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名《孙子》《孙武兵法》《孙子兵书》《吴孙子兵法》,普遍说法为《孙子兵法》是春秋时齐国人孙武所作。全书共有六千字左右,共十三篇,为《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及之前的战争经验,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作战和治军原则。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在古代军事学术方面成就巨大,被后世名将、军事家奉为“兵学圣典”“东方兵学的鼻祖”“兵家圭”和“天下第一兵书”。时至今日,《孙子兵法》不仅成为军事家、政治家的必备之书,而且成为众多企业家和从事其他行业的人研究的对象;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被译成了英、日、法、德、俄等十几种语言,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日本、欧美等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成书

《孙子兵法》的成书问题一直被学者关注。关于《孙子兵法》的成书时间,学界主要有春秋和战国两种说法。其中战国说又可分为春秋末至战国初说、战国中期说和基本完成于战国、定型于秦汉说等三种说法。齐思和认为,《孙子兵法》的成书时间为战国,黄云眉李丕基金德建等人与他意见一致。陈启天、金典戎、蓝永蔚等人认为,《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成书于春秋末年,但可能后人在校理时加入了一些字句及春秋以后的思想内容。郭化若认为,《孙子兵法》是并非出自孙武之手,而是由孙武的门徒根据孙武本人的著述整理而成,成书时间约在春秋至战国初期。李零认为《孙子兵法》是“孙子学派”军事思想的结晶,并非孙武一人之功,成书过程始于春秋末期的吴国,成书于战国中期的齐国。杨丙安认为,《孙子兵法》奠基于春秋,完成于战国,定型于秦汉,是以孙武的言论为基础,经过战国兵家整理,最终在至西汉时校正整理成书。

时代背景

孙武生活在春秋晚期,正值中国历史上贵族分封制向君主集权制过渡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代。为了赢得战争,夺取政权,人们普遍重视对战争经验的总结,需要军事学家根据战争实践经验做出理论指导。从这一方面来看,孙武编撰的《孙子兵法》,是时代所需。其次,孙武生活在齐国,齐国文化主张使用和兼容的文化,姜子牙建立的兵学系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近一步发展,兵学也是齐国学术体系里富有特色和影响的组成部分。这都为孙武编撰的《孙子兵法》提供了特殊动力。黄朴民认为春秋时期的哲学与政治思潮在《孙子兵法》中有所体现。《孙子兵法》中的战争理论的出发点,即唯物主义物质观,与春秋时期初步发展起来的天命、天道和自然观的思想有关;《孙子兵法》还继承与发展了春秋时期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春秋时期民本社会主义的兴起影响了《孙子兵法》兵学体系的构建。吴如嵩认为《孙子兵法》的成书受到齐文化和吴文化的影响。

作者背景

《孙子兵法》的作者历来争议不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该书是春秋晚期孙武撰写,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阖闾曰,“子(即孙武)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二是认为该书是由孙武的后人孙膑整理而成;三是认为是由战国初年某位山林处士所编写;四是东汉末年曹操编写而成。现代学者提出的新观点则是《孙子兵法》非一人一时完成,也就是说该书有一个成书过程。学术界的普遍观点为孙武所著。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惠民县)人,因其著作《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的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孙子也被后世尊称为“孙武”。孙武是虞舜远裔,将门之后。其先祖发祥于陈国,后因内乱,弃陈国奔齐国,世为齐卿。因为不想卷入贵族阶层的家庭争斗而逃到吴国,在吴国都城姑苏(今苏州市)隐居期间,写成了《孙子兵法》。后孙武将兵法十三篇献给吴王阖庐,得到重用。孙武撰写《孙子兵法》的条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有学者认为孙武出身在军事世家,对孙武著《孙子兵法》有一定的影响;孙武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比如他亲自指挥了破楚入郢之战等,他因而总结出许多军事规律,为撰写《孙子兵法》奠定了基础。

