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CCNU),简称华师或华中师大,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占地面积16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大学。2023年1月,华中师范大学科协获评“2022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2023年5月,华中师范大学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1903年,文华书院成立大学部,华中师范大学以此为起点。1924年,滨湖大学以及几所教会学校的大学部合并到文华书院,组建成立私立华中大学。1952年,中华大学、湖北教育学院等并入后,学校改名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学校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华中师范学院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学院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延续至今。2005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9年11月,华中师范大学深圳研究院揭牌成立。2022年2月14日,华中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根据2024年5月官网数据显示,学校下设28个教学科研单位,有81个本科专业;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普通本科生19200余人,硕士研究生15000余人,博士研究生2600余人,另有国际学生700余人。有教职工3500余人,专任教师20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00余人,博士生导师600余人;有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90余人次。
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综合排名中,华中师范大学位居第56名。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华中师范大学位居501~600名。
历史沿革
文华书院大学部时期
19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基督教教会圣公会来华传教,经过多年的发展,影响力已蔓延至武汉地区。为了更迅速、有效的让中国民众信仰基督,圣公会入华后往往会通过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惠民政策来吸引教徒。1871年,圣公会在武昌城内创建教会学校文华书院。
文华书院设立之初因为国人的排斥心理所以发展并不顺利,后来为了招到学生,文华书院推行免收学费和住宿费且予以衣食补贴等优惠招生策略,学校才得以成功招到生源顺利发展。
甲午战争结束后,国人认识到了西方的先进,同时也对西式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文华书院作为延续西方教育的教会学校迅速发展,在义和团运动爆发前,已成为一所在长江中游具有广泛影响的教会学校。
义和团运动结束后,因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和基督教会后期规划等各个方面的原因,让文华学院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开展高等教育的现实条件。
1901年,文华书院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翟雅阁(James·Jackson)接任文华校长,在翟雅阁的推动下,文华书院积极引进西方办学理念,甚至在课程上还增设了体育等课程。
后又在韦棣华女士的推动下,文华书院接连建立了图书馆和校医院。至此,无论是在师资还是生源教学设施等各方面,文华书院都基本具备了高等教育的办学条件。
在此基础上,1903年,文华书院成立大学部设立神学院,学制三年,这一年也被视为华中师范大学的开端。
1909年,在基督教会的支持下,文华书院合并了博文、博学两所书院的预科师资,更名为文华大学,增设了理学院、医学院和文学院共计三个学院,并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注册。
20世纪二十年代,各地的官办学校纷纷发展壮大,各个教会学校开始主张联办大学以提高办学效率,增加竞争力。
另一方面,基督教为了应对国内的教育局势,准备在中国的各个区域培养出区域辐射能力强、教学实力优秀的区域性基督强校。而在华中地区,组建区域性基督强校最合适的方案是以武昌地区的文华大学为主体,通过合并其它的教会学校的方式,迅速增强学校实力,完成构建区域基督强校的目标。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各个教会组织通过多轮商议,在1922年成立了临时管理委员会。
私立华中大学
1924年,以文华大学为主体,合并博文书、博学两所书院大学部的华中大学正式开学。1927年3月,因“南京事件”引发西方教职员工大规模离职,教学工作主要由韦卓民(文华大学首届毕业生)为首的中国教职工完成,后因校内反对韦卓民的声音较大,迫使其在5月份离开武汉。至此,华中大学基本上丧失了原有的教学工作,不得不向国民政府宣告停办。
1924年6月,华中大学代校长艾尔弗雷德·A·吉尔曼博士自美国回到武汉,此时华中大学已经停办,原本的老师、学生也流失大半。
虽然困难重重,但吉尔曼一回到武汉市就开始筹划重办华中大学的事宜。在不断努力下,吉尔曼分别获得了国民政府、基督教高等教育委员以及该地区的几个基督教会的支持。
在各方努力下,1929年华中大学重办,并于9月开学,共计17位教师和31名学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决定举校西迁,并于1938年迁至桂林。后又因日军频繁轰炸,学校又于1939年举校迁至云南昆明,后又经昆明迁至喜洲,并在此办学长达七年之久。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回迁至武昌原华中大学校园的临时住房内。
华中大学虽然在当时属于教会学校,但抗战期间也坚持教学,因为本身就是西方教会引导建立起来的,所以在授课方式、教学方法、科目等各个方面,受西方教育模式影响更大。对中国后续的高等教育发展,均产生一定作用和影响。
除了华中大学之外,同时期的教会大学还有华西协和大学、燕京大学等,均对我国后续的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公立华中大学和华中师范学院时期
