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塘沽区

塘沽区(英文名:Tanggu District,别名:塘儿沽)位于天津市东部,为天津市旧市辖区,2009年起被并入滨海新区,现为滨海新区的核心区。该区东濒渤海,西邻东丽区、津南二区,南接大港区(旧),北抵汉沽区(旧)与宁河区,区域面积859平方千米。截至2009年3月,塘沽区辖11个街道、1个镇,常住人口56万人。其政府驻地位于塘沽区营口道22号。

塘沽区地形以海积冲积平原为主,地貌低平,多湿地。属于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水量602.9毫米,无霜期232天。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塘沽成陆,以海河为界,河的南部属宋,河的北部属金、辽。元朝北岸属宝坻区,南岸地区仍沿旧制。朱棣定都大都以后,大沽、北塘成为较大村镇。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南岸地区属河间府沧州静海县,北岸地区属顺天府通州宝坻县。清雍正九年海河以北属宁河区,以南属天津县。清末,大沽街道设协台衙门,塘沽设同知衙门。1922年设里公所,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废道,南北岸地区分属河北省天津县与河北省宁河县。1930年设分公所。1935年,塘沽改设镇公所。1937年后,南北岸地区分属日伪政权天津县公署和宁河县公署。次年,伪河北省公署成立,复设道,南北岸地区分属伪津海道天津县与冀东道宁河县。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权仍沿旧制未变。1949年1月17日塘沽解放,天津市人民政府将南北岸地区合治,置区建制,初称塘大区,直辖于天津市。1952年改名塘沽区。2009年11月,天津市撤销塘沽、汉沽区、大港等三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

塘沽农业以城郊型为特色,形成“沿海都市型”渔农业。水产资源丰盛,高潮带盛产蟹类,中潮带盛产鱼虾蟹贝类。塘沽区是中国北方近代工业的发祥地,除了治盐、化工、造船、石油等工业门类外,以电子工程、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与此同时,塘沽区还建设了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相结合的海滨旅游度假区。2007年塘沽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6.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17:74.68:25.15。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4亿元,同比下降21.79%;第二产业增加值460.27亿元,同比增长17.97%;第三产业增加值154.99亿元,同比增长14.84%。京山铁路横贯全区,公路网络四通八达,京津塘高速、津滨高速、丹拉高速、津塘公路大大便捷了塘沽与京津及三北地区的交通。坐落于塘沽区的天津港是京津冀和“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海陆交汇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和服务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枢纽港。

塘沽区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沽口炮台遗址、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潮音寺和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还有天津海滨旅游度假区、海河外滩公园、解放路商业步行街、新洋市场、滨海世纪广场、紫云公园、滨海森林公园等一批旅游观光休闲场所。截至2003年,塘沽区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名称由来

沽,小海也,是天津市地名常用字。相传天津周边有七十二沽,塘沽的意思是靠近海边港湾池塘众多的地方。

历史沿革

宋元时期

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黄河曾3次改道北移,在天津附近入海。黄河“一石水而六斗泥”,具有惊人的造陆能力,“浊水所经,即为平陆”。北宋末期南岸属宋河北路清池县,北岸属辽南京道武清县。至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塘沽陆地逐步形成。塘沽成陆,为塘沽人文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海河(当时称白河)为界,河的南部属宋,河的北部属金、辽,南北对峙,战火不断。

金贞元年(公元1155年),北岸地区属中都路大兴府香河县,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北岸改属宝坻县,南岸地区归属未变。元初,来自山东、河北的波特兰开拓者队陆续沿海河、蓟运河来到塘沽安家。先民们以渔为生、以盐为业,开辟了自己的家园,创造了塘沽的初始文化。元朝北岸属宝坻县,南岸地区仍沿旧制。

明清时期

朱棣定都大都(今北京市)以后,大沽、北塘成为较大村镇。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南岸地区属河间府沧州静海县;北岸地区属顺天府通州宝坻县。

清代康熙帝为解盛京、锦州市一带粮荒,派船队由大沽北上,迅速缓解了辽东灾情。此后,大沽至辽东商路日盛,大沽则出现众多大小船队来往于海上。清雍正九年设天津府海河以北属宁河区,以南属天津县。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遣使臣马戛尔尼来华为乾隆祝寿,英国使团船队经过一年的海上航行,于1793年8月5日驶入大沽口。乾隆钦令大沽海神庙修缮作为英使公馆,并派大臣在海神庙迎接并犒赏英国使团。使团登岸后,先到大沽海神庙拜会了直隶总督梁肯堂。开中英在北方外交之先河。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市被辟为通商口岸,塘沽地区航运业得以发展。1880年,清政府在塘沽开办了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开中国北方近代造船业之始。1888年京山铁路修至塘沽并由此延伸到天津,为塘沽地区发展近代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清末,大沽街道设协台衙门,塘沽设同知衙门。

