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虬山战役

山战役,是国民革命军52师312团奉命挺进日军后方——南京市句容市间主动进行的一系列战斗,包括西岗头战斗、虬山战斗和(水)天(王寺)公路突围战。其中虬山战斗,毙敌400多人,312团仅牺牲20多人。此战堪称敌后最漂亮的游击战,同时也是国军最成功的阵地战。

1939年6月进行的虬山战役,沉重地打击了苏南日军嚣张气焰,同时更加坚定了江南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虬山,曾经把鬼子埋葬

1939年初春,国民革命军第52师从后方湖南省出发,奉命挺近苏南敌后,为是年冬季大反攻袭扰并牵制日军作战兵力作战。这是一支新建的劲旅,曾参加过武汉会战。1938年夏,刚组建不久的52师防守庐山庐山市公路,苦战10天之久,杀伤了大量日军。大战后建制残缺的52师——减员三分之一,开到湖南南岳进行补充兵员,休整训练。据52师师长冷欣回忆:大武汉保卫战后,蒋介石单独召见了他,并给他及全师很高的评价。

3月中旬,52师在新任师长唐云山的率领下,抵达苏南抗日前线。此后,该师转战高淳区溧阳市溧水区等地,多次主动袭杀日军,动辄短兵搏击,颇有战绩。

6月初,309、312两团,偷越溧(水)天(王寺)公路封锁线,进入句容市丹阳市地区游击作战。不久,309团夜袭句容城; 312团扼守虬山,战竟日。

6月13日凌晨,日军第15师团出兵四路:东面天王寺400多人,从金山寺方向;南面溧水1000多人,从北山方向;北面句容300多人,从赤山湖方向;西北南京2000多人(后又增兵约2000人),从郭庄方向,同时杀气腾腾地扑向虬山。除步兵外,日军还动用了骑兵、野炮兵、机炮排(第16师团中岛部队,参与南京市攻城及大屠杀)、战车(坦克、装甲车)等兵种,投入总兵力达6000人以上。

中国参战部队仅312团,兵力约2000人,团长为唐德黄埔军校第五期);副团长为邓光锋(黄埔军校第六期)。战斗打响后,日军又多次从南京大本营增派援军,企图一举聚歼312团。312团发现日军意图后,多次联系本师309团,可惜“未能奏效”。

这支孤军,像一把锋利的钢刀,狠狠插进了敌人的心脏。他们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不顾四面重兵围困猛攻,忘记了炎热、干渴、饥饿、疲劳,毅然决然地扼守在高不过百米的虬山上,与超过自己3倍以上的强敌,从凌晨一直苦战恶斗到黄昏。虬山之战,是一场漂亮的防守战,也是大获全胜的敌后游击战。虬山大捷后,当年《中央日报》、《江南日报》等报刊媒体争抢报道。在峥嵘岁月,虬山之战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全军抗战的勇气,同时更加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76年过去了,虬山地区的人民没有忘记:当年,团长唐德率领 312团全体官兵,在虬山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壮歌!

(1) 外围激战

清晨,约4时,天刚麻麻亮。句容市方向过来的日军,途径埝北西北的刘家棚子,被岗哨发现,遭到在那里驻防的1营某班的英勇阻击。虬山战斗,揭开了序幕。

前哨班只有10来人,无法抵挡日军强大的火力进攻,他们在班长的沉着指挥下,依靠熟悉的有利地形,边打边撤,退回埝北连部。

王贵宇连长,登高判断敌情后,命令迫击炮严惩来犯之敌。炮弹直飞敌群。首发炮弹,命中目标!4个鬼子被炸飞起来!为了节省炮弹,王连长只让炮手发射3发。三发炮弹,炮炮有收获,9个鬼子当场毙命!

