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下的人生》(原名《伊克萨努尔》,Kaqchikel语意为“火山”)是由杰罗·布斯塔曼特编剧并执导的剧情,这是他的导演处女作。该片于2015年10月15日在荷兰上映,并在第6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中放映,赢得了阿尔弗雷德·鲍尔奖。影片被选为第88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危地马拉参赛作品,但未获提名。影片讲述了一名17岁少女玛里亚的故事,她一直向往着“火山另一边的世界”,并试图掌握自己的命运,却最终无力逃出命运的枷锁。
剧情简介
《火山下的人生》的故事设定在危地马拉火山脚下的一个村庄,主角玛里亚(玛利亚·梅赛德斯·科洛伊饰)是一个17岁的少女和她的父母在那里种植咖啡。村民们信奉天主教和传统的玛雅宗教,崇拜基督教雅威的同时也向他们认为生活在火山内部的女神献祭。玛里亚从未离开过火山,她的世界就是这个村庄,但她想逃出这个封闭落后的地方。她被安排与种植园的领班伊格纳西奥包办婚姻,却与一个想移民到美国的年轻人佩佩有染。佩佩向玛里亚描述美国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承诺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享受着在危地马拉难以想象的富裕生活。玛里亚在生完孩子之后,做出了一个重要选择,她要去感受现代社会的生活状态,但当她真的迈出这一步时,难以想像的困难又排山倒海的压了过来。
角色介绍
电影制作
导演布斯塔曼特本人成长于危地马拉火山脚下,他回到家乡,近距离观察当地人的生活状况,以此为背景拍摄了《火山下的人生》。
布斯塔曼特拍摄该片的初衷是想展现危地马拉高地这些与世隔绝的玛雅村庄给世人:那里的农民深居火山腹地,与外界现代化文明无论在语言或是文化上都无法沟通;他们贫穷,每天必须忙于农作来维持生计,生活的艰难让当地农民把信仰交托于火山与大地;当地教育资源匮乏,女孩们只有寻求嫁给好人家来给家庭带来生活的希望。他在巴黎的一所电影学校学习时用法语写了剧本,然后在回到危地马拉后将其翻译成西班牙语,最后再翻译成卡奇克尔语。布斯塔曼特表示,他想拍一部卡奇克尔语的电影,因为在危地马拉,卡奇克尔语被视为“美洲原住民的语言”,地位较低。大部分演员都是非专业演员,从街头戏剧老手中招募。布斯塔曼特表示,他选择专注于他的女性角色,因为“在危地马拉,我们忽视了女性的力量”。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获奖记录
影片发行
上映日期
影片评价
该片用很大的篇幅描写了危地马拉高地玛雅民族的日常生活:喂养牲畜,在火山上祭拜神明,上山砍柴,摘咖啡,烤玉米饼……为了把这些生活琐事杂进该片里,不得不牺牲了故事发展的正常节奏,这使得该片拖沓缓慢,在最后半个小时的时间才进入戏剧性的高潮,并在交代不明中草草收场。显然,导演急于想要让世人了解危地马拉玛雅地区的风俗民情。不过,一旦剧情的戏剧性和表演跟不上,单纯的日常画面很容易走样成纪录片式的流水账模式。虽然说该片主要是讲述玛里亚的故事,但母亲的角色却是全片最触动人心的,也最直接地表现出了那个偏远地区玛雅民族女性宽厚温润的大地母亲形象。(腾讯控股娱乐评)
摄影师路易斯·阿曼多·阿特加充满胶片质感的画面赋予了该片稳重、古典的气质。声效方面,农场噪音、原住民音乐和始终不绝于耳的岩浆低沉的流动声,形成了有机的声音背景。(搜狐评)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火山下的人生》.搜狐.201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