中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以范旭东为代表的民族实业家,以工业救国为宗旨,在塘沽盐碱滩上,创建“永利”“久大”等民族化工企业,成为中国化工先驱。其创办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是中国第一家民办化工科研机构。1922年设里公所,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废道,南北岸地区分属河北省天津县与河北省宁河区。1930年设分公所。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为并吞华北地区,与中国国民党政府签订《塘沽停战协定》。1935年,塘沽改设镇公所。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登陆塘沽,南北岸地区分属日伪政权天津县公署和宁河县公署。次年,伪河北省公署成立,复设道,南北岸地区分属伪津海道天津县与冀东道宁河县。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政权统治塘沽,塘沽仍为镇。1949年1月17日塘沽解放,天津市人民政府将南北岸地区合治,置区建制,初称塘大区,直辖于天津市。至此,海河两岸结束了划河分治的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改名塘沽区,直辖于天津市。20世纪80年代后,塘沽区先后建立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和国家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2009年11月,塘沽区撤区并入天津市滨海新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塘沽区位于天津市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8°44′~39°13′,东经117°30′~117°46′。区境东濒渤海,西邻东丽区、津南二区,南接大港区(旧),北抵汉沽区(旧)与宁河区,区域面积859平方公里。区境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25公里,拥有92.16公里长海岸线。

气候

塘沽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温暖适中,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2.1℃,年极端最高气温38.7℃,年极端最低气温-18.3℃,全年无霜期为234天;多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集中在6-9月。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秋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全年大风日数较多,8级以上大风日数57天。

地质

塘沽区是第四纪以来海洋和河流相互作用的地区,平原下面是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区内及其海域在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上属于华北断块区中部的冀鲁断块,位于其次级构造冀渤块陷东北部的黄骅拗陷之中。全区为第四系覆盖,下伏地层有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其中普遍缺失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和古新统地层,绝大部分地区缺失三迭系。区内下伏基岩为中奥陶统大理石(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石白云岩等),中上石炭统砂岩、粉砂质灰页岩、灰岩和煤层,二迭系粉砂岩、砂页岩夹煤层。基岩之上为第三系砂泥岩、砂砾岩,其中下第三系渐新统沙河街组砂泥岩为本区主要生油储油地层。

地形地貌

塘沽区拥有海积、冲积平原平均海拔多在5米以下,平均约3米左右,地面坡度为1/5000,沿海属于低平海岸带区。

水文水利

从1970年-1978年,塘沽区先后建成了黄港一库,北塘水库和黄港二库3座中型平原水库,占地2800公顷,总库容7472万立方米,是中国建国以来全区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从1970年-1990年,全区各乡因地制宜,兴建小水库12座,占地1050公顷,总库容1285.2万立方米,控制面积1220公顷。塘沽水体资源富饶,是海河的入海口,拥有91.2公里长的海岸线。已开发22公里长的海岸线,水域面积63平方公里。潮白河永定新河蓟运河独流减河及海河,都从塘沽境内注入渤海

自然资源

塘沽区地理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百里盐田盛产名闻世界的“长芦盐”,为海洋化工提供理想的生产原料;渤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石油地质储量19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702亿立方米,渤西油田是中国第一个海上油气田;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为海滨特色的医疗、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还拥有海滩55千米,滩涂面积188.66平方千米。

