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丝路花雨

《丝路花雨》是由甘肃敦煌艺术剧院在1979年为国庆30周年献礼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

《丝路花雨》以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和丝绸之路为题材,以和平、友谊为主题。讲述了敦煌市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与波斯商人患难与共、生死相交的故事。

《丝路花雨》以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将瑰丽多彩的敦煌壁画搬上舞台,形象地再现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丝绸之路繁荣昌盛的辉煌景象,歌颂了劳动人民创造敦煌文化的光辉艺术形象和中外人民友谊源远流长的动人故事。《丝路花雨》不仅在中国舞蹈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世界舞坛上,享有较高的美誉和盛名,被誉为“二十世纪华人舞蹈经典作品”“中国舞剧史上里程碑”“中国舞剧之最”“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东方的《天鹅湖》”“中国改革开放的报春鸟”等等。历经40余载,先后访问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2年《丝路花雨》荣登世界第一大剧院——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成为亚洲第一个进入世界最高艺术殿堂的演出团体。2009年、2011年、2023年三次登上中国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国家大剧院。

1979年《丝路花雨》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创作一等奖”和“演出一等奖”。1994年《丝路花雨》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2004年10月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为“中国舞剧之最”。2009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作品的称号。

作品内容

剧情介绍

神笔张和他的女儿英娘在路途中,救了沙漠中的商人伊努斯,从此三人结下善缘。但神笔张和英娘在返回的路途中突遇强盗,英娘被强盗抢走,从此神笔张和英娘分离。几年之后在敦煌市的市集上,神笔张巧遇英娘,而此时的英娘是一名歌舞伎艺人。父女相认,但却被掌管市集贸易的市令阻止,想占领英娘的美色,加上百戏班子班主窦虎伪造的卖身契,使英娘与神笔张不能团聚。这时波斯商人出现解围并花重金为英娘赎身,以报当年的救命之恩,至此神笔张和英娘才得以团聚。

之后,神笔张专心在莫高窟进行壁画创作,英娘则尽情展现舞姿,最终在英娘曼妙舞姿的感染下,神笔张创造了敦煌莫高窟的名作《反弹琵琶伎乐天》但好景不长,市令却以征英娘为歌奴为由企图霸占英娘,神笔张为了保护英娘,让波斯商人伊努斯把英娘带离敦煌。三年后,在二十七国交谊会上,英娘借此机会可以回到故土,神笔张在得知女儿英娘要回来的消息,又悲又喜,喜的是可以见到久别的女儿英娘,悲的是发现市令和窦虎准备偷袭拦截波斯商队。为了救伊努斯和英娘,神笔张由于受伤严重壮烈牺牲,埋身于敦煌市大漠。

最终使得市令和窦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英娘也终于为神笔张报仇雪恨,从此丝绸之路上大唐与各国又能和平进行贸易,商贸互动活动频繁,各国之间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角色介绍

首演团队

创作背景

文化背景

1949年艺术工作者们逐渐地创作了像《第一次站岗》、《荷花舞》、《跑驴》、《飞天》、《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舞蹈,其中舞蹈《飞天》首次对敦煌壁画进行加工创作的舞蹈作品。编导戴爱莲从壁画飞天中获取灵感,在服装、舞蹈造型中都做了新的尝试,又借鉴了戏曲表演中的“绸舞”,扮演出温婉浪漫,飘渺动人的飞天神女形象。1954年苏联国立莫斯科音乐学院携《芭蕾舞天鹅湖》、《巴黎圣母院》等芭蕾舞剧来到中国,这种新的戏剧形式对后来中国的舞剧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早期探索莫高窟的研究者们,他们的研究成果成为了《丝路花雨》产生的必要条件。在1941年3月,张大千先生曾不远万里的来到敦煌市,极力的保护石窟壁画。他在三年的时间里临摹276幅壁画,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1944年1月随着国立敦煌研究所正式成立,敦煌壁画研究者在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他们临摹壁画,对壁画保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46年被民国政府“精简”的敦煌研究院又重新恢复,段文杰、郭世靖、史苇湘等志愿者先后来到敦煌。1950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樊锦诗董锡玖等人也来到敦煌开始研究工作。学习过舞蹈的董锡玖,看到敦煌壁画中的舞蹈很有兴趣并做了大量的研究,为后来《丝路花雨》舞剧的创作提出诸多宝贵意见。

时代背景

《丝路花雨》舞剧产于1979年,是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真正把中心转移到实现“四化”的建设上来,在文艺上继续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正确方针指导。文艺上的政策宽松,使积压了十年的创作动力一下子迸发出来,在多方领导与专家的多次修改与支持下,使得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丝路花雨》舞剧创作的成功一方面是国家文艺政策的开放,而另一方面它的成功也是对“四人帮”最强最有力的反抗,引领文艺工作者进入新时期。

