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白背鹅掌柴

白背鹅掌柴(学名:Schefflera hypoleuca)是五加科鹅掌柴属的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东南部和南部,以及印度和缅甸等地。该植物具有毒性,生长于海拔1,3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密林中。在中国,五加科植物分布几乎全国,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南地区,约有22属160余种。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白背鹅掌柴是一种小乔木,高5-10米。叶有7小叶;叶柄细长,长约30厘米,无毛;小叶片革质,卵形或长圆形,长12-20厘米,宽4-11厘米,中央的较大,两侧的较小,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上面无毛,下面粉绿色,有时疏生星状绒毛,边缘全缘或有锯齿或分裂,侧脉8-12对,上面明显,下面微隆起,网脉略明显;小叶柄长1-8厘米,中央的较长,两侧的较短。复总状花序顶生,长30-40厘米,下部的分枝通常成复花序,有星状绒毛或无毛;伞形花序直径3-3.5厘米,有花多数;总花梗长2.5厘米,和花梗均有绒毛;小苞片三角形,长2-3毫米;花梗长0.8-1.4厘米;萼密生星状绒毛,边缘有5小齿;花瓣5,长2-3毫米,外面疏生星状绒毛;雄蕊5,花丝长3毫米;子房5室,花柱合生成柱状,柱头明显,花盘扁平。花期1月。

分布范围

白背鹅掌柴产于云南省麻栗坡县),在印度和缅甸也有分布。

物种特点

本种主要特点在于小叶柄极不等长,小叶片长圆形,背面通常无毛而呈粉绿色。

中药属性

白背鹅掌柴:为五加科植物白背鹅掌柴Schefflerahypoleuca的树皮。外表面灰棕色,具细纹及灰白色栓皮和棕色点状皮孑L。内表面棕黑色,具细纵纹,较平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形,中间有一列白色点状纤维束,气微,味苦。

根、茎、树皮、叶(大泡通):苫、涩,微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通便。

毒性

白背鹅掌柴具有毒性。小鼠腹腔注射皮的甲醇提取物1000mg/kg,出现四肢无力、行走困难,部分死亡;注射三氯甲烷提取物600mg/kg,部分死亡。

异名

Schefflera hypoleuca (Kurz) Harms var. hypochlorum Dunn ex Feng et Y. R. Li

参考资料

白背鹅掌柴.植物智.2024-08-19

白背鹅掌柴 .植物智.2024-08-19

白背鹅掌柴(物种分布).植物智.2024-08-19

中药鉴别大全.读书网.2024-08-19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科学文库.2024-08-19

白背鹅掌柴.中国生物智库 植物.2024-08-19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