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师师外传

李师师外传

《李师师外传》是一篇宋代文言文传奇小说。出自《琳琅秘室丛书》。作者不详。后收入鲁迅校录的《唐宋传奇集》。

这篇传奇写李师师原是北宋开封市染匠王寅的女儿,4岁时父母俱亡,由娼家李姥收养。李师师天生丽质,生就歌喉婉转,加上老鸨子的耐心调教,悉心指点,不满15岁就已经是“人风流、歌婉转”,诗词歌舞,色艺双绝,在首都各教坊司中独领风骚,高树艳帜。后经内侍官张迪引荐,结交了假称是大商人赵乙的宋徽宗,前后受赐金银财宝器用食物非常多。宋徽宗退位后,李师师将其所赐金银献给官府作为抗金的军饷,并贿请张迪转求徽宗准许她出家当道士。金朝攻陷汴京时,张邦昌为将李师师献到金主帅之前。李师师在痛斥张邦昌之後吞金而死。

这篇传奇意在讽刺、批判那些媚颜事敌、不知廉耻的国贼贰臣和昏庸无道、失民丧国的统治者。特别是塑造了一个向来被视为下贱却为抗击侵略者慷慨解囊,大义凛然的妓女形像,具有极强的历史现实性。文章结构谨严,语言雅洁,描写细腻,是宋人传奇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创作背景

《李师师外传》产生于南宋。据时人张端义贵耳集》记载,当时即有一种《李师师小传》,不过后来失传。此作在明末清代复始见流传,最早记载见于清初钱曾读书敏求记》,后被收入《琳琅秘室丛书》。二十世纪初鲁迅在辑录《唐宋传奇集》时,经所考订列为宋代无名氏作品,现已为学术界所接受。关于此作的创作指导思想,论者一般都注意其在南北宋之际。

由于金兵入侵,民族矛盾及其剧烈,北宋亡国惨祸时时侵扰着南宋小朝廷上下,并在些士大夫心中激起了很大的波澜。反映在文坛上,就是晚唐五代十国以来的感伤颓废文风受到了冲击,传奇小说也从粉饰太平、醉生梦死的浮华形式中解放出来,注人了新鲜血液。一些经历了北宋亡国惨祸的中下层文人,都抛弃了寻章摘句的形式主义陋习,转向了现实主义方向,在他们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反映了民族斗争生活抒发了长期以来被淡忘了的爱国主义感情。《李师师外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作品原文

李师师者,汴京东二厢永庆坊染局匠王寅之女也。寅妻既产女而卒,寅以菽浆代乳乳之,得不死,在襁褓未尝啼。汴俗凡男女生,父母爱之,必为扌舍身佛寺。寅怜其女,乃为舍身宝光寺。女时方知孩笑。一老僧目之曰:“此何地,尔亦来耶?”女至是忽啼,僧为摩其顶,啼乃止。寅窃喜曰:“是女真佛弟子。”

为佛弟子者,俗呼为师,故名之曰师师。

师师方四岁,寅犯罪击狱死。师师无所归,有娼籍李姥者收养之。比长,色艺绝伦,遂名冠诸坊曲。宋徽宗皇帝即位,好事奢华,而蔡京章惇、王之徒,遂假绍述为名,劝帝复行青苗诸法,长安中粉饰为饶乐气象,市肆酒税,曰计万缗;金玉缯帛,充溢府库。于是童贯朱勔辈,复导以声色狗马宫室园之乐。凡海内奇花异石,搜采偏。筑离宫于汴城之北,名曰艮狱,帝般乐其中,久而厌之,更思微行为狭邪游。

内押班张迪者,帝所亲幸之寺人也,未宫时为长安客,往来诸坊曲,故与李姥善。为帝言陇西县氏色。艺双绝,帝艳心焉。翌曰,命迪出内府紫二匹,霞二端,瑟瑟珠二颗,白金,诡云大贾赵乙愿过庐一顾。姥利金币,培诺。

暮夜,帝易服,杂内侍四十馀人中,出东华门二里许,至镇安坊。镇安坊者,李姥所居之里也。帝麾止余人,独与迪翔步而入。堂户卑庳,姥出迎,分庭抗礼,慰问周至县。进以时果数种,中有香雪藕、水晶苹婆,而鲜枣大如卵,皆大官所未供者,帝为各尝一枚。姥复款洽良久,独未见师师出拜。帝延伫以待。