内容

《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讲的是如何在战争中取胜的战略战术,全书体系严密,阐述了军事学各方面的问题。《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篇》,讲述了战争前应该如何考察形势,制定谋略;第二篇《孙子兵法·作战篇》,主要讲述战争的准备工作,即战争的投入与消耗;主张作战要速战速决,还阐述了“因粮于敌”和取敌之车卒来补充自己等作战原则;第三篇《谋攻篇》,讲述获胜需要计谋,其中最上策是“兵不顿而利可全”;第四篇《形篇》,讲述如何加强战备,在物质的“形”上先胜,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第五篇《势篇》,讲述在作战时要充分运用各种方法获胜;第六篇《孙子兵法·虚实篇》,讲述战争中调动敌人的方法,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或者说根据作战过程不断变化的虚实来调整自己的作战方向;第七篇《孙子兵法·军争篇》,讲述两军相争,应该注意快速灵活、以逸待劳等原则,将对方置于被动地位;第八篇《九变篇》,讲述了九种非常规的作战形态,以及在战争中在应该如何在各种地形条件下变通,趋利避害;第九篇《行军篇》,讲述在行军过程中遇到各种具体情况的具体处置方法;第十篇《地形篇》,重点分析了作战中各种地形的优劣利弊,将领应该判明形势,再决定行动;第十一篇《九地篇》,讲述交战的九种战地,这九种战地各有其特殊的作战规律;第十二篇《火攻篇》和第十三篇《用间篇》,讲述了两种特殊的作战方式,即以火进攻和用间谍的作战方式。

特色

完整的军事理论

《孙子兵法》有完整的军事认识论思想,包括“知彼知己”的军事认识原则,“相敌”“动敌”的军事认识方法及运用数理推理获得战争胜利的认识方法。《孙子兵法》中包含了大量军事心理思想,分为军事管理思想和心理战思想,《孙子兵法》还论述了军事理论观,包括战略理念、治兵之道等内容。

适用范围广

《孙子兵法》不仅提出了完整的军事理论,不受国家、民族、行业和时代的限制。它不仅在中国古代社会应用广泛,也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它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其译本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并诞生了诸多研究成果;它不仅适应于军事领域,也通用于政治、经济、商业等各个领域。

文学特色

《孙子兵法》也有一些独特的语言文学特色。首先,《孙子兵法》句式长短不一,有骈有散,以长句和散句为主,准确简洁地表达出了文章旨意。《孙子兵法》使用格言文体著兵书,仅用六千字左右便将春秋时代约300年的战争史的规律和经验阐述出来,其文字都经过高度凝练加工,书中的不少单字都是多义的,内涵丰富,文字精美。其次,运用了多个修辞方式,包括比喻、排比、对比、对偶、引用、反复等辞格。再者,《孙子兵法》的语言生动凝练,富有节奏感,便于记诵。书中有多处使用了押韵的方式,使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的美感。最后,《孙子兵法》的语句充满着感情色彩,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书中对聪明才智的称赞、对昏庸愚蠢的批判,以及对穷兵武的警示。

思想

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是一部军事著作,其体现的军事思想范围很广,比如战争思想、军队建设思想等军事理论思想;书中强调战争中后勤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关于粮食运输与储备的方法,还阐述了经济、政治和外交因素对国家军事力量的影响,以及军队人才队伍建设和军队精神建设等等。具体来说,《孙子兵法》注意到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主张速战速决及迅速地进攻与撤退,强调作战的重点在于使敌人处于被动状态。《孙子兵法》还提倡灵活多变的作战方式,要根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灵活地变换战术,主张运用“奇、正”战法,正,即战争中的常规战法;奇,即根据战争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特殊战法等。《孙子兵法》中还提出了诸如“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知彼知己,百战不”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军事观点。

军事认识原则

《孙子兵法》阐述了“知彼知己”的军事认识原则,即在熟悉敌我双方力量的基础上进行作战,在战争指导上知行合一。以及“ 战” 一“ 知” 一“ 战”的军事认识过程,即“知”是对战争的认识要从指从战争实践中来,然后将作战经验用于指导战争。还有就是《孙子兵法》中主张“用间”“相敌”“动敌”的军事认识方法,“用间”指利用间谍来获取敌方的情报,“相敌”指观察和判断敌情,“动敌”指使敌方处于动态,除这三种方法之外,还有运用数理推理获得战争胜利的认识方法。

军事心理思想

《孙子兵法》中包含了大量军事心理思想,分为军事管理思想和心理战思想。其中军事管理包括的人性观、将帅“五德”论与“五危”论和带兵管理心理思想;心理战思想包括“慎战”“备战”“速战”与“全胜”、“兵以诈立和“先为不可胜”的心理战防御思想;作战心理思想则包括军事地形对军人心理的影响、关于战士士气和在对敌情了解与认识基础上而作出战争决策的思想。