1949年5月,武汉解放后,武汉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华中大学由文教接管部接管。但是在接管时并未立刻进行改造,而是根据国家领导人指示,仅以监督和管制,等全国胜利后再去解决。
新中国成立后,武汉作为中南地区的行政中心,设立教育局,而华中大学则从此开始由中南教育局进行对接,大小事务均需上报。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华中大学作为教会大学,且一直受到美国教会的资助,并且带有封建性和买办性,急需改造。同时,中美关系恶化,导致华中大学的部分资金被冻结,华中大学经济愈发困难。
1950年年末,为实行全国大学完全的国人自办。华中大学开始改造工作,由中南军政委员会完成。为了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南军政委员会通过校内宣传的方式,获得了华大师生的初步支持。
随后,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1951年,华中大学和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公立华中大学。
在改制的过程中,将学校性质确实为师范类院校。系科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制定教育计划,重新调整和设置专业。另一方面,取消了学院一级领导机构,并且增设了历史系。
改制完成后,公立华中大学经济系并入武汉大学,非师范专业归类到大学部,往后便仅招师范类学生。
1952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公立华中大学吸收了私立中华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院校的师范类专业,改制成为华中师范学校。
1953年,中央高教部将华中师范学校定性为师范学院,并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由王自申任第一任院长。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时期
1985年,学校由学院更改为大学。
2005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并于2011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名单。
2018年,学校启动新一轮全面的机构改革工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本科生院的组建。
2019年1月,学校入选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1月,华中师范大学深圳研究院揭牌成立。
2020年5月,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成立。
2021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 9月28日,被授予“退役军人事务研究基地”牌匾。 11月29日,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度)。
2022年2月14日,华中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11月15日,华中师范大学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同主办2022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论坛 。
2023年3月31日,由华中师范大学等组成的“武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成立;同年5月,学校被设立为“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
2023年7月25日,华中师范大学入选首批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国优计划)试点高校。
2024年5月,华中师范大学艺术疗愈研究中心成立。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根据2024年5月官网数据显示,华中师范大学下设28个教学科研单位,有81个本科专业,涵盖10个学科门类。
师资情况
根据2024年5月官网数据显示,华中师范大学共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00余人,博士生导师600余人;有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90余人次。学校还拥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项,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湖北省教学名师工作室9个。
学科建设
根据2024年5月官网数据显示,华中师范大学共设有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所拥有的学位授权学科专业涵盖了哲学、工学、文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9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
教学情况
根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华中师范大学设有国家基地班(文科:历史学;理科:物理学)、拔尖计划2.0基地(历史学、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交叉班、英才班、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班。共有国家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4个,国家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学院、专业10个。
根据2024年5月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11个,学校建设有17个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6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公开课和共享课课程44门。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课程资源1000多门。
学校交流