塘沽水产资源丰盛。沿海滩涂广阔延缓,高潮带盛产蟹类,中潮带是鱼虾蟹贝类自然繁殖区,著名的渤海对虾红星梭子蟹享誉海内外。

自然灾害

1996年到2001年,塘沽区酸雨量比例偏高。从2002年以来,塘沽区酸雨量呈下降趋势。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塘沽区的酸雨多出现在秋季。塘沽区风暴潮灾次数较多,大暴雨集中在夏、秋,此间多发生海潮顶阻,因此无论有无降水,都有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区内春、夏多风少雨,年蒸发量大;当地降水大多流经盐碱低洼地带和地区,可用量极小;地上淡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不宜超采,极易形成干旱。塘沽区常见大风有冷峰后西北大风、偏北大风;高压后偏南大风。夏秋雷雨大风,间有飑线、飓风、龙卷风。冬春偏北大风往往持续3~5天。夏季干热风助长干旱盐碱,伏秋大风时常伴有冰雹。风灾使农业、工业、水利、渔业、石油业和港航受损,危害人民生命安全。冰情严重时,大沽口外船舶、设施受损,妨碍港航和海上采油。冰害多发生在冬暖春寒的年份。冰害的形成除降温天气外,还有寒潮、强向岸风、降雪、大潮汐变化等因素。此外,塘沽区气象灾害还有大雾和扬沙暴。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1月17日天津市人民政府设塘大办事处,下辖4个区公所。3月改设塘大区,下辖5个街公所,2个镇公所(新河、大沽)。7月根据“警政合一”原则,撤销街公所,分别并入各派出所。1950年8月,撤销大沽、新河镇建制。1951年8月,北塘建镇,成立镇公所。1953年2月,重建9个街公所:西沽、西开、郝庄、新华路、解放路、连塘庄、于家堡、新河、工人新村。7月,渔农村设5个乡:中心桥、河头、大梁子、邓善沽、驴驹河。1954年6月,街公所改街办事处。1955年撤销西沽、西开、郝庄3个街和驴驹河乡,重建大沽镇。1956年建新港街办事处。1957年,撤销大沽、北塘两镇建制,建东沽、西沽、北塘3个街办事处。

至1958年8月前,塘沽市区有11个街道:新华路、连塘庄、解放路、工人新村、大梁子、新港、新河、东沽、西沽、北塘、于家堡;还有7个乡1个镇:河头、中心桥、邓善沽、中心庄、新城、小殷庄、大高庄和葛沽镇。1958年11月,塘沽区设8个人民公社:塘沽、区直机关、新港、盐田(城市部分)、河南、河北、北塘、大沽。街社并存。1959年12月,8个人民公社调整为渔业、农业和城市3个人民公社。1960年9月,成立塘沽人民公社,市区建分社、农村建农业大队、渔村建渔业大队。1962年,调整部分城市公社,恢复街办事处建制。1965年撤销塘沽人民公社,渔农村的渔、农业大队改为人民公社。至1966年5月,全区设11个街道:工人新村、连塘庄、新华路、东沽、西沽、北塘、新港、于家堡、新河、西北邻村、大梁子;7个农村人民公社:河头、中心桥、于庄子、新城、邓善沽、大沽、北塘。同年7月,宁车沽的东、西、南、北村从北塘人民公社划出,建宁车沽人民公社。1968年5月,西北邻村街更名为向阳街。同年,街办事处改称革命委员会。1972年,大梁子街并入工人新村街。1978年5月,取销革命委员会名称,恢复街办事处。1980年撤销北塘街,恢复北塘镇。

2000年,塘沽区辖10个街道、3个镇:新港街道、大沽街道、新村街道、北塘街道三槐路街道、渤海石油街道、新河街道、杭州道街道、向阳街道、解放路街道、新城镇、中心桥镇、河头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09年,塘沽区辖11个街道、1个镇。其政府驻地位于塘沽区营口道22号。

资料来源

人口

人口数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显示,塘沽区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552610人,常住人口中男性有289378人,女性有263232人,家庭总户数为173474户,家庭户总人口数为506279人,家庭户男性总数为253778人,家庭总女性总数为252501人。年龄结构中,0-14岁总人数有80727人,0-14岁男性总数有41398人,0-14岁女性总数有39329人,15-64岁总人数有435609人,15-64岁男性总数有229663人,15-64岁女性总数有205946人,65岁以上总人数有36274人,65岁以上男性总数有18317人,65岁以上女性总数有17957人,居住在本地,户籍在本地的人口有397470人。城镇人口占比80.62%。截至2009年3月,塘沽区总人口56万人。

民族

塘沽区区内汉族人口居多,占总人口的97.75%(三普);有17个少数民族。同1964年(二普)相比,增加了藏、彝、布依、瑶、土家、高山、达斡尔族、锡伯、鄂温克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152人,增长率32.99%。1990年(四普),少数民族达24个,新增俄罗斯等7个民族2091人,增长率24.13%。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7.78%,其次是满族,占7.32%。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2000年),塘沽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为2.67%。