时迪已辞退,姥乃引帝至一小轩,几临窗,缥数。窗外新篁,参差弄影。帝翛然兀坐,意兴间适,独未见师师出侍。少顷,姥引帝到后堂,陈列鹿炙鸡酢鱼?羊签等肴,饭以香子喜米,帝为进一餐。姥侍旁款语移时,而师师终未出见。帝方疑异,而姥忽复请浴,帝辞之。姥至帝前耳语曰:“儿性好洁,勿。”

帝不得已,随姥至一小楼下温室中。浴竟,姥复引帝坐后堂,肴核水陆,杯盏新洁,劝帝欢饮,而师师终未一见。良久,姥才执烛引帝至房,帝帷而入。一灯荧然,亦绝无师师在,帝益异之。为徒倚几榻间又良久,见姥拥一姬姗姗而来,不施脂粉,衣绢素,无艳服。新浴方罢,娇艳如出水芙蓉。见帝意似不屑,貌殊倨不为礼。姥与帝耳语曰:“儿性颇愎,勿怪。”帝于灯下凝睇物色之,幽姿逸韵,闪烁惊眸。问其年不答,复强之,乃迁至于他所。姥复附帝耳曰:“儿性好静坐,唐突勿罪。”遂为下帷而出。师师乃起解玄绢褐袄衣轻绨,卷右袂,援壁间琴,隐几端坐。而鼓平沙落雁之曲,轻拢漫然,流韵淡远。帝不觉为之倾耳,遂忘倦。比曲三终,鸡唱矣。帝急披帷出,姥闻亦起,为进杏酥饮枣子糕诸点品。帝饮杏酥杯许,旋起去。内侍从行者皆潜候于外,即拥卫还宫。时大观三年八月十七曰事也。

姥语师师曰:“赵人礼意不薄,汝何落落乃尔。”师师怒曰:“彼贾奴耳,我何为者。”姥笑曰:“儿强项,可令御史里行。”已而长安人言藉藉,皆知驾幸陇西县氏。姥闻大恐,曰夕惟啼泣。泣谓师师曰:“是夷吾族矣。”师师曰:“无恐。上肯顾我,岂忍杀我。且畴昔之夜,幸不见逼。上意必怜我,惟是我所窃自悼者,实命不犹,流落下贱,使不洁之名,上累至尊,此则死有馀辜耳。若夫天威震怒,横被诛戮,事起佚游,上所深讳,必不至此,可无虑也。”次年正月,帝遣迪赐师师蛇跗琴者。蛇跗琴者,琴古而漆黦,则有纹如蛇之跗,盖大内珍藏宝器也。又赐白金五十两。

二月帝复微行如陇西氏。师师仍淡妆素服,俯伏门阶迎驾。帝喜,为执其手令起。帝见其堂户勿华厂,前所御处,皆以蟠龙锦绣覆其上。又小轩改造阁画栋朱栏都无幽趣。而李姥见帝至,亦匿避。宣至,则体颤不能起,无复向时调寒送暖情态,帝意不悦,为霁颜,以老娘呼之,谕以一家子无拘畏。姥拜谢,乃引帝至大楼。楼初成,师师伏地叩帝赐额。时楼前杏花盛放,帝为书“醉杏楼”三字赐之。少顷置酒,师师侍侧,姥匍匐传樽为帝寿。帝赐师师隅坐,命鼓所赐蛇?付琴,为弄《梅花三叠》。帝衔杯饮听,称善者再。然帝见所供肴馔,皆龙凤形,或镂或绘,悉如宫中式,因问之。知出自尚食房厨夫手,姥出金钱倩制者。

帝亦不,谕姥今后悉如前,无矜张显著。遂不终席,驾返。

帝尝御画院,出诗句赐诸画工,中式者岁间得一二。是年九月,以“金勤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名画一幅,赐陇西县氏,又赐藕丝灯、暖雪灯、芳以灯、大凤衔珠灯各十盏;鸬鹚杯、琥珀杯、琉璃杯、金偏提各十事;月团凤转蒙顶等茶百斤;杯托馓子银坛饼数盒;又赐黄白金各千两。时宫中已盛传其事。郑后闻而谏曰:“妓流下贱,不宜上接圣躬。且暮夜微行,亦恐事生测,愿皇帝自爱。”帝颔之。阅岁者,再不复出。然通问赏赐,未尝绝也。

