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
柳永(约982年—1057年),福建崇安人,原名柳三变,字景庄,后来改名为柳永,字耆卿,因为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别名柳七。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柳永出身于官宦名门、书香世家,他的先祖来自于中古士族山西省柳姓。唐朝初年,柳永的七世祖柳奥被任命为福州市司马,后来又被任命为泽州长史,之后柳家这一脉便定居于建州。柳家重视读书,柳永的父辈共七人,有六人都拥有科举功名。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柳永从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的系统训练,他读书刻苦,幼时就开始学习诗词,志向高远。咸平五年(1002年)左右,在家乡通过乡试后,进京参加科举,但屡试不中,之后一心填词,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词作。终于在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考中进士,并先后担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区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官职,后来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嘉祐二年(1057年),柳永返回崇安家乡,但在路过镇江市时去世。享年75岁。
柳永是北宋时期宋词领域第一位卓有成就的改革家,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结合俗曲创作了大量的新词、慢词,第一次系统地建立了慢词体制,扩大了词作的社会基础,丰富了它的美学风貌。柳永的作品将民间词与士大夫词、雅俗两种词结合起来,同时连接小令与慢曲,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他的著作《乐章集》内容丰富,包含市井交游的经历、科举失利的感慨、和大量的新词慢调,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人物生平
柳永词的生平及创作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少年时期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柳永出生于费县。从淳化元年(990年)到淳化五年(994年),由于柳永父亲柳宜的官职调动,柳永跟随父亲居住过全州和扬州市。柳永少时读书刻苦,并在至道二年(996年)写下了《劝学文》。随后几年内,柳永在崇安家乡读书,写作了诗歌《题中峰寺》和词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并于咸平三年(1000年)悟出作词章法,也是同年,柳永的父亲柳宜去世。咸平四年(1001年)左右,柳永也创作了《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前往拜父亲的朋友孙何,这首词描绘了钱塘杭州的繁华盛景,面世后被广为传诵。
这一时期也是柳永创作经历的第一阶段,此时柳永的人生经历较为简单,思想单纯,创作题材较为狭窄,词作也大都停留在赠妓与咏物等方面。作品总量不算多,大约四十五首左右,只占柳永现存创作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科举经历
咸平五年(1002年)左右,柳永在家乡通过乡试,前往京城应试,但名落孙山。由此创作了《鹊桥仙》等词记载此事。之后几年,柳永往返京城、杭州市、扬州市等地,并创作了《双声子》《倾杯乐》《木兰花慢》等大量词作。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柳永再次在京城应试,未中。随后柳永长久地停留在京城。天禧三年(1019)年,柳永第三次参加科举,仍然未中,他的长兄柳三复进士及第。在第四次科举考试(1024年)失败后,柳永愤怒之下离开开封市,与相好歌女虫娘离别,创作了词《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从此填词为生。天圣五年(1027年),柳永终于应试得中,但因赵祯看到他此前的词作《鹤冲天》中的“忍把浮名,换做低吟浅唱”等句,柳永被罢黜功名。从天圣六年(1028年)到明道二年(1033年)柳永前往各地漫游,并创作了《引驾行》《临江仙引》《一寸金》等大量词作,其中包括许多羁旅行役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第六次参加科举,终于得中,自称“及第已老”。
坎坷的科举和各地漫游的经历使得柳永在思想上逐渐成熟,眼界也更为深沉开阔。这一时期也是柳永创作的第二阶段,他创作了将近一百首词作,占全部作品的二分之一左右。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思想深刻,感情真挚。如他的代表作《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描写了一个无力把握自身命运的妓女在半夜深更时痛苦、哀怨、挣扎的复杂心理,深刻体验了底层人物的悲剧命运。此外,他结合自身受到最高统治者排斥和士大夫忌恨的命运创作了《斗百花》和《受恩菊》等作品,熔铸了自身悲苦的命运,真挚动人。