经济

综述

塘沽农业以城郊型为特色,形成“沿海都市型”渔农业。水产资源丰盛,高潮带盛产蟹类,中潮带盛产鱼虾蟹贝类。塘沽区是中国北方近代工业的发祥地,除了治盐、化工、造船、石油等工业门类外,以电子工程、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与此同时,塘沽区还建设了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相结合的滨海旅游度假区。

2007年塘沽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7.06%,其中区属生产总值144.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0.72%。全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为0.17:74.68:25.15。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4亿元,同比下降21.79%;第二产业增加值460.27亿元,同比增长17.97%;第三产业增加值154.99亿元,同比增长14.84%。二、三产业分别拉动全区GDP增长13.31和3.81个百分点。区属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为0.72:29.4:69.88。区属工业贡献率为35.65%,拉动GDP增长7.3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2007年实现区级财政收入26.31亿元,比上年增长36.13%,其中财税收入18.7亿元,比上年增长36.23%,营业税5.79亿元,比上年增长46.1%,增值税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6%。2007年区级财政支出30.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63%。塘沽区用于教育支出6.92亿元,比上年增长17.78%。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0.94亿元,比上年增长47.93%。

第一产业

塘沽农业以城郊型为特色,以稳定市场、服务城市为主导方向,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结构,稳步、全面发展,形成“沿海都市型”渔农业特色。2002年,全区农业生产总值13.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45元。塘沽是全国水产一百个先进区县之一,也是天津市水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2002年全区水产品总量为2.1万吨,包括渤海对虾、塘沽红星梭子蟹等水产品。塘沽的海淡水养殖业发展迅速,以养殖东方红鳍豚、牙鲆、南美白对虾为重点,建成工厂化养殖车间6万平米,水产育苗总量达到10亿尾,成为环渤海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相对集中的水产珍品繁养基地。全区捕捞渔船510艘,总马力2.45万匹,多次组织70艘大马力渔船赴中韩经济区以及南海黄海海域远航作业,年捕捞量上万吨。塘沽设施化农业建设迅速发展,建成了海淡水珍品、无公害蔬菜、名贵花卉、食用菌、珍禽等生产、加工基地和华大绿色食品、诺恩水产、金豚苗种、金龙珍品科技型产业化龙头企业。畜牧业快速发展,2002年实现畜牧业产值4500万元。有规模化养殖小区15个,引进了蓝狐、非洲鸵鸟绿头野鸭珠鸡梅花鹿等多种珍稀品种。

2005年全区农业总产值4.84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种植业1.13亿元,畜牧业1.12亿元,渔业产值2.58亿元,林业产值0.009亿元。全区有耕地面积7.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53万亩,比上年增长32.94%,粮食总产量4110吨,较上年增长53.13%,蔬菜总产量6万吨,牛奶总产量1455吨,水产产量25877吨,肉类产量9003吨,禽蛋产量595吨。以海淡水珍品养殖和苗种繁育、食用菌生产加工、特色畜禽养殖为重点的滨海型、外向型渔农业基本形成。

第二产业

2007年,塘沽区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1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4%,其中区属工业完成增加值23.54亿元,比上年增长60.35%。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8个,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49.51亿元,比上年增长24.19%,其中区属工业总产值126.49亿元,比上年增长66.09%。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63.0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8.46%。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46.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8%;实现利润总额261.08亿元,比上年增长8.46%;实现利税总额298.96亿元,增长9.32%。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2.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96%,其中区属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1%。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239.02亿元,比上年增长27.66%,其中区属完成建筑产值6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95%。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施工面积1138.6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1.31%;投标承包面积872.7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63%;竣工面积302.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3.9%。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59家,实现利润总额18.54亿元,比上年增长53.7%,利税总额25.68亿元,上缴税金7.14亿元,比上年增长40.64%。

塘沽区是中国北方近代工业的发祥地,除了治盐、化工、造船、石油等工业门类外,以电子工程、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和国家级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天津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代北方化工的摇篮天津碱厂是1917年范旭东侯德榜、李烛尘等著名爱国实业家、科学家在塘沽创办的近代亚洲最早的大型制碱工厂,生产“红三角”牌纯碱,1926年获得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金奖。2007年,天津碱厂已发展成电子计算机控制生产的国内最大纯碱生产企业之一。1943年创建的大沽化工厂是全国大型现代化氯碱生产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居世界前列。坐落在塘沽的渤海油田是中国最大的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年开采石油能力达2000万方(2009年)。