宣和二年,帝复幸陇西氏,见悬所赐画于醉杏楼,观玩久之,忽回顾见师师戏语曰:“画中人乃呼之欲出孜孜不倦。”即曰,赐师师辟寒金钿、映月珠环、舞郁青镜、金香鼎,次曰,以赐师师端溪凤朱砚、李廷圭墨、玉管宣毫笔、剡溪绫纹纸,又赐李姥钱百千缗。迪私言于上曰:“帝幸陇西县,必易服夜行,故不能常继。今艮狱离宫东偏,有官地,袤延二三里,直接镇安坊。若于此处为潜道,帝驾往还珠便。”帝曰:“汝图之。”于是迪等疏言离宫宿卫人,向多露处,臣等愿出若干,于官地,营室数百楹,广筑围墙,以便宿卫。帝可其奏。于是羽林巡军等,布列至镇安坊止。而行人为之屏迹矣。

四年三月,帝始从潜道幸陇西,赐藏阄双陆等具,又赐片玉棋盘碧白二色玉棋子,画院宫房屋九折五花之,鳞文葫叶之席,湘竹绮帘五采珊瑚钩。是曰帝与师师双陆不胜,围棋又不胜,赐白金二千两。嗣后师师生辰,又赐珠钿金条脱各二事,玑一,锦数端,鹭毛缯翠羽缎百匹,白金千两。后又以灭辽庆贺,大州郡,加恩宫府,乃赐师师紫绡绢幕、五彩流苏、冰蚕神锦被、却尘锦褥,金千两,良酝则有桂露流霞香蜜等名,又赐李姥大府钱万缗计。前后赐金银钱缯帛器用食物等不下十万。

帝尝于宫中集宫眷等,宴坐。韦妃私问曰:“何物李家儿,皇帝悦之如此?”

帝曰:“无他。但令尔等百人改艳妆,服玄素,令此娃杂处其中,迥然自别,其一种幽姿逸韵,要在色容之外耳。”无何,帝禅位,自号为道君教主,退处太乙宫,佚游之兴,于是衰矣。师师语姥曰:“吾母子嘻嘻,不知祸之将及。”姥曰:“然则奈何?”师师曰:“汝第勿与知,唯我所欲。”是时金朝方启衅,河北省告急,师师乃集前后所赐金钱,呈牒开封市尹,愿入官助河北饷。复赂迪等代请于上皇,愿弃家为女冠。上皇许之,赐北郭慈云观居之。

未几,金人破汴。主帅闼懒索师师,云。云金主知其名,必欲生得之。乃索累曰不得,张邦昌为踪迹之,以献金营。师师骂曰:“吾以贱妓,蒙皇帝眷,宁一死无他志。若辈高爵厚禄,朝廷何负于汝,乃事事为斩灭宗社计,今又北面事丑虏,冀得一当为呈身之地,吾岂作若辈羔雁贽耶?”乃脱金簪自刺其喉,不死,折而吞之,乃死。道君帝在五国城,知师师死状,犹不自禁其涕泣泪澜也。

论曰:李师师以娼妓下流,猥蒙异数,所谓处非其据矣。然观其晚节,烈烈有侠士风,不可谓非庸中佼佼者也。道君奢侈无度,座召北辕之祸,宜哉。

白话译文

李师师是汴京永庆坊染技工匠王寅的女儿。王寅的妻子生下女儿就去世了,王寅用豆浆当奶水喂她,婴儿才没有死去。在婴儿时代,从来没听她哭过。开封市有个风俗,生了儿女,父母若是宠爱他们,一定要让他们在名义上出家,到佛寺去度过一个时期。王寅疼他的女儿,就把她送到宝光寺。她这时才会笑,一个老和尚看着她说:“这是什么地方?你到这来呀!”她突然哭了起来。和尚抚摸她的头顶,她才不哭。王寅暗暗高兴,说:“这女孩真有佛缘。”凡是佛门弟子,俗称为“师”,所以这女孩取名叫“师师”。师师四岁的时候,王寅犯罪,被拘捕入狱,竟死在狱中。师师没有人可以依靠,有一个娼妓李姥收养了她。等到师师长大,无论是姿色还是技艺,都很出色,没有人比得上她。因此在所有街坊的妓院中就属她最有名。