为官经历
及第后,柳永五月被任命为睦州团练推官,不久改任余杭区令,撰写了《轮台子》《雪梅香》《满江红》等作品。景祐二年(1035年),柳永担任昌国县晓峰盐场盐监,因怜悯当地亭户生活,写下了文章《煮盐歌——悯亭户也》。1035年-1042年。柳永一直在昌国县为官,政绩卓越,被后人列为“名宦”。庆历三年(1043年),柳永转任泗州判官,转年,又改任京官,撰写《少年游》。庆历六年(1046年),柳永转官为著作郎。三年后转官太常博士,之后柳永一直在此官位上,直至嘉祐元年(1056年)致仕。一年后(1057年),柳永返回崇安家乡,但在路过镇江市时去世。享年75岁。
科举及第后,柳永也进入创作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的作品主题主要为羁宦漂泊,创作了大量的羁旅行役词,整体呈现出形象博大,意境苍凉的特点,如另一 首《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取景博大,但展露出作者不忍回首过去的萧瑟情感,苍凉孤独。这一时期柳永约创作了七十首作品,占全部作品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主要作品
柳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词作,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其中慢词的数量最多,共创作慢词87调125首。他的词作流传下来的大概有两百多首,后被收录到《乐章集》中,这一著作也成为后人分析柳词风格的作品基础。此外,柳永还创作了大量词调,他现存的两百多首词就用了133种词调。除了词作之外,柳永还创作有诗文。
创作特点
文白夹杂
柳永在词作的语言表达方式上大胆创新,不仅运用书面语进行创作,而且运用大量的市井口语和俚语,诸如:“恁、怎、争、我、你、伊”等等,这些口语入词不仅增加了词作的表现力,而且生动活泼,易于理解和传播。但同时,柳永的词作种雅句也颇多,如他的“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被评为“自是古今俊句”。他的词作语言整体呈现出了雅句与白话文融汇的特点。如都市词《望海潮·东南形胜》中,柳永将浪漫文情与世俗题材相融合,具有“雅俗并举”的特征。
内容取材
柳永的词具有纪实抒情性,不局限于文人词的创作内容,题材包括男女爱情、社会底层歌妓心声、市民大众的生活、北宋都市生活和市井风情等等,内容贴近市井大众的生活,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实录”。如《锦堂春·坠髻慵梳》描写市民女子对负约郎君的埋怨、《满江红·万恨千愁》诉说平民妇女失恋的愁闷,展现底层民众的生活和爱情观念;《木兰花》等词描绘下层妓女的不幸;《迎新春》《望海潮》等都市词描绘都市繁华生活,展现社会风貌。
铺叙、白描
柳永结合慢词篇幅较长的特点和市民大众的欣赏需求,创造性的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运用到慢词的创作中。如他的《满江红·万恨千愁》直接了当地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地内心世界。《雨霖铃·寒蝉凄切》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等句更是将送别的场景、过程、环境氛围、人物情态、动作等细致入微地刻画进词作中。柳永还大量用到白描手法,写景叙事直抒胸臆。如《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直接描写主人公的行为举止。
叙事结构
柳永在词作的结构上也有所创新。词的时间结构一般是由时间构成的单线,从过去到现在和将来,但柳永的词作体现出了回环往复的多种时间结构,将时间线扩展为从现在回想过去又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想现在。如《浪淘沙慢·梦觉》《慢卷轴·闲窗烛暗》等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特点。此外,在空间结构上,柳永也将词作的“人我互写”双重结构扩展为自我思念对方,同时设想对方也在思念自己的多重空间结构。如《八声甘州》中的“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等句设想佳人在思念自己的情状。
人物影响
中国影响
词体创作