幕后制作

剧本创作

1977年,甘肃歌舞剧院的一批老艺术家冒着严寒,前往生活艰苦的莫高窟收集相关文化资料。在敦煌莫高窟内有着2000多尊彩塑,4万多平方米壁画和数不清的经卷资料,艺术家们在大量的资料和遗迹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造型作为原型。而后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创作不停打磨修改,在1979年,一部展现丝路、敦煌文化的舞剧《丝路花雨》出现在世人眼前。

服装设计

《丝路花雨》剧中的服装靓丽多彩,聚西融中,具有鲜明的盛唐和地域特色。为当时笼统陈旧的新中国舞台服饰打开了新的局面,复活了沉睡在壁画中千年的服饰。在敦煌现存四百九十二个四大石窟,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精美壁画中,人物繁多,服饰多样,有些人物的服饰细致入微、华丽精美,而有些人物的服饰则寥寥几笔、一掠而过。因此《丝路花雨》剧的服装从多方面取材,曾受到沈从文和诸多敦煌服装研究者的共同修改与建议,从一千多张敦煌壁画临摹服饰图以及浩瀚的古代服饰文献中进行深入研究。

全剧共近两百多套、三千多件的舞台服装,根据人物身份、场景的不同,每一件服饰的色调都要与剧中情境和谐统一,即要有不同特征,又要突出人物的形象个性。在设计上不是对敦煌壁画中的服饰造型进行全部的生搬硬套,而是汲取唐代服饰的精华之处,再反复的推敲与加工提炼,设计出舞剧中人物的服饰造型既有唐代历史特征的共性,又能突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场景设计

 舞剧《丝路花雨》总共分为六场,剧场景设计者李明强,在设计时反复尝试研究,力求展现盛唐时期的繁荣景象。他运用透视法来扩展舞台的广度和深度。李明强将舞台景向外延伸,打破了舞台狭窄的固定模式;他减少了繁杂的物件,增加了景的高度和深度。 在第六场的迎宾大殿中,为了展现唐代宫殿的富丽堂皇,设计者采用了三道软景遮住舞台的横垂帘。通过金柱、大厅屋顶的透视面以及天幕的古典建筑,舞台空间得到了拓展,景深和表演区域增加了。在场景的色彩选择上,主要以金黄色为主调,给人明亮大气的感觉,设计者尽量保持每场的色彩基调统一,避免背景夺取服装色彩或演员表演的主导地位,以保持整场演出的意境。在第三场的波斯花园中,以白色的柱子、栏杆、城堡以及葡萄藤上翠绿欲滴的葡萄,打造了一个干净清新的场景,给观众一种置身异国花园的感觉。在第五场的大漠烽火台中,创意地使用白色纱幕代替传统的横垂帘,利用灯光使舞台景和幕成为一个整体,打破了舞台单一的固有框架,使没有具体遮挡幕条的场景显得更加开阔。在《丝路花雨》这部剧的整体幕布绘画中,李明强并没有过分强调明暗对比和严格的体面关系,尽力思考创造出能够体现中华民族风格的布景,使舞台景、表演、服装和谐统一。  

舞蹈设计

在舞剧《丝路花雨》中,融合了中国古典舞、印度舞、黑巾舞、波斯马铃舞、波斯酒舞、土耳其舞、盘上舞、新疆舞等各种舞蹈的精华,《丝路花雨》更是被称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丝路花雨》中的舞蹈复活壁画中人物的伟大创举,复刻了“腾踏旋转”“反弹琵琶”“飞天仙子”等动人姿态,更是开创了“敦煌舞”这一全新的舞蹈门类。与从戏曲中脱离出来的中国古典舞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复活敦煌壁画舞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舞剧《丝路花雨》的舞蹈是从2000多尊彩塑、4万多米壁画中提炼的舞姿。在静态的舞姿中寻找每一幅舞姿之间的关联,再由静态的舞姿变化成动态的舞蹈。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丝路花雨》40年间始终能够打动人心而且经久不衰,除了形象地再现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外,舞剧本身的主题思想也是其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舞剧高度颂扬了中国和西域人民源远流长的友谊,再现了唐朝内政昌明,对外经济、文化交往频繁的盛况。独具内涵的真情赞歌,体现人文精神中的真善美,将舞剧提升到了思想的高度。舞剧以中国天宝极盛时期为背景,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讲述了画师神笔张和歌伎英娘父女俩的悲欢离合,以及他们与波斯商人伊努斯之间的生死之交。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的诞生,并不仅仅是一种新的舞剧语汇的创造,而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以及在辉煌历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美学思想、价值观念、思想精神与民族气节,因而造就了此部舞剧深蕴历史价值。

