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甜食

甜食是指带有甜味的食品,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经历了由简单到丰富、从奢侈到普及的过程。受地域、气候和经济等因素影响,甜食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趋势。古代以蜂蜜、水果为主,阿拉伯和印度文化影响下引入糖后更加丰富多样。东西方的交流推动了甜点文化的传播和互相影响。现代工业化和技术进步使甜食制作更便捷多样化,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食用甜食可以用来来调节心情,甜食虽然能让人心情愉快,缓解压力,但是吃多了并不利于健康。过度食用不仅会让人变胖,还会诱发心脏病、糖尿病、脂肪肝等。

发展历史

中国

甜食在中国古代的主要来源是蜂蜜和糖稀。最早出现的甜味糖是饴糖,它由米、淀粉和麦芽糖经过糖化熬煮而成。南方楚人在古代就有食用甜味糕点和甜味饮料的记载。随着甘蔗种植和糖的提炼技术的进步,蔗糖逐渐取代了饴糖,成为了更主要的甜味来源。

中国蔗糖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唐朝制糖技术大发展的时期,冰糖的生产技术趋于成熟,同时从印度吸收了制糖技术。宋代时,受到阿拉伯印度文化的影响,甜食开始广泛使用糖,并呈现出更丰富的口味和形式糖霜已经广泛食用,蜜饯的种类也很丰富。到了明代,中国工匠发明的“黄泥法”使糖变得更白。此后,中国的蔗糖业走向专业化,糖被制成各种糕点和零食,如乌梅糖、糖叶子、花花糖粽糕蜂蜜糕等。

近代中国形成了三个层次的甜食区域: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为重度甜食区,北方为中度甜食区,长江中上游为轻度甜食区。这与当地糖类作物种植、区域气候湿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甜味食物的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甜味食物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口味和饮食习惯。其次,蔗糖的种植和加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繁荣。南方经济的发展成为甜食开发的重要支撑,也促成了“南咸北甜”向“南甜北咸”的转变。

欧洲

甜味食物在欧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蔗糖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推动了欧洲的经济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促进了人口的大规模迁徙。甜味的诱惑催生了“三角贸易”和殖民运动,对欧洲的财富积累和国际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糖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如今,人们更加注重饮食健康,糖成为限制品,低糖和无糖产品受到欢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与糖的关系也在不断演变。

国际

蔗糖的生产和贸易成为国际间的重要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东西方交流促进了甜点文化的传播和相互影响,中国的甜点以蜂蜜、蜜枣蔗糖为主要原料,而西方的甜点则通过引入香草可可等新材料带来了更多的多样性。随着工业化和技术的进步,现代甜食制作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糖果、巧克力、gelato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甜点。

分类

港式甜品

港式甜品是中西糖水结合的产物,经过多次演变而成,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潮流美食的代表,源起于广东饮食中传统的“糖水”,经港人创新而自成一派。既有历史的传承,也是西化与创新的产物。其中的代表莫过于杨枝甘露。港式甜品种类丰富,味道各异,但都受到当地人的喜爱,最受欢迎的还是以下几种:牛奶炖蛋双皮奶芒果西米露、杨枝甘露、芒果白雪黑糯米甜甜等。杨枝甘露的做法:准备柚子,芒果,椰汁和适量西米,柚子取粒,芒果切块,西米泡开备用,将椰汁导入泡好的西米,加入芒果块和柚子粒即可。

广式甜品

对于广州市人来说,糖水代表着家庭和充满甜蜜与温情的美好生活。自制绿豆沙芝麻糊都是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糖水。绿豆富含蛋白质糖类和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具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等功效。而芝麻糊则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对美容抗衰老、补钙、健胃保肝等有益。

其他常见甜品

自制糖葫芦是一种传统甜食,由糖衣包裹着的水果串而成。制作糖葫芦的过程包括将水果串在竹签上,然后将水果浸泡在果葡糖浆中,使其表面均匀覆盖上一层透明的糖衣。待糖衣凝固后,糖葫芦就制作完成了。糖葫芦有多种口味和风味可供选择。常见的糖葫芦口味包括山楂、草莓、葡萄等。每种口味都有各自特殊的酸甜口感,使得糖葫芦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口味变化。糖葫芦在庙会、集市和节日庆典中非常受欢迎。人们喜欢通过品尝糖葫芦来感受其甜美口感和独特风味。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对糖葫芦情有独钟。它既是一种美味的零食,也是一种代表传统风味和文化的象征。

