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陈崇寿

陈崇寿,(1900年-1986年),1900年9月28号出生于湖北武昌,祖籍孝感市毛陈渡人。出生于医药世家,医学博士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皇家医学院。兄陈崇桂(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夫人王敏仪,独女陈晓敏

人物简介

历任重庆中央医院院长,天津中央医院首任院长,九三学社的前身“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创建人之一。陈崇寿1945年在“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重庆市成立大会上正式提出了“新养生”,将传统的中药和西药,结合现代医药提取技术和食品及化妆品加工技术,改变良药苦口良药难敷的现状,以此使得传统中药更有可能走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实现国民新养生,防病于未然,提升国民身体素质。“新养生”在当时名动一方。被称为陈崇寿新养生。

人物生平

陈崇寿是齐鲁大学医学院1927年毕业生,任齐鲁大学董事兼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和北京地坛医院院长。三十年代初期,陈崇寿考取公费留学,入英国皇家医学院攻读,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医学博士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在英国期间与同时留英的涂长望结为终生挚友。

回国后,陈崇寿被当时的行政院卫生署委派前往担任贵州省立医院院长院长。到任后,他对院务精心筹划,聘请了内外科和妇科学的一些专家主持门诊。他除料理院务外,还亲自抽时间担任门诊。由于陈崇寿的认真负责,颇得各界好评。

冯玉祥李德全夫妇证婚下,陈崇寿与王敏仪结为夫妇。王敏仪生于定海区燕京大学本科毕业,曾任燕京大学学生会主席,王敏仪考取公派留美,硕士毕业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王敏仪回国时从美国带回了美国产洗面油。这在当时是比较罕见的。陈崇寿见到后感叹道:“女人洗脸不用水!”这件事给了陈崇寿很大的启发。当时有崇尚西医否定中医的思潮,并有医家常用刚猛之药对症取速效。陈崇寿出身于医药世家,身兼中西医背景,主张兼顾中西医所长,固本扶元养生而防病于未然。但是因为当时口服的中药良药苦口,而外敷的中药肤感和吸收度并不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药的被接受程度,尤其是作为日常养生。陈崇寿由此提出,结合食品加工技术赋予口服的中药食品级的口感和色香味,而结合化妆品的加工工艺赋予外用的中药化妆品级的肤感和使用便利。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崇寿奔赴南京,于8月出任南京中央大学首都伤兵医院副院长,救护从前线转送来的抗日将士伤病员。并任南京市传染病医院院长。后来因南京局势恶化,陈崇寿随政府撤到重庆市,于1944年任重庆中央医院院长、中国红十字会医院院长。

人物经历

抗战爆发后,陈崇寿临危受命,1944-1946年任重庆中央医院院长、中国红十字会医院院长(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的前身)。

重庆中央医院设在重庆市郊高滩岩,是1973年11月南京失陷之前,南京中央医院随同政府西迁至重庆的。高滩岩距重庆主城都市区三十华里,有公路通达。医院设在起伏不平的半上坡上,一律砖瓦平房,有门诊部,住院部,医疗室,药房,礼堂,会客室,办公室,食堂,浴室,员工宿舍等等,并有病床三百余张,在当时规模较大。陈崇寿从滇缅公路艰难转运X光机等急需的医用仪器到重庆市,支援了抗战大后方的医疗工作。在陈崇寿主持下,重庆中央医院成建制接收了内地多所知名医院的医生,其中包括北京协和医院林巧稚吴阶平吴英恺等名医,中央医院向全社会开放,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皆可到医院就诊,一视同仁,对一些患重病而又缺少医药费者,陈崇寿视其情况给与减免。

重庆谈判期间,陈崇寿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会晤,回到家他感慨到:“中国的未来在他们身上!”

