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型莫辛步枪
1891年型莫辛纳甘步枪(英文:Mosin-Nagant Rifle,俄文:Винтовка Мосина,中文名:莫辛纳甘步枪,绰号:“水连珠”)是1891年俄罗斯帝国定型制造的一种栓动步枪,是沙俄军队采用的第一种无烟发射药连发步枪。其后该枪发展了多种型号,包括1891年式骑步枪、1891/1930年式步枪、1891/1930年式狙击步枪、1910年式卡宾枪、1938年式骑枪和1944年式骑枪等改型。
莫辛-纳甘步枪的研发背景是为了取代沙俄军队当时装备伯丹步枪,1882年俄罗斯帝国战争部炮兵总局定下研制“连发”步枪的任务,沙俄陆军上校谢尔盖·伊凡诺维奇·莫辛在比利时枪械设计师埃米尔·纳甘的设计上改进了自己设计的步枪。莫辛在设计步枪时,吸取了纳甘提交的枪型设计中的供弹系统,融合了莫辛和纳甘设计的新步枪因此被称为“莫辛-纳甘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结构简单、可靠耐用,射击精度不错,世界十大狙击手中就有多人利用莫辛-纳甘步枪创造了击杀世界纪录。但莫辛-纳甘步枪也有一些缺点,如后坐力较大、装弹不便、射速慢等。
除了俄罗斯帝国/苏联红军装备外,美国、匈牙利、保加利亚、芬兰、中国、罗马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古巴、朝鲜、土耳其等许多国家也生产并装备过莫辛-纳甘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自1891年装备沙俄部队之后,历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冬季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多场战役,在二战后逐渐被半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所取代,1948年从苏军退役。但至今仍然能在一些地区冲突中看到莫辛-纳甘步枪,莫辛纳甘步枪甚至出现在2022俄乌冲突的战场上。
发展历程
研发背景
1877年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爆发了冲突,双方在奥斯曼帝国的普列文市(今保加利亚普列文市)爆发了激烈围城战,13万沙俄和罗马尼亚联军围攻普列文城中6.7万人的奥斯曼部队。奥斯曼军队使用的温彻斯特杠杆式连发步枪和马提尼-亨利步枪在射速和射程上都超越了沙俄军队装备的M1867克恩卡步枪和伯丹式步枪。
凭借武器的优势,奥斯曼军队多次击退了沙俄和罗马尼亚联军的进攻。虽然最后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取得了围城战的胜利,但是却付出了5万多人的伤亡代价,而奥斯曼帝国军队只有1.5万人伤亡。这一战让欧洲各国见识到了连发步枪的威力,促使欧洲各国淘汰单发式步枪和滑膛枪,开始研发新式弹匣步枪。
在1878年俄土冲突之后,欧洲各国开始了武器小型化的研究,1863年,硝化纤维素的处理方法得到改进,能用作枪炮的发射发射药。1887年,出现颗粒状无烟火药。到了19世纪90年代初,无烟火药取代了传统步枪中的黑火药,欧洲国家的步枪子弹已基本上使用无烟火药。
无烟火药的推进力更强,可以使用更小的子弹实现更远的射程,而更小的子弹也意味着步枪可以装填更多的子弹,更小、更轻、射速更快的步枪将取代过去的单发步枪。
1886年法国率先装备了使用无烟火药的M1886勒伯尔步枪,此举引发了欧洲多国的轻武器竞赛,欧洲各国纷纷开始设计新型步枪。
研发历程
1882年,俄罗斯帝国战争部炮兵总局定下研制“连发”步枪的任务,来替代过时的伯丹式单发步枪。1883 年至 1889 年,考虑了各种步枪系统后,沙俄陆军上尉谢尔盖·莫辛设计了一款使用7.62毫米口径子弹的样枪,比利时设计师列昂·纳甘设计了一款使用8.89毫米口径子弹的样枪,两支样枪成为新步枪的最终候选方案。但由于两种枪支各有所长,也各有缺点,评审委员会一时难以决定。后来决定结合两支样枪的优点,设计一款全新的步枪,最终莫辛修改了自己的设计,在莫辛步枪的基础上加装了纳甘设计的供弹系统。
