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扎如寺

扎如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景区扎如沟,是九寨沟景区内唯一的宗教寺庙,也是苯教信仰者的圣地。扎如寺海拔为2026米,寺院总占地面积为100余亩,建筑面积为20000多平方米,由雍仲拉泽佛塔、大殿、藏经楼、吉祥多门塔等组成。现任住持为奔卡嘎桑仁静活佛

扎如寺源于公元870年创建的奔卡拉康;1573年,第二十一世奔卡活佛旦增坚参把以前几座分散的小庙(奔卡拉康、盘兴拉康等)统合成一个大寺院,并选寺址新建大寺,赐名为“热悟宫扎西彭措林”(圣地吉祥圆满洲)。清朝中末期,第二十八世奔卡活佛仁青坚赞和第二十九世奔卡活佛尤仲赤仲时期,先后对寺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修缮。解放后民族地区土地改革时,党和国家对寺院采取了保留并加以保护的政策。1957年,阿坝州藏区发生叛乱,扎如寺被毁。1985年,信教群众和原寺院的僧侣们自发集会在寺院遗址搭帐篷开展了第一次佛事活动。次年,阿坝州宗教局批准恢复扎如寺,并成立了由奔卡嘎桑仁静等7人组成的寺管会。同时,将扎如寺作为人文景点纳入九寨沟风景区的总体规划。1995年,九寨沟县(原南坪县)人民政府发文把扎如寺纳入县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扎如寺于2005年做了改造提升的规划,并于2007年底着手开工修建。2019年9月27日,扎如寺等景点经两年震后恢复重建后试开园。2023年2月20日,扎如寺的嘛智助钦(麻芝会)活动入选第五批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扎如寺现有大小活佛3人,常住僧侣60余人,法会期间参会僧侣100多人,信教群众近万人。扎如寺在九寨沟生物圈保护区内,作为藏族文化遗产,寺院具有宗教、教育和文化三个功能。

命名

扎如寺藏语全称叫“热悟贡扎西彭措林”(圣地吉祥圆满洲)。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寺院被毁后,寺址归附近的扎如村所有,故称之为“扎如寺”。

历史沿革

建立

“奔卡拉康”是由雍仲苯教创始人辛饶弥沃的骨系、西升贡擦旺丹后裔章松尼玛塔朵活佛在公元870年创建。扎如寺是“奔卡拉康”的延续,属雍仲苯教。

明朝末年公元1573年,第二十一世奔卡活佛旦增坚参得到当时从西藏来的让尼玛高僧的加持和指点,把以前几座分散的小庙(奔卡拉康、盘兴拉康等)统合成一个大寺院,并选寺址新建大寺,赐名为“热悟宫扎西彭措林”(圣地吉祥圆满洲)。

发展

清朝中末期,第二十八世奔卡活佛仁青坚赞和第二十九世奔卡活佛尤仲赤仲时期,先后对寺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修缮,同时特派一批僧人赴青海、西藏等地去购买寺院所需的建筑装饰物及经书、佛菩萨、法器等。

民改前夕,扎如寺已建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朝拜之地,成为香火旺盛的佛法圣地。寺院占地面积100多亩,寺院拥有大小经堂多座,囊钦奔卡仓和盘兴仓两座,茶房、库房、客房、藏经房各一座,僧房六十余座。重要法器、文物有“能叙大仁估让胸”“自生金菩萨”“自生金塔”“佛舍利子”等;另有金顶、金轮、金塔、金幢、金法兽等,佛菩萨塑像大小一百多个,有千尊佛、壁画、唐卡、蟒筒、铜号、唢呐、净水壶、末尼宝、金刚杵、鼓、锣、钵、铜灯、铜器等。有佛教经典“甘珠尔”等经书300多卷;大小转经桶500多个,佛事活动和神舞中使用的各种法器法具70余件,整个财产数亿元。有僧侣129人,“杜旦”5人,活佛2人(第三十世奔卡桑吉次仲和磐兴泽觉),信教村寨四十多个,信教群众六千余人。解放后民族地区土地改革时,党和国家对寺院采取了保留并加以保护的政策。

损毁

1957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区发生反动上层的叛乱,将九寨沟县一带(九寨沟县)的寺院房屋和主要文物法器破坏,剩余的房屋和财产在浩劫中被彻底毁灭。1970年,在“农业学大寨”中推倒残墙开垦为农田,并改造成果木园。

重建

1985年,信教群众和原寺院的僧侣们自发集会在寺院遗址搭帐篷开展了第一次佛事活动。以后信教群众积极捐款捐物要求重建扎如寺。次年,阿坝州宗教局以阿宗发(1986)2号文批准恢复扎如寺,并成立了由奔卡嘎桑仁静等7人组成的寺管会。同时,将扎如寺作为人文景点纳入九寨沟风景区的总体规划。

1995年,九寨沟县(原南坪县)人民政府发文把扎如寺纳入县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提升