紧接着,西岗头战斗打响。村外哨兵发现了日军,立即开枪射击报警。哨兵一边退向村边券门,一边进行阻击敌人。这里只有一个排,隶属埝北王连长部,排长姓李,是个大个子。

李排长听见枪声后,立即带领本排直奔村北券门。谁知巷口被跟踪追击的日军知晓,鬼子不敢冒然进村,在村外设下了埋伏。

跑在最前面的士兵,出了巷口不远,中弹倒地牺牲了。还有两个士兵刚出巷口,也先后中弹牺牲。村外,望不到鬼子的人影。李排长躲在一边,观察了一会,心里有数了:鬼子在村外塘边设了伏兵!他见强行出村不行,留下三班,交给副排长指挥守卫巷口。走时,李排长关照:“等一班二班到了村前,你们用枪挑住头盔晃动,引鬼子开枪,让他们暴露。”

李排长带了20多人返回身,从东券门出去后,沿着竹园矮墙摸到了村东北。村外静悄悄的,前面除了池塘和树以外,什么也没有。鬼子的子弹从什么地方射来?无法知道。

太阳升到两人多高了。李排长正用目光搜寻,塘对面突然枪声响了。不用说,是巷子里的士兵,用枪挑住头盔,引诱敌人开的枪。李排长终于看见,塘对面大棠梨树上,浓浓的树叶里冒出了一阵烟。他明白了:树上有鬼子,正躲在树叶里打冷枪!李排长端起步枪(那时排长级没有手枪,用步枪),瞄准一下,扣动了扳机。随着“砰”的一声枪响,树上的鬼子“咚”地栽进了塘中。后来得知,那个鬼子是个大尉,名叫有裁三代次。

埋伏在塘埂后面的鬼子,见树上的鬼子跌进塘中,一个个端着枪“呜哩哇啦”鬼嚎似的,向棠梨树下的塘边冲来,争抢他们的酋首。其实,有裁三代次中枪后,已经一命呜呼!

李排长立即把一班二班分成两路,从鬼子背后包抄冲杀过去。巷子里的三班,见村外鬼子大乱,也趁机冲杀出来。霎时间,枪声、手榴弹声大作!句容市过来的鬼子,遭到三面夹击,他们也弄不清到底有多少国军,赶紧扔下30多具尸体,匆忙逃向虬山。

就在这时,埝北一个排的援军赶来了。李排长见了,领头向溃逃的鬼子追杀过去。鬼子利用有利地形,边打边逃。一颗子弹,射中了李排长的左膝盖,他栽倒了……

西岗头激战,这个排重创句容来犯之敌——敌军伤亡40多名。但他们排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7名士兵壮烈殉国,多人挂彩。负伤最重的还是大个子排长,他的右膝盖被子弹击碎,一条腿不能动弹。埝北村很多人知道这次战斗,李排长是带伤参战的。两个月前在溧阳市的一次战斗中,他冲锋在前,左脚被侵略者的子弹穿了个洞。他的脚伤,至今没有痊愈,走路时还一瘸一瘸的。

李排长被担架抬到埝北,老百姓见了,十分同情地说:“排长,你又受伤了!”

大个子排长笑着说:“不要紧!”

(2) 扼守虬山

7时许,大约4000日军先后抵达虬山。他们划分作战区域后,立即把仅高95米,又矮又小的虬山包围起来。数十门各种各样的火炮,对准几个稍高的山头,一阵疯狂炮击。山上硝烟弥漫,草燃木烧,石飞沙扬;空气变得十分浑浊,令人憋闷。

日军炮击后,开始攻山。他们分别从南、西、北三个方向,同时向山上发起冲锋。山东省面,鬼子缺少兵力,围而未攻。因为天王寺过来的鬼子,遭到外围二营顽强阻击,未能按期到达虬山东麓。

炮击后的虬山,死一样的寂静。鬼子兵以为,中国军队被他们强大的炮火吓破了胆,不敢阻挡他们势如破竹的攻势,一个个胆子越来越大,渐渐直起腰,向山上冲去。

谁知接近山腰,无数手榴弹突然飞来,还有掷弹筒,在他们中间炸响了。跑在前面的鬼子,登时血肉横飞,不死即伤。紧接着,轻机枪、重机枪、步枪一起怒吼起来。冲锋的鬼子,纷纷中弹倒下。很多鬼子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不明不白地见了阎王。没有死的鬼子,赶紧卧倒。飞蝗似的子弹,在他们头顶“嗖嗖嗖嗖”直飞,吓得他们一动不敢动。有些胆小的鬼子,见前面死了一大片,血朝山下流淌,吓得后退了。一个退,一起退。鬼子第一次进攻,很快失败了。山坡上,他们丢下了上百具尸体。