最终融合了莫辛和纳甘两种设计的新步枪,被命名为“莫辛-纳甘步枪”。不过在俄语的官方称呼中,这支步枪被称为“莫辛步枪”(俄语:Винтовка Мосина),俄罗斯帝国官方名称:“三线M1891步枪”(俄语:трёхлинейная винтовка образца 1891 года),“三线”指的是沙俄时期俄罗斯使用的一种度量单位,约合现在的7.62毫米。
有了新步枪之后,还需要一款新子弹。为了解决无烟火药的研发,沙俄邀请了当时沙俄最好的化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 (Dmitri Mendeleev)负责无烟火药的研发,最终门捷列夫于1890年研制出了俄罗斯自己的无烟火药。这款无烟火药被用于7.62x54mmR 有缘步枪弹药,而莫辛纳甘步枪也成为沙俄第一款使用无烟火药的步枪。
1891 年 4 月 28 日,根据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法令,“1891 型三线步枪”正式被俄罗斯军队采用。
生产历程
莫辛-纳甘步枪于1891年面世后就投入生产,俄罗斯帝国将其图纸分别交由图拉兵工厂、伊热夫斯克机器制造厂及谢斯特罗列茨克工厂生产,不过沙俄兵工厂的生产能力较差,无法满足沙俄陆军的需求,于是1892年沙俄政府向法国沙泰勒罗兵工厂(法語:Manufacture d'Armes de Châtellerault,简称:MAC)订购了约50万支莫辛纳甘步枪,这批武器在1892年至1895年陆续交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莫辛纳甘步枪终于成为沙俄步兵的主要武器,但由于沙俄陆军在一战中的损失巨大,沙俄兵工厂的产能无法满足沙俄陆军的巨大损失。为了解决俄罗斯兵工厂的产能不足问题,俄罗斯帝国曾先后委托法国沙泰勒罗兵工厂、美国雷明登武器公司及西屋电气公司协助生产莫辛纳甘步枪,其中沙俄政府向美国雷明顿武器公司订购了150万支莫辛纳甘步枪,向西屋电气公司订购了180万支莫辛纳甘步枪。十月革命之后,苏联接收了沙俄的兵工厂,继续生产莫辛纳甘步枪。1930年,苏联在莫辛纳甘步枪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改进,改进后称为“莫辛1891/30式步枪”(винтовка образца 1891/30-го года, винтовка Мосин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苏联军队开始装备SKS半自动步枪和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1948年开始,莫辛纳甘逐步停产,渐渐退出了苏联红军装备序列。从1891年开始到1948年逐步停产,莫辛纳甘步枪及其各种改进型,产量达到了约3700万支。
装备历程
1892年,俄罗斯帝国军队开始列装莫辛纳甘步枪,逐步淘汰了老旧的伯丹式步枪。莫辛纳甘步枪首次参与的对外战争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当时手持莫辛纳甘步枪的沙俄士兵冲进了北京城。随后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莫辛纳甘步枪作为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步兵的主要武器之一参与了战斗。不过由于沙俄兵工厂的产能有限,沙俄无法做到为全部的沙俄军队更换莫辛纳甘步枪,在日俄战争中还有不少沙俄陆军使用的是老式伯丹步枪。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俄军队开始全面换装莫辛纳甘步枪,随后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手持莫辛纳甘步枪的水兵冲进东宫,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权。随后苏俄内战爆发,俄罗斯内战中,白军和红军双方都装备了大批莫辛纳甘步枪。西方各国也开始干涉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其中美国就将部分雷明登武器公司和西屋电气公司生产的莫辛纳甘步枪提供给了英美干涉军和捷克斯洛伐克军团。
