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家鼠属

家鼠属(Rattus)隶属于啮齿目鼠科,是鼠科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属。共有66个物种,其中中国有8个。世界范围内,其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有些延伸至北温带,在中国遍布各地。家鼠属动物起源较早,如褐家鼠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早更新世中期。家鼠属动物的食性杂,多数筑巢而居,巢靠近水源。部分家鼠属动物为发声动物,在受到威胁时会发出吱吱声。

家鼠属动物多数地栖穴居,少数种在树上生活。其为鼠科中体形较大的一属,体长通常为15~25厘米。体背毛色深暗,以黑褐或灰褐色为主。脑颅粗大,后足细长,五趾均具发达的爪,垫明显。尾部鳞环十分明显。家鼠属动物的寿命一般为1年左右,人工饲养下寿命可能更长。

截止2023年,家鼠属中67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2种为灭绝(EX),6种为濒危(EN),7种为易危(VU),3种为近危(NT),36种为无危(LC),13种数据缺乏(DD)。家鼠属中的褐家鼠野生种经白化病培育成大鼠,可用于神经科学、生理学和毒理学等科学研究,还可作为宠物饲养。家鼠属中部分物种可作为药用,如褐家鼠的肉。黄毛鼠、褐小家鼠、马来家鼠等家鼠属动物对农田有害。并且,家鼠属动物是恙虫病、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鼠疫等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

分类演化

家鼠属动物起源较早,如褐家鼠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早更新世中期的南方地区,随后随着人类活动进行迁徙,中更新世末期扩散到北方,晚更新世后期扩散到东北地区等地。

家鼠属原归于小家鼠属(Mus),1758年,瑞典动物学家、植物学家、冒险家、生物学家卡尔?冯?林奈(Linnaeus,Carolus)命名小家鼠属为Aphrodita,1803年,法国医生、动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保罗·亨利·费舍尔(Paul Henri Fischer)命名家鼠属为Rattus。之后,美国动物学家小格里特·史密斯·米勒(Miller)和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系教授汤玛斯·卡弗利尔-史密斯(Thomas)将家鼠属(Rattus)和小家鼠属(Mus)分开:小家鼠属(Mus)专指小型的种类,其第1上臼齿的齿冠延长,第3上臼齿退化;家鼠属(Rattus)指中型及部分大型的种类,其主要区别也在牙齿的结构:门齿切面没有缺刻、第1上臼齿齿冠不特别延长,第2和第3上臼齿不退化,两者总和超过第1上臼齿的、第1和第2上臼齿的后内齿突(t7)缺失。

根据全球物种名录(COL)和物种2000中国节点,家鼠属共有66个物种,其中中国有8个物种,如下所列。

形态特征

家鼠属动物为鼠科中体形较大的一属,体长通常为15~25厘米。体背毛色深暗,以黑褐或灰褐色为主。一些鼠种背毛柔软,另一些鼠种却很粗糙,还有些鼠种体背生有坚硬的针毛或刺毛。刺毛的多少与所生活的气温、季节有关,在温暖地带、夏季或石丛生活者刺毛发达。

家鼠属动物的脑颅粗大,颧弓不向外扩张。额与顶脊十分发达。耳较大或较小,眼较大。耳壳被毛少,吻较长。上臼齿咀嚼面由三排横脊和三纵列齿突构成。后足细长,五趾均具发达的爪,蹠垫明显。尾较长,其长短于、等于或略超过体长。尾毛稀疏而短硬,鳞环十分明显。乳头计有6、8、10或12枚,因种类而异。如黄胸鼠5对乳头,与大多数其他鼠不同,褐家鼠有6对乳头。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家鼠属动物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有些延伸至北温带地区,以亚洲南部和非洲居多,部分到亚洲北部和欧洲。褐家鼠分布范围很广,除南极洲外,在世界各大陆均有分布。

