不仅服务的需求增加了,系统整体的资源和服务能力也在同步地扩充,始终能比较容易地满足用户的需要。理论上其可扩展性几乎可以认为是无限的。例如:在传统的通过断点续传的文件下载方式中,当下载用户增加之后,下载速度会变得越来越慢,然而P2P网络正好相反,加入的用户越多,P2P网络中提供的资源就越多,下载的速度反而越快。

健壮性

P2P架构天生具有耐攻击、高故障容许度的优点。由于服务是分散在各个节点之间进行的,部分节点或网络遭到破坏对其它部分的影响很小。P2P网络一般在部分节点失效时能够自动调整整体拓扑,保持其它节点的连通性。P2P网络通常都是以自组织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并允许节点自由地加入和离开。

高性价比

性能优势是P2P被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个人计算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以及网络带宽等性能依照摩尔定理高速增长。采用P2P架构可以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中散布的大量普通结点,将计算任务或存储资料分布到所有节点上。利用其中闲置的计算能力或存储空间,达到高性能计算和海量存储的目的。目前,P2P在这方面的应用多在学术研究方面,一旦技术成熟,能够在工业领域推广,则可以为许多企业节省购买大型服务器的成本。

隐私保护

在P2P网络中,由于信息的传输分散在各节点之间进行而无需经过某个集中环节,用户的隐私信息被窃听和泄漏的可能性大大缩小。此外,目前解决Internet隐私问题主要采用中继转发的技术方法,从而将通信的参与者隐藏在众多的网络实体之中。在传统的一些匿名通信系统中,实现这一机制依赖于某些中继服务器节点。而在P2P中,所有参与者都可以提供中继转发的功能,因而大大提高了匿名通讯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隐私保护。

负载均衡

P2P网络环境下由于每个节点既是服务器又是客户机,减少了对传统C/S结构服务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的要求,同时因为资源分布在多个节点,更好的实现了整个网络的负载均衡。

由于对等网络不需要专门的服务器来做网络支持,也不需要其他的组件来提高网络的性能,因而组网成本较低,适用于人员少、组网简单的场景,故常用于网络较小的中小型企业或家庭中。

简介

对等网络又称工作组,网上各台计算机有相同的功能,无主从之分,一台计算机都是既可作为服务器,设定共享资源供网络中其他计算机所使用,又可以作为工作站,没有专用的服务器,也没有专用的工作站。对等网络是小型局域网常用的组网方式。

软件类型

对等网络软件主要有以下类型:

1、即时通信软件,如ICQ、AnyChat等。2个或多个用户可以通过文字、语音或文件进行交流,甚至还可以与手机通信。

对等网络

2、实现共享文件资源的软件,如Napster和Gnutella等。用户可以直接从任意一台安装同类软件的PC上下载或上载文件,并检索、复制共享的文件。

3、游戏软件,当前的许多网络游戏都是通过对等网络方式实现的。

4、存储软件,如Farsite,用于在网络上将存储对象分散存储。

5、数据搜索及查询软件,如Infrasearch、Pointera,用来在对等网络中完成信息检索

6、协同计算软件,如Netbatch,可连接几千或上万台PC,利用其空闲时间进行协同计算。

7、协同处理软件,如Groove,可用于企业管理。

8、p2p分布式计算

9、比特币、莱特币等虚拟化虚拟币都是建立在p2p网络上的。

组网步骤

1、网络的拓扑结构。

2、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

3、根据传输介质的类型、网络的运行速度、网络的覆盖范围等选择网络连接设备。

4、硬件连接。

5、网络软件的安装。

6、设置资源共享。

标准

对等网络尚无统一的标准

2000年8月成立了P2P工作组,成员包括英特尔、IBM和HP公司等。发展对等网络的其他主要障碍还有版权问题、网络带宽问题、管理问题和安全问题等。如何连接电话、手机和家电、工业设备等,也是对等网络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内对等网络市场从2000年开始启动。