芬兰在十月革命之前就是俄罗斯帝国的大公国,芬兰军队之前一直在沙俄军队中装备莫辛纳甘,芬兰1917年独立后不久成立了共和国,莫辛纳甘就成为芬兰共和国军队的标准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与苏联进行了两次战争:1939年到1940年的冬季战争,以及1941年到1944年的继续战争,继续战争之后紧接着是对抗纳粹德国的拉普兰战役(1944年-1945年)。芬兰在冬季战争和继续战争中缴获了大量莫辛纳甘步枪,芬兰还在建立了自己的莫辛纳甘步枪工厂,生产了大量芬兰版的莫辛纳甘步枪,芬兰人称为M/91和M/28-30和M39步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莫辛纳甘还被苏联用于支援各国的革命事业,比如西班牙内战中的共和军和中国的国民革命军北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莫辛纳甘是苏联军队的标准武器,在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基础上改进来的M1891/30狙击步枪更是在东线残酷的城市战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不少苏联狙击手都是用莫辛纳甘步枪取得了优异的击杀成绩。
1948年后,莫辛纳甘步枪被SKS半自动步枪和AK-47式突击步枪取代。苏联将已经过时的莫辛纳甘步枪作为军事援助武器,送给亲苏联的国家和武装组织。莫辛纳甘步枪在苏联停产后,生产机器被卖给波兰,另外,匈牙利、保加利亚、芬兰、中国、罗马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古巴、朝鲜、土耳其等许多国家也生产合装备过莫辛-纳甘步枪。莫辛纳甘步枪随后在华沙条约组织各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服役,从东欧到朝鲜,再从越南到中东各国都能发现莫辛纳甘步枪。
2022俄乌冲突爆发后,依然能够在乌克兰的战场上发现莫辛纳甘步枪的身影。
基本设计
莫辛纳甘M1891步枪是一种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式供弹的栓动步枪,是俄罗斯军队采用的第一种无烟发射药步枪。该枪采用整体式的弹仓,通过机匣顶部的抛壳口单发或用桥夹装填。弹仓位于枪托下的扳机护圈前方,莫辛纳甘步枪的容弹量为5发。枪膛内有4条右旋转来福纹。当枪机闭锁时,回转式枪机前面的两个闭锁凸笋呈水平状态。
该枪的口径为7.62毫米,全长为1020毫米,枪管长为520毫米,枪重为3.9公斤,弹头初速为820米/秒,有效射程500-1000米该枪在1891年定型并正式装备俄国军队。其后该枪发展了多种型号,包括M1891年式骑兵枪(卡宾枪)、1891年式哥萨克骑兵枪(卡宾枪)、M1891/30年式步枪、M1891/30年式狙击步枪、1938年式骑枪和1944年式骑枪等改型。
枪机和拉机柄
莫辛-纳甘步枪是击针式击发,击针在打开枪机的过程中进入待发状态。水平伸出的拉机柄力臂较短,因此重新装弹时需要花较大的力气。与同时代的其他栓动步枪相比,莫辛纳甘与毛瑟98式步枪一样,必须将拉机柄旋转后拉90°才能完成抽弹,再旋转前推90°才能完成装弹,而英国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只需要旋转60°,显然更加省力。
而且莫辛纳甘步枪的拉机柄是直接伸出来,下弯式拉机柄只有狙击型才有,这就导致莫辛纳甘步枪在携行方面时较不方便。
刺刀
莫辛-纳甘步枪采用了四棱刺刀的设计,后期的莫辛纳甘步枪的刺刀改为一字螺丝起子形并保留了棱刺,刺刀前面一字螺丝起子可以在分解步枪时充当分解工具。四棱针刺刀造成的伤口比传统剑型刺刀造成的伤口重,深度大,入口小,因此伤口内出血严重。
