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胤礼
爱新觉罗·礼(公元1697年3月24日—公元1738年3月21日),康熙帝康熙帝的第十七子,母亲为纯裕勤妃陈氏(后封纯裕勤太妃),满洲正红旗人。原名胤礼,后避雍正名“胤禛[yìn zhēn]”讳,改名“允礼”,先后被封为果郡王、果亲王。号自得居士、春和主人。
胤礼生于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在雍正元年( 公元1723年)被封为果郡王,任总理事务大臣。雍正六年( 公元1728年),雍正帝嘉奖胤礼实心报国,操守清廉,晋封他为和硕果亲王。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胤礼管工部事,次年总理户部三库,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又管户部同时兼任宗令。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胤礼奉旨赴泰宁县见达赖喇嘛,顺路问视各省驻防及绿营兵;次年回到京师,办理苗疆事务,这一年雍正帝驾崩,临终前遗命胤礼辅政。乾隆即位,胤礼总理事务,管刑部。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因未参加祭祀活动被裁去亲王双俸;乾隆三年二月初二(公元1738年3月21日)胤礼去世,葬于易州上岳各庄(今河北省易县阳各庄乡岳各庄),谥曰“毅”,过继子爱新觉罗·弘曕[hóng yàn]承袭其和硕果亲王的爵位。
胤礼推崇藏传佛教,组织译师并亲自参与将《伏藏经》翻译成蒙文,推动藏传佛教的传播;文学上善诗词,代表作品有《奉和堂集》《奉使纪行诗集》《静远斋集》等。历仕三朝,雍正和乾隆两帝都赞扬他品行托忒克·端方,正直忠诚。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爱新觉罗·胤礼(后避雍正名讳改允礼)出生于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8年)三月二十四日,是康熙帝的第十七个儿子,母亲是勤妃陈氏。从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开始多次跟随康熙巡行,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农历八月,与太子爱新觉罗·胤礽[yìn réng]、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等跟随康熙帝西巡,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康熙帝北巡塞外,胤礼再次随行,九月十七日遵谕旨前往热河行在接其母妃。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康熙六十大寿,在畅春园举行千叟宴,胤礼和宗室子弟一起,代表皇帝向赴宴的老人们执杯敬酒,传达皇上恤老敬老的情怀。康熙帝在畅春园小住时,胤礼常随父皇游览畅春园,康熙五十三年,在畅春园写下了《畅春园春日即事》的诗歌。
康熙六十一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 ),康熙皇帝于畅春园驾崩,这一天胤礼正好在宫中值班,听说康熙去世的消息后,急忙往畅春园去,在西直门碰到了佟佳·隆科多,隆科多告诉他康熙帝传位给雍王(雍正帝)的消息,胤礼慌忙回到家中。
受封郡王
康熙去世后,雍正任命胤礼管理中正殿事务。怡亲王胤祥认为胤礼是品德端方、深明大义的人,奏请雍正起用胤礼,雍正元年四月初二(公元1723年5月6日),皇帝降旨称赞胤礼办理清景陵事务出色,四月初三日册封胤礼为多罗果郡王,管理理藩院事务。后不断地委以重任: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七日任命其担任右翼前锋统领,隶属前锋营;同年七月,命果郡王胤礼管理正黄旗蒙古和镶蓝旗汉军两个旗的都统事务;同年九月三十日,雍正赐胤礼白银一万两。
身兼数职
雍正二年正月十七日(公元1724年),胤礼正式出任镶蓝旗汉军都统;五月初八日,雍正谕旨果郡王胤礼管理镶红旗满洲都统,仍兼管镶蓝旗汉军都统。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雍正帝降旨称赞胤礼操守清廉,一心为国,特赐亲王之俸,达到年赐俸银万两,禄米万,同时降旨胤礼随身护卫官员也享受亲王护卫的待遇,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四月,雍正帝命胤礼再兼理镶蓝旗蒙古都统事务,同时命康亲王崇安和胤礼负责稽查国子监事务,至此,正黄旗蒙古都统、镶红旗满洲都统、镶蓝旗汉军都统和镶蓝旗蒙古都统四职,由胤礼一人兼任。