中国分布

家鼠属动物在中国遍布各地,其中褐家鼠分布范围最广,仅西藏自治区未发现,黄胸鼠分布范围次之,主要分布于西部和南部地区,黄毛鼠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陕西省福建省等地,黑缘齿鼠分布于部分西部和南部地区,如西藏、云南、福建等地,大足鼠分布于南部和部分西部地区,如西藏、甘肃、浙江等地,黑家鼠分布于福建、浙江、上海和广东,缅鼠分布于海南省和台湾,拟家鼠仅分布于西藏。

栖息环境

家鼠属动物根据栖息环境不同分为地栖和树栖两种,多数地栖穴居,多居野外丛林,石丛及高山洞穴,如褐家鼠和大足鼠;少数种在树上生活,如黑家鼠经常生活在高处,常见于人口稠密地区建筑物的顶层或森林地区的树木。缅鼠与人类关系密切,很少发现远离村庄,高度树栖性,攀爬灌丛、矮树、墙和屋顶。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家鼠属动物的食性因鼠种,食源和环境不同。小家鼠食性杂,靠近人群的家鼠会吃任何人类或牲畜吃的东西,也以动物粪便、垃圾等为食,垃圾中的食物提供了相当均衡的饮食,也满足了家鼠对水分的需求;远离人类居住地的家鼠会吃种子、坚果、昆虫,以及幼鸟和鸟卵。如缅鼠食物包括阔叶植物、草、种子、水果等,也吃植物病原线虫及虫卵等。褐家鼠和黑家鼠等多在天黑后开始在离洞20~60米的范围内寻找食物和水,午夜前即结束觅食,并且经常在隐蔽的地方储存或囤积食物。

筑巢行为

家鼠属动物多数会筑巢而居,由于每天都需要喝水,所以它们喜欢在容易获得水的地方筑巢。家鼠属巢洞结构相对简单,褐家鼠的地下洞穴一般不超过46厘米深,长度约0.9米,洞穴中间有一个巢,洞穴出口可有3个,用于紧急逃生。如缅鼠在茅屋顶筑巢或在稠密的草地上离地20厘米高处筑巢。褐家鼠喜欢在地面或地下筑巢,以及在建筑物的较低楼层筑巢。家鼠可以有几个巢穴,可能会在它们的主要巢穴呆上一个星期,然后搬到一个备用的巢穴呆上一两天。

领地行为

家鼠属动物多为群居,由一只大的雄鼠守护领地并保护一群雌鼠,阻止其他雄鼠与之交配,如黑家鼠会产生沿特定区域留下的油迹,以说明领土边界,群体中的等级制度是通过攻击性威胁姿势和身体接触来确定的。褐家鼠生活在占据特定领土的群体中。

其他习性

家鼠属通常在夜间活动,但也可能因为天气变化、施工、饥饿或生活环境拥挤时改变活动时间,如在一群家鼠中地位低下的个体常因为饥饿而在白天觅食。大足鼠昼夜均活动。

家鼠属动物易被家猫(Felis silvestris)、狗、猫头鹰、鹰、狐属土狼黄鼬捕食,另外,未成年鼠易被蛇捕食。部分家鼠属为发声动物,在受到威胁时会发出吱吱声。

家鼠属中部分物种会游泳,如褐家鼠

黑家鼠善于攀登,动作敏捷,常见于屋顶和建筑物的上层,也称为屋顶鼠。

生长繁殖

小家鼠属为哺乳动物,2~3个月即达成熟,达到性成熟后,家鼠会在它们出生的地方交配,或者会迁移到一个新的,无人居住的领土。如褐家鼠繁殖力强,体重达到100克左右时开始具备繁殖能力。一雄多雌制雄性雌性都有多个配偶。

家鼠属孕期约22天,每窝产仔6~10只,幼鼠在20天左右断奶。在环境适宜、食源丰足时分娩后即可交配受孕。如大足鼠繁殖在3~11月,高峰在3~4月和8~9月,雌体每年繁殖2~3胎,每胎仔数4~15只,平均约8只。雌褐家鼠孕期为20~22天,每年平均产仔6~10胎,每胎产仔1~16只。幼崽出生时无毛,14天后睁开眼睛,3~4周大时断奶,并在出生后11周时达到性成熟。雌性产后18小时左右进入产后发情期,可以再次交配。