日军不甘心失败,又组织起第二次冲锋。这次,他们接受了上次教训,放慢了进攻的脚步,一个个弓着腰,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向山上移动。当接近山腰时,很难再越雷池半步!山上的子弹,又飞蝗似地扫射过来。小鬼子来一个,死一个;来两个,死一双!第二次冲锋,日军又以失败告终——再次丢下一批尸体,败退回到山下。

11时,日军妄想在午饭前,一鼓作气拿下虬山,发起了第三次冲锋。这次,他们又是组织敢死队,又是加强督战,但是不管用什么样的冲锋,由于国军火力猛,枪法准,就是逾不过山腰。一个多小时后,鬼子又以失败告终。日军损兵折将,士气大伤,失去了进攻能力,只好望山兴叹!

午时,炎热、疲乏、饥渴一起袭来,再加上缺少兵员,日军停止了进攻。他们一边休整,一边向南京市大本营紧急呼救:速派援兵。

12时10分,东路天王寺400多日军,从刘巷一带无险可守的开阔地,突破二营金山寺以东防线,进入虬山。不久,南京增援的约千人日军也到达虬山。

两处日军到达,兵力大增。日军稍事休整后,组织起下午第一轮进攻。冲锋,反冲锋在虬山山坡上,不顾一切顽强较量着。日军拼死连续冲锋了一个多小时,没有一处突入山上。不知是热得吃不消了,还是仍然感到兵力不足,抑或两者都有,冲锋的鬼子显得越来越力不可支。士气一低落,进攻的鬼子什么也不顾了,不等下令,一个个连滚带爬败回山下。山坡上,又增加了几十个鬼子的尸体。

下午两点多钟,南京市派出的重兵抵达虬山。为首的二人,一个是第15步兵团团长田路朝一少将,领着南京城守备部队千余人,带着重炮;一个是骑兵中佐相原文郎,带着能征善战的精锐骑兵大队。相原的官不大,但是他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双手占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相原自认为从东北打到南京,从来还没有遇见过支那的对手。他根本不相信小小的虬山这么难打!他在南京日军大本营,主动向他的上司岩松义雄中将请缨:不彻底剿灭虬山上的敌军,决不回营!

田路来后,见到战死那么多日军,恼羞成怒,狠狠训斥了四路攻山指挥官。而后,他调整了下一步的进攻作战方案:佯攻东、南两面,强攻西北的凤凰山(小山坡)和北山坳(在虬山口北面)。两处强攻指挥:北山坳,由田路负责;凤凰山,由相原负责。最后,田路下达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下午五时前必须攻克虬山!

日军大兵压境,把虬山围得更紧。三点多钟,战斗再次打响。孤注一掷的鬼子兵扒掉黄军装,穿着衬衫向整个虬山发起冲锋。山上山下,处处是炮声,处处是枪声,处处是喊叫声。凤凰山坡和北山坳,日军选派了善攻部队。这两处的日军像输红眼的赌棍,发疯似的朝山上拼死猛冲。前面的鬼子刚倒下,后面的鬼子,被督战的指挥官驱赶着,又蜂拥上前送死,战斗空前激烈。两处战死的鬼子的尸体,把山坡覆盖满了!鬼子的血,染红了青草,染红了石头,染红了侵略者脚下燃烧的山冈!

312团的勇士们忘记了炎热、饥饿、干渴,在拼死扼守阵地,同穷凶极恶的日军进行着殊死决斗。英勇顽强的中国军队,消灭了一批又一批侵略强盗!

(3) 中佐惨死

中午,埝北连部炊事班有个高大结实的炊事兵,挑了两桶饭向西南阵地送去。他到前沿后,谁知部队转移了。找不到官兵的人影,他非常着急!