宋徽宗皇帝登上王位,喜欢奢侈豪华的生活,而蔡京、章淳、王黼这一帮人,就借着继承祖宗遗志为理由,劝徽宗重新推行“青苗法”等制度。京城里粉饰成一种富足欢乐的气象。集市店铺里的酒税每天约有上万贯。金银珠玉、绸缎布匹,国库里堆得满满的。于是童贯那批人又诱导皇帝,让他沉迷于声色犬马、宫室园林的玩乐。凡是国内的奇花异石,几乎都被搜罗来了。皇帝又在开封市城北边修建了一座离宫,名叫“华阳宫”,但是他在里面寻欢作乐,时间一长,也感到厌倦了,还想微服出宫去寻花问柳。皇帝有个贴身内侍名叫张迪,是皇帝信任宠爱的宦官。张迪没有受宫刑之前,是京城里的一个嫖客,常到各处妓院,所以和李姥很要好。他告诉皇帝说姓李的色艺双绝,皇帝就很心动。第二天,命令张迪从皇宫库藏中拿出紫茸两匹(八丈),霞两端(十二丈),瑟瑟珠两颗,白银二十镒(四百八十两),送给李姥,说是大商人赵乙,想来探望她。李姥贪图财物,高兴地答应下来。

入夜以后,皇帝换了衣服混杂在四十多个太监当中,到了镇安坊,镇安坊就是李姥所住的那个街区。皇帝挥手叫其他的人不要跟来,只跟张迪两人慢慢走进去。只见房屋矮小症简陋。李姥出来迎接,行了普通的礼节,还端出几种时鲜水果,有香雪藕、水晶丹凤眼等,其中鲜枣鸡蛋那么大。这些都是连大官们来时也不曾端出来过的。皇帝每样尝了一颗,李姥又殷勤地陪了好久,但就是没看到师师出来见客。皇帝一直等待着。这时张迪告辞退出,李姥这才引皇帝到一个小阁子里。窗边摆着书桌,架上有几卷古书,窗外几丛竹子,竹影错乱晃动。皇帝悠然独坐,心情很安详,只是不见师师出来陪客。一会儿,李姥领皇帝到后堂,只见桌上已摆好了烤鹿肉醉鸡生鱼片日式甜点羊羹等名菜,饭是香喜米做的,皇帝就吃了顿饭。饭后,李姥陪他聊天话家常,又过了好久,师师却始终没有出来相见。皇帝正感到疑惑,李姥忽然又请皇帝洗澡,皇帝推辞不想洗,李姥走到他跟前,在耳朵旁边说:“我这孩子爱干净,请您听她的。”皇帝不得已,只好跟着李姥到一座小楼下面的浴室洗澡。洗好后,李姥又领皇帝坐到后堂来。重新摆下一桌水果糕点和酒菜,劝皇帝畅饮,但李师师却始终没有出现。过了很久,李姥才举着蜡烛,领着皇帝到卧室。皇帝掀开门帘,走进房间,里面只有一盏灯放着微弱的光。也没有师师的踪迹。皇帝更加感到奇怪,在床前走来走去。又过了好久,才见李姥挽着一个年轻女子姗姗而来。女子化着淡妆,穿的是绢衣,没有什么艳丽的服饰,刚洗过澡,娇艳得像出水的莲花。看见宋徽宗,像是不屑一顾的样子,神态很高傲,也不行礼。李姥对徽宗耳语说:“这孩子喜欢静坐,冒犯您了,请不要见怪。”替他们放下门帘就出去了。这时师师离开座位,脱下黑绢短袄,换上绸衣,卷起右边袖子,取下墙上挂着的琴,靠着桌子,端端正正地坐好,弹起《平沙落雁》的曲子来。手指在弦上轻拢慢捻,弹出的声音韵味淡远,皇帝忍不住侧耳倾听,连疲倦都忘了。等到三遍弹完,鸡已经鸣过,天都要亮了。皇上赶忙掀开门帘走出去。李姥也赶忙为他献上杏酥露、枣子糕汤饼等点心,皇帝喝了一杯杏酥,立刻走了。太监都偷偷地等在外面,马上护卫着他回宫。这是大观三年八月十七日的事。

