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武夷学派

武夷学派是由北宋末南宋初时期的学者胡安国创立的学派。由于胡安国被世人称为“武夷先生”,因此他的学派被称为“武夷学派”。这一学派的主要思想是以“致用”“经世”“康济时难”为宗旨。

学术背景

胡安国是泰山学派孙复的再传弟子,同时也是伊川学派程颐的私淑弟子。他在学术上与程门高足谢良佐杨时游酢等人有着深厚的友谊。胡安国的道德学问日益精进,被认为是继承和发展了洛学的重要人物。他与邹浩朱震曾开、刘□、向子韶、唐巩、李植等人交往密切,共同探讨学术问题,并且与叶迁圭的观点相近,致力于传播师说。胡安国还经常聚集众人讲学,从而形成了武夷学派。

主要影响

武夷学派的影响力广泛,胡安国的一代和二代弟子以及他的子孙众多,其中包括胡寅胡宏胡宪、江琦、曾几范如圭陆游薛季宣胡铨杨万里周必大、胡襄、方畴、刘芮、向浯、汪应辰、赵复等知名人士。这些人都受到了胡安国的影响,传承了他的学术思想。

学术特点

武夷学派坚持二程学说,强调学术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他们在研究《春秋》方面颇有建树,胡安国撰写的《春秋传》就体现了这一点。此外,他们还将“义理”融入对《春秋》的研究之中,认为孔子创作这部经典是为了遏制人性的放纵,保存天理。武夷学派主张学习应该首先确立目标,以忠诚和诚信为基础,通过认识事物来探索真理的大门,以恭敬的态度寻求精神上的滋养。他们还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个人的气质,通过修养达到内心的平静。

著作

武夷学派的代表作品包括胡安国的《春秋传》,曾几的《经说》和《周易释象》,胡铨的《澹庵集》,徐时动的《孟子说》和《师门答问》,乐洪的《周易卦气图》,王枢的《东谷集》,黄祖舜的《论语说》等。明朝初期,为了弘扬程朱理学,将胡安国的《春秋传》定为科举考试的教材。

后续发展

武夷学派与其他学派如胡宏创立的“五峰学派”一起构成了“湖湘学派”的一部分。其中,汪应辰创立了“玉山学派”,恭季宣创立了“艮斋学派”,而陆游则加入了“荆公新学派”。

参考资料

奔永而来的致堂先生——胡寅永州打卡记.百家号.2024-10-23

古代泰安就出名可不仅是因为有泰山!还因为有它.搜狐网.2024-10-23

碧水绕丹山 千古儒释道.玉溪市纪委监委.2024-10-23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