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孔德淇

孔德淇,男,1994年5月30日出生于广东云浮,作家、媒体人。

2010年进入广东实验中学。2011年加入云浮市作家协会。2013年,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201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1年成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第十二、十四、十七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第八、九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金奖,2017寻找百名青年观察员行动全国“青年观察员”,  2017、2018中国高校新闻扶持计划暨中青·校媒奖学金,全国大学生寻访“一带一路”的中国制造活动一等奖,2018中国高校新闻扶持计划(作品类)深度报道类一等奖等奖项,作品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作品》等刊。

人物经历

1994年5月30日,出生于广东云浮。2010年,高中进入广东实验中学。2011年凭借作品《寻幽》获第十二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同年加入云浮市作家协会。

2013年,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

2014年5月,入选中山大学“逸仙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同年6月,就任中山大学中大青年传媒主编,主持编辑《中大青年报》。

2015年8月,经中国青年报社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层层选拔,入选“大学生记者走进中国石油暑期新闻实践活动”,获颁“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观察员”称号。其后多次参加由中国青年报社、国家审计署等单位主办的大学生记者训练营活动,赴青海省无人区、宁海县全域旅游打造地、山西安泽贫困村、浙江省审计厅等采访,有成果见于《中国青年报》、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等。

2015年12月,参加中国大学生新闻社选拔,取得直接晋级资格,任总编室成员。

2016年10月,与中国青年报记者马宇平,来自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的校园媒体负责人共同启动全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情况调查,通过分层抽样调查了353所高校的573家校园媒体,覆盖纸媒、广播、电视、网站、通讯社、微信公众号6种界别,执笔撰写《2016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该报告于上海临港·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6年会首发,成为继2010年后国内有关校园媒体调查的权威报告,后摘录刊发于《中国青年报》。

2016年12月,在《南方人物周刊》上发表《孤独者陈映真》,该文章后被选入2019年四川攀枝花市高考二模试题,并收录进《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6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2017年7月,入围由广东省省作家协会《作品》杂志社主办的首届“广东90后作者培训班”,后于《作品》发表散文《在失眠里失忆》。

2017年9月,被保送至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杜骏飞,同年出任南京大学校园媒体“新记者”主编,带领团队创作《“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三问》《江歌案审判:该对这场舆论的失败拍手叫好》《从合作伙伴到竞争对手,美对华战略三十年波动几何?》等引发新闻学界、业界广传的深度内容,组建网站、新浪微博、微信三位一体的全媒体矩阵,于2017年11月成为微博签约自媒体,获第二届校媒·全国高校新媒体评选十佳原创内容奖,江苏省高校新闻扶持计划(作品类)人物通讯、深度报道一等奖等业界奖项,并与南京大学国家级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白净教授共同组织首届大学生校园媒体大赛,吸引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大学在内的近60所国内知名院校校园媒体参加。

2018年1月,代表南京大学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高校大学生记者挑战赛,与来自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两岸高校选手组队,凭借《追寻刺桐古城那一抹“红”》《除了“修旧如旧”,还要让古迹回归生活》等深度报道、新闻评论,斩获一等奖。

2018年6月10日,当选为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执行主席。

2018年7月9日,在《扬子晚报》上发表《中山大学一博导被指性骚扰师生》,作为继自媒体爆料文章后全国首篇披露该事件的调查报道,曝光中山大学博导张鹏涉嫌性侵女学生一事,并指出校方所谓“已处理”另有所指,敦促中山大学及张鹏本人尽快回应。次日中山大学发布声明,暂停张鹏教职。其后,在《扬子晚报》陆续刊发《一个小黑盒秒开你家智能锁?》、《“17岁杀人犯”的等待:再审两年未判,母亲抱憾离世》、《6旬失独母亲拼死生下双胞胎8年来幸福正在被忧愁取代》等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深度报道。

2018年6月25-26日,参与教育部奋进之笔“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走进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市海门,就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最新进展情况和全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实地采访,采写的《校园足球发展的“海门路径”》见于《中国青年报》要闻版,因采访扎实深入,获总编辑周奖。