早期的莫辛纳甘步枪的刺刀是可拆卸的,M1944型卡宾枪开始改为了固定式,在不使用时可以折叠到枪身左侧。
弹药
莫辛-纳甘步枪使用7.62×54毫米R步枪弹,采用突底缘锥形弹壳,最初采用被甲铅芯圆形弹头(初速615米/秒),后来改用尖头弹(初速860米/秒),7.62×54毫米R步枪弹至今依然是俄罗斯军队及部分国家中的机关枪以及狙击步枪子弹。
性能对比
衍生型号
沙俄/苏联
莫辛纳甘M1891步枪
M1891步枪是标准型长步枪,全枪长1308mm,带刺刀全长1738mm,空枪重4.22kg,枪管长800mm,枪口初速615m/s。从1891年开始生产,一直到1928年停止生产。它是沙俄军队以及苏联红军在1891—1930年间的主力步枪。机匣剖面呈六角形是M1891步枪最显著的外观特征,M1891步枪早期型没有上护木,配有背带转环,后期型增加了上护木,改为背带插槽。在1909年,M1891步枪使用的7.62×54毫米R步枪弹由原来的圆头弹改为了尖头弹,由于弹道曲线变化,1909年后生产的M1891步枪改为了弧形表尺。
俄罗斯帝国和苏联在M1891步枪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处改进,生产了骑兵型和M1891/30式步枪和狙击型步枪。
M1891龙骑兵步枪
龙骑兵步枪是M1891步枪的卡宾型,在M1891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龙骑兵步枪与M1891步兵步枪相比长度缩短了76毫米,枪管长度由800毫米缩短到730毫米,总重量轻0.4千克。龙骑兵步枪同样经历了M1891步枪的一系列改进,龙骑兵步枪在1930年停产,并被M1891/30步枪所取代。
M1891哥萨克骑兵步枪
哥萨克骑兵步枪与龙骑兵步枪在外形和性能上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哥萨克骑兵步枪取消了龙骑兵步枪上面的刺刀,因为哥萨克骑兵更喜欢使用他们自己的传统马刀。
M1891/30步枪
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M1891步枪已经服役超过30年,苏联红军急需对M1891步枪进行现代化改进。苏联在1922年选定龙骑兵步枪为基础改进新步枪,1930年正式定型,命名为“1891/30型步枪”,用于替换M1891步枪,其长度与龙骑兵步枪相同。在1930—1945年间成为苏联步兵的主力制式步枪,亦是莫辛-纳甘步枪生产量最高的版本,。
最初的M1891/30步枪仍采用旧式剖面呈六角形的机匣,被称为第1型。1938年后生产的M1891/30步枪全部改用圆形剖面机匣,被称为第2型。该枪装有改用公制单位的表尺(此前用的是俄制),准星增加了护圈,新的四棱刺刀用弹簧固定在步枪上。此外,苏联红军还把大量库存的龙骑兵步枪按M1891/30型步枪标准改造。M1891/30步枪于1930年在图拉兵工厂与伊热夫斯克工厂投产,M1891/30步枪分别曾在1942年和1944年停产,是莫辛纳甘步枪中产量最大的。
M1891/30狙击步枪
在冬季战争中,由于芬兰狙击手对苏联军队造成了巨大的麻烦,苏军开始研究狙击战术,而M1891/30步枪在远距离射击的精度不错,因此苏联红军开始为M1891/30步枪加装一系列瞄准镜作为狙击步枪使用。
M1891/30狙击步枪将M1891/30步枪的拉机柄加长并由直形改成向下弯曲的形状,并在枪的左侧安装瞄具座。
较早的M1891/30狙击步枪装有PE瞄准镜(放大倍率为3.87×30),瞄具座通过螺钉固定在枪管节套上,后来出现镜体生产简化且以更牢固方式固定(固定在机匣左面,且瞄具座更加坚固)的PEM瞄准镜。
1942年,M1891/30狙击步枪开始装备PU瞄准镜(放大倍率为3.5×21),自此PU+M1891/30狙击步枪成为苏联红军狙击手使用的标准装备。
M1907和M1938式卡宾枪
M1907卡宾枪主要供机枪手、工兵、炮兵及通讯兵等二线作战岗位使用,比标准M1891步兵步枪短293毫米,枪管长度508毫米,重量轻0.95千克,表尺比M1891步枪更小。由于前托离枪口较近,故不能安装刺刀。M1907卡宾枪生产始于1907年,持续到1917年停产,产量约37万把。