国内的应用主要有2个方向:文件共享及协同工作。

在文件共享方面,国内已经有多家公司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当前主要的中文对等网络软件有Workslink、Ezpeer、Jelawat、Kuro和Toperson等,还有PASP_E-school实时交互多媒体在线课堂教学软件。在未来,企业对等网络应用将是热点,主要将解决企业内部事务处理的协同、企业门户、企业虚拟专用网络(VPN)、远程互动和宽带应用等。国内基于对等网络技术的企业应用产品有KM-Server中小企业知识管理软件等。

网络平台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p2p借贷与网络借贷相结合的金融服务网站。p2p借贷是peer to peer lending的缩写。即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公司)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网络借贷指的是借贷过程中,资料与资金、合同、手续等全部通过网络实现,它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民间借贷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这也是未来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网贷平台数量近两年在国内迅速增长,已达到2000余家,比较活跃的有几百家。

发展历程

起缘

P2P小额借贷是一种将非常小额度的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商业模型。它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个人资金需求、发展个人信用体系和提高社会闲散资金利用率三个方面,由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孟加拉国)首创。

1976年,在一次乡村调查中,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把27美元借给了42位贫困的村民,以支付他们用以制作竹凳的微薄成本,免受高利贷的盘剥。由此开启他的小额贷款之路。

1979年,他在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内部创立了格莱(意为“乡村”)分行,开始为贫困的孟加拉妇女提供小额贷款业务。

产生

P2P其中P是英文peer的意思。主要是指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在收取一定费用的前提下向其他个人提供小额借贷的金融模式。客户对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将资金借出的客户,另一个是需要贷款的客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P2P小额借贷逐渐由单一的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下线上并行,随之产生的就是P2P网络借贷平台。这使更多人群享受到了P2P小额信贷服务。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这种借贷方式来缓解人们因为在不同年龄时收入不均匀而导致的消费力不平衡问题。

P2P网贷模式的雏形,是英国人理查德·杜瓦、詹姆斯·亚历山大、萨拉·马休斯和大卫·尼克尔森4位年轻人共同创造的。2005年3月,他们创办的全球第一家P2P网贷平台Zopa在伦敦上线运营。如今Zopa的业务已扩至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美国大日本帝国,平均每天线上的投资额达200多万英镑

Zopa是“可达成协议的空间(Zone of Possible Agreement)”的缩写。在 Zopa网站上,投资者可列出金额、利率和想要借出款项的时间,而借款者则根据用途、金额搜索适合的贷款产品,Zopa则向借贷双方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而非赚取利息。

在我国,最早的P2P网贷平台成立于2006年。在其后的几年间,国内的网贷平台还是凤毛麟角,鲜有创业人士涉足其中。

直到2010年,网贷平台才被许多创业人士看中,开始陆续出现了一些试水者。

2011年,网贷平台进入快速发展期,一批网贷平台踊跃上线。

2012年我国网贷平台进入了爆发期,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成立,已达到2000余家,比较活跃的有几百家。据不完全统计,仅2012年,国内含线下放贷的网贷平台全年交易额已超百亿。

进入2013年,网贷平台更是蓬勃发展,以每天1—2家上线的速度快速增长,平台数量大幅度增长所带来的资金供需失衡等现象开始逐步显现。

发展

P2P网络借贷平台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发展已相对完善,这种新型的理财模式已逐渐被身处网络时代的大众所接受。一方面出借人实现了资产的收益增值,另一方面借款人则可以用这种方便快捷地方式满足自己的资金需求。

国外成功的P2P网络借贷平台 Prosper:成立于2006年,如今拥有超过98万会员,超过2亿的借贷发生额,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P2P借贷平台。

国内的P2P平台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如今并无明确的立法,国内小额信贷主要靠“中国小额信贷联盟”主持工作。可参考的合法性依据,主要是“全国互联网贷款纠纷”第一案,结果阿里巴巴集团小贷胜出”。随着网络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此种金融服务的正规性与合法性会逐步加强,在有效的监管下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实现普惠金融的理想。