李姥私下对师师说:“姓赵的礼数不薄,你怎么对他这样冷淡?”师师恼怒地说:“他只是一个做生意的财奴罢了,我干嘛巴结他?”李姥笑着说:“你这么倔强,倒可以当见习的御史了。”不久京城里纷纷传说,都知道皇帝到李家去过了。李姥听了,非常恐慌,吓得一天到晚哭泣。她哭着对师师说:“如果是真的,就要灭我的族了。”师师说:“不用怕,皇上肯来看我,怎么忍心杀我?再说那天夜里,好在没有受到强迫,皇上心里一定很爱我。只是我暗自悲伤我的命运实在不好,流落到下贱行当来,以致污秽的名声连累天子。至于皇上会不会发怒把我们杀了,因为事情是开始于放荡的游乐,这是皇上极为忌讳不愿让人知道的,所以一定不会发展到那种地步,可以不必忧虑。”

第二年正月,徽宗派张迪送给李师师一张蛇腹琴。所谓蛇腹琴,是一种古老的琴,琴身上的漆已成了黄黑色,出现了像蛇腹下的横鳞一样的花纹,这是皇宫内珍藏的宝物。还赐给她白银五十两。

三月,皇帝又化装成平民到李家。师师淡妆素服,跪在门口迎接。皇帝很高兴,拉着她的手,叫她起来。看见李家的房屋大门忽然变得豪华宽敞。上次来时碰过的地方,都用蟠龙锦绣盖在上面。又见小阁子改造成了大阁子,雕梁画栋,那种幽雅的趣味都消失了。李姥见皇帝来了,也躲了起来。把她叫来,却浑身发抖站都站不住,再也没有上次那种嘘寒问暖的殷勤了。皇帝心里不高兴,但还是和颜悦色,称她“老娘”,告诉她本来是一家人,不用拘束害怕。李姥拜谢了,领皇帝到大楼里去。大楼是刚盖好的,师师跪在地上,请皇帝赐一幅匾额。当时楼前有杏花盛开,皇帝就写“醉杏楼”三个字赐给她。过一会摆上酒来,师师在旁边侍候,李姥替皇帝敬酒。皇帝让师师在桌子的旁边坐下,叫她弹奏赐给她的蛇腹琴,演奏《梅花三迭》一曲。皇帝一边喝酒一边欣赏,再三叫好。但是皇帝见到端上来的菜肴都有龙凤形状,有的是镂刻的,有的是画出来的,都跟皇宫里一模一样。皇上问是怎么回事,才知道这些都出自御厨房厨师之手,是李姥出钱请他们制作的。皇帝感到不愉快,告诉李姥今后都要像上一次一样,不用铺张。这顿饭没吃完,就回宫了。

宋徽宗曾经到画院中去,出诗句考各位画师,合格的每年有一两个人。这年九月,把用“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胡同”为题的一幅名画赏给李师师。又赐给她藕丝灯、暖雪灯、芳灯、火凤衔珠灯各十盏;杯、琥珀杯、琉璃盏、镂金偏提壶各十件;月团、凤团、蒙顶等茶叶一百斤;汤饼咸馓子、银饼等点心好几盒;还赐给她黄金、白银各千两。当时宫里已经盛传这件事情,郑皇后听说后,就进谏说:“娼妓之流的下贱人,不宜跟皇上龙体接近。而且夜晚私自出宫,也怕会出意外。但愿皇帝能自爱。”皇帝点头答应,一两年内,没有再去李家。但是对师师的问候赏赐,却一直没有中断。

宣和二年,皇帝又去李师师家,见到自己赐的画挂在醉杏楼中,观赏了好久。回头看见李师师,就开玩笑说:“画里的人怎么竟然被喊出来了?”当天又赐给李师师避寒金钿、映月珠环、舞鸾青镜、金香炉四样东西。第二天,又赐给师师端溪砚、凤嘴砚,李廷制的墨,玉管宣毫笔,剡溪绫纹纸。也赐给李姥十万贯铜钱

张迪私下对宋徽宗说:“皇帝去李家,一定要换衣服,又是夜里才去,所以不能常去。现在华阳宫离宫东边有一块地,有二三里长,一直到镇安坊。如果在这里修一条暗道,皇上来去就很方便了。”皇帝说:“这件事交给你办。”于是张迪等人正式上书说:“离宫的侍卫人员以前大都在露天里待着,我们愿意捐钱,在官地造上几百间房子,统统加盖围墙,以便侍卫休息和防守。”皇帝批准了他们的奏请。于是羽林军巡逻部队等人员,一直布防到镇安坊,过往行人就再也不能到这一带来了。