M1938式卡宾枪主要供骑兵、炮兵和其他非一线战斗部队使用,以M1907卡宾枪为基础,长度与M1907相同,在接受M1891/30步枪改造的基础上装有较短的枪管及枪托,更小的表尺,不能加装刺刀,其他方面与M1891/30步枪基本相同,1938年正式定型为M1938卡宾枪并被苏联红军采用。该枪在1938—1945年间生产,直到被M1944卡宾枪所取代,产量约245万把左右。
M1944式卡宾枪
1944年根据苏联红军在东线城市作战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苏联红军需要一支长度比M1891/30标准步枪更短的步枪,而且M1938式卡宾枪并不能加装刺刀。为此苏军在M1938式卡宾枪的基础上改进出M1944卡宾枪。M1944的外型与M1938卡宾枪相似。M1944采用了折叠式四棱刺刀,装在枪口座的侧面,折叠后可以收在护木右侧的凹槽里。M1944卡宾枪在1943年后期至1948年间生产,产量约761万把。
战后,M1944式卡宾枪作为军事援助给了不少亲苏的国家,不少国家获得了苏联授权,仿制M1944式卡宾枪。
波兰
wz.91/98/23 型卡宾枪
波兰在1919-1921苏波战争期间,从苏军手中缴获了大量各类莫辛步枪,波兰人将这些莫辛纳甘步枪经过改装后编入波兰武装力量,编号为Karabinek wz. 1891/1898/1923卡宾枪。
波兰人将这批莫辛纳甘步枪从发射7.62×54毫米R步枪弹改为了发射德国7.92x57毫米毛瑟步枪弹,并将枪管缩短了约 20 厘米。在修改了枪支的口径并缩短了枪管后,波兰又修改了波兰版莫辛纳甘步枪的标尺。波兰人还取消了莫辛纳甘步枪原装的四棱刺刀,改装了新的刺刀座,可以安装波兰和德国生产的步枪刺刀。
经过改进的波兰莫辛纳甘步枪被称为Model 91/98/25 ( Karabinek wz. 91/98/25 ),最终版本被波兰陆军命名为Model 91/98/26 ( Karabinek wz. 91/98/26 )卡宾枪。
这批波兰版的莫辛纳甘步枪最初装备了波兰的骑兵、宪兵和部分陆军部队,1929年开始波兰人开始装备Karabinek wz. 1929卡宾枪,这批莫辛纳甘逐渐转为边防、警察部队装备。1939年波兰战役时波兰的军火库中还有76400支波兰版的莫辛纳甘步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些波兰版的莫辛纳甘步枪大部分在战火中被消耗尽。
wz.44卡宾枪
在二战结束后,苏联将M1944型卡宾枪的生产线交给了波兰,基本性能和外形与M1944型卡宾枪一样,枪身上有波兰生产商“Circle 11”的标志。
芬兰
M/91步枪
芬兰曾是俄罗斯帝国的大公国,1917年12月6日芬兰独立。独立后的芬兰接管了境内的沙俄军火库,其中约有超过19万支莫辛纳甘M1891步枪。这些步枪很快成为芬兰军队的标准武器,被命名为M/91步枪,1944年停产,在冬季战争和继续战争中是芬兰军队的主力步枪。
与莫辛纳甘M1891步枪不同的是,M/91步枪发射的是芬兰自己的7.62×53mmR步枪弹,而莫辛纳甘M1891步枪发射的是7.62×54mmR子弹,两种子弹尺寸基本一样,M/91步枪也可以发射7.62×54mmR子弹。
M/24步枪
基本上是在M/91步枪的技术上改变枪托和瞄准具,并更换新枪管。枪管在瑞士、德国两国生产。
M/27卡宾枪
为滑雪板部队生产的卡宾枪型。看起来很像缩短的M24,但本身是一个全新设计的型号。称为Muskatoon步枪(即滑雪板部队步枪)。枪托不同于M24,特别是护木。附有类似类似于德国毛瑟步枪的接式枪口帽,并带刺刀凸笋。
M/28步枪
是根据军队反馈意见,由Niilo Talevnheimo重新设计改进的M27步枪, 在1927年8月获得采用。枪管被缩短,改变来福纹的深度和缠度,改进板机,改变枪托设计,只使用一个枪管,附带铰接式枪口帽,表尺射程被重新设定,最远为850米。一部分枪管在瑞士SIG公司生产,但也有一些在芬兰的Tikka工厂生产。
M28/30步枪