炊事兵走到高处,东张西望起来。山头上的日军发现了他,用迫击炮向他轰击。炮弹的气浪把他掀倒,在不远处爆炸了。他爬起来看看,人没事,很高兴!再看看那两桶饭,一桶泼了一点,另一桶翻了,泼出一半。他急忙把泼出的饭,拣干净的捧了一些放回桶里。他起身正要拿扁担,忽然看到堑壕边有两颗手榴弹,是好的。他随手拿起,放进了桶里。

炊事兵又挑起饭桶,继续寻找自己的连队。据说这个炊事兵,在家是个杀猪的,他力气大,胆子也大。你看他,一人挑着饭桶漫山遍野转悠,也不怕。

炊事兵七转八转,转到了宕子村西北的高岗上。他居高临下,一眼看见山沟里栓着一匹大白马,还有3个鬼子,正背对他,一起面向打得狼烟四起的虬山张望。中间举望远镜的鬼子,腰边还拖着长长的日本刀,象个“大太君”!

炊事兵猜对了!中间那个举望远镜的,是骑兵中佐相原文郎。站在相原身后的两个鬼子,是他的警卫兵。相原本来想动用骑兵冲锋,一鼓作气拿下小小的虬山。但是实地查看后,他觉得不妥。一来虬山多乱石,二来山上的火力实在猛。在他的记忆里,进入中国两年多以来,每到一处,都如入无人之境,像今天这样顽强作战的华军,还从来没有遇到过。相原想过,下了命令:骑兵下马,配合步兵攻山。

炊事兵顾不得送饭了,心想杀鬼子立功要紧!他急忙放下饭桶,拿起两颗手榴弹,猫着腰轻手轻脚向鬼子背影小跑过去。他一边跑,一边把两颗手榴弹盖拧开了。

近了,离鬼子只有五六十步了,他不怕,还嫌远!不过,他有他的想法:只有两颗手榴弹,他要不了鬼子的命,鬼子就会要他的命!他一手握紧一颗手榴弹,打算再靠近些扔过去。

更近了,离鬼子还有四十来步,那匹大白马,发现了生人,突然“呃——呃——,呃——呃——”嘶鸣起来。炊事兵的精力,全集中在3个鬼子身上。马一叫,把他吓得愣了一下,但他很快镇静了下来。他一看,鬼子已在手榴弹杀伤范围,赶紧卧倒,把两颗手榴弹先后扔了过去。

3个鬼子,突然听见战马惊叫,不约而同扭头一看,一个个大惊失色,只见两颗“嗤嗤”冒烟的手榴弹,一前一后滚到了他们的脚下。有个警卫兵吓得“啊”了一声。他的啊还没有全部叫出喉咙,先到的手榴弹已经爆炸。紧接着,第二颗手榴弹又爆炸了。3个鬼子被炸得血肉横飞,一起倒在血泊中。

炊事兵狂奔上前,先看看3个鬼子死透没有。他见3个鬼子像死猪一样一动不动,放心了。他走到相原尸体跟前,一把拽断金晃晃的刀链,接着,从刀鞘里抽出寒光闪闪的战刀,他像杀猪似的,用十分锋利的战刀,把相原的脑袋割了下来!那个寸发脑袋,血肉模糊,又粘又滑,沾满了青草屑,还有泥土,脏兮兮的。炊事兵看了一会后,飞起一脚,将相原的脑袋踢飞起来,落进了小河沟里。

炊事兵走向大白马,想去牵它。大白马见陌生人来牵它,又踢又咬,拼死不让炊事兵靠近。炊事兵见无法牵走大白马,他刷地抽出指挥刀,朝乱踢他的马腿砍了下去。随着一道寒光,一截马腿飞到了一边。大白马倒地后,炊事兵照着马的心脏处,狠狠刺了几刀!鲜血喷涌而出,大白马使出全身的力气,挣扎了几下,不动了。

