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4月,由中南大学铁道校区经济管理学院和机电工程学院部分专业系、研究所以及高速列车研究中心合并组建而成。
学院概况
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及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以及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工程、交通安全与环境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现有交通运输、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物流工程三个本科专业,专业面覆盖了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技术与管理、智能运输系统、高速机车车辆设计制造及应用、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智能测控与信息技术等领域。其中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两个二级学科也是湖南省重点学科。创新素质教育是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人才培养的显著特色,与湖南省发明协会联合建立的“湖南省高校创新素质教育基地”取得了丰硕成果,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二等奖、“首届全国交通科技大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竞赛成功”参赛奖、学生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2012年度学科排名交通运输学科排名第五。
专业设置
交通运输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和现代化管理需要,具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方面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创新能力,能从事交通运输规划设计、管理和应用研究,以及物流工程技术与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
主要课程:运筹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运输经济学、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车站与枢纽、旅客运输、现代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特色课程:经济地理与交通布局、国际货物运输、高速铁路、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集装箱运输、物流与配送中心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系主任:姚加林教授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备交通设备信息工程及机电技术方面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交通设备设计制造、科技开发、检修、运用研究、运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控制工程基础、制造与修理工艺、CAD/CAM技术
特色课程:机车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数字控制技术与设备、工程机械、计算机控制技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原理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系主任:杨岳教授
物流工程专业
历史沿革:物流工程专业是在2002年起,在交通运输本科专业中开设物流工程专业方向的基础上,于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单独设立的,同年开始招收物流工程专业本科学生。2004年,我院在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自主设置物流工程二级学科,开始招收该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05年,开始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物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现已形成物流工程本、硕、博各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熟悉国内外生产、流通活动中的物流业务,掌握物流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够从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企业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企业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管理与商务、物流设备选型与应用、电子商务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运筹学、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中心规划设计、供应链管理、运输与配送、采购与库存控制、仓储技术与管理、物流设备与技术、国际物流与商务、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仿真、物流信息系统等。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系主任:郑国华教授
师资结构
学院2009年拥有自主研制的世界上规模最大、国内唯一的“列车空气动力性能及撞击模拟实验装置”。 2009年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0人,正、副教授50人,在籍学生1400余人。
科研设备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学院拥有各具特色的研究所(中心)、基地十余个,其中研究所9个,实验基地3个,研究中心1个。
研究中心:
高速列车研究中心
研究所:
轨道交通系统研究所
物流工程研究所
交通规划与信息工程研究所
运输经济与管理研究所
轨道车辆研究所
交通修养技术与装备研究所
智能测控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AD/CAM技术研究所
交通装备研究所
实验中心:
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交通运输与物流工程实验中心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实验中心
学术成果
1.学院获985创新平台一个,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系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6项,其中“863”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合同经费二千多万元。
2.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部级以上奖励三十余项;获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出版专著和教材四十多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约500篇,三大检索收录论文一百多篇次,并有多篇获省级优秀论文奖。
3.国家奖有如下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青藏铁路工程”;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列车结构塑变吸能技术及装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高速列车气动特性,撞击安全动模型试验系统及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列车空气动力学性能研究及外形、结构设计方法” 。
对外交流
积极开展对外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与德国Hannover大学、西门子股份公司公司、丹麦技术大学、荷兰Twente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法国Alsthom公司、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乌克兰、比利时等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学院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面向全社会广纳人才,热诚欢迎院士、博导、长江学者、跨世纪人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教师奖获得者等学科带头人及博士等学科骨干来学院工作,并将给予优厚待遇。
参考资料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官网.20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