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荣,男,汉族,1954年出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在进化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尤其专注于动物与植物间的协同进化研究。此外,他还因在中华冬虫夏草图培植方面的贡献而被誉为“中国冬虫夏草之父”。杨大荣教授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担任首席研究员和“协同进化研究”学科负责人。
教育经历
1972年至1973年间,杨大荣在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下乡接受教育。随后,1974年至1977年期间,他就读于中山大学生物系昆虫学专业。
工作经历
自1977年起,杨大荣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至研究员。在此期间,他对农业病害虫、经济作物病虫害、生物资源以及药用和工业用昆虫资源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他曾多次主持并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研究项目、云南省重点研究项目等。2000年后,杨大荣转至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继续其在“物种相互作用与重要物种协同进化关系”领域的研究。
研究方向
杨大荣的研究兴趣广泛,涵盖动物界、生态学、昆虫学和中药学等多个领域。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进化生态学,特别是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同进化;资源昆虫学,涉及生物学、生态学、种群与多样性等方面;以及中华冬虫夏草图的培植。
学术兼职
杨大荣教授在学术界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是多个学术组织的成员或领导,如中国昆虫学会理事、云南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会员、云南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会员、云南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发明家协会会员、中国动物学会会员、中国青年科学技术协会会员以及云南昆明地区专家委员会成员。
课题项目
杨大荣教授主持和参与了众多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基金等。这些项目的主题涵盖了榕树与榕小蜂的繁殖机理、榕树化学生态学研究、榕树与榕小蜂种质资源保护对策等多个方面。
奖励情况
杨大荣教授因其在科研领域的贡献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包括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他还曾荣获中国第二届周尧昆虫分类奖,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荣誉称号和奖励
杨大荣教授在其职业生涯中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和奖励,包括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中国青年科技奖等。他还曾在1991年获得云南省青年联合会颁发的“为‘七、五’建设出成果作贡献竞赛奖”。
主要学术论文
杨大荣教授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覆盖了昆虫学、生态学、植物学等多个领域。他的论文发表在《Symbiosis》《Ecological Entomology》《Acta Botanica Sinica》等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上。
专著
杨大荣教授还撰写了多部专著,如《冬虫夏草》《中国昆虫资源利用和产业化》等,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社会评价
杨大荣教授以其在虫草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被评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1985年的先进工作者和1987年的文明职工。他所在的团队也在1986年和198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集体。
参考资料
杨大荣.中国科技创新网.2024-11-20
杨大荣. X-MOL.2024-11-20
杨大荣.aminer.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