是M28步枪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是更换了新的机械瞄具。这项改进从1930年着手计划,到1933年时设计完成新的瞄准具并投产和使用,同时也改变了护木的设计以安装新的机械瞄具,此外又改进了弹仓设计。世界排名第一的狙击手西蒙·海耶,就曾使用过一只编号为60974的M28/30步枪,创下了狙杀542人的记录。
M/39步枪
在M28步枪的基础上改用了手枪式握把,在冬季战争完结时只制造了10把,但在1939-1944年期间制造了96,800把,M/39的生产一直持续到70年代,总产量约102,000把。
捷克
VZ54狙击步枪
VZ54 是一款捷克狙击步枪,生产于 1954 年至 1957 年。是基于苏联 M91/30狙击步枪生产的一款狙击步枪。VZ54在性能在与M91/30狙击步枪基本一致,发射7.62×54毫米R步枪弹,配有和 M91/30狙击步枪一样的PU瞄准镜。但是捷克重新设计和制造了瞄准镜和支架,并修改了M91/30狙击步枪的枪托设计。
VZ54 的枪托使用了半长枪托和手枪式握把,新的枪托能够更加贴合狙击手的肩部,精准度更高,更适合狙击作战。捷克还对M91/30狙击步枪的枪管进行了减重,使得VZ54的重量比M91/30狙击步枪更轻。
在SVD狙击步枪服役后,VZ54狙击步枪逐渐退出了捷克军队,并被支援给其他国家比如越南。
美国
M1916步枪
俄罗斯帝国曾经委托美国雷明登武器公司及西屋电气公司协助生产的莫辛纳甘步枪,这批美国生产的步枪只有一部分交给了沙俄,其余的供货在俄罗斯爆发十月革命后就被叫停。雷明顿和西屋公司囤积了大批莫辛纳甘步枪,并未交付给新成立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权,这批步枪反而被美国政府买下,命名为"U.S. Magazine Rifle, 7.62mm, Model of 1916”步枪,并把它们配发给苏俄内战期间的美国和英国远征干涉军使用。1917年,美国政府将约50,000支莫辛纳甘步枪被送往符拉迪沃斯托克,装备俄罗斯境内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用于与苏联红军作战。
这些美国产的莫辛纳甘步枪大多成为美军的训练装备,有些装备了美国国民警卫队,有些装备了后备军官训练团(ROTC)和学生军训练团(SATC)。美国还将部分莫辛纳甘步枪改为了使用7.62×63mm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并在民用市场出售,美国还以军事援助的名义将不少美国产莫辛纳甘步枪输送到其他国家。
中国
53式步骑枪
中国53式步骑枪除枪托使用木质不同外,其他方面均与苏联制造的莫辛-纳甘M1944型卡宾枪没有显著的差异。
实战运用
八国联军侵华和日俄战争
莫辛纳甘步枪首次在国外亮相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当时俄罗斯帝国士兵手持莫辛纳甘步枪冲进了北京城。随后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在中国东北作战的沙俄士兵使用了莫辛纳甘步枪,莫辛纳甘步枪在日俄战争中表现出了优良的精度和可靠性,尤其是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
莫辛纳甘步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沙俄军队的主要武器,除了沙俄军队装备外,还有不少莫辛纳甘步枪被德国和奥匈帝国缴获,这些被缴获的莫辛纳甘步枪被用于后方部队和德国海军部队,在20世纪20年代大部分卖给了芬兰。
在一战战场上与德国毛瑟98式步枪和英国李-恩菲尔德步枪等优秀步枪在性能上各有所长。不过莫辛纳甘步枪也在战场上暴露了不少缺点,比如弹容量较小,拉机柄操作费劲,后坐力较大容易导致射手肩膀脱臼等问题。
苏波战争