随着中国的金融管制逐步放开,在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日渐旺盛的融资需求、落后的传统银行服务状况下,这种网络借贷新型金融业务有望在中国推广开来,获得爆发式增长,得到长足发展。

发展至今由P2P的概念已经衍生出了很多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类:

交易模式

此类平台作为中介,平台不吸储,不放贷,只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由合作的小贷公司和担保机构提供双重担保。典型代表例如手机贷。此类平台的交易模式多为“1对多”,即一笔借款需求由多个投资人投资。此种模式的优势是可以保证投资人的资金安全,由中安信业等国内大型担保机构联合担保,如果遇到坏账,担保机构会在拖延还款的第二日把本金和利息及时打到投资人账户。这其中,有利网也推出了债权转卖交易,如果投资人急需用钱,可以通过转卖债权,从而随时把自己账户中的资金取走。有利网因为其安全方便迅速获得用户喜爱。

债权转让

可以称之为“多对多”模式,借款需求和投资都是打散组合的,甚至有由宜信负责人唐宁自己作为最大债权人将资金出借给借款人,然后获取债权对其分割,通过债权转让形式将债权转移给其他投资人,获得借贷资金。宜信也因其特殊的借贷模式,制定了“双向散打”风险控制,通过个人发放贷款的形式,获得一年期的债权,宜信将这笔债权进行金额及期限的同时拆分,这样一来,宜信利用资金和期限的交错配比,不断吸引资金,一边发放贷款获取债权,一边将金额与期限不断地错配,不断进行拆分转让,宜信模式的特点是可复制性强,发展快。其构架体系可以看作是左边对接资产,右边对接债权,宜信的平衡系数是对外放贷金额必须大于或等于转让债权,如果放贷金额实际小于转让债权,等于转让不存在的债权,根据《关于进一步打击非法集资等活动的通知》,属于非法集资范畴。

服务平台

与其他平台仅仅几百万的注册资金相比,陆金所控股4个亿的注册资本显得尤其亮眼。此类平台有大集团的背景,且是由传统金融行业向互联网布局,因此在业务模式上金融色彩更浓,更“科班”。

还拿风险控制来说,陆金所的P2P业务依然采用线下的借款人审核,并与中国平安旗下的担保公司合作进行业务担保,还从境外挖了专业团队来做风控。线下审核、全额担保虽然是最靠谱的手段,但成本并非所有的网贷平台都能负担,无法作为行业标配进行推广。值得一提的陆金所采用的是“1对1”模式,1笔借款只有1个投资人,需要投资人自行在网上操作投资,而且投资期限为1-3年,所以在刚推出时天天被抱怨买不到,而且流动性不高。但由于1对1模式债权清晰,因此陆金所控股在2012年底推出了债权转让服务,缓解了供应不足和流动性差的问题。

综合交易

例如阿里小额贷款为电子商务加入授信审核体系,对贷款信息进行整合处理。这种小贷模式创建的P2P小额贷款业务凭借其客户资源、电商交易数据及产品结构占得优势,其线下成立的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对其平台客户进行服务。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网贷三大危机