第三产业

2007年,塘沽区全区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1%,其中区属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6.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4%。邮政业务持续增长,全年邮政业务总量8894.24万元,比上年增长20.63%。邮政业务中,全年函件1297万件,比上年增长4.5%;中国邮政速递物流24万件,增长69.28%;报刊累计份数1603万份,增长24.79%;邮政储蓄平均余额20.37亿元,增长17.59%。

塘沽区形成了建立在港口运输基础之上的南货批发业、进口商品批零业、百货批发业、海货批发零售业和为集疏港运输消费服务的行业等。2007年,全区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设施有8座,商业营业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已构筑起大商贸、大流通、大发展的现代化商贸经营格局,形成了具有港口特色的现代物流体系。塘沽解放路商业街全长1350米,工程总投资3.9亿元,商业设施总建筑面积12.76万平方米。塘沽区解放路商业街于2001年10月28日正式开街纳客。整条街涵盖完善的功能和设施,商店和饭店以及两条小吃街。

2007年,塘沽区全区有商业零售网点664个,大型全封闭集贸市场有向阳市场、老弯道市场和东方贸易街,较大型的商场有商业大厦、新华商场、友谊商店、营口道副食品商场、解放路副食品商场、华兴五金商场等,涉外宾馆有北方宾馆、胜利宾馆、渤海宾馆。2007年,塘沽区实现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5%,其中区属批发零售业完成增加值1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5%。全区实现住宿餐饮业增加值1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84%。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9.93亿元,比上年增长20%,增幅同比提高2.5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71.29亿元,增长17.3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8.65亿元,增长27.2%。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8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4%,其中批发业61.44亿元,零售业19.11亿元,分别增长5.6%和27.83%。消费品市场销售旺盛,石油及制品、汽车、服装鞋帽针织品、机电产品及设备等热点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其销售额分别增长27.51%、31.71%、20.06%、20.02%。金元宝滨海农产品批发市场、河南路汽车街等商业设施相继建成。

2007年,塘沽区全区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13.77亿元,比上年增长0.73%。全年开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上年的77个增加到81个,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34.9亿元,比上年增长42.98%。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53.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65%,其中住宅占八成以上,施工面积293.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3.2%。房屋销售面积109.55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57.42亿元,比上年增长30.98%。年末商品房屋空置面积18.27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28.16%。

塘沽以海特色的旅游业初具规模,建成了以海滨浴场、新洋市场、北塘、大沽口炮台遗址潮音寺等为景观的蓝色旅游走廊,2002年接待游客3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连续举办五届的津沽海会已成为享誉京津、闻名华北地区的旅游品牌,吸引了众多游客,带动了餐饮、交通、运输、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2007年,塘沽区全年接待游客6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旅游收入大幅增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以海为特色建设了渔业生态公园、渔业养殖中心。

2007年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63.12亿元,比年初增加295.1亿元,增长30.4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832.46亿元,比年初增加226.56亿元,增长37.39%;城乡居民储蓄296.92亿元,比年初增加40亿元,增长15.57%。各项贷款余额1228.17亿元,比年初增加268.45亿元,增长27.9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97.99亿元,增加62.24亿元,增长14.28%;中长期贷款余额718.64亿元,增加218.2亿元,增长43.6%。全年全区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320.88亿元,现金支出1434.15亿元,货币净投放113.27亿元。

经济开发区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缩写为TEDA,音译为泰达)于1984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中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8月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亲笔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

天津港保税区

天津港保税区成立于1991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是中国第二个、北方首个,也是北方最大、中国第二大保税区;2002年,市委、市政府启动空港经济区建设。

国家级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

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唯一以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为主的国家级高新区,立足构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和研发转化基地,以海洋科技为特色,先后建设了创业服务中心、民营科技园、经济服务中心、外国中小企业科技工业园、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区海洋精细化工示范基地和大学园等服务功能场所,并投资建设了总面积30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和科技产业培训基地——创新创业园,已形成以新材料、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海洋科技四大产业为主的产业群。充分发挥海洋品牌和高新技术的特色优势,重点抓好中海油服核心产业基地和京开科技园等重大项目的落实,同时瞄准海洋、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引进一批规模大、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建成海洋特色鲜明、综合配套完善、创业环境优良的海洋生态科技城。