月饼,又称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国的汉族传统美食之一。 中秋节佳节吃月饼,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月饼的制作方法,口味和式样,因地而异,各具特色。 常见的苏式月饼以面粉、油、糖,饴糖为原料,分别配成水调面团和油酥面团,经相互夹叠,包以各种馅心而成。它制作精细,选料认真,成品状似扁鼓,平整饱满,色泽金黄油润,酥皮层次分明,口味汕而不腻,甜而爽口,并有某种果仁的清香。其代表品种有水晶百果、清水玫瑰,猪油细沙等。

雪糕是一种冷冻甜品,通常以牛奶、乳脂奶油、糖和风味增强剂为基础制成。雪糕的主要原料是牛奶和稀奶油。牛奶提供了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而稀奶油则赋予了雪糕丰富的口感和奶油香气。糖是为了增加甜味和口感,通常可添加白砂糖玉米糖浆。除了基本的牛奶、稀奶油和糖,雪糕还可以添加各种风味增强剂,如水果、巧克力、坚果、饼干碎屑等,以赋予雪糕丰富的口味变化。这些风味增强剂可以使雪糕的口感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不同人的喜好。

饮食注意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付出大量体能,而运动前又不宜饱餐,这时,适量吃些甜食可满足人体运动时所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糖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10%以下,按轻体力活动女性每天1800千卡总热量来计算,糖摄入量大约是45克,但最好能控制在25克以下。

常吃危害

过度摄入糖分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首先,容易导致痤疮,因为糖类会促进皮脂的产生,导致痤疮丙酸杆菌过度繁殖。其次,过多的糖分会加速皮肤老化,对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造成损害,导致皱纹和松弛。此外,糖分摄入过多会扰乱饱腹感判断,增大食量,并可能引发头痛和精神不佳。长期高糖饮食还会导致肝脏脂肪堆积和血管压力增加,增加患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因此,控制糖分摄入,保持均衡饮食至关重要。

生理反应

第一,甜食中的糖分进入人体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大量的多巴胺。多巴胺是大脑分泌的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它可以通过血管流至全身,传递幸福及开心感的信息,最后刺激神经,使人产生亢奋的感觉。

第二,人在摄入糖分之后,身体中的血糖含量会增高,胰岛素会将其转化为身体的能量。吃的甜食越多,身体当中的能量就越充足,从而使人产生很快乐的感觉。

第三,研究表明,人体摄入糖分后,血液内的葡萄糖含量会增加,为脑部补充能量,从而能够更好地控制情绪。

第四,制作甜品的原料通常包括糖、牛奶、鸡蛋、面粉等。人体对糖、面粉等糖类的消化速度快,因此可以迅速补充大脑所需的能量,并能缓解不良情绪;牛奶、奶油等奶制品也具有舒缓神经的作用。

如何食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成年人和儿童每天的添加糖摄入量应该控制在全天总能量的10%以下,即不超过50克,并且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这些添加糖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单糖和双糖,以及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

依据中国膳食指南的建议,中小学生应适量摄入糖分以确保能量供给的基础。青少年所需的三大宏量营养素提供的能量大致如下:每天约需摄入400-500克谷类食物,以获取糖分和能量,肉类摄入量约为200-250克,奶制品摄入量约为300毫升。蔬菜和水果的总摄入量约为500克,其中至少要包含300克的绿色蔬菜。这些营养素的摄入量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以满足他们每日所需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为了减少添加糖的摄入量,有几个"控糖"的小技巧可以采用:

参考资料

甜食.有道.2023-09-03

“三减三健”是个啥?今天告诉你答案!.人民网.2023-09-03

..2023-08-25

甜点:让甜蜜幸福感唾手可得.中国政府网.2023-08-25

被人称作“快乐因子”的甜食为何如此神通广大?.人民网.2023-08-22

古人也好吃“甜食”.中国日报中文网.2023-08-28

舌尖上的中国 > 舌尖上的香港 >.搜狐网.2023-08-16

《发现非遗之美》——舌尖上的“非遗”(香港篇.搜狐网.2023-08-16

广式糖水滋润美好生活.今日头条.2023-08-27

北京必买特产——糖葫芦.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3-08-27

月圆人团圆.新华网.2023-08-17

冰激凌的功效与饮食宜忌.菜瓢谷养生网.2023-08-24

人类为什么对甜食欲罢不能?科学家:它对肠道和大脑都动了手脚.生命时报.2023-08-22

想要吃糖不背“包袱”?教你5个“控糖”小技巧.人民网.2023-08-28

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发布——吃动平衡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体育总局.2023-08-12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