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孙海

孙海,男,汉族,(1840年-1901年),字吟帆,一字举卿,号配山,秦安县人。清代书法家孙振声之子,晚清四川遂宁知县。自幼受到得天独厚的门规书香熏陶和良好的家学教养,其天性聪颖,诗书过人,年少就有才名。

人物生平

咸丰十一年(1861年)得拔贡。朝考以知县用,分发江苏省,改任四川省。历任阆中市成都市富顺县遂宁市等县的知县。任职期间,皆能称治。成都为四川省会的第一县,遇到部使查办事件,让受审者陈述案情,孙海立即办理,始终无误。遂宁是商贾云集的地区,前任县令因严厉而导致市民罢市,孙海到任后,以理说服市民,市民都心悦诚服。后孙海遭蜚语而被上奏皇帝停职。很长时间,大吏才知是诬告,于是委派孙海去办理河南省山西省的赈捐及四川涪州官盐事务,不久官复原职。后孙海以母亲年老侍奉为由,回归家乡,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去世,亨年61岁。

主要成就

孙海一生著述甚富,有《欲未能斋诗文集》,诗文奇特,为后人所称道。尤善书法,早年其楷书师循欧阳询,笔法稳健,结体险峻,方圆兼施,庄重严谨,颇得欧体之风韵。从《重建龙湫神母祠记》刻碑中,或楷书,或行书,行楷掺用,足见其欧体功力之深。孙海后又学北碑,兼以草书,使其结构从法度森严的规矩中超脱而出,变为飘逸洒脱,娴雅多姿,笔画饱满,含蓄有情,成为清代秦安的一位书法家。当时有"北人南字"之说。其书法于风格建树在北碑与南帖之间。他最早将北碑引入秦安县,是创秦安县一代风气之先的人物。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