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吴英恺

吴英恺

吴英恺(1910年5月8日—2003年11月13日),男,满族,辽宁新民人,医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胸心外科的开创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北美外科医师学院荣誉院士。

吴英恺1927年到1933年,在辽宁省奉天医科专门学校学习,毕业获内科、外科双学士学位。 1935年到1936年,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外科研究生。1950年到1956年,担任中国协和医学院外科学系主任教授。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2年到1980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北美外科医师学院荣誉院士。1984年到1987年,组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并任院长。2003年11月13日因病去世。

吴英恺是中国胸心外科的开创人之一。是世界著名的胸部及心血管专家,中国胸心血管外科奠基人。首次成功切除食管癌;开展了流行学病理和发病学研究,推广心血管疾病的调研防治;研制成功国产降压药“0号”;培养了上百名军医。出版了《临床外科手册》《胸部疾病》《胸部外科》《食管癌和贲门癌》《国际心胸外科实践》等著作。先后获评中国医学科学奖、医德医风奖等荣誉。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1910年5月8日,吴英恺出生于辽宁省新民市柳河沟乡潘家岗子村一个满族知识分子家庭,又名吴择中。由于祖母体弱多病,县里几位有名的老中医和教会医院的院长都曾被请到家里来为祖母治病,吴英恺觉得医生是一项被人尊重的职业,很早就梦想成为一名医生。1923年在新民第一小学读书。毕业后,考入新民县立师中校(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前身),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沈阳小河沿医科大学。1927年到1933年,在辽宁省奉天医科专门学校学习,毕业获内科、外科双学士学位。

1933年到1935年,担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实习医师。1935年到1936年,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外科研究生,在米尔特纳(Leo J.Miltner)教授的指导下做临床及外科实验研究工作。1936年到1941年,先后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助理住院医师,外科总住院医师,北京协和医学院外科学系助教、讲师。1940年完成了中国第一例食管癌切除及胸内食管胃吻合术,结束了中国医生不能做食管癌手术的历史。1941年赴美留学,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胸外科进修。

工作经历

1943年秋,吴英恺返回中国担任重庆中央医院外科主任。1944年到1946年,组建重庆中央医院外科并任主任,开始开展肺切除术动脉导管结扎术、纵隔肿瘤切除术、胸腰交感神经切除治疗高血压等胸部手术,期间成功完成了中国第一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1946年到1948年,组建天津中央医院外科并任外科主任,期间成功实施中国第一例慢性心包炎切除术。1948年到1950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外科学系教授。

1950年到1956年,担任中国协和医学院外科学系主任教授。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1958年,组建中国第一所胸外科专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科医院,并担任院长兼外科主任。1958年到1980年,组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并担任院长兼外科主任。

1962年到1980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高血压脑血管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人群防治工作。1980年,当选北美外科医师学院荣誉院士;同年起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1981年,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外科教授。

1981年至1987年,组建北京市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1982年到1987年任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人群监测北京监测区责任研究员。1984年到1987年,组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并任院长。1987年任北京市心肺血管中心名誉主任。1995年北京市卫生局、北京晚报启动了健康快车活动,开展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健康快车”的首任列车长。1997年组织发起了“首都爱心护心工程”,组织基层防治人员培训班,亲自讲课,编写教材和科普材料。在北京18个区县城乡人口中,开展心血管病的科学普及和预防保健。

2012年1月5日,北京吴英恺医学发展基金会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业务主管单位为北京市卫生局。

人物逝世

2003年11月13日凌晨4时50分,吴英恺因病去世,享年93岁。

主要成果

吴英恺主要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食管癌研究。首次成功切除食管癌,开展流行学病理和发病学研究,推广心血管疾病的调研防治,研制成功国产降压药“0号”;取得了领先国际瞩目的成果。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吴英恺在心脏外科、胸主动脉瘤外科及肾血管性高血压外科治疗等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他参与和组织开展高血压普查、脑血管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人群防治工作。注重在工厂、农村和城市居民等基层社区中开展高血压等常见病的人群防治工作。