社会

科技

2007年,塘沽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继续加大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在2006年设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基础上,又设立了1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重点发展科学事业。基层科协组织日益完善,年末乡镇科普协会2个,街道科协10个,企事业单位科协18个,学会学组7个。在科技项目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7个,市级攻关计划项目5个,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5个,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个,应用基础研究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2个,市级科技成果登记5项,有效推动了科学研究深入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对科普的宣传和培训,年内共进行科普培训达1300人次,比上年翻了一番,印发科普资料80万份,比上年增长了7倍,举行科普展览参观人数达10万人次,比上年有了大幅增长。为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年内授予21项科技成果为科学技术奖,其中:科技技术突出贡献奖1项,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9项。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和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复检,荣获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教育

2007年,塘沽区教育事业全面进步。普通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投入上亿元进行塘沽一职专迁址及校舍维修等工程,进一步加强了教育基础设施硬件水平。建成了区考试中心、馨桥园小学等8个教育教学设施,城区80%的中小学拥有了塑胶操场。与市教委签订了共建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的协议,成为全国首家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塘沽一职专被确定为全市首批职业教育示范校,滨海职业学院、塘沽中专等院校被确定为全市首批实训基地。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9.18%,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97%。年末全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086人,在校生7768人,毕业生1998人,教职工544人;普通中学招生7517人,在校生23358人,毕业生7999人,教职工2785人;小学招生5938人,在校生33831人,教职工288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0015人,其中学前班3157人。

卫生健康

2003年,塘沽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200多个,初步形成了以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为一体的医疗保健网络。塘沽区的医院包括天津市第五人民医院、天津港口医院、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传染病医院、天津市塘沽区口腔医院等。

文化事业

2007年,塘沽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广播影视和社会科学事业取得新成绩。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3个,藏书136.37万册,总流通人数达185.71万人次。广播电视节目日益丰富,电视台1座,发射机2部,广播电台1座,发射机2部,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组织开展各类艺术表演场次60场,电影放映8709场,观众人数达1.2万人。年内组织了天津市第三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决赛、第十二届海门中国艺术节等活动。文化事业投入日益加大,“塘沽博物馆”和“塘沽区文化馆”进行改造修缮,搭建了塘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在深入开发塘沽历史文化资源中,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底蕴。

社会保障

2007年,塘沽区参保人数近24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为17.1万人,农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6.1万人,城镇个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6487人。

交通

综述

京山铁路横贯塘沽区,公路网络四通八达,京津塘高速公路高速、津滨高速公路、丹拉高速、津塘公路大大便捷了塘沽与京津及三北地区的交通。塘沽区主要车站塘沽南站距京178.8公里,为一等站,管理塘沽南站、三百吨客站和新港站。坐落于塘沽区的天津港是京津冀和“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雄安新区的主要出海口,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海陆交汇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和服务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枢纽港。

公路

塘沽公路四通八达。以京塘国道为主的24条公路连接京津、三北,通向全国各地。1985年建成的中国第一座气势恢宏的直升式开启桥——海门大桥,横跨海河,使塘沽区成为天津滨海地区和中国沿海南北交通的走廊和枢纽;1993年全线通车的京津塘高速公路,把塘沽和首都紧紧联系在一起。2007年末全区汽车拥有量6.47万辆,比上年增长4.03%,其中小型汽车5.66万辆,比上年增长了12.93%。

铁路

塘沽铁路兴建较早,清光绪十四年(1888),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宁铁路(京山铁路),从唐山修到塘沽。经过多年建设和改造,京山线、北环线、李港线贯穿东西,境内铁路总长达200多公里。

京山铁路在塘沽区内设有塘沽站北塘站;北环线(北塘到南仓连络线)在区内设有北塘西站塘沽南站距京178.8公里,为一等站,管理塘沽南站、三百吨客站和新港站

航空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始建于1939年11月,前身为天津张贵庄机场。天津市是中国最早兴办民航运输的城市之一,1950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条民用航线从这里起飞。机场同时担负起新中国专业飞行和技术人才培养的任务,被誉为“新中国民航的摇篮”。1974年,天津机场被确定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备降机场。1984年中国海洋直升飞机专业公司天津分公司在塘沽建成。1996年10月,天津机场被升格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后更名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2002年12月加入首都机场集团公司

2006年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7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7万吨、安全保障航班5.5万架次。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运营的国内外航空公司达20余家,其中基地航空公司六家。截至2006年底,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开通航线59条,通航城市48个,其中国内城市30个,国际城市17个。日航、全日空航空公司、大韩、韩亚、新加坡货运、荷兰马丁等航空公司均已开通了飞往天津的航线。