根据2024年5月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已开学合办学校数十所,办学范围遍及湖北、广东省、海南省、江苏省、甘肃省、福建省、河南省、云南省、湖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等省、直辖市、自治区。
根据2024年5月官网数据显示,学校与港澳台地区42所高校建立了交流关系,在人员互访、教学科研等领域务实开展合作,成效显著。
根据2024年5月官网数据显示,华中师范大学与200多所国(境)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与国外大学共建3所孔子学院,每年选派大批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在校长短期国际学生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是首批可“接受孔子学院奖学金”的院校,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在校长短期的国际学生来自全球各地,2022年国际学生学历生占全校国际学生的88%,形成了国际学生本—硕—博完备人才培养体系。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省部共建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其它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等73个。
科研资源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舍总面积达39357平方米。根据2024年5月官网数据显示,学校馆藏中外文文献(含期刊合订本)累计304万册,电子图书534万册,中文数据库98个,外文数据库65个,自建4个特色数据库——华大文库、桂子文库、中国农村问题研究文献数据库、我校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辛亥革命研究文献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人物库。馆藏古籍图书9105种,111779册,其中有善本书455种、3511册,含明版105种、1777册。所藏《古周易订诂》《周易辨》等古籍为全国孤本。201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学术期刊
科研成果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根据2024年5月官网数据显示,学校累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年度基金项目共计530项,项目数居全国高校前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项,重大招标项目4项。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连续11年保持立项数第一。荣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2项、第八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20项。国际期刊高被引论文132篇。十三五期间,该校3项成果成功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人文社科教师撰写咨政报告2500余篇,被采用600多篇。
自然科学
根据2024年5月官网数据显示,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600余项,科研经费逾12亿元;位居中国高校前列;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6项。“基于硅像素的内径迹探测器合作研制”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专项;成功入选国家科技前沿重大项目“中国脑计划”,成为“中国学龄儿童脑智发育队列研究”中部地区唯一站点单位。
学校排行
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23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华中师范大学位列第501-600名。
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2024中国大学排名中,华中师范大学位列全国第58名。
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2025中国大学排名中,华中师范大学位列全国第56名。
校园文化
校名
华中师范大学校名由邓小平同志于1985年11月20日受邀亲笔题写,整体采用青绿底色。
校徽
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徽采用青绿底色,比喻葱茏的华中师大校园,校徽结构由两个同心圆组成,内层用青绿底色反衬篆书华大两字。其中华字引用了学校建筑的灵感,墙、柱、瓦等传统建筑元素清晰可辨。外圆包裹着邓小平同志为学校题写的校名和学校的英文全称“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校歌
华中师范大学校歌为《华中师范大学校歌》,定稿于2013年6月。
校训
华中师范大学的校训是“求实创新,立德树人”,该校训继承了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等前身院校的教育理念、治校准则,依据自身师范大学的定位融合发展而来。
校花
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位于桂子山上,桂子山原是一座荒山野岭,并无桂花。自从学校搬至此地后,便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植树活动,而植树的对象,就是以桂花树为主。
从2003年开始,学校大规模种植桂花树,当时引种了八千多株,合计二十多个品种的桂花树,截至2022年,华中师范大学校园已有超过一万三千株桂花树,而华师校园也被称之为桂苑。
校区情况
桂子山校区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学生公寓二期位于洪山区雄楚大街附33号,与雄楚大道相邻(筹建中),建筑面积约为63147平方,其中研究生公寓约为23459平方,本科生公寓面积约为14394平方。项目由两栋高层建筑及衔接两栋建筑的裙房门厅组成,合理有机的建筑布局,将满足学生和老师的学习研究需求和休憩的需求。桂子山校区侧重于以学科前沿为导向,以占领学术制高点为目标,培养未来教育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梁子湖校区
