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其特点在于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和合理范围之内,常有幻想成分包含其内。

民间文学不仅传承文化与历史,也丰富了文学创作,彰显了民众身音,同时也保护和传承了民间文化。是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沿革

中国拥有丰饶优美的民间文学艺术,以科学方法采录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的现代人丈学科—民间文艺学已有百年历程,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进程更为迅猛。但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良好发展势头在近几年受到严重干扰,专业性刊物先后消失,以致今天在全国范围内没有一个真正的民间文艺窗口。

主要特点

主题

民间故事产生的时代晚于神话和传说,是人成为客观世界的主宰之后产生并长期存在的文体。故事的内容虽有不同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着眼于、立足于现实生活,其主题、角色与主要情节都符合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

人物

故事的主人公姓名往往是含糊的、不确定的。但主人公一般具有正义的化身,打败恶魔,心地善良,救人于水火之中,有神仙相助的特征。

情节

故事的叙述注重关键性情节的交代,而不做面面俱到的细节描述。主题的情节是类型化的,如表达生活变富或弱者获胜的愿望,对于机智善辩的赞扬、对于愚蠢呆笨的讽刺等。同一故事在传播过程中会生发出许多大同小异的多种说法,同一母题会表现为多种异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称为“类型”。

类别

神话传说

这类传说与宗教,特别是跟中国民间影响较大的道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产生的历史比较久远、流传也相当广泛,传说的人物有超乎凡人的神通,大多是虚构的,但也有少量的真实人物。神话传说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作为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和文学的先河,其产生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内容包括神、仙、鬼、怪,以及历史上出名的人物。例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田螺姑娘》等,这些传说都以神仙为主人公,讲述了神仙与人类或神仙与神仙之间产生的神奇故事。

传奇故事

传奇故事的来历大体上是“口口相传”的结果,内容大部分是侠客、清官、贪官等为老百姓所关注的人物。这类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般老百姓做不到的事情,在故事中都能完成。

生活故事

生活故事都是一些小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

才子佳人故事

在古代,绝大部分中国老百姓都是不识字的,但是他们对才子佳人有着一种崇拜的心理。在一些下层的文人中更是流传着许许多多这类故事。

公案故事

公案故事的广泛流传,与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着莫大的关联,老百姓无不盼着有为民说话清官出世,所以那些清官的故事在百姓中广为流传,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寄托。

表现形式

幻想故事

幻想故事包含丰富的想象成分,充满浪漫色彩。反映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习俗和信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某些社会矛盾。幻想故事的主人公多为普通劳动者,其中出现的情节、事物和一部分人物,大都带有超自然的性质。常把某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事情,当作可能实现的事情表现出来。它们的神奇性能实际是人类知识和技能的作用的理想化,并且经过幻想,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动物故事

以动物为主人公,故事里的动物常被拟人化。有的借动物之间的纠葛表现某种社会现象、人与人的关系;有的侧重于解释动物的习性;也有的寄寓着比较明显的教训意义。

世俗故事

现实性较强,故事往往赞美正直、勤劳、善良、智慧的人;批评懒惰、自私、愚蠢的人;也讽刺剥削者和压迫者。

民间寓意

民间寓言是广大人民创作的包含有明显教训意义的口头散文故事。它是人民的智慧、经验的结晶,风格含蓄、幽默,发人深省。

民间笑话

民间笑话是幽默、滑稽性的短小故事,其中一部分讽刺锋芒指向昏庸贪婪的统治者,但大量是讽刺人民内部生活和性格中的某些缺点的作品。民间故事一般都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代表作品

《牛郎织女》

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千百年来这个古老而动人的爱情故事,世代流传,这一天还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版的“情人节”。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满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不仅在中国的山东、山西、陕西、湖北、甘肃、河北、北京、河南、湖南、云南、广东和广西、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广为流传,也被日本、俄罗斯等国的民众所熟知,并逐渐形成多种传说版本。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寓意着坚毅不屈和爱情的坚持,启示了我们要再困境中坚持不懈,对爱、正义和自由的追求不可动摇。

《梁山伯与祝英台》

讲的是晋朝时期,梁山伯祝英台同窗3年,未能看出其女儿身。梁山伯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悉,身穿孝服出嫁,经过梁山伯坟时,提出下轿拜祭,趁人不备撞死在柳树前。常有人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称作“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然而,同样体现了人类对爱情的忠贞精神的“梁祝”,不单比“罗朱”早了上千年,故事内容也曲折生动得多。她们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真诚和胆识,勇敢面对挑战和克服困难。

《白蛇传》

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逐风草属,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许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节。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并以此故事为原型拍摄了多部影视剧作和动画片。《白蛇传》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并启示我们要乐于助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女娲补天》

远古时期,天地顿开,女娲仿照自己的身形,用泥土捏造了一些小人。小人儿落地即舞,并迅速两两结对,繁衍子嗣。火神和水神争斗,掀起大水冲毁小人儿的家园,随即又冲破了天,引得人间狂风乱作。女娲见状,于心不忍,四处寻找彩石补天,可石头太小,填不满裂缝,女娲遂用自己的身躯,填上了天上的窟窿,人间终于恢复宁静。《女娲补天》告诉我们要有勇敢、善良、乐于助人、不惧危险、勇于奉献的精神。同时,遇到事情不要逃避,应该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

