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学》是一门旨在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等职业人才的专业。通过本专业的教学,学生应系统地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保险学科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保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国内外保险经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保险业务经营技能,具备一定的保险工作实际能力。
教育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职业人才。通过本专业的教学,学生应系统地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保险学科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保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国内外保险经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保险业务经营技能(主要指展业、承保、防灾、理赔等业务技能)、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保险工作实际能力,成为能够从事保险实际业务和保险经营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知识结构
通过理论教学,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
- 掌握社会主义和道德素养、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计算机、大学英语以及普通话等基础知识。
- 掌握政治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专业、西方经济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管理学、经济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财政学、证券投资等专业基础知识。
- 掌握保险学、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海上保险、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保险营销、风险管理等专业知识。
能力结构
通过实验室模拟实训和保险公司实习以及实习基地在岗实习,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 熟悉我国有关保险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有关的国际惯例。
- 掌握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和市场开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一定的策划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 了解保险展业的一般方式、方法和程序。
- 熟悉承保核保、客服保全、理赔给付、保险产品管理等保险业务流程,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 了解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概况、方法、手段等,初步具备运用保险资金并使保险资金保值和增值的能力。
- 获取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素质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素质:
- 具有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 具备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
- 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
- 具备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 具有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良好职业道德。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包括商业保险公司从事保险业务或管理工作,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或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金融、保险工作,如投资理财等。
主干课程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
- 货币银行学
- 保险学
- 财产保险
- 人身保险
- 保险营销
- 海上保险
-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
- 风险管理
专业特色
本专业紧密贴合未来保险市场的发展,注重企业人才需求的特点,致力于为基层一线及基层管理岗位培养人才,强调职业应用技能。同时,考虑到国情和国际发展趋势,建立了科学、前瞻、实用的专业教学体系。每一门课程都配有相应的实训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依托企业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发展现状
自2002年《保险法》修正案颁布以来,保险公司资金被允许用于设立保险企业。这一变化促使保险公司通过组建控股(集团)公司的方式,实现了集团化经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等先后完成了集团化改造,形成了产、人寿保险在同一集团下的融合。这些国有保险集团的成立标志着保险业进入了一个以集团化为主要模式的混业经营时代。此外,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也以集团形式参与市场竞争,使得保险集团成为了大型保险公司的普遍选择。
参考资料
财产保险金融保险学专业课程模板课件演示文档幻灯片资料.人人文库.2024-11-06
金融保险学基础知识讲义.百度文库.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