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毛鸭脚木(拉丁学名:Heptapleurum minutistellatum;别名:微星毛鸭母树、小星鹅掌柴、鸭麻木)是五加科鹅掌柴属的植物,是中国特有植物。其分布于中国的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和福建。其生于山地密林或疏林中,海拔1000-1800米。
星毛鸭脚木高2-6米;当年生的小枝粗壮,密生黄棕色星状绒毛,不久毛即脱净;髓白色,薄片状。小枝密被黄褐色星状绒毛。小叶7-15,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8厘米,全缘,下面密被灰色星状毛,后渐脱落,侧脉8-12对;花序长达40厘米,初密被黄褐色星状绒毛,后脱落,伞形花序径约2厘米,花序梗长1-3厘米;花梗长4-6毫米。花期9月,果期10月。星毛鸭脚木IUCN濒危等级为LC。
星毛鸭脚木味辛、苦,性温。其具有发散风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其主治风寒感冒,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痛,脘腹胀痛,跌打肿痛,骨折,劳伤疼痛。
形态特征
株
星毛鸭脚木高2-6米;当年生的小枝粗壮,密生黄棕色星状绒毛,不久毛即脱净;髓白色,薄片状。
小叶7-15,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8厘米,全缘,下面密被灰色星状毛,后渐脱落,侧脉8-12对;叶柄长12-45厘米,小叶柄长1-7厘米。
花
花序长达40厘米,初密被黄褐色星状绒毛,后脱落,伞形花序径约2厘米,花序梗长1-3厘米;花梗长4-6毫米;萼筒密被星状毛,具5齿;花瓣无毛;子房5室,花柱柱状,长1毫米。
果
果球形,径约4毫米,具5棱,宿存花柱长约2毫米。
物种分布
星毛鸭脚木广布于中国的云南省、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江西省(上犹县、龙南市)和福建省(南靖县),生于山地密林或疏林中,海拔1000-1800米。
生活习性
星毛鸭脚木花期9月,果期10月。
药用价值
药性
星毛鸭脚木味辛、苦,性温。
功能与主治
星毛鸭脚木具有发散风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其主治风寒感冒,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痛,脘腹胀痛,跌打肿痛,骨折,劳伤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保护现状
星毛鸭脚木IUCN濒危等级为LC。
物种对比
星毛鸭脚木与同属白背鹅掌柴Heptapleurum hypoleuca相似,但本种小叶较多,通常7个以上,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伞形花序直径较小。小叶片幼时下面被星状绒毛或星状短柔毛,成长后有时变稀至无毛,白背鹅掌柴小叶片下无毛,花瓣有毛。
参考资料
星毛鸭脚木.植物智.2024-12-03
Heptapleurum minutistellatum(Merr. ex H. L. Li)Y. F. Deng.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12-04
Schefflera minutistellata Merr. ex H. L. Li——保护等级.植物智.2024-12-03
星毛鸭脚木.中国生物志库.2024-12-04
星毛鸭脚木.植物智.2024-12-03
星毛鸭脚木.生物2000官网.2024-12-03
Schefflera minutistellata.中国植物志.2024-12-05
Schefflera.植物智.202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