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东安县人,黄埔军校第5期,炮科,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抗战期间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挺近江南游击作战等重大战役战斗,尤其是山战斗,一个团与三倍之敌沉着应战,毙敌400余人,该团仅伤亡30余人。唐德为中国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不怕死,不要命”,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立下了许多战功!
人物生平
唐德(1905-1967.4.15.),原名唐守宣,字峻培,号峻明,1905生于湖南东安白牙市镇剪刀街今生智路望族唐府之家,其父唐传莫。德年幼,双亲早逝,与胞弟守叔在伯父唐传典和伯母抚养下,读至高小毕业,“识了不少字,能够读书看报,写写东西”。
德伯父有3儿2女,加上德弟兄2人,共有7个孩子,当时唐家家境一般,生活显得十分拮据。德小学毕业后不久,为生活所迫,16岁应募当地警察,由于机警勇敢,办事果断,尽职尽力,后来升警官。
德妻席懿君,乃东安县大户席家之女(席沅生之次女——席宝田之孙女);德妻生独女,名机徽,1949年全家移居台湾。
据德堂妹兰英(唐传典之次女)回忆:大哥(本支中德为长)相貌粗犷,长得跟唱戏的武将一样,他每次回家,我同兄弟守治,总是怕得躲起来。大哥当上什么长后,有次回来,把他的兄弟守叔也带去当兵了。
另据肥东县吴舜法先生给笔者的来信回忆:我(吴时任52师307团少尉排长——笔者注)是1940年初脱离52师,投忠救军的。在路径宣城市时,曾去访问过唐德;那时他任108师322旅旅长,湖南人,个子矮瘦,人很豪爽,曾接济我们3人每人拾元资助……
德青少年时,胸有大志,志在建功立业,报效国家。1926年4月(21岁)报考黄埔军校第5期,旋录取炮科,翌年8月毕业,后又参加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10期学习,至毕业。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附、参谋。
抗战期间,德“不怕死,不要命”,辗转各地,抗击日寇。与日军打过许多大仗、恶仗,身经百战,多次负伤;先后担任过国民革命军87师261旅521团第1营营长,52师312团上校团长,108师322旅少将旅长,第3战区江南挺进军第1纵队少将司令,湘西常德驻沅陵县团管区司令,50军207师少将师长,1949年离开大陆前,升任军长,中将军衔。
1949年下半年,德随国民党军退到台湾,1967年4月15日在台北市病逝,享年63岁。
主要功绩
1931年,唐德参加“1·28淞沪抗战”,时任国民革命军第87师(师长张治忠兼任)261旅521团第1营营长。据261旅旅长宋希濂自述:1·28淞沪抗战,我到浏河镇后,立即搜索情况,得知敌军自今晨以来,已有数千人在七丫口、杨林口一带登陆,尚有大批敌军正在继续登陆,判断当在万人以上。我认为茜泾营为浏河屏障,位置扼要,必须先行占领,才能掩护后续部队展开,乃立命唐营长率该营向茜泾营搜索前进。哪知才走到茜泾营南门附近,而敌已先我到达,于是与敌展开白刃战。杀声震天,战斗越演越烈。敌后续部队不断赶到加入战斗……在茜西营附近苦战的521团第1营处于前、左、右三面受敌围攻的紧迫状态,战死者甚多,伤者亦无法运下来。而该营官兵仍然沉着应战,视死如归。营长唐德左臂受了伤,不仅继续指挥作战,且亲自投掷手榴弹,并与敌肉搏。这种英勇杀敌的精神,在我国抗日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8年夏“武汉会战”,国民革命军52师(师长冷欣)奉命扼守鄱阳湖边阵地,唐德所在的312团与兄弟部队,在庐山脚下与日军浴血奋战10天。师长冷欣在《从参加抗战到目睹日军投降》一书中写道:“……312团以主力向岭一带搜索敌情,如判明日寇向我前进时,即在马头附近占领阵地,掩护师的侧面,其一部为师预备队,各部队依此部署展开,分别向前方侦查敌情,构筑工事,准备迎战……”
1939年春,52师奉命挺进苏南敌后,进行游击作战,袭扰日军后方,牵制其兵力。不久,唐德带领312团抵达苏南。该团先后在高淳区、溧阳市、溧水区等县转战两个余月,大小战斗十余次,多次受师部和指挥部表彰奖赏。4月中旬,东流战役大获胜利后,指挥部在战斗详情报告中写道:“一、该团长指挥有方,传令嘉奖全团官兵作战忠勇,摧破顽敌,赏予国币五百元,仰即向军需处具领。二、第1营营长周则居奋勇督战,击溃顽敌,掳获颇多,着记大功一次。第2连连长王贵宇夺获敌炮,殊为难得,记大功2次……”5月底,312团从高淳安兴出发,6月初进入句容市境内。唐德通过“地利、人和”考察,决定在虬山地区设伏,引诱日军前来“扫荡”,予以迎头痛击。6月13日,日寇15师团出动约两个联队的兵力,另有一个骑兵大队及数量不详的炮兵,约6000人,分别从湖熟街道、溧水区、天王镇、句容等据点及南京大本营,多路同时扑向句容西南20公里处的虬山,妄图一举消灭刚刚进入该地游击抗日的中国军队——52师312团。
这天,从清晨到傍晚,该团在团长唐德的指挥下,扼守在又矮又小的虬山上,给来犯之敌以致命痛击,取得了重大胜利。此役,受到了师部及总指挥部的通报嘉奖。当年《中华日报》、《江南日报》等报刊,对虬山之战进行了报道:312团遭敌围攻,三面受敌,情势岌岌。而该团全体官兵能临危授命,沉着应战……毙敌骑兵中校相原文郎及大尉有裁三代次各一员;敌兵伤亡约500余名,缴获轻机枪、掷弹筒、步枪、望远镜等30余件;毁敌坦克车1辆、装甲汽车2辆……312团牺牲、负伤排长各2名;伤亡士兵70名(虬山战斗伤亡20多名,撤退时在天公路战斗中伤亡40多名——作者注)。
1939年12月,唐德带领322旅参加了第3战区第32集团军发起的“民国28年的冬季攻势”作战,同兄弟及友邻部队,给该地区陆路日军及长江南京到汉口段水上日军以重创。
1940初年至日寇投降前,唐德先后率领108师322旅、207师转战安徽、湖南省等地,有时正面与日军作战,有时游击作战,立下了许多战功。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唐德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为中国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将生命置之度外,在广袤的抗日战场上,叱诧风云,冲锋陷阵,出生入死,与日寇进行了多年殊死搏斗,立下了许多战功!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
(句容市 吴守恒 20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