航运

坐落于塘沽区的天津港是京津冀和“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海陆交汇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和服务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枢纽港。2007年,塘沽区港口吞吐量完成30946.5万吨,比上年增长20.1%,其中进港11873.4万吨,增长13.3%,出港19073.1万吨,增长24.8%。在港口吞吐量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710.2万标准箱,比上年净增115.2万标准箱,增长19.4%。

公共交通

2004年3月28日,连接天津市中心和塘沽的天津地铁9号线通车试运营。

人文

文物古迹

天津潮音寺

天津潮音寺始建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占地面积5214平方米,由三大殿、四配殿、南北西跨院、一座柳仙亭等主要建筑组成,原名“潮音寺”,又名“双山寺”。它位于海河入海口,是船只入海时见到的第一座寺院,因此人们称潮音寺为“沽口第一寺”。潮音寺曾历经明、清两朝及中华民国的六次修葺,又在1990年经塘沽区政府复修,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是塘沽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宗教活动场所。

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景区

大沽口炮台遗址遗址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大沽口炮台建于清代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二年(1817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重要战场。“庚子国变”后,根据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被迫拆毁。作为华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见证,1988年国务院将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建筑外形呈不规则的放射形,取义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民族精神的迸发。博物馆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由序厅、京畿海门、沽口御侮、国门沦陷、3d影院等部分组成,展览采用博物馆与纪念馆相结合的陈列艺术形式、传统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陈列方法,通过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客观而生动地展现大沽口炮台遗址历经外敌入侵、几经兴废的悲壮历史和中国人民不畏列强、顽强抗争的史迹。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位于塘沽区海河下游南岸,占地约46000平方米。大沽船坞是1880年李鸿章由于北洋水师修理舰船的需要,在原来是盐村和渔村的名叫大沽的地点上建设的中国北方第一个近代化造船厂。2013年,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塘沽剪纸

塘沽剪纸起源于新港街,在传承着剪纸镂空艺术的基础上,凭借着精、巧、奇、特的特点,得到了广大剪纸爱好者的喜爱。为了将塘沽剪纸发扬光大,塘沽剪纸的第四代传承人孙淑敏,成立了新北剪纸工作室,和团队成员多次走进社区、学校免费教授剪纸技巧,他们用实际行动弘扬了塘沽剪纸文化。2022年5月,在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区文化和旅游局评审认定的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中,塘沽剪纸名列其中。

塘沽版画

塘沽版画是以工业版画起家的。因为塘沽区所在地理位置是沿海地区,辽阔的大海,丰富的海产品,辉煌的造船业等等,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创作源泉。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使他们的版画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业抒情版画。其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富于装饰性和欣赏性。塘沽版画的表现形式极其丰富。既有中国传统的木版水印版画、粉印木刻版画;也有现代的综合版画、丝网版画、石膏版画、纸版画、砖刻水印版画、黑白木刻版画以及套色木刻版画等等。无论是什么种类的版画,都要先画底稿,然后刻于不同材料上,着色后,再拓印于纸上。塘沽版画中最具特色的是套色版画。它以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各种不同色块的巧妙配置,使作品显示出了巨大的魅力。此外,有的作品用粗而有力的黑色轮廓来表现物象的结构,使其与明快的色彩构成强烈的反差,烘托出一种别具特色的旋律;有的作品还用柔和、淡雅的色调,借助其色调的不同来表现出画面的层次感。

地方特产

北塘海鲜

北塘位于天津市塘沽区北部,是蓟运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流入渤海的交汇处,水产资源丰富,盛产各种鲜美的鱼、虾、蟹、贝等十几个品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渔业资源,使北塘享有金邦玉带之美名。清中叶以后,北塘成为宫廷御膳海鲜品供应地之一。

北塘虾酱

老北塘家食白虾酱、麻线虾酱、对虾头酱、葱辣脆虾皮、虾油、及各种虾油小菜,选用渤海之滨老北塘海口原始流域的特色虾精制而成的。内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钙、碘、鳞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品质天然纯正,味鲜香美,可增进食欲,堪称“北塘海味一绝”。

风景名胜

综述

塘沽旅游业重点开发建设以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港游览区、大沽口炮台遗址、北塘渔人码头为骨架;以海河外滩公园、响螺湾娱乐公园、解放路商业街、新洋市场为中心带;以黄港水库风景区、河头镇农业科技园、滨海森林公园为主线,逐步形成全区均衡大发展的大旅游产业格局。