华中师范大学梁子湖校区项目选址鄂州市梁子湖区梧桐湖新城内,梁子湖主湖区的地势平坦。梁子湖校区距桂子山校区直线距离30公里,实际行程50公里,约40分钟车程。梁子湖校区侧重于以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校园环境
黎元洪之墓
黎元洪墓坐落在卓刀泉南路,毗邻湖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坐落在华中师范大学内,位于校园东南角教工宿舍和研究生院旁边的一片树林中。
樱花园
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尤其以满山的桂花树而闻名遐迩,每年九月,桂树飘香,香飘满园。而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华中师范大学在博雅广场特别开辟了“樱花园”,在原有樱花丛的基础上,补种了400多棵各种品种的樱花树,将形成“春天樱花海”的又一景致。
牡丹园、梅园
校内山峦起伏,树木成阴。学校东区有大片原始森林、北区有横跨两条马路的樟树林和桃李源、学校南门附近则有大片的水杉林,至于说学校的中部则分布着牡丹园、梅园、玉兰园等风景点。南湖校区则面临南湖,波光荡漾 。
华中师大北门
华中师大北门是华师正门,校门上的“华中师范大学”为邓小平亲自题写的校名,华中师大北门位于珞喻路南侧,门前地铁、公交皆直达。
一号楼
一号楼位于桂中路北侧,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历史文化学院所在地。一号楼为仿梁思成风格建筑,在2013年被列为武汉市一级保护历史建筑。雕刻着古典花纹的窗棂门楣与白墙碧瓦交相辉映,具有浓厚的古典气息。
二号楼
二号楼是文学院的所在地,和一号楼也算是“近邻”了,建筑风格基本一致,也同为桂子山上最古老的一批建筑,武汉市一级保护历史建筑。层层绿树掩映之下,如同画中楼阁。
二号楼自建成之日起就具有明显的民族建筑风格,遵从了中国古典建筑的习惯。大屋顶斗拱飞檐的二号教学楼,尊崇了中国古典园林风格,古色古香的青灰色古墙、绿色琉璃瓦,与周围的茂密的树木相映成趣。
三号楼
三号楼为外国语学院和社会学院,三号楼有南楼、北楼之分,南楼是教室,北楼是办公室,整壁的蓝色玻璃窗亮眼梦幻,南北楼之间的雕塑刻有对莘莘学子的期望,楼前花园百花争艳、馥郁芬芳。
四号楼
四号楼也就是华师的行政楼,位于喷泉广场东侧。行政楼又称红楼,由红砖搭建而成,为苏联建筑风格。蓝天白云下,红楼美如画。
五号楼
五号楼座落在杜鹃广场北侧,为生命科学学院。到了夏天,爬山虎顺着红墙蜿蜒而上,绿意盎然,彰显着生命的气息。这栋外观柔美、内在坚固的建筑,在时光中沉默谦逊地履行着自己的使命。“厚德博识,慎思笃行”的院训镌刻着老院的底蕴。
六号楼
六号楼位于博雅广场南侧,是数学与统计学学院的所在地。到了春天,楼前楼后的樱花盛开,华大青年剧场就在六号楼里。
八号楼
八号楼与三号楼相对,常绿的松树和竹林掩映着这栋华师文科大楼,这里安排了大部分人文社科类学院的课程。期末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四六级考试等考试也基本上都在这栋楼。八号楼四楼、五楼建设有智慧教室。
音乐楼
音乐楼位于露天电影场东侧,是音乐学院所在地。这又是一栋造型独特,颇具艺术感的建筑了,充满热情的橙红色砖墙和钢琴型的建筑结构,音乐学院还含有一个音乐厅,经常会举办精彩的音乐会和舞蹈专场晚会。
文华公书林
文华公书林楼前修有“爱我中华”的石碑,立着笔直挺拔的旗杆,飘着鲜红耀眼的五星红旗,绿瓦飞檐显古朴,楼前绿植添幽静。这里是新闻传播学院所在地,位于恽代英广场的对面。二楼有校史馆,三楼有校友会、学生事务大厅、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
南湖综合楼
南湖综合楼总建筑面积约9.5万平方米,大楼分为地下1楼和地上11楼,地下1楼是停车场,专供教职工停车使用。共有8个学院入驻,分别是计算机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心理学院、伍伦贡联合研究院、体育学院、行政管理学院、经济与中国工商管理学院和信息管理学院,11楼则是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南湖综合楼60间教室全部为智慧教室。在人性化的南湖综合楼,设置了多处休闲式教师休息区、开放式学习区,咖啡屋、茶水吧、观景休闲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学校荣誉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023年,华中师范大学团委获评“2022年度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2023年1月,华中师范大学科协获评“2022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
2023年5月,华中师范大学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这是共青团中央授予基层团组织的最高荣誉。
知名校友
相关事件
2023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官方账号“华师历院”发布了一篇“伪诗经”,即结构内容乍看之下很像《诗经》,实则词句生搬硬造,语意不通,通篇都是用谐音的方式骂人。此“诗”题目为“诗经·彼阳”,有“彼阳若至,初升东曦。绯雾飒蔽,似幕绡绸。彼阳篝碧,雾霂涧滁。赤石冬溪,似玛瑙潭”等句,发布后引发网友关注。
2023年9月19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发文致歉,并表示已对相关人员予以批评教育,深入开展问题整改。也会举一反三,进一步加强学生教育引导,加强公众号管理。
参考资料
华中师范大学简介.华中师范大学官网.2024-05-26
华大章程.华中师范大学.2024-05-30
华大标识.华中师范大学官网.2023-03-23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教育部网站.2024-05-30
百年校史.华中师范大学官网.2023-03-23
华中师范大学 .爱企查.2024-05-30
人工智能教育学部202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材料邮寄地址.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2024-05-30
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北大浙大居前三.大众日报-百家号.2025-04-15
华中师范大学.软科排名.2024-04-04
本科生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官网.2023-03-23
华中师范大学校友.华中师范大学校友会.2023-03-23
华中师范大学科协获评“2022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科研处.2024-05-30