1919年至1921年的苏波战争中,苏联红军使用莫辛纳甘步枪与波兰军队进行了战斗,至少6万名苏军阵亡,大批莫辛纳甘步枪被波兰军队缴获。波兰将其改造成发射7.92mmx57毛瑟步枪弹的卡宾型,命名为91/98/23卡宾枪(Karabinek wz. 1891/1898/1923 )。91/98/23卡宾枪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还被纳粹德国缴获,其中大部分在战争期间被损毁,
苏芬战争
芬兰此前一直是俄罗斯帝国的大公国,因此芬兰军队也跟沙俄军队一样装备了不少莫辛纳甘步枪,芬兰独立后芬兰的莫辛纳甘步枪被新的芬兰军队命名为M/91步枪。芬兰在莫辛纳甘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少改装,陆续推出了M/24步枪、M/27步枪、M/28步枪和M/28-30步枪、M39步枪。芬兰在冬季战争和继续战争中缴获了大量各种型号的莫辛纳甘步枪,芬兰将其改造后装备了芬兰军队。
绰号“白色死神”的芬兰狙击手西蒙·海耶,就利用在莫辛纳甘基础上改进的M/28-30步枪和KP-31索米冲锋枪在创下98天击毙505名至542名苏联红军士兵的记录,是历史上杀敌数最高的狙击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莫辛纳甘步枪是苏联红军步兵的主要装备,作为苏军的主要装备参加了所有苏军战役。在东线的作战中,莫辛纳甘发挥了可靠性高、精准度好的优点。特别是加装瞄准镜的莫辛纳甘狙击枪,成为苏联狙击手中的致命武器,世界十大狙击手中苏联的伊万西德·萨连科、尼古拉·雅克里维奇·伊林、瓦西里·扎伊采夫、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都是使用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中,朝鲜人民军和志愿军都装备了不少莫辛纳甘步枪,其中苏联援助给志愿军的M1944卡宾枪,在冷枪冷炮运动中表现优异,特别是涌现了张桃芳为代表的志愿军狙击手。张桃芳用M1944卡宾枪在狙击点位上战斗32天,用436发子弹击毙美国军队214名,创下志愿军冷枪狙击杀敌的最高纪录。
二战后
二战后,莫辛纳甘步枪逐渐被半自动步枪和突击步枪取代,但是莫辛纳甘狙击步枪凭借良好的精度和可靠性在一直服役到60-70年代才被SVD狙击步枪所取代。
在美苏冷战期间从由于产量巨大,莫辛纳甘步枪在战后几乎出现在了大部分热点地区,虽然逐渐从一线部队中退役,但是莫辛纳甘步枪成为地方武装和游击队员手中的武器。至今还能在一些冲突热点地区看到莫辛纳甘的身影。
莫辛纳甘在中国
1900年八国联军,俄罗斯帝国军队首次在中国使用了莫辛纳甘步枪,随后是1905年的日俄战争,俄军战败后不少莫辛纳甘步枪流入东北地区民间。清政府垮台后,北洋政府时期,各大军阀混战,不少军阀都装备了莫辛纳甘步枪,其中张作霖手中的白俄部队和新疆军阀盛世才,冯玉祥的部队都曾装备过莫辛纳甘步枪,因其射击时声音清脆,连射时如同水珠溅落的声音,因此得名“水连珠”步枪。
1924年,孙中山在广东省建立革命政府,积极准备北伐。根据协定,当年10月,苏联"沃罗夫斯基"号轮船抵达广州市,为北伐军送来8000支"水连珠",每支配弹500发,用于武装黄埔军校的学生军。不少北伐部队都曾装备莫辛纳甘,其中国国民革命军第20军、11军,使用莫辛纳甘步枪参加了南昌起义。
但是莫辛纳甘步枪并未成为那时候中国军队的主流武器,一方面是莫辛纳甘使用的7.62x54R 有缘步枪弹药与当时中国军队广泛使用的7.92×57毫米毛瑟步枪并不兼容。其次当时的国民政府更倾向从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西方国家引进军事装备。此外中苏关系也影响到了莫辛纳甘的引进,1929年7月17日,因中东铁路事件,苏联政府宣布与南京国民政府断交,撤回苏联驻中国使馆及侨务代表。直到1932年12月12日,中苏才恢复外交关系。在中苏断交期间,国民政府拒绝购买苏联武器,这就导致装备莫辛纳甘步枪的部队逐渐缺少子弹和零部件,莫辛纳甘也就逐渐退出了一线部队,被国产中正式步骑枪和日本三八式步枪替代。
但随着日本侵华,德意日轴心国建立,中国购买德国和意大利武器的途径逐渐被切断,国民政府又开始从苏联引进莫辛纳甘步枪,自1937年8月起,苏联根据《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开始向中国提供经济贷款和军事援助。1939年,南京国民政府向苏联订购了5万支莫辛纳甘步枪。