食管癌研究

1940年春,吴英恺作为第一术者完成了中国第一例食管癌切除及胸内食管-胃吻合术。1958年组织华北地区四省一市(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和北京市)大协作,进行食管癌的流行病和临床研究。初步阐明了食管癌的自然病史、流行特征及发病机制。研究发现当地饮食习惯是食管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此提出了食管癌预防方案,重点向当地居民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后通过干预措施使这些地区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10年后有了明显的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食管癌病理分型的概念,后又提出四期分类法及多点来源的病理学理论。

国产降压药“0号”研制

吴英恺是国产降压药“0号”的发明人之一,他向卫生部提交使用降压0号的申请,并于1977年被正式批准。降压0号被大规模用于临床,功效也不断为临床所证明。后来新型高血压药物不断问世,但0号在临床上仍得到高血压专家的广泛认可。降压“0号”的降压疗效在世界范围内也数一数二,在中国国内降压药中的销量和品牌知晓率更是稳居第一。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吴英恺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以下为部分论文。

出版著作

吴英恺先后著有《临床外科手册》《胸部疾病》《胸部外科》《食管癌和贲门癌》《国际心胸外科实践》等多部书籍。其中《国际心胸外科实践》是第一部由中国专家为主编、由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外科著作。

社会职务

期刊任职

个人荣誉

人才培养

20世纪50年代初,吴英恺参加抗美援朝医疗手术队和战伤外科医疗研究组,抢救了数以千计的伤员,培养了上百名军医。代表性学生有中国急诊医学奠基人王一镗

影响与后世纪念

吴英恺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

2010年4月28日,吴英恺诞辰100周年之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召开了纪念大会。活动中吴英恺院士铜像揭幕。

吴英恺青年医疗科研基金奖

吴英恺青年医疗科研基金奖于1991年设立,主要奖励在临床、科研作出突出成绩的医务人员。

吴英恺电子展厅

吴英恺展厅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设立,展厅利用年表形式展现了吴英恺的生平事迹。

人物评价

北京晚报表示:“吴英恺院士是当之无愧的医学大家,还是杰出的医院管理学家。”

吴英恺基金会表示:“吴英恺院士一生致力于医学事业,为我国的胸心血管外科和心血管流行病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吴英恺院士一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事业。他不畏艰难,光明磊落,为他所从事的事业竭智尽力,追求不懈,奋斗不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表示:“他(吴英恺)不畏艰难,光明磊落,追求不懈,奋斗不息,把全部的才华和毕生的精力无私地献给了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

心肺血管病杂志》表示:“吴英恺教授一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事业。他不畏艰难,光明磊落﹐为他所从事的事业竭智尽力,追求不懈,奋斗不息。在病重期间仍关心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胸心血管外科奠基人——吴英恺.沈阳大学.2023-05-02

吴英恺.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2023-05-02

心血人生吴英恺.甘孜日报.2023-05-02

吴英恺——胸心血管外科和心血管病流行学奠基人(1910— ).央视网.2023-05-02

吴英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23-05-02

学部概况.中国科学院学部.2023-04-30

走进吴英恺.吴英恺基金会.2023-05-02

吴英恺院士履历表.吴英恺基金会.2023-05-02

2012年1月5日北京吴英恺医学发展基金会成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4-06-21

北京吴英恺医学发展基金会.爱企查.2024-06-21

吴英恺.中国知网.2023-05-02

吴英恺.国家图书馆.2023-05-02

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名单 时间:2017-07-21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中国机构编制网.2023-05-0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2036名).中国机构编制网.2023-05-02

中国急诊医学奠基人王一镗教授逝世.北京日报.2023-05-02

安贞记忆· 吴英恺 | “公、勤、严、廉”一生写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4-05-13

吴英恺诞辰百年 韩启德发贺信何鲁丽为铜像揭幕 ——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5-02

( 点击不同年份,查看吴英恺院士不同时期的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3-05-02

吴咸中:中西医结合领军人物.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02

吴咸中简介.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