祝贺!华师共青团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华大青年传媒.2024-05-30
校长 彭双阶.华中师范大学.2024-06-08
华中师范大学深圳研究院揭牌成立.华大在线.2024-05-30
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公布,147所高校入选.新京报.2024-05-28
华中师范大学打破学科壁垒 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学部.中国新闻网.2024-05-28
关于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入选名单的公示.安徽省人民政府.2024-05-28
中央网信办等八部门联合公布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中国网信网.2024-05-28
7家“退役军人事务研究基地”获授牌!.澎湃新闻.2024-05-28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中国新闻网.2024-05-28
2022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论坛成功举办.光明网.2024-05-28
武汉“武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成立,“红巷里的思政课”开讲.极目新闻.2024-05-28
40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名单公布 中山大学在列.南方网.2024-05-28
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 培养计划的意见.教育部网站.2024-05-28
华中师范大学艺术疗愈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消费日报.2024-05-28
专业巡礼.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3-23
华中师范大学各级教学名师一览表.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院.2023-03-23
华大学科.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3-23
华大概况.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3-23
中心简介.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华中师范大学).2023-03-23
中心简介.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2023-03-23
学院简介.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23-03-23
我校15门“金课”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2024-06-30
我校20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2024-06-30
境内合作与交流.华中师范大学.2024-05-26
港澳台合作与交流.华中师范大学.2024-05-26
来华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官网.2023-03-23
华中师范大学科研平台.华中师范大学科研处.2023-03-2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社科处.2024-06-30
图书馆简介.华中师范大学.2023-03-23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简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网.2023-03-23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简介.外国文学研究官网.2023-03-23
汉语学报介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23-03-23
《社会主义研究》简介.社会主义研究官网.2023-03-23
教育研究与实验(双月刊).教育研究与实验(双月刊).2023-03-23
《教育财会研究》.《教育与经济》.2023-03-23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23-03-23
自然科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23-03-23
华大校训.华中师范大学职业培训中心.2023-03-23
“真的,我最喜欢华师桂花!”-华中师范大学.澎湃.2023-03-23
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山校区元宝山学生公寓二期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HBSJ-202004FJ-012007001)招标公告.湖北省招标投标协会.2024-06-30
华中师范大学梁子湖校区简介.华中师范大学梁子湖校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2024-06-30
寻踪黎元洪墓.微信公众平台.2024-06-30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的重要基地!.百家号.2024-06-30
提前解锁华师!华师建筑大赏来了!.微信公众平台.2024-06-30
华中师范大学现任领导.华中师范大学官网.2024-05-26
历任领导.华中师范大学.2023-03-23
彭双阶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今日头条.2024-01-18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批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育部网站.2024-05-26
我校获评2022年度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要闻栏目.2024-05-30
校友群芳.华中师范大学校友会.2023-03-23
推文引用“伪诗经”谐音骂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致歉:已对相关人员批评教育.环球网-今日头条.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