炊事兵把带血的战刀,在大白马身上使劲擦了几下,插进了刀鞘。接着,他快步走到相原的尸体旁,拿起望远镜、文件包,斜背身上。炊事兵站起身,松了口气。他四周看了一下,不见鬼子,抓紧指挥刀,直奔埝北连部而去。

在埝北连部,经认识日语的官兵辨认,那把镶有金梅花的指挥刀,上面刻有“天皇赐给相原文郎”等日文字体。同时初步认定,被炊事兵击毙的日军指挥官是个少校。几天后,从战报上传来消息,官兵们才知道:那个被割去脑袋的鬼子军官,是日军骑兵中校相原文郎!相原战死,震惊侵略者全军!不久,相原文郎被追认为大佐

太阳西下,枪声渐稀。日军士气大挫,不敢恋战,四路残兵败将,开始分头匆匆逃遁!最忙的是相原的骑兵大队。他们不仅要护送无头长官的尸体,还要抢运400多具战死的同伙尸体。

(4) 胜利突围

第二天,日军从南京市调来大批部队,拖着数十门重炮,并且还动用了侦察机,企图将312团悉数围歼在虬山地区。

清晨,日军飞机嗡嗡怪叫着,先在虬山上空盘旋,后来擦着虬山山头低飞。侦察机在虬山上空飞来转去,折腾了十几圈后,返回南京去了。

日军指挥官知道了,山上已经没有中国军队的人影。但是他们不相信这一事实!他们不甘心昨天的惨败,向山上放了一阵枪炮后,围山的日军开始“攻山”了。由于头天他们吃了大亏,第二天分外小心,一个个弯腰弓背,行动十分缓慢,甚至每前行一步,都要停下观看一番。

数十米高的山丘,日军爬了一顿饭的功夫。鬼子兵“攻”上山顶,一个个傻了眼。山上,不见中央军一个人影。他们的眼前,全是假工事,假掩体。许多大树,是新栽的;化妆后栩栩如生的稻草人,满山随处可见;在山下远望它们,隐隐约约,如同防守的士兵!

其实,真正的工事绝大部分在半山腰,伪装巧妙,十分隐蔽;不到跟前,就是用望远镜,也不容易分辨!扑了“空”的日军,气得哇哇直叫。

此时,日军想不到:312团半夜南撤,路过溧水区白鹿岗,还打了一场漂亮的突围战——击毙日军30余名,炸毁坦克1辆,装甲汽车2辆。

此时,日军更想不到:312团早已在他们大部队到来之前,胜利冲破溧天公路封锁线,正在团长唐德的率领下,向溧水东南师部所在地——朱家边、王家边胜利前进!

(原载《句容市文史资料》第八辑1990.10;.本文有改动)

附1: 虬山战役战况简报

(1) 双方投入兵力

日军:6000~8000人(步兵、骑兵、炮兵、航空机炮排、装甲兵

国军:2000人左右(步兵)

比例:3(敌):1(我)

(2) 虬山阵地战伤亡

日军伤亡:400多人

国军伤亡:20多人

(抗战史上罕见的大捷,约20:1)

(3) 溧天公路突围战伤亡

日军阵亡:30多人

国军伤亡:40多人

毁敌坦克1辆,装甲汽车2辆

(4) 指挥官阵亡

日军:2名(大尉有裁三代次;骑兵中校相原文郎,追认大佐

国军:2名(排长,姓名不详)

附2:句容虬山惊现国军抗战殉国官兵遗骸

——虬山之战阵亡人数及掩埋地点的调查

虬山战斗,从战斗规模、时间、日军围山、攻山以及当时电文“从各方增援,重炮亦有……敌几进几溃,屡增援”、“毙敌400余”等方面综合研判,估计敌方投入总兵力约6000~8000人;国军只有一团孤军——第52师312团,约2000人左右,也就是双方投入总兵力约万人。可见此战,算得上中等规模的大战。虬山大捷“毙敌400余”(不包括突围战“毙敌30余”)人,而国军仅伤亡约占二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是多少人呢?战史上没有具体的人数记载,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弄清虬山战斗国军官兵伤亡的具体人数。下面先看:

一、《陆军第五十二师阵中日记》伤亡人数的记载

命令通报(1939年6月17日):

接三一二团电:金山寺上葛村之役,虬山正西及西北毙敌400余,公路上毙敌30余,敌我比较,敌死伤多我20倍以上。

命令通报报告(1939年6月20日):

18日呈报总部及冷指挥部:唐团此次虬山战役情形,昨午电:据唐团元戌电称:元寅敌以句容、天王寺、湖熟街道、溧水兵力向我围攻。以一部400余人攻金山寺东约1公里之后,白桥(地名有误,可能是土桥——恒注)主力约1000名由郭庄向虬山压迫。申时战斗甚烈,迄至戌时敌伤亡之惨,我为避免与敌胶着,向南突围。

(一)是役我阵亡排长2员,伤2员,士兵伤亡70余名;

(二)毙敌骑兵中佐相原文郎及大尉有裁三代次各1员,敌兵伤亡约500余名;

(三)掳获轻机枪掷弹筒手榴弹、手枪、步枪、望远镜等30余件;

(四)毁敌坦克车1辆,装甲汽车2辆;

(五)损失步枪7支,消耗步枪子弹24172发,重机枪子弹46444发,驳壳枪子弹1322发,手榴弹492枚,约翰·勃朗宁子弹90发,迫击炮144发。

二、阵亡官兵人数分析

以上两次“命令通报”只有“敌死伤多我20倍以上”、“是役(是役,指虬山战斗和白鹿岗突围战斗两次作战——恒注)我阵亡排长2员,伤2员,士兵伤亡70余名”、“敌兵伤亡约500余名”等数据。

文字中没有虬山作战国军阵亡官兵的具体人数。但是,从上述一些数字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大体得出国军虬山作战伤亡的人数。

“敌死伤多我20倍以上”,应该视为“虬山正西及西北毙敌400余”的“20倍以上”。即“400余”除以“20多”,大约“20倍以上”。“敌兵伤亡约500余名”中的“500余”,此数包括“公路上毙敌30余”。也就是“500余”人,是两次战斗敌军伤亡的人数。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20倍以上”,显然是被“400余”除的结果。那么虬山战斗国军伤亡人数,应该是20多人。再用“70余名”减去“20多人”,即40多人,此为溧(水)天(王寺)公路突围战的伤亡人数。另,还要弄清,虬山战斗伤亡的20多人,是士兵伤亡人数,不包括“阵亡排长2员,伤2员”。

再看,“是役我阵亡排长2员,伤2员,士兵伤亡70余名”。句中有两个数据,我们再分析一下。“阵亡排长2员,伤2员”,两个“2员”,是4人。就是说,伤亡的4名排长不在“70余名”士兵中。如果“70余名”加上4,那么伤亡总人数,应该是80人上下了。两名牺牲的排长,疑在虬山阵亡,下面我要说到。两名负伤的排长,一位有案可稽——大个子李排长是在虬山(西岗头)作战负伤;另一位排长,是在虬山,还是在溧(水)天(王寺)公路,看来不易弄清了。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虬山战斗国军殉国官兵约30人。

三、阵亡士兵掩埋调查

其实,虬山战斗国军官兵牺牲的人数,还有一份备份——虬山地区的人民楚楚记得。本人调查52师312团在虬山抗战之事,搜集了大量详实的抗战史料(含口碑)。据众多村民回忆,殉国官兵的遗体分别掩埋在西岗头、大蒋家边、大前村等三村附近。下面将村民回忆掩埋地点及掩埋人数等情况分别叙述如下:

采访地点之一:西岗头村

采访时间:1987年12月6日

采访人:李绍高(78岁,农民,西岗头人)

李绍高:52师在西岗头住一个排,排长是个大个子,姓李。仗打响了,这个排在巷子里出不来。券门外,鬼子有埋伏,躲在棠梨树上打冷枪。巷口冲出3人,先后中枪栽倒……西岗头一仗,中央军死了7个人,打死了好几十个鬼子。大个子排长膝盖伤一枪,走不了了,担架抬到埝北去的。被鬼子打死的7个人,息了天把才埋的。当时村上三个甲,一甲埋2人,二甲埋2人,三甲埋3人。我在三甲,我这个甲,多埋了一人。7个人全部埋在义冢地上的……文化大革命,有人讲他们是中国国民党的兵,红卫兵把他们的坟全扒了。