在词调上,柳永之前,慢词创作比例很小,而柳永结合新曲创作了大量慢词,仅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调125首,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词坛上以小令为主的格局,使得慢词和小令两种词作体制平分秋色。除此之外,柳永还是两宋词坛上创作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的两百多首词就用了133种词调,在宋代所有的880多个词调种,有一百多个都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如《凤归云》《内家娇》等。所以说“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在创作方向上,柳永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用市民容易理解的语言和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重表现平民百姓所熟悉的事物。柳词化高雅为世俗,改变了文人词作中多歌颂上流繁华的创作套路,转而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载:“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永词。’”
此外,柳永对宋词的全面革新也给后世词人带来了深刻影响。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曾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组)。”而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或多或少受到柳词影响,如柳词在词调、写作手法、景物描写、意象构建和题材开拓等方面都给苏轼以启示,所以苏轼后来作词时,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
其他文体创作
在从宋词到元曲、明清小说的发展过程中,柳永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元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受到了柳词的影响。如柳词开金元曲之先河,间接影响到了名曲《西厢记》;柳永词所体现出的市民文学特征,也影响到了后世《金瓶梅》的写作风格,甚至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也间接受到柳词影响。
国际影响
柳永的词作影响范围广阔,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而且在当时就已经传播到了西夏等地,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载:“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永词。’”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柳词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如日本作家宇野直人、萩原正树,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终身教授梁丽芳等人都出版了柳永相关著作,梁丽芳教授出版的《柳永及其词之研究》(A Study of Liu Yong and His Lyr⁃ics)更是中国词学史上第一部用双语写成的词学研究著作。2001年4月,“中国首届柳永学术研讨会”在柳永的家乡武夷山市举行,来自加拿大、韩国、日本及港澳台大陆19个省市的140多位专家学者关于柳词的艺术成就、影响和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
人物关系
以上参考资料来自
人物争议
柳词争议
关于柳词的争议自宋朝就已经开始了,贬抑者和褒扬者都数目颇多。贬抑者如陈师道、王灼、严有翼、俞文豹、张舜民等,认为柳永写给歌妓的词:“柳氏乐章,人多称之,然大概非羁旅穷愁之词,则闺门淫之语。”这类人往往推崇周邦彦而批评柳永,认为柳词“浅近卑俗”。但褒扬者如黄裳、苏轼、胡寅、张端义等,则赞美柳永写的不少词有唐人气象,意境开阔高远。如苏轼虽然对柳词有所批评,但还问别人:“我词何如柳七?”
生年和及第时间
由于《宋史》中没有关于柳永的传记,所以关于柳永生年和及第时间的说法种类繁多。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第16卷首次记载:“(永)景元年方及第”,认为柳永是在景祐元年(1034年)及第的。之后,《宋诗纪事》《四库全书总目》《福建通志·文苑传》《建宁府志》等书都有相同且更加详细的说法。因此,学者唐圭璋 、吴熊等人在认同以上及第时间说法的基础上,经过考证,结合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4关于柳永 “进士五举年五十”的记载,认为柳永在及第时年龄为五十岁,因此他的出生年份应该在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之前的几年间。
然而,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8中提到:“柳三变景祐末年登进士第。”首次提出柳永及第时间为景末年(约公元1037年)的说法。此外,又有学者结合《湘山野录》等书籍记载的宋代官制以及《范仲淹年谱》中关于范仲淹被贬到睦州时,柳永已经离开睦州的说法,推测柳永及第时间应该在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结合天圣九年的说法,学者蔡厚示、李国庭等人推断柳永生年在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