家鼠属的寿命一般为一年左右,人工饲养下寿命可能更长,如黑家鼠野外寿命1年,而人工饲养的寿命可达4年;缅鼠野外寿命1年,人工饲养的寿命12~15月。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截止202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小家鼠属动物26种种群数量未知,21种种群数量稳定,马来家鼠(Rattus tiomanicus)、黄毛鼠黄胸鼠(Rattus tanezumi)这3种种群数量增加。另有17种种群数量减少。如截止2016年,弗洛勒斯岛鼠(Rattus hainaldi)、米勒尼科巴鼠(Rattus burrus)等濒危物种无具体种群数量,明打威群岛鼠尚不清楚是否依然存在,近100年未发现踪迹。

保护级别

2016年,家鼠属中分布在中国的8种均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大足鼠和黄胸鼠为近危(NT),黑缘齿鼠被列为数据缺乏(DD),东亚屋顶鼠、缅鼠黄毛鼠褐家鼠拟家鼠5种被列为无危(LC)。2023年,《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20)》中家鼠属中仅拟家鼠未列入,黑家鼠为数据缺乏(DD),其余6种被列为无危(LC)。

截止2023年,家鼠属67种被纳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种为灭绝(EX),6种为濒危(EN),7种为易危(VU),3种为近危(NT),36种为无危(LC),13种数据缺乏(DD),其中17种种群数量减少的如下所列

致危因素

家鼠属动物的致危因素可分为栖息地退化和丧失、自然灾害、引进物种竞争及灭鼠措施等大类。如弗洛勒斯岛鼠可能受到持续的栖息地丧失的影响,在海拔1000米至1500米之间,栖息地的退化尤为严重;2004年12月的海啸是尼科巴群岛上米勒尼科巴鼠面临的最大威胁,海啸后的发展、人类住区的建立和扩大、将森林转变为棕榈种植园也对该物种构成严重威胁;弗洛勒斯岛鼠和西马鲁群岛鼠与引进的黑家鼠和缅鼠存在竞争;喀拉拉邦鼠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增加使用杀虫剂和其他农用化学品及将农田转为住房建设等。

保护措施

针对家鼠属动物的保护措施较少,主要是建立保护区:如弗洛勒斯岛鼠在印度尼西亚如同(Rutong)防护林区受到保护。

主要价值

家鼠属动物有益种类较少,为数不多的有价值鼠类主要为褐家鼠。褐家鼠在自然界能量转化方面作用很大,因其分布区域广泛,数量很多,能够把大量的植物性营养转换成肉类营养源,为各种肉食性哺乳动物、爬行纲和鸟类等提供食物需求。

野生褐家鼠经白化病培育成大鼠,可作为实验动物用于科研实验。18世纪初开始人工饲养,19世纪中期用于动物实验。大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其用量仅次于小鼠,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各个领域。由于大鼠体型相对较小,遗传学较为一致,对实验条件反应也较为近似,常被誉为精密的生物工具。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生理学和毒理学等领域。褐家鼠还可作为宠物饲养,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药用价值

家鼠属中部分物种可作为药用,如褐家鼠的肉(鼠肉Musculus Rutti)、未长毛的幼体、皮、血、脂、睾丸、肝、胆均可入药,鼠肉有补益、解毒止血、祛风止痛、催产避孕之功效;未长毛的幼鼠有解毒敛疮、止血止痛的功效;皮有解毒敛疮的功效;血有清热凉血的功效;鼠脂可解毒疗疮、祛风透疹;睾丸可镇惊安神、疏肝理气;肝可催生下胎;胆汁可明目。

危害与防治

危害

家鼠属动物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家鼠属动物是恙虫病的病原体恙虫立克次体(Rickettsia tsutsugamushi)的贮存宿主,通过恙螨科美国白灯蛾的刺叮进入恙螨体内,并经卵传递至下一代幼虫,然后再通过刺叮传播给新宿主(包括人),此病原体能在恙螨体内长期保存,并可经卵传递2-3代。