主要景点

北塘古镇

北塘古镇总建筑面积约为50万平方米,为明清建筑群体的结合体,融合了炮台、城墙等历史及文化元素,配套有酒店、商业娱乐等设施。古镇中有凤凰街、观澜书院、北塘炮台遗址、双垒广场、福隆大厅等建筑。

塘沽洋货市场

塘沽洋货市场位于塘沽区抚顺道,临近天津开发区,地处津塘公路河北路立交桥西南侧。塘沽洋货市场是华北地区首家建立的专门进行进口货交易的市场。由于其特别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自建立以来,发展很快,1992年9月6日起已全天候对外开放。经过3期的扩建,这个市场的建筑面积已达1.6万平方米,固定摊位2000多个,市场还增设2个大型停车场。经营品种有汽车、摩托车、家电、照相器材、服装、手表、打火机、音响等,大都为进口原装货,物美价廉。来市场经销和选购的除本市人外,华北地区的许多客商均为常客,日客流量达4万人,周日多达6万余人,已成为华北地区洋货的集散地。

海河外滩公园

海河外滩公园位于塘沽区,外滩平台的迎宾客道长1000米,平均宽9米。东起新华路立交桥,西至悦海园高层住宅小区,北至上海道解放路商业步行街,南临海河,平面呈不规则带状梯形。天津外滩开阔的空间无疑使其成为滨海地区最大的休闲广场,为百姓休闲、健身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体现了“还河于民”的主导思想,改变目前人们临水不亲水的现状。为确保外滩广场夜晚亮起来,广场内外装点各种泛光灯景观灯1万套,另有19组风格各异的青铜景观雕塑点缀在广场的不同部位。

著名人物

资料来源

所获荣誉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塘沽一直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先进地区”。

截至2003年,塘沽区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参考资料

Tanggu.britannica.2024-06-07

塘沽·大沽·大沽口.新浪网.2024-07-04

天津市塘沽区地图.天津市.2024-06-06

塘沽区志.天津档案方志网.2024-06-07

天津市决定撤销塘沽等三区 由滨海新区直管街镇.人民网.2024-03-24

地图查询.塘沽区行政地图.2024-03-24

区县介绍:塘沽区.津台之桥.2024-06-07

天津市塘沽区地图.天津市电子地图.2024-06-07

塘沽区号查询.天气网电话区号查询.2024-06-07

天津市塘沽区下属邮编和地址.邮编库.2024-06-06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滨海新区防汛防潮应急预案的通知.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4-06-07

塘沽区概况.北方网.2024-06-06

滨海故事五:滨海桑田之变之建置沿革.津滨网.2024-06-21

滨海往事丨东西大沽史话.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随行.2024-06-21

塘沽交通地图.中国城市地图.2024-06-07

天津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港.央广网.2024-07-04

塘沽:渤海湾畔的璀璨明珠.新浪网.2024-06-07

百年塘沽再现惊世繁华.经济参考网.2024-06-07

塘沽区人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数据情况.红黑人口库.2024-06-22

2007年天津市塘沽区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更新).大牛工程师.2024-07-15

金街,也要说再见了?.手机新浪网.2024-06-22

区域概况.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政务服务平台.2024-06-22

区域概况.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2024-06-22

天津塘沽构建三大重点产业聚集区促滨海新区发展.中国政府网.2024-06-22

天津塘沽区医院排行榜.有来医生.2024-07-04

塘沽出台医保新政策.北方网.2024-06-22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介绍.民航信息网.2024-06-07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简介.新浪网.2024-06-07

天津这条地铁已开通20年!你坐过吗?.新浪看点.2024-06-22

潮音寺.津台之桥.2024-07-04

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景区.天津市人民政府.2024-06-06

大沽船坞 百年船厂的传奇.中国数字科技馆.2024-06-22

文物保护丨大沽船坞学术研究成果推送: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保护规划完整性之思考.搜狐网.2024-06-22

家园 | 塘沽剪纸入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津滨网.2024-06-07

塘沽版画.央视网书画.2024-06-07

北塘海鲜.老家特产网.2024-06-07

“五一”精品旅游线路攻略之滨海新区篇.澎湃新闻.2024-07-04

北塘古镇建筑的前世今生.文化随行.2024-07-04

天津塘沽洋货步行街.天津本地宝.2024-06-07

天津海河外滩公园.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4-06-07

天津文化信息网.天津政务网.2024-07-04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