墓葬地
关于柳永的墓葬地从宋朝至今共有四种说法:襄阳市、 枣阳市、仪征市、润州(镇江市)。前两个说法认为柳永去世后葬于湖北地区,后两种说法认为柳永墓葬地位于江苏省。祝穆在《方舆胜览》卷十一《人物》中提到:“柳耆卿,崇安白水人,长于词。……卒于襄阳。” ,首次提出襄阳说;清人史策在《枣阳县志》卷14《陵墓》中综合多种说法,最终提出:“柳永墓在枣阳无疑。”,认为柳永葬在枣阳;明人申嘉瑞在《仪征县志》中首次提出柳永墓在仪征市的说法;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则首次提出润州(镇江)说,《镇江府志》也赞同这一说法。
后人评价
对于柳永本人以及词作的评价一向是争议颇多,毁誉参半。
苏轼曾说:“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黄裳认为“柳词似杜诗”是着眼于柳词中描写“太平气象”的作品,认为词的内容风格典雅华美,称它们“典雅文华,无所不有”。
而刘熙载认为柳永词以乐府居多,所以认为其品味低俗,“恶滥可笑者多”,如果能珍惜笔墨的话,就能够成为北宋词人中的高手了。
胡寅则更是极力地扬苏贬柳,他在《向子湮\u003c酒边词\u003e序》中认为:“柳着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不可复加…….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炙。”
传闻逸事
奉旨填词
柳永的词作多运用慢词长调,所作多为教坊司乐妓所传唱。由于功名未遂,他曾作《鹤冲天》一首解嘲,词中有“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句。景祐间中进士。赵祯曾言:“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柳永从此更加放浪形骸,逢人就称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
改换名字
柳永多次参加科举,但并未考中,直到景佑元年才得中进士。其实,在他没有考中之前,柳永多次用“柳三变”的名字参加科考,但一直落第,因此给自己改名为柳永,改名过后一段时间,他终于得偿所愿考中进士。之后踏入仕途,他曾经做过睦州推官、屯田员外郎等等,为百姓做过一些事功。
相关作品
后世纪念
墓葬信息
柳永去世后,埋葬在镇江市(今江苏镇江),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卷下里说:“永终屯田员外郎。死,旅殡润州僧寺。王和甫为守时,求其后不得,乃为出钱殡之。”据推测,柳永应当在熙宁九年到元丰元年之间被安葬于润州。而经过考证,学者认为埋葬柳永的具体地区应该是今天的北固山。
柳永纪念馆
2004年,武夷山市柳永纪念馆成立。这座纪念馆位于柳永的家乡——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具体地址在武夷宫古街中段。纪念馆整体风格朴实典雅,占地约300平方米,是一座三层楼阁式仿宋民间建筑,包括展厅、办公室、储藏室、茶室等。
纪念馆大门前有一座柳永的全身站立铜像,神态潇洒安详,身侧刻有柳永墓冢介绍:“土还乡碑记,公元二〇〇四年九月,为武夷山柳永纪念馆新馆落成之际,柳永仙冢抔土自镇江北固山分移动至此,千载游子,今朝还乡,一代词宗魂归故里。”纪念馆的影壁上是毛泽东书写的巨幅柳永佳词《望海潮》,照壁后设有东西两个展厅,分别为“柳永生平”展厅和“柳永书画“展厅,各54平方米。纪念馆后还设有柳词《巫山一段云》和《煮海歌》词意画之馆。
柳永学术研讨会
2001年4月,由中国韵文化学会、福建省文化厅、武夷山市政府等联合主办的“中国首届柳永学术研讨会”在柳永的家乡武夷山举行,来自加拿大、韩国、日本及港澳台大陆19个省市的140多位专家学者关于柳词的艺术成就、影响和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
2023年5月13日,由中国词学研究会、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联合主办的 “中国第二届柳永学术研讨会暨宋词经典演唱会”在广州大学召开,来自国内40多所高校的6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同时,“中国柳永研究会”在此正式成立,古典诗词学家叶嘉莹教授受邀任首席顾问。
参考资料
柳永对词体艺术的贡献.光明网.2023-10-19
首届柳永学术研讨会举行.光明网.2023-10-19
叶嘉莹:柳永词毁誉再评议.中国作家网.2023-10-17
宦海沉浮柳三变.中国作家网.2023-10-31
越剧《柳永》.央广网.2023-10-19
千古风流人物 第一季 (2021).豆瓣电影.2023-10-19
定格动画《雨霖铃·寒蝉凄切》创作阐释.中国知网.2023-10-19
“土山”有歧说,柳永葬何处.金山网.2023-10-19
柳永纪念馆.武夷山市旅游.2023-10-19
中国第二届柳永学术研讨会暨宋词经典演唱会在广州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