扎如寺于2005年做了改造提升的规划,并于2007年底着手开工修建,2008年遭受汶川512地震后交通中断,物价成倍上涨等因素导致了建设工期拖延,经过多方努力,较好的完成了寺院主体工程建设及部分装修和佛菩萨的安置任务。

2012年是“九寨沟文化旅游年”,农历四月十五日(阳历六月四日)扎如寺举行了“麻智文化节”的祭祀祈福等斋醮科仪活动。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导致九寨沟景区多处受损。2019年9月27日,扎如寺等景点经两年灾后恢复重建后试开园。

2023年2月20日,扎如寺的嘛智助钦(麻芝会)活动入选第五批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景区布局

扎如寺位于九寨沟景区扎如沟,海拔2026米,总占地面积为100余亩、建筑面积为20000多平方米,由雍仲拉泽佛塔、大殿、藏经楼、吉祥多门塔等组成。扎如寺背依一脉苍山,面临宝镜崖,金顶红檐,五色经幡切切祈祷于风中。既有肃穆的禅味,又有原始本波教的遗风。

扎如寺现有大小活佛3人,常住僧侣60余人,法会期间参会僧侣100多人,信教群众近万人。

主要景点

雍仲拉泽佛塔

雍仲拉泽佛塔是扎如寺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雍仲苯教第一塔,也是佛祖顿巴幸饶弥沃舍利宝塔。佛塔总高度为50米,共5层,第一层为博物馆,第二层为显宗殿,第三层为密宗殿,第四层为心宗殿,第五层供有佛祖舍利宝塔和大藏经《甘珠尔》108套。《甘珠尔》是佛所说教法之总集,是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历算、哲学、医学、文学、宗教以及民俗民风等内容的百科全书

开发与保护

1985年,信教群众和原寺院的僧侣们自发集会在寺院遗址搭帐篷开展了第一次佛事活动。以后信教群众积极捐款捐物要求重建扎如寺。次年,在四川省人民政府九寨沟现场办公会期间,四川省民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参加了会议。四川省宗教局负责人对扎如寺的情况作详细调查后,同意恢复扎如寺,阿坝州宗教局以阿宗发(1986)2号文批准恢复扎如寺,四川省宗教局拨款40000元作为恢复扎如寺的资金,加上群众的捐款捐物,扎如寺大经堂计划按原始规模和形状加以重建恢复,但因当时的政策等原因未能得成,只好压缩了大经堂建筑规模。此后根据筹集的资金情况陆续修建了茶房、库房、客房、接待房、奔卡仓囊钦(活佛楼)、郎介确登钦牟(尊胜大佛塔)、广场、僧侣公寓、打鼓房、禅门,以及商店、餐厅、停车场等。寺院成立了由奔卡嘎桑仁静、郎介赤果、泽旺郎杰、能杰、泽丁介等7人组成的寺管会,由第31世奔卡嘎桑仁静活佛担任寺院主持及寺管会主任。国家对扎如寺实行了以寺养寺的政策,同时作为人文景点纳入九寨沟风景区的总体规划,统一管理,寺院开展了以餐饮服务、出售旅游纪念品为主的经济收入门路。并靠信教群众和游人的募捐增加经济收入,逐步完善了寺院的各项社会职能。经过重建恢复的扎如寺初具规模,寺院占地面积约为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其中840平方米的中央广场,其余为停车场、道路及绿色园林地带。

1995年,九寨沟县(原南坪县)人民政府发文把扎如寺纳入县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随着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知名度的提高,扎如寺做了改造提升的规划。2005至2007年,先后从县、州、省和国家相关部门完善各类手续,包括完成考察、规划、设计、地勘、绘图、审图等工作。2007年底着手开工修建,2008年遭受5·12汶川地震后交通中断,物价成倍上涨等因素导致了建设工期拖延,经过多方努力,较好的完成了寺院主体工程建设及部分装修和佛菩萨的安置任务。

2023年2月20日,扎如寺的嘛智助钦(麻芝会)活动入选第五批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关文化

佛事活动

扎如寺每年举行4次佛事活动,包括:

参考资料:

嘛智助钦

“嘛智助钦”又称麻芝会,是扎如寺的宗教盛典,也是九寨沟县最隆重的节日。“嘛智”是雍仲苯教三颂辞或三大真言中的一颂辞或一大真言,人们通常称为“八字真言”。如能虔诚地祈祷诵读“八字真言”,就能普度众生、消灾祈福,还能给祈福者带来幸福和吉祥。

扎如寺每年在农历四月初七至十六日举行麻芝会祭祀、祈福等斋醮科仪活动。由全寺僧人提前一个多月进行准备,从农历四月初八这天开始,寺里的高僧大德每天念经,一直持续到农历四月十四,农历四月十五对外举行麻芝会的祭祀、祈福等法事活动。法会当天,前来扎如寺参拜的人络绎不绝,方圆数百里的群众身着华丽的节日盛装,手拿龙达、香烛,怀抱唐卡,带着满满的虔诚前往扎如寺祈福。

