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亭乡
凉亭乡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东南部,东邻106国道,总面积67.15平方千米(2017年),是拥有“万亩松杂万亩杉,万亩板栗万亩茶”的林茶之乡,是河南省著名的万亩茶乡,河南省科技示范乡。
凉亭乡,隶属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地处光山县东南部,东与白雀园镇毗连,南与新县八里贩镇接壤,西与泼陂河镇相邻,北与砖桥镇相连。区域面积62.5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26451人。
1975年8月,析白雀、泼陂河公社置凉亭公社。1983年2月,撤公社改乡。截至2020年6月,凉亭乡下辖15个行政村。
2018年9月,凉亭乡入选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
历史沿革
1975年8月,析白雀、泼陂河公社置凉亭公社。
1983年2月,撤公社改乡。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凉亭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属浅山区。境内最高点位于赛山,海拨374.3米,最低点位于毕店水库,海拔80米。
气候
凉亭乡属亚热带过渡的气候过渡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
水文
凉亭乡境内河道属淮河,河流有临仙河,谢河。最大河流临仙河发源于赛山北麓,从南至北流经境内杨河村、朱寨村,境内长9千米。
凉亭乡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为大陆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降水量788.9毫米。境内的赛山海拔374.3米,有生态林3600亩,山上林木葱郁,花草繁多,山花灿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云雾缭绕,景色宜人,为古光山县著名的“三台八景”之一。境内“三山”(赛山、梁山、马山岭)一寺(香龙寺),四条茶叶经济带盘绕茶乡,茶园四季长青,景色迷人。春有山茶,夏有金银花,秋、冬有油茶,三八木油场的茶花在泼河水库的照映下,艳丽多姿。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凉亭乡辖农1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3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凉亭乡下辖15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农科站村赛山路158号。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凉亭乡辖区总人口2331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10人,城镇化率5.6%。另有流动人口7627人。总人口中,男性12589人,占54%;女性10725人,占46%;14岁以下5595人,占24%;15~64岁14455人,占62%;65岁以上3264人,占1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3312人,占99.99%;有回、藏等2个少数民族,共2人,占0.01%。2011年,人口出生率11.1‰,人口死亡率4.2‰,人口自然增长率在6.9‰。
2017年,凉亭乡常住人口22915人。
截至2018年末,凉亭乡户籍人口2645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凉亭乡财政总收入194.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58元。
2018年,凉亭乡有工业企业29个,其中规模以上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农业
凉亭乡有农业耕地面积1.5万亩,人均0.7亩,林地面积4.7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7.8%;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1万吨,人均463.2千克,其中水稻0.8万吨、小麦0.3万吨。经济作物主要以茶叶、花生等种植为主。2011年,茶叶种植面积为4万亩,其中发展规模茶园5000亩,年产干茶90万千克,产值13000万元。花生种植面积为1500亩。畜牧业以饲养生猪为主。畜牧业总产值562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
工业
2011年,凉亭乡有工业企业3家,主要以茶叶加工为主,2011年末,工业总产值达到2.9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2.5%。
商业
2011年末,凉亭乡有商业网点有18个,职工80人,个体工商户100余家。是茶叶、板栗、油菜等专业交易市场和商品集散地。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5亿元。
金融
2011年,凉亭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5亿元,比上年增长8%;各项贷款余额5587万元,比上年增长5.3%。
文化
地名由来
凉亭乡因清代中期此处建有凉亭而得名。
交通
凉亭乡境内有凉砖路、凉白路、凉泼路3条县乡公路穿境而过,15个村通水泥路,总长达42千米,村组通道路27千米。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凉亭乡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25人;小学11所,在校生2200人,专任教师12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95人,专任教师4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1205.6万元。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凉亭乡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260平方米,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3个,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皮影戏、舞龙、舞狮。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凉亭乡有中心卫生院1家,村标准化卫生室14所。专业卫生人员50人;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4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1万人,参合率96.5%。
2011年,凉亭乡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8户69人,支13.4万元,比上年增长8.1%,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长8%。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72户,人数1009人,支出87.1万元,比上年增长8.2%,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66人,支出14.7万元,比上年增长7.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5人,支出7.2万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医疗救助2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1009人次,共支出3.0万元,比上年增长9%。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8人,伤残抚恤人员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6.9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全乡敬老院2个,床位68张。社区服务站1个。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1万人,参保率9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8人,参保率90%;全年享受工伤保险45人,比上年增加25人,参加失业保险26人,比上年增加4人,参加生育保险38人,比上年增加9人,全年共有45人次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凉亭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2011年末,电信服务网点5家,固定电话用户58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18%;移动电话用户3300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为90%;宽带接入用户230多户,建有移动、电信通讯塔10个,实现了通讯信号全覆盖。
能源
2011年末,凉亭乡有供气站1个,燃气用户2579户。
旅游
赛山是在凉亭乡境内,位于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整个游览区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有生态林3600亩,赛山海拔374.3米,平均海拔200米,属大别山余脉。现主要景点有:点将台、饮马池、明代的寨墙、碑碣,有较高考古价值的出土文物,明朝万历年间的铁罄、铁钟、石香炉、喂马槽和宋代的观间像,有现代重建的元相寺、天赐官和练兵场等,东西南北四门尚存,山寨南北两井清泉长流不断,从未干涸。相传1000多年前的侠女马千金就曾占此山为王,反贪官污吏,打富济贫,深受百姓拥戴。至今人们仍念念不忘,每逢佳节,游客络绎不绝。远近闻名的元相寺就坐落于赛山之巅。此寺始建于唐宋年间,1993年进行修复,现有房屋50余间,塑像150余尊,古井24口,石碑近百块,故有“登赛山把相寺游,能解人间忧和愁。来到此山寺中观,胜做一次活神仙”。
获得荣誉
2018年9月,凉亭乡入选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