视觉效果

民族舞剧《丝路花雨》有着传统意蕴,也带着时代的气息。《丝路花雨》一开场,缭绕的青烟以及朦胧的霞光营造出似真似幻、旷达高远的意境。背后为温和而庄严的佛像,前面则是身姿婀娜的飞天舞女,只见演员手捧丝竹乐器,在袅娜的青烟与缥缈的灯光之下顾盼生姿,将幅敦煌壁画展现在观众面前。舞剧《丝路花雨》应用现代艺术手法以及舞台装备的融合,使得舞台灯光、舞台调度、舞台设计达成高度统一与和谐的美感,使得整个舞台面貌、场景布局真实可信。骤亮的灯光、色彩夺目的天幕,衬托着六臂如意轮观音的剪影,一下把观众引进了古色古香的唐代境界。第三场中翠绿色异国情调的波斯古国风光,第六场二十七国交谊会的宏伟壮观场面,情景交融、艳丽动人。再加上不同场景表演者服饰与灯光的交相辉映,场景变化下情节的发展与舞段的迁移,都将这场视觉盛宴推向高潮,也让该部舞剧体现出一种传统与创新交织的视觉之美。

曲调之美

该舞剧曲调鲜明,在舞剧的曲调中吸收了《春江花月夜》《月儿高》等古曲的韵味和调式特点,以及民间戏曲音乐中的表现形式,汇成具有浓郁的古典风格和鲜明的民族色彩的曲调。该部民族舞剧内的音乐还包含着交响乐、弦乐等,使得全剧韵味十足。全剧集中地贯穿了英娘、神笔张、伊努思、市曹等主要人物的音乐形象,其中英娘的主题音乐悠扬唯美,表现出了角色的美好和舞姿的灵动,英娘沦为歌伎时,以陕北唢呐为主奏乐器,以唢呐特有的音色体现出英娘命运的悲惨与凄凉,更添萧瑟气息,也为舞剧营造了一种悲伤的氛围;而当反面人物市令登场,音乐则瞬间变得奇诡,紧凑的节奏传神的表现出了市令的恶行。为配合各个舞蹈场面,全剧还出现了不少相对完整、且旋律华美的音乐段落,如《霓裳羽衣舞》 《飞天仙子》等。民族舞剧《丝路花雨》既有中国传统乐器的继承也有着西方乐器的融合形成中西合璧的曲调之美。

作品价值

艺术价值

舞剧《丝路花雨》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原则,即将美与善统一起来,并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舞剧通过静态舞姿和流动舞蹈构图来呈现中国古典舞的特点,充分展现了古典舞的独特意蕴,遵循着“欲左先右”和“欲前先后”的传统形态。其中的敦煌舞蹈不仅融合了多种古代乐舞的美学特征,而且在简洁中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风格。经典的敦煌舞姿造型,如“反弹琵琶”、“出胯撅臀”和“回旋转踏”,在继承了古典舞的精髓的基础上,展现出敦煌舞蹈特有的“形神兼备、韵律兼顾”的风格,与敦煌壁画舞姿所展现的静态美形成鲜明对比,更突显了其独特的韵律美。可以说,敦煌舞蹈的创立象征着敦煌壁画艺术成功地实现了舞蹈的转化,它凝练地表达了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精髓,同时代表了当代中国舞蹈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在体现古典美学中对于“善与恶”的价值评判方面,舞剧《丝路花雨》选择一个切入点,在舞剧的核心结构上鲜明地对“善与恶”进行对比,从故事的表现转为更深入、更抽象的精神探索,并尝试运用意象性的表现手法来传达舞剧的主题和意义。同时,它又不失对历史和现实的关照,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能够充分地投入情感,激发对自身民族认同感的共鸣。可以说,舞剧《丝路花雨》的诞生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舞剧发展的新趋势,不仅拓宽了观众的审美视野,还引导舞剧创作者回归古典美学的内涵。

文化价值

舞剧《丝路花雨》作为中国舞剧的代表作,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为中国舞剧塑造了全新的文化符号。舞剧《丝路花雨》问世以来,在全球巡演了一千五百多场,并到访多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受到全球盛誉。这部舞剧以其独特的选题、精美绝伦的表演和与世界友好邦交的主题,向全世界观众展示了中国舞剧的艺术价值。舞剧《丝路花雨》通过其精心策划的演出和宏大的主题立意,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艺术魅力的重要媒介。它树立了经典的民族舞剧文化符号,回归和复兴中国文化的精神,展现了中国艺术家崇高的使命和追求。它以高扬中国文化精神为目标,成为中国舞剧的名片。舞剧《丝路花雨》不仅以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特点和民族风格在中外闻名,还歌颂了盛唐时期的美好,展示了中国开放包容的大国气度和向世界传达友好邦交的宗旨。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精湛的锻造技艺,将中国的文化底蕴与彩色和谐统一地表现出来。通过舞蹈的节奏和形式,舞剧《丝路花雨》将丝绸之路时期的文化融合与交流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纽带。