四月三日,皇帝开始从暗道到李师师家,赐给她藏阄、双陆等赌博的游戏用品,还赏赐了玉片棋盘、绿白两色玉棋子、画院的团扇、九折五花簟、鳞纹叶席、湘竹绮帘、五彩珊瑚钩。有天,皇帝与师师玩双陆,输了;下围棋,又输了,就赐给师师白银二千两。后来师师生日,又赐给师师珠钿、金手镯各两件,一箱子玑,几端毳锦,一百匹鹭毛缯和翠羽缎,一千两白银。后来皇帝又因为庆贺辽朝灭亡,大赏州郡,恩赐各地官府,也赐给师师紫绡绢幕、五彩流苏、冰蚕神锦被、却尘锦褥子以及麸金千两,还有桂露、流霞、香蜜等美酒。又赐给李姥皇室府库的一千万文钱。共计前后赏赐金银钱财、布料、用具物品、食物等,差不多有一亿文。

皇帝在宫中召集皇家眷属欢宴,韦妃悄悄问他:“李家女娃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让皇帝这么喜欢她?”皇帝说:“没有别的,只是让像你们这样的一百个人,去掉艳丽的装扮,穿上素色的衣服,叫这姑娘杂在里面,自然会显示出不同。她那一种优雅的姿态和潇洒的气度,不是有了美貌就能具备的。”

不久宋徽宗让位给儿子,自号“道君教主”,搬到太乙宫里去住,放纵游乐的念头,也就少了。师师对李姥说:“我们娘儿俩整天嘻嘻哈哈,还不清楚大祸就要临头了。”李姥说:“那么怎么办呢?”师师说:“你暂且不用管,让我来处理。”当时金朝正在宋边境进犯挑衅,河北禀报朝廷说形势危急,师师就把皇帝前前后后赏赐的金钱集中起来,上书给开封府尹,说愿意把这些钱上缴府库,以帮助河北省官兵添购装备军饷。又贿赂张迪等人替她请求老皇帝,说愿意出家为女道士。老皇帝准许了,还赐城北的慈云观给她住。没多久,金人攻破了开封市,金国主帅来寻找李师师,说:“金国皇帝知道她的名声,一定要得到她。”找了几天没有找到。张邦昌还帮着金人追查她的踪迹,把她抓住献给金兵。李师师痛骂他:“我是一个低贱的妓女,却承蒙皇帝垂顾,宁愿一死,也不屈服。你们这帮人,高官厚禄,朝廷哪里亏待你们,你们要想尽办法灭绝国家命脉?现在你们又向敌人称臣充当走狗,希望有机会作为进身的阶梯。我不会让你们当作礼品讨好敌人!”说完拔下头上的金簪猛刺自己的咽喉,但没有死,就把金簪折断吞了下去才死。宋徽宗被俘虏后关在五国城,听说师师死时的情况,忍不住泪如雨下。

作品赏析

思想主旨

《李师师外传》与其他宋代传奇相比,它不写历史故事而写当代的现实题材。它描写北宋来年社会黑暗,宋徽宗穷奢极欲,荒淫失政,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特别是塑造了一个向来被视为下贱却为抗击侵略者慷慨解囊,大义凛然的妓女形像,具有极强的历史现实性。

最后作者写李师师金朝启衅、河北告急之时,集道君所赐金钱,以助河北军饷,自己出家为女冠;金人破汴,索师师累日,“张邦昌等为踪迹之,以献金营”,她又义不受辱,骂贼自尽。小说有意借李师师之口斥责张邦昌一类颜事寇、卖国求荣的臣:“吾以贱妓蒙皇帝眷,宁一死无他志。若辈高爵厚禄,朝廷何负于汝,乃事事为斩灭宗社计!今又北面事丑虏,冀得一当,为呈身之地。吾岂作若辈羔雁贽耶?”从而揭示了小说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作者之所以要描写李师师这个人物,极力予以赞扬,正是要借此以形彼,批判那些媚颜事敌、不知廉耻的国贼贰臣,说他们连一个娼妓也不如。这就是作者塑造李师师这个人物的用意所在。对于宋徽宗,作者则着意写他“好事奢华”;大兴花石纲之役;三宫六苑,嫔妃如云,尚不满足,又私幸师师;为了行幸方便,竟然修筑潜道。作者竭力鞭笞,正是徽宗君臣的这些作为,把大片河山断送给了金朝,而且在作者看来,这也是南宋亡于蒙古族的原因。同时,宋徽宗与李师师的形象形成对比,以此彰显主题。

