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筑与建造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建筑类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
本专业旨在培养兼具智慧建筑与建造相关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素养,掌握智慧建筑与建造基础与前沿理论方法和技术工具,能够解决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复杂工程问题,引领智慧建筑设计与建造及其相关领域未来发展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毕业后可任职于设计机构、高科技企业,从事设计、管理等工作。
专业发展
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关于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智慧建筑与建造为2019年增设的建筑类特设专业,专业代码为082807T,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制为四年。截至2023年5月,中国共有4所高校设置此专业。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城乡建设需要,具有较好的建筑类专业知识和规划、设计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开放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主要在建筑设计、城乡规划与管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单位,教育和科研机构,管理部门等,从事建筑设计、城乡规划、风景园林规划、历史建筑保护设计、教学与研究、开发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知识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科学概论知识、良好的艺术修养,熟悉中外优秀文化,具有国际视野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掌握一定的设计与研究方法,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架构,由核心课程、模块化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培养核心能力的“设计类课程集群”以及新工科理念下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核心内容。经典建筑类核心课程包括建筑原理、建筑历史、建筑技术和职业素养等;而模块化核心课程集群包含计算性设计、人工智能、智慧建造、项目管理等多学科前沿交叉课程。此外还设置了选修课程,以补充和扩展知识体系。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分各类实验、实习、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多个领域和形式,应纳入整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发挥整体教育的功能。实践教学是建筑类专业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归纳问题,利用现有条件解决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尤其是主要以案例式、个体辅导式教学展开的建筑类设计/规划课程,其作用是理论、知识教学无法替代的,是建筑类专业教学的核心。通过实践教育,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强建筑设计和表达能力、树立适当的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毕业写作
毕业设计(论文)须制定与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相适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对选题、内容、学生指导、答辩等提出明确要求,保证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并给学生有效指导。选题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一般应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可选择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考研方向继续深造。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任职于设计机构、高科技企业、地产企业、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等,从事设计、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也可以报考司法部燕城监狱、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等相关公务员岗位。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结构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50%,在编的主讲教师中90%以上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并通过岗前培训。(如需要,由各教学指导委员会具体给出。依据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该要求分别为不低于50%、不低于90%)。
师生比
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设计/规划课程生师比不高于15∶1,毕业设计(论文)生师比不高于10∶1。(由各教学指导委员会给出具体数值。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合格指标,学校总的生师比应不高于18∶1,专任教师的生师比与学校总的生师比不同)
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要。具有本专业或密切相近专业,如建筑设计、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及建筑历史、建筑技术、美术背景的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要。
任课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
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的不少于2人,所占比例不低于20%;有研究生学历的不低于50%。(如需要,由各教学指导委员会具体给出。《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对本科而言,该数不低于30%为“合格”)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有实际经验的高级建筑(工程)师担任主要专业课程的讲授任务。
教学条件
教学设施要求
须具备相对独立的、集中的教学空间。其他运动场地、活动场地、实验场地、实习场地等条件必须满足国家有关规定的基本要求。须按年级或班级配备专用、固定的设计教室,每位学生有专用的设计桌椅,并配有照明、插座、网络等设施。教室中有各小组讨论空间,设计教室使用面积须保证容纳每位学生可独立制图的相应设施。配备满足至少一个年级同时上课的多媒体教室;配备材料和构造实物示教场所。配备满足至少一个年级同时评图/模型的室内空间。
信息资源要求
教材及参考资料
专业基础课程中2/3以上的课程应采用正式出版的教材;其余课程如无正式出版教材,应提供符合教学大纲的课程讲义;除教材和讲义之外,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应推荐必要的教学参考资料。
图书资料
除了要符合国家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设置必备的图书资料外,还应满足有关建筑设计、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历史建筑保护、建筑历史、建筑技术、美术等方面的专业图书5000册以上;有关建筑设计、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建筑历史、建筑技术、美术等方面的专业期刊不少于20种;有齐全的现行建筑类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基本的工程设计参考资料;有一定数量的教学数据库(含音像、电子文献),可提供基本的网络检索。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2所,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艾瑞深2024中国大学智慧建筑与建造专业排名(研究型),A++档次的学校1所,A+档次的学校1所,学校排名依次为:
参考资料
智慧建筑与建造开设院校.中国教育在线.2023-05-13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华南农业大学本科生院(招生办公室).2023-05-13
智慧建筑与建造.中国教育在线.2023-05-13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5-13
硕士专业目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23-05-18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国家公务员局.2023-05-11
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www.shanghairanking.cn.2024-04-19
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智慧建筑与建造专业排名(研究型),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www.chinaxy.com.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