1945年,苏联红军解放东北地区时,还有不少苏军装备的莫辛纳甘步枪遗留在东北。反映东北剿匪的小说《林海雪原》第八回"跨谷飞涧、奇袭虎狼窝"中就有"孙达得端起水连珠当当两枪,那匪徒往后一仰,连人带枪滚下沟底"的描写,可见当时水连珠步枪在东北民间十分普遍。
1950年10月,志愿军入朝参战,当时志愿军装备的枪械种类相当混杂,后勤供应压力沉重,迫切需要统一。所以1950年11月,中国跟苏联紧急签订了以现汇购买36个步兵师轻武器的协定。1951年初志愿军开始成建制换装苏式装备,一年后完成35个师,共换装各类"水连珠"步枪151865支,初步实现标准化。志愿军著名狙击手张桃芳就是使用机械瞄准的M1944卡宾枪,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美国军队的战绩,创下了志愿军的狙击记录,获得了“志愿军特等神射手”的称号。
1953年中国获得了M1944卡宾枪技术资料后开展仿制,生产了7.62mm53式步骑枪,随后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之后随着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自动步枪的服役,53式步骑枪逐步退出了解放军现役装备,1960年停产,转为地方武装武器。在不少反映60-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的宣传照片中都能看到背着53式步骑枪的民兵。
参考资料
抗美援朝志愿军经典武器之莫辛纳甘步枪 - 中国军视网.中国军视网.2023-05-04
“水连珠”:莫辛-纳甘步枪在中国 - 中国军视网.中国军视网.2023-05-04
盘点世界十大狙击步枪 - 中国军网.中国军网.2023-05-04
《世界战史》 20220121 苏联英雄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央视网.2023-05-09
乌女狙击手俘获百万俄观众 俄乌缅怀共同英雄.海外网.2023-05-09
莫辛-纳甘步枪:问世五十多年依旧超越新式步枪 - 中国军视网.中国军视网.2023-05-04
Russian troops living in stolen Ukrainian tents and using WW2-era sniper rifles - World News - Mirror Online.镜报.2023-05-23
Русская классика: секреты легендарной "трехлинейки" Мосина.俄罗斯塔斯社.2023-05-06
军事技术史.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5-20
著名化学家是间谍? 门捷列夫智取无烟火药技术.新华网手机版.2023-05-06
叙反对派大量使用二战名狙莫辛纳甘(图) - 中国军网.中国军网.2023-05-09
中国人叫它水连珠——莫辛纳甘步枪在华小传.央视网.2023-05-09
“百年老枪”莫辛·纳甘.中国军网.2023-05-09
莫辛-纳甘M1944型步枪丨志愿军大规模狙击的称手利器.中国军网.2023-05-09
全了!抗战:八路军、新四军那些知名老枪,这回讲明白了.中国军网.2023-05-09
1929年7月10日 张学良武力接管中东铁路 中苏断绝外交.人民网.2023-05-09
苏联声援中国抗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2023-05-09
中国为抗日寻求外国军事援助与合作的经历 (2).人民网.2023-05-20
“转盘机枪”是志愿军的标志之一丨盘点抗美援朝志愿军经典武器.百家号.2023-05-09
井延坡工作室丨接过雷锋的枪——雷锋曾使用过哪几款枪?.百家号.202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