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象鼻兰

象鼻兰(蝴蝶兰属 zhejiangensis (Z. H. Tsi) Schu信息技术),兰科(Orchidaceae )蝴蝶兰属(Phalaenopsis)植物,又名象鼻蝴蝶兰,多生长在海拔350-900米的山地林中或林缘树上,象鼻兰为附生兰,主要附生于树皮或岩石表面,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喜阴,不耐强光,产于中国浙江,中国甘肃、陕西省、安徽等地亦有零星分布。

象鼻兰为附生草本。植株小型,具多条稍扁的根。叶1~3枚,叶背有暗紫色斑点。花序纤细,下垂,具9~19朵花;花白色,花被片具淡紫色横条纹;中萼片卵状椭圆形,唇瓣3裂,侧裂片基部具囊,囊口具直立附属物,蕊柱狭长似象鼻。花期5-6月,果期7-8月。

象鼻兰是中国特有的极小种群保护物种,数量稀少,受威胁严重,2021年被中国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一级保护植物;其花小、花多、花型奇特,观赏价值高,同时在植物育种上具有潜在意义。

发现与命名

1970年,植物学家金存理和李朝銮在中国浙江天目山首次发现象鼻兰,采集其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1986年,吉占和关注到该标本并展开研究,于1989年将其确定为新的属、种,发表于《植物分类学报》,因其花朵成串排列,蕊柱细长带有钩头, 如同卷曲的大象鼻子,故将其命名为“象鼻兰”。

象鼻兰原为兰科象鼻兰属(Nothodoritis)植物,最初根据形态学命名为Nothodoritis zhejiangensis,后来被归类于蝴蝶兰属(Phalaenopsis)植物,定学名为Phalaenopsis zhejiangensis。

形态特征

附生落叶小草本,斜立或悬垂;

气根多数,长1.2-1.5毫米;

茎长约3毫米,被叶鞘所包;

叶1-3枚,2列,近丛生,扁平,两面绿色,下面或叶缘具细密暗紫色斑点,叶脉细密平行,基部与叶鞘有关节相连;

花葶长8-13厘米,总状花序具9-19小花,侧生于茎基部;苞片小,2列;萼片和花瓣白色,内面具紫色横纹;中萼片卵状椭圆形,凹入,围抱蕊柱;侧萼片斜宽倒卵形,具爪;花瓣倒卵形,具爪;唇瓣无爪,3裂,先端紫色,余白色,侧裂片窄长,上部分离,其余合生而下延呈凹槽状,中裂片舟状,前伸,与侧裂片成直角,基部具囊,囊口具直立氧化镁;蕊柱短,近圆柱形,前面近基部具钻状附属物;蕊柱基部具黄绿色附属物,蕊柱足短,柱头位于蕊柱基部,蕊喙窄长,似象鼻;花粉团蜡质,4个近球形,离生;粘盘柄狭长。

果实和种子 

蒴果椭圆形,种子呈黄绿色,长约4厘米。

物种分布

分布范围

象鼻兰是中国特有种,其个体极少,产于中国浙江(临安天目山,宁波市),零星分布于中国甘肃(康县)、陕西省镇坪县)、安徽(黄山祁门县)等地。

生长环境

是分布纬度最高的蝴蝶兰原生种之一,多生长于海拔350-900米的山地林中或林缘树枝上,海拔1600米的水沟边亦有植株生长。象鼻兰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喜阴,不耐强光,对生长环境的选择较为严苛。

习性

物候期

花期5-6月,果期7-8月。冬季落叶。

气生根

象鼻兰长有许多气生根,其根具有吸收功能,当附生在树上时,可通过气生根吸取空气中的水汽、雨露以及树皮缝隙间的腐殖质以供生长。

附生习性

自然状态下的象鼻兰通常附生在树皮或岩石表面,其寄主主要为罗汉松、银杏、国槐、桂花等,象鼻兰寄生的树木多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树皮比较粗糙,有利于其根系的落脚、插入和植株稳定;二是植株上常有藤蔓或苔藓植物附生,有利于其隐身、保湿和躲避暴风骤雨的伤害;三是植株较高大、粗壮,有利于其种子着落繁衍后代,而较少被伤害。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自然状态下主要通过有性繁殖,但由于其种子缺乏胚乳,种子发芽缓慢且效率低下,同时种子发芽通常需要共生真菌。

人工繁殖

人工可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进行繁殖。将象鼻兰成熟果实灭菌处理后,切开取出种子,使种子在KC培养基上无菌萌发,诱导原球茎形成,每个培养基接种20个原球茎,直至分化培育出生根幼苗,移栽至温室中炼苗。

物种保护

保护等级

2004年,《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定为濒危物种(EN)

2013年,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2021年,被中国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一级保护植物

物种现状

象鼻兰为极小种群,其分布地域狭窄,因生境退化或丧失、人为采摘等濒临灭绝,截止2022年,发现被象鼻兰附生的大树不到100株,全中国野生种群数量不足7000株。

保护措施

2006年,研究人员通过种子非共生萌发和组织培养技术产生了约5000个小植株,并在2年内成功驯化种植,为象鼻兰引种和保护提供了新资源。

保护意义

象鼻兰是中国安徽继小叶金缕梅(Shaniodendron subaequale)、大别山五针松(Pinus dabeshanensis)、霍山石(石斛属 huoshanense)、毛柄小勾儿茶(小勾儿茶属 wilsonii var. pubipetiolata)、长序榆(Ulmus elongata)之后发现的第六个国家级极小种群保护物种,保护极小种群有助于延缓物种灭绝、维护生态平衡、保存资源、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用途

园艺观赏

象鼻兰为小花型植株,花型奇特,蕊柱形似象鼻,紫色的花朵繁多而小巧,汇聚成一串总状花序,附生垂挂在高大乔木的叶片间时,两者交相辉映,可展现出别样的美感。因其植株悬垂、花色秀雅的特点,可作岩面、树干美化或盆栽观赏。

物种对比

象鼻兰与五唇兰蝴蝶兰属 pulcherrima)有相似的花粉团特征,区别在于象鼻兰唇瓣无爪,无萼囊,柱头具附属物,蕊喙细长。象鼻兰的花瓣和蕊柱形状又与长吻蝴蝶兰(Phalaenopsis lowii Rchb.f.)相似,但象鼻兰的4个花粉团彼此分开而不同。

相关研究

育种研究

象鼻兰是培育趣味蝴蝶兰、小花型蝴蝶兰的优良亲本。其染色体数目为2n=2x=38,而蝴蝶兰栽培种主要为四倍体、三倍体和非整倍体,可利用象鼻兰进行多倍体育种,将其优良基因转入栽培种,培育出具有植株粗壮、花朵大、抗逆性强等优点的蝴蝶兰新种质。

参考资料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3-17

象鼻兰Phalaenopsiszhejiangensis.植物智.2023-03-17

浙江安吉余村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象鼻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03-21

浙江野花看过来(五十一).浙江省林业局.2023-03-21

象鼻兰——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图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03-20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3-03-21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植物智.2023-03-21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