晋升亲王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二月初五日,胤礼晋为和硕果亲王,在册文中雍正帝赞扬胤礼的品德、工作能力等。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七月十一日,胤礼奉命管理工部事务。雍正八年(1730年),爱新觉罗·胤祥去世后,胤礼更受重用,先后被任命管理户部三库、宗人府、圆明园护军。
奉旨入藏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西藏自治区发生变乱,雍正帝派兵增援。变乱期间,雍正为格桑嘉措的安全着想在康定市西北、里塘东北方向建泰宁城,用四十万两银子仿大昭寺建了座惠远寺,然后请达赖喇嘛入住。
后准噶尔[zhǔn gá ěr]部请和,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七月,雍正下令将达赖喇嘛迁回西藏,特派遣果亲王胤礼前往泰宁与达赖喇嘛相见并颁旨,同时令他在经山西省等地时阅兵。同年十月胤礼自海淀区起程,经河北省、山西、陕西省、四川省等地视察驻防情况,再由成都市到达泰宁。到泰宁后胤礼宣读圣旨并赠送达赖喇嘛及众弟子、酋长各种赏赐之物,此后四十天,数次与达赖喇嘛宴饮,赐予他们金帛等物。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藏历的正月初一(藏历春节),达赖喇嘛在泰宁惠远寺都冈楼举宴请胤礼等人,宴会后胤礼向达赖喇嘛宣旨。同年二月初一,达赖喇嘛再次设宴都冈楼,为胤礼返京饯行,三个月后胤礼返回京城汇报相关情况。
辅政大臣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五月二十五日,雍正命胤礼携宝亲王弘历,和亲王弘昼办理苗疆事务。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去世,宝亲王弘历即位。雍正去世前,遗命果亲王胤礼和庄亲王爱新觉罗·胤禄为辅政大臣。乾隆登基后,任命胤礼管理刑部事务,并赐亲王双俸,同时免去便殿接见叩拜之礼。胤礼身体不好,爱新觉罗·弘历特下令,胤礼可以隔数日入朝,等天气暖和时候再觐[jìn]见。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三月初一,胤礼因病未参加祭祀活动,宗人府奏疏应削其王爵,后乾隆下诏保留其王爵,但将特恩赏给胤礼的亲王双俸裁去,并将之前加给他的一倍亲王之护卫官员及护军马甲全部撤回。
因病去世
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正月初二,胤礼的病情加重,乾隆帝命和亲王弘昼代表乾隆前往探望。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二月初二,果亲王胤礼去世,年四十二岁。乾隆亲临祭奠并撰写了和硕果毅亲王碑文表达了思念与惋惜之情。胤礼没有儿子,爱新觉罗·弘历派大阿哥爱新觉罗·永璜[yǒng huáng]前往穿孝,后安葬于易州上岳各庄,谥号曰“毅”,同时将自己的幼弟爱新觉罗·弘曕过继给胤礼为子,承袭和硕果亲王的爵位。
主要成就
促进藏传佛教传播
胤礼笃信佛教,精通满、汉、蒙、藏等诸多语言,一生著述颇多,用蒙古文编、翻译很多佛教经典,从事木刻出版活动频繁,收集、收藏大量的蒙古文佛教经典。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盖有果亲王印章的八百多部蒙古文佛教经典中,宁玛派《伏藏经》有五百多部。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图书馆也藏有原属果亲王胤礼私人书斋之蒙古文书籍,其中孤本书有阿旺罗桑嘉措的《密幻传》、思吉斡[wò]节儿的《佛陀十二行赞》《丹珠尔》经的三卷本蒙古文抄本、一大批宁玛派秘文及其他。这些佛经一部分是胤礼亲自编译,一部分为原有译文的收集,多数为在自己的府邸内组织人员进行翻译,然后令人誊写或刻印,在封面和最后页内侧盖上和硕果亲王之藏文印章收藏于书斋中。
这些蒙文佛教经典内容丰富,有佛教思想与修法方面的内容,有社会历史、医药、天文等多方面,丰富了蒙古族的佛教文化和社会文化,同时加强了多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民族关系更趋于稳固。
文学成就
果亲王胤礼工书法、善诗词,好游历,留下了不少文学作品,西安碑林等处现在还存有他的宝贵墨迹。著有《自得园文钞》《春和堂集》《静远斋集》《西藏日记》及《奉使纪行诗》等集。