第一、经营不善。这导致收入不能覆盖成本,平台无法存续,因为P2P作为平台收取的是两块收入,一块是根据达成交易的收入的一定比例,另外一块是会员费。P2P的支出是经营平台所需要的一系列费用,如果平台的交易不活跃,收入不能覆盖收益也很正常,但是这种风险是经营者自身的风险,理论上不会波及到交易主体。第二、交易机制设计不合理。这导致的股东信用判断出现失误,导致坏账出现,从而受到损失。交易机制的设计是P2P的核心点,一个良好的交易制度的设计,是可以避免很多风险点出现的,例如通过对借款人的各项真实性审核的机制,借贷周期的时间限定,交易风险赔偿制度的设计,甚至是利息制度的设计,还有集中撮合制度,等等各项制度的创新设计,在国外甚至有人际关系信用制度的量化设计,都进行应用到平台上来,从而进行大幅度拉低交易坏账的出现,但是任何交易机制都会存在缺陷,只能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优化,这个其实是股东自身该承担的风险,而平台也要不断的去优化这种设计,成就平台的核心竞争力。第三、道德层面的问题。平台是否会存在利用交易机制设计的漏洞,人为的进行骗贷活动,由于交易数据、信用审核的权限都放在平台手里,出资人却不能有效审核这些信息,也无从判断真假,那么处于的地位就非常的不利地位,很容易就让P2P走入歧途。诈骗等一系列恶性事件就很容易产生。尤其在一些集中撮合交易方式的平台上,就更容易产生这种情况。随着经济形式恶化,很多不具备公信力的P2P,应该在这方面会不断的发酵,应该还是会有恶劣的事情出现。为了解决上面三个顾虑,让股东对平台有信心,同时也对出资行为有信心,放心在平台上交易,都有意无意的走入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模式上来,就是平台对本金的保障上来。我们姑且不去判定,平台是否有能力保障本金,而单纯就这种保障行为,我自己个人感觉,产生两个层次的P2P,一个还是坚持P2P路线,只是由于P2P作为创新事物,为了让更多人的尝试这种模式,不得不把自身信誉加入,最终目的还是去掉自身的信誉,是一种不得已的营销模式,毕竟国人的思维模式更接受这种有担保行为的出资。但是另外一种,我却觉得已经是不能算P2P了,因为他彻头彻尾就是走入到了另外一个层面上的问题了,陆金所控股就是这种貌似P2P的非P2P业务核心。

两大经营模式

一类是非保本平台,它对投资人不承担担保责任,单笔坏账风险需由投资人自己承担,高风险的同时收益率也比较高。

另一类则是保本平台,网贷公司愿意保障投资人本金安全,甚至愿意赔付全部利息。

案例

以第三方支付、信贷、基金、保险、贷款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为主要业务内容的行业。近几年,互联网金融业迅速崛起。以第三方支付为例,部分金融服务平台已经从单纯的支付业务,向转账汇款、跨境结算、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基金和保险代销、信用卡还款等传统银行业务领域渗透,其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弥补了传统金融业的不足。

有关资讯

P2P网络借贷平台野蛮生长的好日子也许所剩不多了,因为这个行业有望迎来中国人民银行的严格监管。

根据影子银行监管新规,对尚未明确监管主体的,抓紧进行研究,其中网络金融活动由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办法。而在2013年11月下旬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的一次座谈会上,央行已经表态:应当在鼓励P2P网络借贷平台创新发展的同时,合理设定其业务边界,划出红线,明确平台的中介性质,明确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不得归集资金搞资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更不能实施集资诈骗。新规明确,网络支付平台、网络融资平台、网络信用平台等机构要遵守各项金融法律法规,不得利用互联网技术违规从事金融业务。金融机构借助网络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开展业务,要遵守业务范围规定,不得因技术手段的改进而超范围经营。

优势与不足

优势

与客户端/服务器网络相比,对等网络具有下列优势:

1、可在网络的中央及边缘区域共享内容和资源。在客户端/服务器网络中,通常只能在网络的中央区域共享内容和资源。

2、由对等方组成的网络易于扩展,而且比单台服务器更加可靠。单台服务器会受制于单点故障,或者会在网络使用率偏高时,形为瓶颈。

3、由对等方组成的网络可共享处理器,整合计算资源以执行分布式计算任务,而不只是单纯依赖一台计算机,如一台超级计算机

4、用户可直接访问对等计算机上的共享资源。网络中的对等方可直接在本地存储器上共享文件,而不必在中央服务器上进行共享。

不足

1、影响用户计算机的性能

对等网络中的计算机需要同时承担服务器与工作站两方面的任务,这就使原先的单用户计算机被当作多用户计算机来使用。在进行大批量的数据交换时,网络的性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2、网络安全性较差

