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黄耀曾

黄耀曾(1912年11月11日—2002年12月17日),男,汉族,生于南通市,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耀曾1934年本科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系。曾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等职务。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2年12月17日逝世。

黄耀曾是中国金属有机化学的开拓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有机合成化学,涉及多环化合物化学,化学以及金属有机化学等方面。开创了有机微量分析方法,完成了核武器制造中急需的高爆速塑料粘结炸药的研制。出版了《金属有机化学进展》《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等著作。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和第三世界科学院化学奖。获评何梁何利基金奖、"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奖章等荣誉。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黄耀曾1912年11月11日生于南通市。1930年高中毕业于南通中学。1929年到1934年在中央大学化学系学习顺利本科毕业。

工作经历

黄耀曾1934年起担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34年7月黄耀曾到前中央研究院化学所随庄长恭教授从事研究甾体化合物的合成,并在中国开创了有机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1939年到1945年担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助教。1939年到1945年担任上海造化工业化学厂厂长。1939年到1945年担任上海第一医学院讲师。1939年起担任上海医科大学讲师,同年起在上海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任教兼作研究工作,与林国镐、李亮等合作发现氨基酸合成的一种简捷方法,于1941年~1947年先后在《中国化学会志》上发表论述“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研究”的论文10余篇(英文)。又与药理学教授张毅合作,发现两种新型局部麻醉剂。1946年从事种子杀菌剂氯化乙基汞的合成。

1949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我转而从事有机氟材料及塑料粘接炸药的合成,以及金属及类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研究转移到金属有机化学方面,开辟了的类wittig反应。后受“文革”影响,被迫停顿达10年。1960年到1984年担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1965年黄耀曾与丁维钰等发现在合成中应用有机化合物在某些情况下比磷有机化合物来得优越。1978年研究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20世纪80年代起致力于应用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研究成果高活性的肺叶立德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83年起担任美国圣母玛利亚大学客座教授。1985年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993年研究成果有机砷、锑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应用中的方法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4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科学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0年碳-碳重键新的合成方法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人物逝世

2002年12月17日,黄耀曾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1岁。

主要成果

黄耀曾领导研究了有机汞种子杀菌剂—西力生,该杀菌剂在沈阳农药厂投产。组织领导“两弹一星”有关研制任务,并带领科研人员与兄弟单位合作,研制完成核武器制造中急需的、高爆速塑料粘结炸药并应用在中国氢弹的引爆装置中。实现了第一例催化的Witting型反应,对砷、锑、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黄耀曾对第十六族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开展了研究,发现第一个不稳定碲叶立德——二苯基亚甲基碲叶立德与羰基化合物反应生成环氧化合物,将相转移技术应用于碲叶立德的反应,实现了第一个碲叶立德的环氧化反应、环丙烷(过程稿)化反应,还完成了这些反应的催化循环。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黄耀曾共发表学术论文208篇,其中半数发表在国际着名学术刊物上。

出版著作

黄耀曾与他人合译、合着书籍共9本。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人才培养

黄耀曾1956年就开始带研究生,已培养了16名博士研究生、10多名硕士研究生。代表性学生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许多学生已成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多人获各种奖励,他本人也获“优秀博士生导师”的称号。

影响与后世纪念

黄耀曾院士百年诞辰纪念会

黄耀曾院士百年诞辰纪念会于2012年11月16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举行。

中国化学会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

中国化学会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设立于2003年,以奖励和表彰在金属有机化学领域取得优秀研究成果的科学工作者。

人物评价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朱志远表示:“缅怀和追思黄耀曾先生为中国科学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继承和弘扬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和卓尔不群的科学品质。”

上海科技党建表示:“(黄耀曾)是我国有机氟化学的先驱者之一,是我国金属有机化学的开拓者。”

中国青年报表示:“黄先生(黄耀曾)治学严谨,为人和蔼可亲。”

时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党委书记郏静芳表示:“黄耀曾先生的一生是顽强拼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贡献给了我们祖国的有机化学事业,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黄耀曾.中国科学院学部.2023-07-13

黄耀曾.国家图书馆.2023-03-28

黄耀曾.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2023-03-28

黄耀曾.江苏省南通中学.2023-07-13

黄耀曾(1912-):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1934年毕业校友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东南大学校友总会.2023-03-28

黄耀曾.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2023-03-28

何梁何利基金.何梁何利.2023-03-28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耀曾.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2023-03-28

..2023-07-13

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023-07-13

上海有机所举办黄耀曾院士百年诞辰纪念会暨学术报告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023-03-28

黄耀曾.中国知网.2023-03-28

黄耀曾.上海科技党建.2023-03-28

唐勇.南方科技大学.2023-03-28

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中国化学会.2023-03-28

当科学家可以有多酷.央广网.2023-03-28

中国金属有机化学的开拓者——黄耀曾.南通科学与公众网.2023-03-28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