2018年8月15日,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一群青年志愿者的乡村环保试验》。该报道记录了南京大学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中心的年轻人走进江宁区黄龙岘茶文化村,设立千百园生态环境保护中心,使当地自然环境“大变身”的故事,作为“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重要作品,在《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推发,被新华网、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等60余家媒体转载。同月,在《南都周刊》新媒体刊发山东寿光洪灾报道《洪峰凶猛,毁灭了寿光这片菜篮子》、《寿光现场:废墟上重拾生活》。该组报道领先全国媒体,率先以特稿的形式,全面呈现灾区现状,采访扎实,细节充盈,获评南都周刊深度训练营内容组优秀稿件奖。

2018年11月2日,由中国日报亚太分社举办的“第七届校园学报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作品《出台人才新政的抢人大战,背后是怎样的动力?》夺得最佳经济新闻报道奖(中文组)冠军,并接受《中国日报》专访。

2018年11月18日晚,第五届红枫大学生记者节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在湖南大学大礼堂举行,获“十佳校园记者”称号,著名主持人汪涵为其颁奖。

2018年12月,入围由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与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国际交流骨干培训班,走进外交部,参加“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座谈会。

2018年12月22日,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仪式在人民日报社举行,获评范敬宜新闻教育奖。

2019年3月,受邀以特约评论员身份,参与2019全国两会未来网·中国少年报特别报道,主笔《在新时代春风里回答教育“关切题”》、《直面“招生不畅”痛点奏响职业教育最“强”音》、《中国教育的“起跑线误区”为何越跑越远?》等新闻评论。

2020年4月4日,全国哀悼日,在红网发表评论员文章《我们纪念,我们铭记,我们前行》。文章指出,“汗水永远比泪水有穿透力”,除了沉痛哀悼,更要从苦难中积蓄力量,在哀悼中纪念、铭记和前行。

2021年8月,经广东省作家协会第九届主席团四次会议审议批准,成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

代表作品

学术论文

参撰图书

获奖记录

文学奖项

传媒奖项

综合奖项

相关评价

谁说校媒平台小,谁说校园无新闻?作为校园媒体的主编,孔德淇带领团队立足校园、关心社会,组建了网站、新浪微博、微信三位一体的全媒体矩阵,持续产出的深度内容引发行业广泛传播。他主持的全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情况调查,覆盖353所高校的573家校媒,成为国内有关校园媒体调查的权威报告。他跟随着大学生记者训练营,前往青海省无人区、山西省贫困区等基层采访,成果屡屡获奖。期待扎根校园的茁壮树苗,未来成为新闻行业的栋梁之材。(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组委会评)

作品主题有深度,关注面广,视角独特,关注、关心两岸未来共同的发展,在同与异的观察思考中,提出了许多有助于两岸发展的好建议。《寻找刺桐古城那一抹“红”》《除了“修旧如旧”,还要让古迹回归生活》等作品,采访深入细致,观点既贴近泉台实际,又有思考和创新。(第四届海峡两岸高校大学生记者挑战赛组委会评)

很有新闻理想,对工作充满热情,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文字逻辑清晰、流畅。  (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曾文琼评)

每采访一个行业,就要在这个行业中扎下根来;每采访一个事件,就要摸清每个细节的来龙去脉。“成为一名出色的专家型记者”是孔德淇的理想,因而每次报道中他都保持着不变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力。从南方日报、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青年报到广东电网公司新闻中心的媒体实践经历,从将笔触深入社会问题到讲好“光明”故事,他始终用专业的新闻态度叩问真相、砥砺前行,写出了有深度、高水平、专业化的新闻。  (电力党建网评)

参考资料

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在人民日报社颁奖--传媒--人民网.人民网.2020-10-30

记录改革振兴 感受人民获得——2017“回乡看中国”百名“青年观察员”产生-中青在线.中青在线.2020-10-30

中山大学“逸仙思源·服务社会”优秀学生培养计划第二期结业典礼暨五期开班仪式顺利举行.搜狐.2022-02-11

上海临港·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6年会召开-中青在线.zqb.cyol.com.2021-09-08

第五届红枫大学生记者节在湖南大学圆满落幕-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xinwen.hnu.edu.cn.2021-09-08

关于广东省作家协会2021年 新会员名单的公告.广东作家网.2021-10-29

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奖结果公告.清新传媒.2021-04-14

今日,我们相遇泉州;明日,我们携手未来 -泉州网|泉州晚报社|泉州今日头条新闻抢先报道.泉州网.2021-04-14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