军事理论观

《孙子兵法》还论述了军事理论观,主要有既重战又慎战的战略理念、道胜与全胜相统一的价值追求和仁爱与法令相结合的治兵之道。首先《孙子兵法》重视军事和战争的作用,同时主张要慎重地对待战争。其次,《孙子兵法》强调尽量以和平方式获胜,追求“不战而胜”。最后,《孙子兵法》提出在治兵时,要将严明军纪和仁爱治军相结合,并且善待俘虏。《孙子兵法》还包含了军事经济思想,比如书中估算了十万之师的作战费用,并且意识到了繁重的战争费用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从而提出“兵贵神速”与“因粮于敌”的原则。

哲学思想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哲学家任继愈和郭化若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孙子兵法》中的哲学思想,总结出《孙子兵法》的哲学精髓是朴素的唯物论战争观和原始的军事辩证法,并指出《孙子兵法》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孙子在《孙子兵法》中的战争规律是一种高度的抽象概括,因此,《孙子兵法》中提出的谋略思想,不仅适用于军事活动领域,还可以利用在政治、商业、经济等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种高度概括和哲理化的谋略思想,称之为谋略哲学。此外,《孙子兵法》还蕴涵了一些军事哲学思想,书中要求战争中要对对敌我双方的情况“知己知彼”,体现了辩证的认识观;主张要根据战争中的具体矛盾采取具体方法,有朴素的发展观的雏形等。

政治主张

《孙子兵法》中也包括了政治主张,就是通过政治改革实现振兴封建领主国家。《孙子兵法》主张谨慎地对待兼并战争,因为战争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在兼并情况下战争还可能带来亡国的危险;《孙子兵法》还提出仁义“修道”的主张,意在使统治集团改善政治来阶级矛盾,维护统治。《孙子兵法》还提出了一些可以“富民”的措施,如授田、减税等措主张。总之,《孙子兵法》内容丰富,并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还有学者研究认为,《孙子兵法》中包含了安国保民的政治价值取向、唯物辩证的政治思维方法、兼容并包的政治文化底蕴等。

和平思想

《孙子兵法》主张“非战”的不尚武思想和有备无患的积极防御思想,提倡尽可能使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战争是解决矛盾的最后手段方式。这些思想是中国人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重要思想文化渊源之一。

评价

正面评价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孙子兵法》诞生以来,便受到广泛的重视,从古至今都得到不少的赞誉。东汉曹操在为注解《孙子兵法》所作的《〈孙子〉序》中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意为《孙子》体现了周密的思考,慎重的行动,明确而深刻的谋划军事战略思想,不可随意曲解。唐太宗李世民有言:“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南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指出:“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宋人郑厚在其著作中《艺圃折衷》中说:“孙子十三篇,不惟武人之根本,文士亦当用心焉。其词约而,易而深,畅而可用。”此外,荀子司马迁、诸葛亮、戚继光等人都给了《孙子兵法》较高的评价。近代以来,梁启超、郭沫若、孙中山和毛泽东等人都肯定了《孙子兵法》一书的价值,尤其是毛泽东,他大量吸收借鉴《孙子兵法》中的精华,并形成了自己的军事理论思想。

在国外,《孙子兵法》也广受好评。法国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波拿巴曾有言:“倘若我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美国战略家约翰·柯林斯曾这样评价:“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他于公元前400—320年间写成了最早的名著《兵法》。孙子十三篇可与历代名著包括2200年后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媲美。”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语称“《孙子兵法》是首尾一贯的篇法、章法、句法、字法完备,在文学上有重大的价值。况其内容不仅应用于国家有事之际、两军干戈相见之日,更多的可应用于各国和平交往的场合”。近代日本陆军教官尾川敬二在所著《孙子论讲》中称:“《孙子》为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东方各种兵法、说皆出自《孙子》。”日本实业家、发明家松下幸之助称赞“《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出色的兵书,同时还是一部卓越的处世教典。日本著名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则称《孙子兵法》是“最高的经济教科书”,“从未见过哪本书能像《孙子兵法》一样,为我们提供如此丰富的经营管理思想。”