补记:2013年6月9日,我去西岗头,打算到埋葬国军士兵的义冢地拍几张照片。在村上,我向原大队干部李士忠(75岁)和会计蒋士金(79岁)打听义冢地。他们告诉我:战死的7个国民党的士兵,原来葬在村西北小鬼滩的。文化大革命,坟墓让红卫兵挖了。后来,地被人开荒,种上了东西。早两年,那片地卖给承包人了。人家搞开发,推土机推过了,在上面栽了果树,种了瓜菜,还挖了池子(池塘)。原来坟在什么地方,一点都看不出来了。

结论:西岗头西北义冢地埋葬国军士兵7名。(重伤大个子李排长)。

采访地点之二:大蒋家边

采访时间:2013年6月28日

采访人:蒋天友(86岁,农民,大蒋家边人)

蒋天友:52师在山上打仗。靠我们这边,被打死一个小兵,胸口中了一枪。我当时看到了,他蛮年轻的,20岁多点。他是我老大(蒋天富)跟人抬来的,摆在我家后门口。我老子找了两块板,把他葬到了村东财神庙田螺塘北边背上(高处)。那地方,还有个六俺塘(音:勒岸塘)。后来,坟被人搞掉了。

结论:大蒋家边村东埋葬国军士兵1名。

采访地点之三、之四、之五:葛村敬老院、大前村、小前村

采访时间:2013年5月24日、6月3日、6月13日

采访人:周宜猛(85岁,参加过解放军,住葛村敬老院,虬山下山地人)

魏本英(女,84岁,农民,大前村人)

王永林(85岁,教师,小前村人)

周宜猛:52师被打死的人,埋在两处:一处埋在大蒋家边的六俺塘(音:勒岸塘),还有一处埋在大前村的邋遢塘边上。

魏本英:邋遢塘边埋了52师的人,塘里的水都红了,变成了一塘的血水。过了不少天,塘里的水还是红的。

王永林:52师那一仗打得很漂亮,很漂亮!鬼子死了好几百人,52师只被打死二三十人。52师死的人,除西岗头埋了几个外,还有不到20人,埋在大前村邋遢塘边水泥路下面和水泥路边。邋遢塘是个小塘,淤得更小了。那时西北还有个小山坡,不高,做路取土被挖掉了。记得是第二天,县常备队来人埋葬的。挖了两个方坑,相隔丈把远;坑背东北,面西南。一个坑放了八九具尸体,分两层,整齐放的。埋葬过,没有做坟堆,没有做标记。

在魏本英老人和王永林老师等人的指点下,我实地查看了邋遢塘边国军士兵集体掩埋地。坟坑,靠近邋遢塘;在它的上面是一条乡村水利大路。据老人们回忆,坟坑没有被人挖过。修筑水泥路,也没有朝下挖。我暗自为长眠在虬山脚下的先烈们庆幸:没有坟堆,没有记号,才使你们的遗骸躲过人间浩劫,保存至今!

结论:大前村北面义冢地埋葬国军士兵约18名。

总结:虬山之战,国军阵亡士兵掩埋人数:西岗头7人,大蒋家边1人,大前村约18人,共计约26人。还有2名排长,他们埋葬在哪里?下文有交代:

四、阵亡排长掩埋调查

采访地点:伍渚坊(团部驻地)、大前村

采访时间:1987年11月29日、2013年6月13日

采访人:周德芬(71岁,原大队干部,伍渚坊人,某连连部在其家)

周宜义(92岁,大前村人)