在对等网络中,资源不是被集中存放在某些计算机中,而是分散地位于整个网络之中,被若干用户所管理着,无法保证所有的用户都可以保护好各自的资源。另外对等网络中用户账号与密码的管理也是个重要问题,一个用户要记忆多套账号与密码才可以访问不同计算机中的资源。

3、备份、恢复资源困难

对等网络中的资源较为分散,对所有计算机中的资源进行备份与恢复都是较为复杂的。由于上述特点,对等网络适用于用户少、规模小及安全性能要求较低的场合。

主要模式

P2P网络主要基于两种最基本的模式,即集中目录模式和非集中目录模式。

集中目录模式

集中目录式的P2P模式也称为结构化的P2P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通过设置一个中心服务器来负责记录和管理所有结点的共享信息资源。每个对等结点通过查询该服务器来了解对等网络中哪一个结点拥有自己所需要的共享信息资源,查找到以后,获取其主机地址,然后进一步向该主机请求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最后由该主机将其共享信息复制并发送给请求的主机集中目录式P2P网络。

非集中目录模式

非集中目录的P2P模式也称为纯P2P模式。在非集中式的P2P模式中,对等网络不需要设置一个中心服务器来负责记录和管理所有结点的共享信息资源。任何一个结点要获取某个共享信息资源都是首先询问其相邻结点是否有该资源,如果某个相邻结点没有,则进一步向它的相邻结点询问(询问报文中必须包括初始请求结点的地址),直到具有该信息资源的结点接收到询问请求,那么就由这个结点向最初的请求结点进行肯定应答(同时指明自己的地址)。最后,由初始请求结点向这个结点提出资源请求,这个结点就将其共享信息复制并发送给初始请求结点。

软件类型

目前,P2P网络计算技术正不断应用到军事、商业、政务、电信、通讯等领域。根据具体应用不同,可以把P2P应用软件大致分为以下这些类型:

1、文件内容共享和下载,例如Napster、Gnutella、eDonkey、eMule、Maze、BT等,用户可以直接从任意一台安装同类软件的PC上下载或上传文件,并检索、复制共享的文件。

2、计算能力和存储共享,例如SETI@home、Avaki、Popular 功率、Netbatch、Farsite等,可用于在网络上将存储对象分散存储,或利用其空闲时间进行协同计算。

3、基于P2P技术的协同处理与服务共享平台,例如JXTA、Magi、Groove等,可用于企业管理。

4、即时通讯工具,包括ICQ、QQ、Yahoo Messenger、MSN Messenger等,多个用户可以通过文字、语音或文件进行交流,甚至还可以与手机通信。

5、P2P通讯与信息共享,例如Skype、Crowds、Onion 路由等。

6、基于P2P技术的网络电视和网络游戏,如沸点、PPStream、PPLive、QQLive、SopCast等,当前许多网络游戏也是通过对等网络方式实现的。

技术标准

近年来,随着Napster、KaZaa、BT、eMule这样的基于P2P技术的文件共享软件在Internet上迅速传播,P2P技术在国际国内都引发了研究的新热潮。

国内

国内企业在P2P的应用领域研究一直与世界同步,开发了众多使用广泛的P2P产品。这些产品主要集中在文件共享与下载,网络流媒体电视等方面。

POCO

POCO是中国领先的免费电影、音乐、动漫等多媒体分享平台,同时在线人数突破数七十万人,是中国最大的电影音乐动漫分享平台,是有流量控制力的,无中心服务器的第三代P2P资源交换平台。POCO提供多点传输、断点续传等技术,来保障传输过程的高效和稳定。

OP

到您想要的音乐、影视、软件、游戏、图片、书籍以及各种文档,随时在线共享文件容量数以亿计“十万影视、百万音乐、千万图片”。OP整合了InternetExplorer、Windows Media Player、RealOne Player和acdsee ,是国内的网络娱乐内容平台。

PPLive

PPLive是一款用于互联网上大规模直播系统共享软件。它使用网状模型,有效解决了当前网络视频点播服务的带宽和负载有限问题,实现用户越多,播放越流畅的特性,整体服务质量大大提高。