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国民党统治区,形势要求进一步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指示《新华日报》社负责人指导和协助“自然科学座谈会”的成员团结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组织范围较广泛、公开的科学团体。1944年底,“自然科学座谈会”拟订《组织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缘起》向国民党统治区各大城市的科技工作者征求意见,很快就得到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李四光等在内的100多人的赞成,共同发起筹备。

1945年3月15日,在重庆举行“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筹备大会,到会有发起人30余人。大会推定涂长望、吕炯潘菽、陈崇寿、干锋5人为筹备委员,并请涂长望主持筹备委员会。1945年7月1日,“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在重庆召开成立大会。这是九三学社的前身。基于当时有崇尚西医否定中医的思潮,并有医家常用刚猛之药对症取速效。陈崇寿主张兼顾中西医所长,尤其重视固本扶元,养生而防病于未然。陈崇寿在“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重庆市成立大会上正式提出了“新养生”,改变良药苦口良药难服的现状,在保持药效的同时,结合食品加工技术赋予口服的中药食品级的口感和色香味,而结合化妆品的加工工艺赋予外用的中药化妆品级的肤感和使用便利。以此使得传统中药更有可能走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实现国民新养生,防病于未然,提升国民身体素质。

1946年,抗战胜利后,陈崇寿任天津市中央医院首任院长,携重庆中央医院班底赴天津,建院伊始,天津中央医院拥有了来自北京协和医院、齐鲁医学院、辽宁医学院、贵州医科大学等国内著名医科院校及留学海外的医学专家和世家名医陆续汇聚,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6年,陈崇寿在战争的废墟上创建了天津中央医院,为当时的全国五所大型中央医院之一。吴英恺任外科主任。当时的国民政府要求陈崇寿将整个医院迁至台湾,而他基于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个人相识相知,将整个天津中央医院和一众名医完整留给了新中国。解放后,在天津中央医院的基础上,建立了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央医院更名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主要贡献

陈崇寿一生淡薄名利,不与人争。当时有崇尚西医否定中医的思潮。陈崇寿身兼中西医背景,主张兼顾中西医所长,取花草植萃,固本扶元。在欧洲期间,他专注于收集有医疗作用的花草草药,并带回了欧洲当时玛丽·居里刚研究出来不久的电气石(托玛琳)。他默默在天津府邸开辟了花草园作为实现“新养生”的一亩三分地,购入加工机器设备,并将从欧洲北美和全国各地收集的有药效的道地花草种植在花草园,秉承自家家传古方,炮制提炼手作配伍花草中药植萃,循经络调养,固本扶元。他将党参黄芪茯苓等中药配伍,加工为细粉,直接冲泡做日常茶饮,帮很多人解决了提升体质提升体力的问题。他将酸枣仁等中药加工为细粉做茶饮,解决了很多人的失眠问题。他将佛手玉竹等中药加工做茶饮,改善了很多人的情绪问题。实现了他提出的养生胜于医治,防病胜于治病。陈崇寿院长的“新养生”在当时名动一方。被称为陈崇寿新养生。他将欧洲带回的电气石磨碎,发热后与炮制过的草药外敷于穴位上,陈崇寿是有记载第一位应用托玛琳粉发热用于穴位外敷治疗的医生,也是有记载第一个将密罗木(含生草)用于临床外敷的医生。他将花草园取名为绿野初元,取绿野植萃精华,恢复本初元气之意。独女陈晓敏拜施今墨门下。

参考资料

冯玉祥与齐鲁大学(三)-山东大学新闻网.山东大学新闻网.2022-02-16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召开代表大会 - 行业 - 中国资源新闻网.中国资源新闻网.2022-04-03

陈崇寿个人撰记-中城网_城市智慧发展重点门户网站.中城网.2022-02-18

天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院庆召开 - 行业 - 中国资源新闻网.中国资源新闻网.2022-04-04

陈崇寿——组织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创始人 - 行业 - 中国资源新闻网.中国资源新闻网.2022-04-04

百物话百年第52期 | 组织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缘起.重庆文艺网.2022-04-04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举行互联网诊疗和智慧医疗服务发布会-中城网_城市智慧发展重点门户网站.中城网.2022-02-17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二期工程开工-新报网_《新报》官方门户网站.新报网.2022-02-17

淡泊名利,投身医学,陈崇寿的传奇一生 - 行业 - 中国资源新闻网.中国资源新闻网.2022-04-06

陈崇寿新养生 - 行业 - 中国资源新闻网.中国资源新闻网.2022-04-06

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智慧医疗-新报网_《新报》官方门户网站.新报网.2022-02-17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