周德芬:有个排长被打死,在葛村买了一口棺材,葬在大前村小鬼滩上。

周宜义:邋遢塘边上——大路旁边的荒埂上,有两座坟。一村的人,都不晓得是什么人的坟,没有哪个见到有人上过坟,还是望过坟。那两穴坟,还在大路边埂上。

我去邋遢塘边实地查看,多刺的灌木丛中,隐约可见隆起的土丘。旁边的田中,有位五十多岁的村民,我走向他,询问荒埂坟墓的情况。他说:“埂上刺朴窿中有两穴坟,几十年了,我没有见到有人来上过坟、挂过纸。我问过不少人,都不知道是哪家的坟。”另外两个四五十岁的人,也这样说:“没有看到人来上过坟,挂过纸。”

补记: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葛村读小学。高小时,听同学私下谈论:“中国国民党军队在虬山,跟日本鬼子干过一仗,打死累堆鬼子。”“中央军被打死一个当官的,在葛村街上买了口大棺材,抬过去让他睡的。”由此可见,国军排长睡棺材,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不过,最后定论,只有开棺鉴定,才能得出。

邋遢塘边的土丘中,安葬的是当年抗日殉国的先烈吗?我不能肯定,但是我猜想,极有可能就是他们。我不禁暗暗感谢多刺的灌木,是你们保全了抗日烈士的遗体,让他们有幸安睡到今天!

总结:大前村义冢地疑埋葬排长2名。

虬山战斗阵亡约26名士兵,再加2名排长,共牺牲约28人。

附记:

附1: 3名伤兵牺牲情况调查

采访地点:伍渚坊(团部驻地)、百里庄

采访时间:1987年11月29日、2013年6月28日

采访人:周德芬(71岁,原大队干部,伍渚坊人,某连连部在其家)

李顺明(87岁,农民,百里庄人)

周德芬:虬山一仗,鬼子死了好几百人;中央军只死几十个人,埋在离前村半里路邋遢塘边的小鬼滩。受伤的人不多,能走的跟住,连夜走。不能走的安排人家,隐藏了起来。有两个伤兵,走得慢,被后面追来的鬼子看见了。鬼子用刺刀把他们戳死了。

李顺明:打过仗,52师退走了。有个兵,腿受了伤,跟不上部队。他怕被鬼子抓住,在百里村前面自杀了。他的尸体,被人埋在我们的田头边。

附2: 1名自杀士兵情况调查

采访地点:伍渚坊(团部驻地)

采访时间:2013年6月13日

采访人:耿春友(82岁,农民,伍渚坊人)

王厚普(71岁,农民,伍渚坊人)

耿春友:52师有个人死了,埋在我们村西北——蒋家塘拐上的北边,有坟。

王厚普:我的母亲以前讲过:坟里埋的是个小兵,年纪不大。当时站岗打摆子(疟疾),抖得站不住,蹲在稻草上。长官来查岗,见他蹲在稻草上,也不问青红皂白,抓起枪,就用枪拐打他。边打边讲:“鬼子都要来了,你不好好的站岗!”长官打重了,小兵年纪轻,想不开,用枪自杀了。他死后,埋在塘角边,有坟。当时,村上不少年纪大的妇女,看他可怜,还烧纸给他。她们烧了好多年。

我到实地查看。一位50多岁的村民告诉我:坟不在了。早些年人家弄地,把骨头捡起来,放到一个小缸里,埋到别处去了。

结束语

国军抗战,是中国战场正面抗战的主要力量。52师在虬山和句容喋血杀敌的事迹,鲜为后人所知。时光如箭。76年了,战争的硝烟早已飘散,战死的先烈早已化为尘埃……所幸的是:虬山人民,没有忘记他们!中国历史,没有忘记他们!

然而这一仗,勇士们毕竟是为中华民族而战,毕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勇赴国难,血洒疆场,死得比泰山还重!他们为国捐躯,值得我们沉痛哀思,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先烈们的遗骸,还残存在虬山周围。闻之伤心,望之伤情!是时候了,我们应该过问!但愿:收敛烈士们的残骸,将他们的尸骨重新安葬;再为他们建造一点纪念性的建筑物。

问苍天:此愿安好?

句容市 吴守恒 完稿于 2015.7.18.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