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巴隆乡

巴隆乡

巴隆乡,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下辖乡,地处都兰县中南部,东临香日德镇和香加乡,南与玉树藏族自治州曲玛莱县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接壤,西、北靠宗加镇。行政区域面积8233平方千米。

2011年,巴隆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847元。2018年,巴隆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6个。

截至2020年末,常住人口4039人,以蒙古族为主,面积570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10月,巴隆乡下辖15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清代至中华民国,巴隆是青海蒙古族和硕特汗国部右翼盟西右后旗的驻牧地,俗称巴隆扎萨克旗。

1956年,建立巴隆乡。

1959年,与宗加镇合并称巴颜公社。

1962年7月,从巴颜公社析出,成立巴隆公社;同年11月,又改称巴隆乡。

1968年,巴隆乡改称巴隆公社。

1984年,恢复巴隆乡,辖科日、托托、布洛格、伊克高里、夏图、哈图、乌拉斯台7个村(牧)民委员会。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巴隆乡下辖14个行政村

截至2019年10月,巴隆乡下辖15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巴隆乡位于都兰县中部偏南、东临香日德镇和香加乡,北部和西部靠宗加镇,南部是曲玛莱县和玛多县。行政区域面积8233平方千米,其中蒙古族占64%,其余为藏、汉、回族

气候

巴隆乡境内中部是布尔汗布达山,南部是昆仑山脉支脉布青山,西北部是荒漠半荒漠地带,地势南高北低。自然条件为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多风沙,水资源缺乏,平均海拔2900—3000米左右。年均气温3.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0.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5℃。年均降水量213.4毫米。年均日照时数302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168.23千卡/平方厘米。平坦地带无霜期约104天,山区无绝对无霜期。

水文

巴隆乡主要河流有哈图河、伊克高里河、诺木洪遗址河流经境域。

自然灾害

巴隆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2008年中国雪灾、霜灾、风灾、雹灾等。

自然资源

巴隆乡境内野生动物有岩羊、黄羊、盘羊野牦牛、野驴、棕熊、麝、藏原羚白唇鹿马鹿雪鸡、天鹅、黑颈鹤等珍稀动物。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巴隆乡辖区总人口625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36人,城镇化率3.7%。另有流动人口410人。总人口中,男性3258人,占52.1%;女性2995人,占47.9%;18岁以下1569人,占25.09%;18—35岁1815人,占29.02%;35—60岁以上2265人,占36.22%;60岁以上604人,占9.65%。总人口中,以蒙古族为主;另有汉、回、藏等民族。

截至2018年末,巴隆乡户籍人口有6213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巴隆乡常住人口403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巴隆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847元。

2018年,巴隆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6个。

农业发展

该乡耕地属于沙壤土壤,是马铃薯种植的最佳土壤,本该马铃薯种植是农民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在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运输不畅,农民市场意识不强,信息闭塞,马铃薯产业未能很好发展。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近几年来脱毒马铃薯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2007年我乡的脱毒马铃薯种植由340亩扩大到2500亩,2008年扩大到5800亩。2007年脱毒马铃薯总产由850吨增加到6250吨,产值由42.5万元增加到356.25万元,今年脱毒马铃薯总产值将增加到12500吨,产值增加到712余万元。脱毒马铃薯在去年种植规模上不断扩大,种植基地不断得到发展,种植技术不断得到更新。通过积极引进优质种薯,扩大种植技术,拓宽销售渠道,使一家一户零星种植向规模化种植转变,零散销售向集中销售转变,无序种植向定单种植转变,传统种植向科技种植转变,脱毒马铃薯产业建设组织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脱毒马铃薯富含淀粉、糖类蛋白质、矿物质、盐类和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具有早熟、高产、味香、耐贮运等特点,可食用。应用在食品、纺织、石油化工、医药等各个领域,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巴隆乡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与周边的一些企业签订了购销合同及合作项目,使巴隆乡的马铃薯走向了市场,也为我乡的特色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1年,巴隆乡粮食种植面积18151.5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621.3亩;油菜种植面积2809亩,产量632.3吨;稞麦种植面积2670.4亩,产量1323吨;马铃薯种植面积3724亩;枸杞种植面积7149亩。畜牧业以饲养牲畜为主。2011年,牲畜年末存栏16.4万头(只),牲畜出栏7.8万头(只),出栏率47.6%;牲畜商品数6.9万头(只),商品率42%。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巴隆乡有在校生365人,教职工23人。适龄儿童556人,儿童入学率为100%;适龄少年333人,入学率100%。16周岁受完初等教育105人,完成率98.1%;18周岁受完初等教育115人,完成率99.1%;青壮年文盲率为99.9%。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巴隆乡有卫生室11个,村医15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5171人,参合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末,巴隆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8户,人数511人,发放低保资金58.17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4人,发放供养费5.2万元,孤儿12人,发放孤儿生活费7.02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人,80岁以上老人48人,发放长寿补助2.06万元。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3152人,参保率达86%。

交通

巴隆乡境内有G109公路穿过。

文化

地名由来

“巴隆”系蒙古语、汉语意意为“右”,以因当地系清代青海蒙古和硕特汗国部右翼盟西右后旗的驻牧地而得名。

参考资料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202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