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素秋
吴素秋,原名吴玉蕴、丽素秋,1922年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区,是一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和旦角演员。她7岁时便登台演出了《贺后骂殿》,因在《孔雀东南飞》中的出色表现而走红。1952年9月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演员一等奖,1954年参加北京市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表演一等奖。吴素秋的丈夫姜铁麟是著名京剧武生演员。她的亲传弟子有于淑敏、张云、朱虹、王慧娟等人。2011年,吴素秋荣获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颁发的中国京剧“特别贡献奖”。2016年3月30日在京去世,享年94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22年出生在烟台市,后移居北京。
演艺经历
自幼喜爱京剧,随陈盛荪学青衣、花旦,七岁登台演出了《贺后骂殿》。
1932年考入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因嗓哑退学,在家继续学戏,先后从师李凌枫、何佩华、赵桐珊、魏莲芳等。后曾拜尚小云、荀慧生为师。十三岁挑班演出,担任“秋文社”主演,与许多名家同台。
早期经常演出剧目有《孔雀东南飞》《二进宫》《四郎探母》《红娘》《贩马记》《虹霓关》《小放牛》《棒打薄情郎》《拾玉镯》《红鬃烈马》《苏三起解》《大英杰烈》《十三妹》《金山寺》等。
1938年与金少山合组松竹社,赴东北地区演出《霸王别姬》。接着又在上海以《孔雀东南飞》一炮打响,从此红遍大江南北。也几次来过青岛市演出。
1943年演出的《十三妹》拍成电影,曾经常在京、津、沪、宁、汉、鲁及东北一带演出。
1943年脱离舞台。
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又重返舞台,排演了新编历史剧《节烈千秋》。后受聘为北京市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并与评剧的小白玉霜(小白玉霜)、曲剧的魏喜奎一同,在北京建立“戏曲界妇女联谊会”。
1952年参加北京京剧四团,任团长。
1960年响应支边号召,率团支援辽宁省,调任辽宁京剧院院长,两年后调回北京,与尚小云剧团联合演出。
1964年担任北京风雷京剧团前身的新燕京剧团团长、主演。参加演出了现代京剧《南海长城》《六号门》《红嫂》等。
1978年后恢复上演了《苏小妹》《柜中缘》《红娘》《拾玉镯》《儿女英雄传》等。并排演了新编古装戏《溜须老店》。
1979年转入北京京剧院二团,并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政协常委。先后排演了新剧《伊帕尔罕》《春香传》《张羽煮海》《苏小妹》《柜中缘》《团圆之后》《辞郎洲》《司棋》《武则天》《人面桃花》《杨娥传》、《节烈千秋》、《武松与潘金莲》、《宝莲灯》、《柜中缘》等。
1986年应天津市市市长李瑞环邀请到天津为青年演员说艺。
1988年4月28日,侯喜瑞艺术专场演出举办。
1988年5月提携学生,同台演出《红娘》《红楼二尤》 《杜十娘》《金玉奴》等剧。
1990年3月14日晚上演出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第一场,在《游龙戏凤》中饰李凤姐。
1995年7月16日担任北京市首届“燕京杯”少儿京昆大赛评委。
1996年1月11日作海峡两岸五戏校蓝岛杯京剧大赛评委。
1997年出席在长安大戏院进行的第二首届北京市少儿京昆“韶山杯”大赛以及“戏迷联谊会暨庆祝北京文艺台《戏迷乐俱乐部》开播两周年”活动。
1999年2月15日和其他八名艺术家为春节戏曲晚会当场作画《共绘吉祥图》。
2005年8月29日,吴素秋收朱虹为徒、张学津收穆宇为徒,李慧芳、梅葆玖、王蓉蓉、迟小秋等众多京剧名家前来道贺。
2011年1月11日名列“中国京剧特别贡献奖”荣誉榜。
个人生活
2016年3月30日在京去世,享年94岁。
主要作品
早期经常演出剧目有《孔雀东南飞》、《二进宫》、《四郎探母》、《红娘》、《贩马记》、《虹霓关》、《小放牛》、《棒打薄情郎》、《拾玉镯》、《红鬃烈马》、《苏三起解》、《大英杰烈》、《十三妹》、《金山寺》等。
在北京京剧四团期间先后排演了新剧《伊帕尔罕》《春香传》《张羽煮海》《苏小妹》《柜中缘》《团圆之后》《辞郎洲》《司棋》《武则天》《人面桃花》《杨娥传》、《节烈千秋》、《武松与潘金莲》、《宝莲灯》、《柜中缘》等。
1964年后参加演出了现代京剧《南海长城》、《六号门》、《红嫂》等。
1978年后恢复上演了《苏小妹》、《柜中缘》、《红娘》、《拾玉镯》、《十三妹》等。并排演了新编古装戏《溜须老店》。
吴素秋京剧音配像录音主要代表剧目有:《柜中缘》、《四郎探母》等。
艺术特色
吴素秋女士自幼拜尚小云先生为师,认荀慧生先生为义父,承袭这两派艺术;又经博学广纳,融会贯通,有所变革。从自己女性出发,在演唱方面再做处理,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达到“似与不似”的境界。她演出的《十三妹》、《红娘》既不失两派风貌,又有自身特色。“文革”后,有些人称之为“吴派”。
吴素秋天资聪颖,刻苦好学,“尚”、“荀”两派的戏都学了不少,既按尚先生的路子唱青衣为主的戏,也按荀先生的路子演花旦、闺门旦的戏,不过根据她的条件、年龄、成角以后,所演“荀派”戏多于“尚派”戏,并融合这两派的特色于戏中创成自己的新戏。吴素秋的特点在于极善于刻画剧中人,反应出剧中人物内心,达到感人至深的地步。她自己虽是女性,但平时仔细观察所有女性的一切,不论是比自己大的、小的,还是年龄相仿的,使演出的女角色更为逼真。吴素秋既能体现出唱腔之优美,又能结合剧中人的身份,时而能显示才女的高傲之气,时而又立马转换成伟男的男子气概。无论与旧有的戏“似与不似之间”,还是在借鉴前人演唱后的创新,都能给人以清新别致之感。
吴素秋善于表演,戏路广博,青衣、花旦皆工,四大名旦流派戏均能演出,刀马旦也有光彩,还常串演小生。吴素秋扮相秀丽,台风绮丽,做工细腻,嗓音甜润,行腔动听,有很好的基本功,她博采众长,善于创新,以精湛的艺术努力塑造人物形象,形成了自己的演出风格。
社会活动
公益活动
荣誉成就
1952年9月吴素秋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苏三起解》获得演员一等奖。
1954年参加北京市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柜中缘》获表演一等奖。
2011年,吴素秋荣获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颁发的京剧“特别贡献奖”。
人物评价
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因为吴老师小时候学过武生,有童子功,前半部也特别有女才子的气质。《苏小妹》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演出的时候,台下观众叫好不绝。吴老师非常认真,连我化装,拍定装照,什么角度面对镜头,都教给我。吴老师早年红的时候,受到日本侵略者特别残酷的迫害,搜身、扣押她的道具和演出服,吴老师这一辈子真是很不容易。
荀慧生先生:男演员演女角色必须深入体察所有女性的言、行、坐、卧,吃透了才能演的逼真。有些女演员自认为是女的,而不再去体察生活中各种女性的言行,只仗着本能去演,演出来的妇女形象反而不真实。吴素秋不然,虽然她自己是女性,也按照荀先生的做法,平时仔细观察所有女性的一切,不论是比自己大的、小的,还是年龄相仿的。
参考资料
吴素秋(京剧演员) 简历 - 名人简历.名人简历.202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