重要演出

《丝路花雨》1979年诞生于中国西北的兰州,搬上舞台至今,演出足迹遍及中国大江南北,还作为“文化使者”先后到朝鲜、法国、意大利、日本、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演出。

获得荣誉

作品影响

作品地位

当日的影像资料和摄影艺术展可以看到,舞剧中的喇叭裤、飘带裙早已广泛流行;飞天的形象出现在邮票、墨水瓶、暖水瓶、酒瓶、烟盒、脸盆、毛巾、床单;《丝路花雨》的各种剧照、电影海报和艺术形象,出现在各类期刊杂志、笔记本、文件夹、明信片、年历卡、年画、台历、小人书、糖纸、火柴盒、绘画、剪纸。自1979年创排后,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传递和平友谊同时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历经40多载,演出达2800余场,先后出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观众达400多万人次。2016年敦煌大剧院建成后,每年从3月至11月《丝路花雨》都在在敦煌大剧院演出。该舞剧在中国舞蹈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和世界舞坛上被誉为“中国舞剧之最”“中国舞剧的里程碑”“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东方的《天鹅湖》”等称号,她将沉睡千年的敦煌市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世人面前,也开启了一条传播中华文化之路。

衍生作品

作品评价

这是一个杰出的演出,一定能够轰动巴黎的。——法国文化部长让.菲.莱卡

这个剧的舞蹈非常好,服装、道具、布景、音乐都十分和谐。——苏联著名舞蹈家古雪夫

这是一个具有民族风格的舞剧,表现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与各国人民有友好的联系,这是一个具有审美力量的舞剧。——荷兰著名导演伊文思

演出精采,化妆漂亮,服装华丽,富有魅力和异国风情,称得上是一部壮观的史诗。——法国《震旦报

参考资料

【中国读本里的魅力中国】沙漠中的艺术馆(5)—— 《丝路花雨》,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 BRTV国际传播.2023-08-04

丝路花雨.豆瓣.2023-08-01

丝路花雨正青春.今日头条.2023-08-01

《丝路花雨》40年的时空之旅:跨30国演出超2800场.凤凰网.2023-08-01

44年3890场!舞剧《丝路花雨》为何常演常新.光明网.2023-08-01

经典舞剧之《丝路花雨》.华图教育网.2023-08-01

《丝路花雨》简介.网易新闻.2023-08-01

资料介绍:舞剧《丝路花雨》剧情简介.新浪娱乐.2023-08-01

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甘肃演艺集团.2023-08-01

国庆献礼演出剧目介绍:经典舞剧《丝路花雨》.新浪娱乐.2023-08-01

舞剧《丝路花雨》亮相2023年国家大剧院新春演出季.丝绸之路(敦煌)国际博览会.2023-08-01

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甘肃演艺集团.2023-08-01

【艺海拾趣】活的敦煌壁画 美的艺术享受——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文旅海淀.2023-08-01

..2023-08-04

..2023-08-01

经典舞剧《丝路花雨》明日云端直播,系创排43年来首次.澎湃.2023-08-01

..2023-08-01

..2023-08-01

..2023-08-01

中国舞剧《丝路花雨》在平壤首演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08-01

甘肃省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央广网.2023-08-01

免费抢票!舞剧《丝路花雨》6月27日亮相深圳.中国网.2023-08-01

中国舞剧《丝路花雨》时隔30年再登朝鲜舞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2023-08-01

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将来乌鲁木齐市演出.今日头条-新疆网.2023-07-31

舞剧《丝路花雨》走进合肥 1月13日、14日将亮相肥东大剧院.今日头条.2023-07-31

国家大剧院将推出20台精品新春演出.新浪网.2023-07-31

【文化甘肃】之经典重温:《丝路花雨》里的春华秋实.新华网.2023-08-01

“一会一节”系列报道|敦煌大剧院.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2023-08-04

《丝路花雨》添彩全国“百馆联动”活动.中国旅游新闻网.2023-08-01

大型京剧《丝路花雨》青春版在我校隆重上演.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2023-08-01

入选2020年第三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推荐名单 《穿越丝路的花雨》还原经典诞生.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2023-08-01

《丝路花雨:诞生》在敦煌首发.澎湃.2023-08-01

大型经典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盛夏京城绽放.中广网.2023-08-01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