庙会

扎如寺一年中最热闹的庙会是正月十五日,九寨沟县各寨的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带上酒和食物,步行围绕“万山之祖”扎依扎嘎山逆时针方向转圈,半山和山脚有神水瀑布,可洗手、洗脸或洗澡,有的请和尚在头上洒水,可洗掉污浊,带来吉祥。

日桑文化节

“日桑”是藏语译音,意思是“神山、神水”。九寨沟县藏族信仰苯教,相信万物有神,水有水神,山有山神,日桑文化节就是他们祭拜神山、神水的传统节庆。在每年藏庆4月(阳历6月)举行一次,为期5天。日桑文化节期间有高僧大德讲经说道,内容多以祈祷和谐、平安为主,祈祷大自然的生灵和谐、藏族同胞与大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参加节庆的每家每户都准备了精美宝瓶,里面装满各式各样代表吉祥、幸福等不同意义的的物件。日桑文化节结束那天,把所有经文、药材、刀箭等放置于宝瓶内,再由高僧分别放置于最深的海底、最高的山顶等不同的八个方向,祈祷来年免遭自然灾害侵袭,寓意平安吉祥。此外,抱青稞袋(负重跑步)、射箭、押加(围脖拔河)、噶他(投击)、摔跤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藏族传统体育竞技也是该文化节吸引人的地方。

功能价值

功能

扎如寺在九寨沟生物圈保护区内,作为藏族文化遗产,寺院具有宗教、教育和文化三个功能。

宗教功能

寺院是一个地区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藏民族对藏传佛教的信仰和全部感情、向往都寄托在寺院,它是信教群众在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之间产生的矛盾和痛苦用宗教这一“良药”得以“圆满”调节,达到心理平衡安慰、人心安定的“神圣”地方。每一座寺院基本上都是这一地区的宗教中心,它担负起了教民完成信仰过程所需要的繁重的全部意识过程,从而满足教民信仰需求,和教民建立起相依为命的深厚关系,因此对社会意识形态起着重要的自我调控作用。

教育功能

历史上藏族地区的文化教育都集中在寺院,寺院既是宗教活动中心,又是文化教育中心,其教育内容主要是讲学佛教哲理,其次是修炼佛教显密心宗,学习天文、地理、历算和医药等等。宗教文化的延续与传播,主要靠寺庙教育。

 从扎如寺先后学到藏文的子弟有数百人,虽然现在国家已在九寨沟县地区办起了双语教学,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还没有入学的藏族子弟是从寺院或从僧人那里学到的藏语文知识,有的为今后到学校学习双语和升学打下了基础。有的中老年人用藏文拼音注音学会了汉字。

 文化功能

一座寺院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中心,它起着文化书院和博物馆的作用;丰富的藏书,是寺院成为这一地区的图书馆。它还具有储存传统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如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博物、建筑等最基本的文化形式,也只有在寺院中才能领略到藏族艺术的风采。同时它又是群众社会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转经、朝佛、求神问卦、与僧人同庆节日,人们通过寺院进行各种交往、互通信息、增进团结和友谊。在九寨沟县,扎如寺是游人了解传统藏族文化、美术、服饰、藏族人文风俗、舞蹈、音乐、建筑等的最好窗口。

价值

扎如寺具有浓烈的宗教文化气息,是以藏族原始宗教苯教为基础,藏传佛教为辅的宗教寺庙,是九寨沟内唯一的宗教活动场所。

九寨沟县,扎如寺还是游人了解传统藏族文化、美术、服饰、藏族人文风俗、舞蹈、音乐、建筑等的最好窗口。

相关事件

2024年3月23日,游客任女士和家人在九寨沟县扎如寺被“高僧选中”,被强制要求购买至少三天的功德灯,价格为299元/天。游客表示没那么多钱后遭到嘲讽,最终被诱导消费共计396元。23日15时许,游客任女士及同伴周女士来到九寨沟景区投诉亭进行投诉。接到投诉后,景区工作人员立即联系扎如寺管委会工作人员核查情况,要求对游客进行全额退款处理。并于当日电话回访任女士,任女士表示对处理结果很满意。

参考资料

九寨沟寺庙被指强制游客买功德灯,没钱还嘲讽!当地称已退款.今日头条.2024-03-30

扎如寺.九寨沟.2024-03-30

海外华文媒体点赞九寨沟:原始生态保护好 游客素质高.九寨沟.2024-03-30

九寨沟将举行文化旅游活动——圣地吉祥圆满洲(扎如寺)“麻智文化节”.九寨沟.2024-03-30

国庆黄金周四川接待游客超6785万人次.中国新闻网.2024-03-30

喜讯!我县6个项目入选州级非遗名录.九寨发布.2024-03-30

扎如寺.雍仲本波.2024-03-30

九寨沟景区内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圣地扎如寺. 九寨沟.2024-03-30

日桑文化节.九寨沟.2024-03-30

走近扎如寺,感受九寨沟原始笨波教遗风.九寨沟.2024-03-30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