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麻咪泽自然保护区

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88万公顷,是以大熊猫、四川鸪等珍惜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生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简介

该区域是全世界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中国横断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大熊猫地理分布的最南端,区域内保存有世界同纬度少有的常绿阔叶原始森林,是具有国际意义的保护区,对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情况

保护区内地势西高东低,最低海拔1130米,主峰最高海拔3961米,气候垂直分带,从低至高依次为低山温暖气候带,中山市下部温湿气候带,中山上部冷湿气候带,山顶高寒湿润气候带。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从下到上分为人工林、山地落叶灌丛、山地常绿针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和亚高山草甸带。保护区内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现初步查明,区内共有脊椎动物409种,其中:国级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四川山鹧鸪等7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红腹角雉小熊猫属等43种,省级保护动物毛冠鹿等14种,我国特有种山溪等43种。区内有维管植物175科1058种,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珙桐水青树红豆杉、南方红豆杉、连香树、等36种。

发展历程

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于2001年经雷波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为县级自然保护区,同年12月经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为州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单位

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为公益性事业单位,雷波县财政全额拨款,保护区管理机构共有事业人员编制25名,现有在编在岗人员17人,保护区管理处设在雷波县城,内设有办公室、财务室、保护宣教科、多种经营科、科研科。管理处下设有谷堆、长河、拉咪三个保护管理站。

目前保护区所开展的主要工作:保护区基础科研,保护区大熊猫监测,大熊猫栖息地恢复,保护区雉类监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保护区资源保护管理,社区共管,社区发展,保护区建设,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社区环境教育等工作。

交通情况

县境内公路里程1000余公里,分别通往成都市(441公里)、西昌市(230公里)、宜宾(192公里)、云南盐津普洱火车站(80公里)等地,目前,主干公路正在进行油路建设,金沙江通航也正在积极争取立项。

对外交流与合作情况

自2003年以来,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先后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英国切斯特动物园,国际木兰协会,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会,成都大熊猫繁育中心,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保护国际(CI),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成都堪察设计研究院等国内外保护组织,高等学院及科研机构,在保护区内合作开展了保护及与保护相关的项目。

封山管控

2022年9月15日,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公安局等多部门发布公告称,为加强管理,避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打击盗挖盗采自然资源等违法行为,对麻咪泽自然保护区全面实施封山管控。

参考资料

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实施长期封山管控.齐鲁壹点-今日头条.2022-09-18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