艺术特色

(1)人物塑造

作者在塑造李师师这个形象时,是按照故事的发展分成几个阶段逐步完成的。第一阶段,说明她童年时期已表现得跟一般人不一样;第二阶段,记宋徽宗化装成商人首次见李师师时的情景,表现她身价之高和趣味之雅;第三阶段,当她知道来的人是皇帝,并不惊慌,而是冷静分析,认为皇帝不会把她怎么样,表现了她的胆识;第四阶段,金朝入侵、徽宗退位时,她捐出徽宗所赠的财物用作军饷,进一步说明她的见识,同时也初步表现出她的爱国精神;最后一个阶段,在金朝和奸臣面前,她痛斥那些出卖国家也出卖了她的奸佞,慷慨牺牲,形象得到升华,充分表现出她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通过这种步步深入、层层展开的描写,一个完整而生动可爱的形象就立在我们面前了。

李师师的形象相反,宋徽宗的形象在作品中是受谴责的。在内部动乱不安,人民怨声载道,外部金人虎视眈,多次南侵的情况下,宋微宗竟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筑了艮岳,作为一国之君,整日不思朝政,私自去青楼寻欢作乐,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为了讨得李师师的欢心,滥赏钱物挥霍无度。其昏庸无道、寡廉鲜耻可见一斑。

(2)语言特征

《李师师外传》在语言艺术上有它的特色。它摒弃了同时代作品如《流红记》、《谭意哥传》、《王幼玉记》中滥用大量诗词的手法,不专注重形式上的绮丽,截取简介、两次交往、骂贼等最能表现主人公性格特征的几个片断来写,结构比较紧凑,不拖沓;遣词造句,不是寻章摘句的堆砌词藻,比较清新。而且通篇描写曲致细腻,辞藻华美典雅,构想雍容大度,都现出一种大家风范。

作品评价

清朝黄廷鉴评:“文书雅洁,不类小说家言。”(《琳琅秘室丛书》跋)

相较于唐传奇,人们普遍认为宋传奇的成就不高,因为大多数的宋传奇是模仿唐传奇风格的因袭之作,而且写的内容也比较陈旧,多是对前代故事的简单机械的敷衍。但是,历代研究者基本赞同《李师师外传》是宋人记载本朝事迹的一篇佳作,不仅因为它逐渐偏离因袭唐人传奇风格的创作之路,更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灭亡前后的社会现实,满腔热情地塑造了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女性形象。

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李师师外传》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作品开头就申明赵估荒淫是由奸臣蔡京童贯等人蒙蔽引起的,具体主意又是内押班张迪出的,这就多少为这个昏君开脱了罪责。作品对李师师和赵倍关系的态度也比较暧昧,过分突出了女主人公情感深处对帝王宠幸的知遇之恩,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这一人物的思想境界,作者又将王安石青苗法硬和蔡京等人拉扯上,表现了对这个问题的错误看法,也削弱了这个作品的思想意义。在艺术上还没有完全摆脱时代文风的影响,过分地追求“雅洁”也导致不好的后果,如写作较为平直,缺乏细腻的生活情节刻划等等。但从整个作品看来,这些缺点都是次要的,并不能掩盖整个作品的现实主义光辉。

其它

小说中的李师师实有其人,在宋人其他笔记中也有记载。张邦基的《墨庄漫录》、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周密的《浩然斋雅谈》董瓮天的《瓮天脞语》、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靖康要录》、元人的《大宋宣和遗事》等笔记、史乘中都有,尔后又写入《水浒传\u003e、\u003c水浒后传\u003e、《续金瓶梅\u003e等小说中,叙述各有侧重。

但除《宣和遗事》、《水浒传》等通俗小说外,各书记载均很简略,也每有抵处,或褒或贬,借以抒怀写意,总倾向似是贬多褒少。

作者简介

作者已经不可考。鲁迅辑录的《唐宋传奇集》中,把它列入宋人作品。自鲁迅开始,学者们多以为系南宋人所作,但也有人认为是由宋入元的遗民所作。

参考资料

..2024-01-04

..2024-01-04

..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