家鼠属动物还是中国重要自然疫源性疾病之一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主要宿主,如褐家鼠;黑家鼠和褐家鼠等是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鼠疫的主要媒介蚤类的特化寄生宿主。褐家鼠还能传播康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conorii)、水泡立克次体(Rickettsia akari)、旋毛虫(Triquinellaspiralis)、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弓虫症(Toxoplasma gondii)、口疮病毒(Aphtovirus)、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属 interrogans)等多种细菌、病毒和寄生昆虫,引起鼠伤寒沙门氏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菲布雷氏菌等疾病。

大足鼠黄毛鼠褐家鼠黄胸鼠、马来家鼠等家鼠属动物对农田有害,是农田的主要鼠害,如褐家鼠盗食淀粉类食物及绿色植物等,与大多数老鼠不同,褐家鼠在城市和乡村环境中白天和晚上都很活跃,以入侵和破坏财产、破坏粮食供应和传播疾病而闻名。大足鼠是中国主要农业害兽,危害各种农田,包括稻、麦、谷和马铃薯田地。黄毛鼠盗食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根茎叶等。黄胸鼠常见于村庄和农田周围,多居住在民宅内,是水稻、椰子、香蕉和玉蜀黍属的害虫,被认为是菲律宾吕宋岛米沙鄢群岛稻田中最严重的啮齿动物害虫。

防治

鼠害可通过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态控制、化学防治等方面进行治理。应该采用综合措施,重视治本,“取长补短、协同作用”,同时轮换使用不同方法,取长补短,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物理防治是使用鼠夹、竹弓、鼠笼、粘鼠剂、电子捕鼠器等器具或挖洞等手段灭鼠,只能作为防治鼠害的一种辅助措施。农业防治一是轮作,尤其是水旱轮作,可有效防治水稻田害鼠的危害;二是灌溉,灌深水、灌满田水,可使农田害鼠从洞穴中跑出以便捕杀;三是耕作,坚持冬季深耕晒垄,对减轻鼠害有重要的作用。生态控制:首先,要减少害鼠的栖息地,如减少休闲农田的面积;其次,要恶化老鼠的隐蔽环境,使老鼠的数量下降;第三,同种作物尽可能大面积连片种植,减少老鼠转移聚集为害的程度;第四,最大限度地保护天敌资源,充分发挥天敌灭鼠的作用,切实保护鼠类的天敌,是控制鼠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化学防治是通过使用毒饵、毒气、不育剂和驱避剂等灭鼠,是灭鼠减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如果有人被小家鼠咬伤或抓伤,应立即用肥皂和水彻底擦洗伤口再用自来水冲洗,然后就诊。

参考资料

Rattus Fischer, 1803.catalogueoflife.2023-09-21

Rattus - GenusRemove.iucnredlist.2023-09-21

Species.sp2000.2023-09-21

Old World Rats.wdfw.2023-09-21

Rattus_rattus.Animal Diversity Web.2023-09-21

The Natural History of Model Organisms: The Norway rat, from an obnoxious pest to a laboratory pet.elifesciences.2023-09-21

..2023-09-21

brown-rat.britannica.2023-09-21

..2023-09-21

Mus.gbif.2023-09-21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9-21

Species.sp2000.2023-09-21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9-21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9-21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sp2000.2023-09-21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9-21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9-21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9-21

Rattus_exulans.Animal Diversity Web.2023-10-31

..2023-09-21

Rattus norvegicus.darwinfoundation.2023-09-21

Hainald’s Flores Island Rat.iucnredlist.2023-09-21

Miller’s Nicobar Rat.iucnredlist.2023-09-21

Mentawai Archipelago Rat.iucnredlist.2023-09-21

..2023-09-21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20)》.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9-21

Simalur Archipelago Rat.iucnredlist.2023-09-21

Ranjini’s Field Rat.iucnredlist.2023-09-21

Rattus tanezumi (Asian house rat).cabidigitallibrary.2023-09-21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