不足之处

随着时代的发展,《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思想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学者杨善群认为,《孙子兵法》中并未区分战争的性质,更没有表明应该拥护与反对哪种战争;《孙子兵法》中主张实行愚兵政策,以便于将帅的带领,属于糟粕;《孙子兵法》中的一些作战原则也有片面化和绝对化的倾向性,如反对在任何条件下的攻城,极力贬低攻城的作用,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符合战争实际的;《孙子兵法》中的思想还有一部分体现了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思想倾向,如对将卒关系的认识;近代学者于汝波指出,《孙子兵法》在论述方法上也有不够全面严谨的地方,如“五事”中缺经济、兵器等因素;有些论述也已过时,如火攻之法等等。

影响

国内影响

《孙子兵法》始于春秋,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孙子兵法》作为兵学理论著作,在军事领域的影响最为深刻。有学者根据史料推断,中国古代的兵家名将,如西汉韩信、西汉赵充国、汉末三国曹操、孙权吕蒙等均受到《孙子兵法》的影响;此外,《孙子兵法》还改变了文人对兵学的认识和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兵学的地位。《孙子兵法》问世以后,诸多文人墨客开始为《孙子兵法》作注,佼佼者有杜牧李筌等。李隆基时期,《孙子兵法》成为武学教科书,宋元明清时期,随着武学复兴,《孙子兵法》一度成为军事教程。还有学者认为,《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也受到了《孙子兵法》的影响。

近现代战争时期,《孙子兵法》也颇受重视。《孙子兵法》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毛泽东多次阅读《孙子兵法》,领会其基本的思想,积极吸收其中的合理思想。同时,毛泽东还将《孙子兵法》中的科学性思想发展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奠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战略理论的深厚基础。著名将帅有刘伯承、叶剑英、朱军、高锐等人也受到《孙子兵法》的影响。如刘伯承将《孙子兵法》的十三篇概括为六大军事原则;叶剑英利用《孙子兵法》中的思想指导现代军事工作。如今,《孙子兵法》中的思想的影响到了其他领域。比如《孙子兵法》在管理者管理、企业家运营、教育教学及指导体育等多个方面都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孙子兵法》中的主要军事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战略有着相通之处。《孙子兵法》中包含的战略战争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系统的管理过程,可以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所用。

国际影响

《孙子兵法》已经被翻译成了英语译本、朝鲜语译本、日语译本、法语译本、俄语译本、西班牙语译本、捷克语译本及多种其他语种译本,传播到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国外对《孙子兵法》的相关研究影响最深远的是美国,《孙子兵法》在美国有10多个英译本。《孙子兵法》对美国军事领域的影响最大,美国先后出现过三次《孙子兵法》的学用热潮。美国国防大学美国军事学院等大部分美国军校将《孙子兵法》列为教科书和重要参考教材,地位比肩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上下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此外,《孙子兵法》广泛于经济管理领域,其所涉及的兵学理论与奇正思维还被用于体育比赛和处理人际关系等人类其他的竞争活动。日本也是《孙子兵法》对外传播最早的国家之一,受到《孙子兵法》影响最较大。《孙子兵法》自8世纪传入日本后,翻译、注解、研究者层出不穷,其著述刊印出版从未间断,迄今已有注释训解、义理研讨和借鉴应用等著作360余种。日本的许多古兵法,如《甲阳军鉴》《兵法记》等,其阐发的军事思想都与《孙子兵法》密切相关。江户时代,注释《孙子兵法》之风盛行,出现了林罗山北条氏长、山鹿苏行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孙子兵法》注家。此外,《孙子兵法》的思想也成为江户时期日本武学流派的兵学源头,《孙子兵法》对兵家武士的兵学思想的影响深刻,并由此催生了一批重要的兵书典章。到了近现代,《孙子兵法》仍然继续发挥着作用。明治时代,日本的《孙子兵法》的兵学思想对日本海军的影响根深蒂固。与此同时,《孙子兵法》研究开始向其他领域扩展,比如出现了将《孙子兵法》与为人处世结合的著作《处世秘诀孙子讲话》。

衍生作品

版本

现存版本的《孙子兵法》都是在前人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孙子兵法》的整理起于汉代,《汉书· 艺文志》曾记载西汉政府曾对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兵家著作做了三次大规模的编订整理,分别是在刘知远时期、汉武帝时期和汉成帝时期,其中第三次整理的意义较大。第三次西汉学者刘向将整理校订后的书作叙录并上奏给皇帝,有学者推断《叙录》是古代目录书中著录《孙子兵法》的第一部。经过刘向、任宏的校订,《孙子兵法》逐渐形成定本,并由国家收藏。刘向之子刘歆所著的《七略》也曾著录《孙子兵法》。现存比较重要的版本主要有以下几个版本:

银雀山汉墓竹简本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孙子兵法》最早的手抄本,根据这批竹简的陪葬年代和字体风格可推测,其抄写年代在秦至汉文景时期,早于《史记》中最早关于《孙子兵法》的记载。该版本的《孙子兵法》中佚文较为明确的有《吴问》《见吴王》《黄帝伐赤帝》《四变》以及《地形二》,提供了有关孙子本人生平事迹的相关信息,以及《孙子兵法》本文中有关原则或提法的补充性阐释与说明和之前版本未记述的兵学论述。简本《孙子兵法》经竹简整理小组整理校注,最早发表于《文物》1974年第12期,1985年9月又编成《银雀山汉墓竹简 [壹]》由文物出版社影印行世。

魏武帝注本

曹操所著《孙子略解》是《孙子兵法》最早的注本,该版本有三卷十三篇,所依据的应当是西汉学者刘向、任宏的校定本。《魏武帝注孙子》著录于清代经学家孙星衍所辑的《平津馆丛书》卷一《孙吴司马法》内,来源于宋元丰初刻。该版本的书前有孙星衍的序,从序中可知,该版本原是清代藏书家、校勘家顾之逵所藏的宋本故物,后由清代藏书家顾千里摹雕版行世。此书是现存唯一的一部宋本曹操单注本《孙子》书。有学者考证,曹操注《孙子》后,有《六朝钞本旧注孙子断片》,注者未知,目前由日本的香川默识《西域考古图谱》收录。

十一家注本

《十家注孙子》又称曹操所著《孙子注解》《孙子集注》《孙子十一家注》《十家会注》,由南宋吉天保编辑, 后面附有《孙子传》,郑友贤《十家注孙子遗说并序》。宋人把曹操、孟氏、李筌、杜牧、陈、贾林、梅尧臣、王皙、何延锡张预称为注《孙子》的“十家”,加上杜佑,为注《孙子兵法》的“十一家”。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最早见于南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该书现存全本三部,藏于上海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残本一部。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了上海图书馆的藏本,使此本盛行于世。

敦煌写本

此版本的《孙子注》残页见于1918年2月近现代学者罗振玉出版的《汉晋书影》,为《孙子注残纸》。据罗振玉记载,此残页原是敦煌石室故物,后由日本大谷光瑞氏收藏。此版本原纸因上下对折,所以仅存下半部分无上半部分。

《武经七书》本

《武经七书》本约刊于赵昚时期,最早著录于尤袤的《遂初堂书目》中。原藏于陆心源宋楼,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日本岩崎氏购入皕宋楼全部藏书,宋本《武经七书》也随之流入日本,该版本现藏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此版本是1935年商务印书馆编印的《续古逸丛书》的底本。

孙星衍校本

清代乾隆爱新觉罗·颙琰年间朴学大盛,为《孙子兵法》作注的有三十余家,其中成就最大、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是清代经学家孙星衍的校本《魏武帝注孙子》。他以朱翊钧万历年间(1573—1620 年)华阴道藏本为底本,依据《通典》《太平御览》等类书,对正文及各家注文进行了校正。孙校本初刻于嘉庆二年(1797年)至新中国成立前先后刊行近三十次,客观上促进了《孙子兵法》的流传播与发展。

现当代注本

新中国成立以后,校勘整理《孙子兵法》的重要版本有杨炳安《孙子集校》、吴九龙《孙子校释》、郭化若《〈孙子兵法〉译注》等。

相关事件

2023年10月25日,“美国笔会”网站显示,美国文学组织发布了一份美国监狱禁书清单,其中包括中国古代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参考资料

孙子兵法.微信读书.2025-02-19

【SNAI课堂】兵法的奥秘,人生的智慧——孙子兵法与人生战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2025-02-19

《孙子兵法》.央视网纪实.2022-11-30

百家讲坛 马骏品读《孙子兵法》.CCTV节目官网.2022-11-30

《孙子兵法》.豆瓣电影.2022-11-30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豆瓣电影.2022-11-30

《孙子兵法 Art of War》.豆瓣电影.2022-11-30

《皮影戏·孙子兵法》.豆瓣电影.2022-11-30

报告显示:《孙子兵法》出人意料地登上了美监狱系统禁书清单.今日头条.2023-10-27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