主要作品
胤礼著有《春和堂集》《静远斋集》《西藏日记》《奉使纪行诗》《自得园文钞》等作品。
人物评价
胤礼晋封亲王时,雍正帝在谕旨中对他的政治态度、工作能力、优良品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评价他在品德上质朴谨慎、品行卓然;在工作上能很好的处理理藩院及八旗事务;政治态度上忠诚正直。在晋封金册上写道:(胤礼)直朴居心,和平成性,持身以正,循距度而无衍莅,事惟勤效忱(忠诚)而匪懈。
爱新觉罗·弘历在和硕果亲王碑文中也称赞果亲王做事认真,正直耿直,品行托忒克·端方。
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副研究员邢宏伟这样评价果亲王胤礼的一生:胤礼的一生,历经康、雍 乾三朝,从默默无闻的边缘皇胄[zhòu],到威风凛凛的股肱[gōng]重臣,再到受惩处郁而终,身处皇权政治的中心,他的生命历程也是清朝皇权政治的缩影。康熙时,在才华横溢,锋芒毕露的众位兄长的光环下,胤礼从未引人注目。雍正初政,在急欲笼络皇亲的用人之际,胤礼被迅速启用,并展示他非凡的政治才华。乾隆登基,进行新的政治改革,为彻底避免皇族涉政,首先将宗室亲贵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作为辅政大臣之首,胤礼成为首要的清除对象,并最终成为乾隆政治革新的牺牲品。
家族成员
亲属关系
后代爵位承袭
陵寝墓葬
和硕果毅亲王墓,位于易县梁格庄镇上岳各庄村西北,坐北朝南。胤礼的园寝是在他生前开始营建的,其陵址也同怡亲王胤祥一样是雍正帝赐予的。1937年以后,园寝被盗掘,随葬品被盗走。
和硕毅亲王墓现存三孔石拱桥一座,荷叶净瓶栏板和火焰望柱头。从石拱桥向北约三百米有四下垂龟碑一座保存完好,原有碑亭现已经消失,只存柱础石。碑座:宽0.75米、高0.65米、长1.42米;碑身:高2.08米、宽1.30米、厚0.64米;赑屃[bì xì]:长4.25米、宽1.42米、 头距碑身2.30米;碑楼:基座8.04x8.04米。三间东厢房遗址,只剩部分墙壁,为河光石垒砌。
宫门遗迹现在已经不能分辨,大门前月台有石狮一对,东侧石狮的石铃2002年冬被毁。为防止被盗,现石狮存放在三孔桥的一侧。
相关文物
果亲王胤礼像
画像由郎世宁(公元1688年7月19日—公元1766年7月16日)所画,现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中。画幅上,果亲王胤礼蓝褂褐袍,身背箭袋,头戴官帽,骑在一匹青色骏马上,左手执缰,右手垂鞭,面色镇定而从容。
画幅左上角,是胤礼自题:“我行西南,驰驱万里。蜀道即平,马孔驶。圣德广覃,天威尺咫。靡及有怀,瞻望无已。”落款“雍正乙卯六月果亲王自题”。后面印“果亲王宝”。左下沿边署款:“郎世宁谨绘”,下印有两方印章:“臣郎世宁”“恭绘”。《啸亭续录》卷四:“果亲王府在草厂胡同,今为瑞亲王府。”《乾隆京城全图》果亲王府在东官园,西与慎郡王府为邻。
骊山温泉作诗碑
骊[lí]山温泉作诗碑是果亲王爱新觉罗·胤礼作诗并书写,现存陕西碑林第六室,保存完整。此碑碑身为长方形,螭首龟趺,通高380厘米,碑身宽94厘米、厚22厘米。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胤礼奉命与章嘉活佛三世护送格桑嘉措归藏,途经直隶、山西省、陕西省、四川省等地至川藏交界处的泰宁县,沿途游历无数名胜古迹,以诗文的形式记录了途经之地的风土、地理、城防等情况,并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匾额等书迹。次年春,胤礼返京复命途经陕西临潼骊山时,游览了唐朝华清宫遗址与温泉汤,并为状其貌抒情而作五言律诗并题在石碑上。西安碑林中还藏有胤礼的多种碑刻,如《望太白积雪诗》《即景诗》等。
文艺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果亲王允礼在四川.四川省情网.2024-04-07
百年风雨承泽园系列之一:承泽园的兴建与首任园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24-04-07
雍正皇帝.豆瓣.2023-06-21
乾隆皇帝.豆瓣.2023-06-21
雍正皇帝.豆瓣.2023-06-21
乾隆大帝.豆瓣.2023-06-21
李卫当官2.豆瓣.2023-06-21
后宫.甄嬛传.豆瓣.2023-06-21
宫锁珠帘.豆瓣.2023-06-21
揭秘雍正.猫眼电影.20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