《哪咤闹海》

传说托塔李靖陈塘关总兵时,夫人生下一个肉蛋。李天王认为是不祥之物,一剑劈开,却蹦出一个手套金镯,腰围红绫的俊俏男孩,这就是后来起名为哪吒的神童。哪吒自幼喜欢习武,当他同小朋友在海边嬉戏时,正好碰上东海龙王三太子出来肆虏百姓,残害儿童。小哪吒见此恶徒,铤身而出,打死三太子又抽了它的筋。后来大闹东海,砸了龙宫,捉了龙王。《哪咤闹海》展现了哪吒勇敢、正义和不畏强权的形象,强调人们应该和谐相处,不要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大众利益,人民的力量和勇气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我们要弘扬正义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不能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要想得到收获,就要主动去争取,只有自己踏实工作才能得到应有的收获。

相关书籍

《民间故事》简介

文学是没有国界的,它们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同的语言表达,展现的是同一个世界,诠释的是同一种人性的美丽,蕴涵的是同样至真的哲理。当它们碰撞到一处,就构筑成现代社会最完美的私塾。步入其中,我们将跟全世界的人们一起,感受美丽、感悟真理,感受同一节奏的心跳,与他们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思想价值

文化价值

民族民间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饱含着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资源。民间故事是人们口口相传的经典,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寄托着人们美好而朴素的愿望,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社会价值

民族民间文学源于人民群众,具有天然、广泛的人民性,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民间故事、民歌、谣谚等深受各族群众喜爱,是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资源。

“孝与忠恕”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涵,数千年来影响着每一代人。可有效促进社会全体拥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并为解决农村地区老年人“养老”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启发教育意义。

教育价值

书中还有许多动人的民间故事,它们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小小的故事里蕴藏着大大的道理,给我们以真善美的感悟和启迪。要推进民族民间文学进校园活动,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传唱民族团结歌谣,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传承保护

民间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民间故事意蕴深刻、资源丰富,体现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民间故事一方面面临着被破坏和失传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走到了亟待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也在大力扶持民间故事文化,发布了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扶持项目政策。

延续传统

真实记录内容,保护讲述传统。记录保存仍是当下最可取的保护方式,将头脑里储存了大量民间文学作品的故事家的讲述用文本记录下来,他们一旦过世,这些文本就成为了其生命和遗产的延续。

“其实,在民间文学的采录整理过程中,我们允许有整理文本或重构文本的存在,因为这种形式的文本可读性更强,可以被更多的人接受,在扩大地方文化影响方面具有一定价值。然而,科学的采录即逐字逐句地记录,对于保护传统民间故事来说其价值最为重要。”林继富说。

六旬老人崔跃刚搜集民间故事传承中华文化。在游逛中搜集和记录民间的各种人物、传说、民俗、红色故事等。

上虞市上浦镇中200多名初中生组成了5支保护家乡文化遗产小分队。5支小分队分别以青瓷文化、东山文化、虞舜文化、乡贤文化民俗文化为保护活动主题,在整个暑期,他们将通过寻访一位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拜他们为师,讲民间故事、学民间礼仪等,使民间艺术的传承后继有人。

创新传承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利用正在蓬勃发展的动漫艺术形式,将民间故事进行动漫化保存和传播,是对民间故事保护手段和传承方式的重大拓展与创新,会提高民间故事传播的鲜活性、广泛性,使民间故事在现代视觉文化环境中得到更好地传播、更好地保护以及更有效地传承和发展。

新媒介环境下民间故事的传承传播需要紧紧拥抱新技术,通过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沉浸式展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驱动的知识图谱构建、基于文化绘图的民间故事存储实现全方位的传承保护,通过基于网络文艺的多媒介叙事、基于短视频带来的流量红利进行传播利用,使民间故事在新媒介环境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资料

刘德方故事讲述研究.道客巴巴.2023-08-09

牛郎织女 - 千岛湖新闻网.千岛湖新闻网.2023-08-01

梁山伯与祝英台 - 千岛湖新闻网.千岛湖新闻网.2023-08-01

浅谈民间童话对幼儿的影响.中国期刊网.2023-08-01

民间故事主人公都有什么特征?四大民间故事主角有什么鲜明特点?.史册号.2023-08-09

刘长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新文学书写.今日头条.2023-08-05

民间传说故事精编大合集.学习啦.2023-08-09

才子佳人故事背后:法律史视角下的《花为媒》--北方网-新闻中心.北方网.2023-08-05

狄仁杰的断案故事 旧的那些都读腻了.多彩贵州网.2023-08-05

民间故事分为哪些.看懂百科.2023-08-09

孟姜女哭长城 - 咸宁网.咸宁新闻网.2023-08-01

白蛇传 - 咸宁网.咸宁新闻网.2023-08-01

故事广播|女娲补天-盐城新闻网.盐城新闻网.2023-08-05

哪吒闹海的故事 - 咸宁网.咸宁新闻网.2023-08-05

原来成语守株待兔的真正寓意是这样啊.今日头条.2023-08-07

民间故事-注音版-必学必看的知识宝典.豆瓣读书.2023-08-01

彰显民族民间文学的时代价值 - 中国民族宗教网.中国民族宗教网.2023-08-01

民间文学如何保护传承?业内专家这样说.今日头条.2023-08-01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扶持项目政策解读.福建省广播电视局.2023-08-03

如何传承保护民间故事?(图)-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8-01

六旬老人崔跃刚:搜集民间故事 传承中华文化.沧州新闻网.2023-08-07

暑假里搜集民间故事 上虞初中生保护民间文化-民间故事,民间文化-浙江在线-浙江新闻.浙江新闻频道.2023-08-07

新媒介环境下民间故事传承与传播途径探索.人民网.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