应用研究

P2P分布式存储系统

P2P分布式存储系统(文件共享与下载)是一个用于对等网络的数据存储系统,它可以提供高效率的、鲁棒的和负载平衡的文件存取功能。对于存储系统,用户关心数据的定位、搜索以及路由的效率,安全性也是重要的因素。集中方式在很多情况下不再适用这种大规模数据存储的要求,这就需要一个新的体系来管理系统中的数据。P2P分布式存储系统就是解决这样的问题。这些研究包括全分布式存储系统:Oceanstore,Past和FreeHaven等。其中,基于超级点结构的半分布式P2P应用如KaZaa、Edonkey、Morpheus、Bit Torrent等也属于P2P共享存储的范畴,并且用户数量急剧增加。Oceanstore和Past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广域网存储模型。它们的底层都建立了一个代价上限为logN的路由策略。Past则是面向一个相对简单而紧凑的概念,它采用Pastry提供的路由机制,试图利用网络中闲置的存储节点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存储语义。FreeHaven则建立了一个详细的匿名体系,用来防止潜在的恶意攻击。

P2P计算能力的共享

加入对等网络的结点除了可以共享存储能力之外,还可以共享CPU处理能力。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基于对等网络的计算能力共享系统,比如SETI@home。SETI@home是由加州伯克利大学开展的寻找外星生命的研究计划。它使用P2P技术串联所有参与研究计划的闲置的计算机来执行复杂的运算,用来分析行星无线电讯号,寻找宇宙可能存在其他外星文明的证据,这些电脑每天平均发挥的效能超过了全球造价最高,运算最快的超级电脑。这种计算能力共享系统还可以用于进行基因数据库检索和密码破解等需要大规模计算能力的应用。

发展趋势

在P2P协同计算方面,国内企业起步较晚。相关产品还不是很多,而国外例如Groove在这方面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开发了相对成熟的产品。随着协同计算概念的兴起,这方面软件的需求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应该是一片广阔的篮海。而且,这类软件往往是面向企业和政府用户,所以相对于免费的P2P文件共享软件来说,有更好的盈利空间。

在P2P的流媒体技术方面,目前,流媒体传输的研究才刚起步不久,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由于P2P流媒体系统中节点的行为具有Ad-Hoc性质,如何在动态的系统环境下保证流媒体的服务质量,需要结合流媒体对QoS的要求和网络流量分析等方面的知识,研究高效率、低代价的QoS保障机制。可研究的方向包括:服务节点的选择、节点失效时如何保证流媒体服务的连续以及对多个发送端的传输调度等。

基于P2P技术的有话通产品Skype的巨大成功给P2P开辟了又一个新的领域。相关专家认为,VOIP的发展目前应该是有两条路,一种是传统电信运营商的路线,即在可管理的IP网上建立IMS平台发展VoIP话音业务。这种网络是封闭的,可管理的。另外一种是基于现有互联网公众公共P2P VoIP网络。它的特点是开放的,任何人可以自由加入和离开网络,具有分布管理和增长能力,任何设备只要支持标准协议都可以使用。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利益需求和广大用户的需求成为一个矛盾,但是市场的需求和VOIP的发展趋势是不可改变的。将来具体采用哪条路,还不确定,还要看发展,看竞争情况。或许会有很多的企业大客户、政府机构等对安全性等有特殊的要求,会采用电信运营商建立的有话通业务,但是对于广大普通用户来说,基于公共互联网的P2P VoIP网络将是大势所趋。

综上所述,P2P技术正处在发展的春天,基于这项技术的杀手级应用将不断涌现,这些技术将极大地改善了整个IT世界的面貌,可以说是互联网技术的又一次新的革命。

参考资料

对等网络是什么?.亚马逊云科技.2024-03-15

技术资讯|P2P网络下分布式文件共享场景的测试.C114通信网.2024-03-15

对等网络的定义_对等网络的特点_对等网络的优缺点.bom.2024-03-15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