黠戛斯
黠戛斯(突厥语:Qïrqïz,Kirγiz),是唐朝生活在今叶尼塞河流域的北方民族。戛斯地处回纥汗国西北三千里,约当今叶尼塞河上游。汉作鬲昆,又作隔昆,或坚昆;南北朝至隋作护骨,或结骨、契骨、纥骨;8世纪中叶鄂尔浑突厥文碑作Qïrqïz,唐朝通用的汉译名是黠戛斯,或纥拖斯。黠戛斯族源中包含一部分汉族及丁零血统。在人口变迁的历史过程中,黠戛斯的语言发生了重大变异,原属印欧系的塞语被丁零人所操的西支阿尔泰语所取代,黠戛斯便成为了操突厥语的民族之一。
黠戛斯人赤发皙面,也有黑发之人,传说为汉代李陵之后。黠戛斯人服饰是富贵之人穿貂皮、戴帽子,君长阿热(黠戛斯的首领或君主)是冬天戴貂帽,夏天戴金扣帽,阿热以下的贵族们则戴白毡帽。黠戛斯人主要从事游牧,兼营渔猎,也有少量的农业。黠戛斯人擅长冶金术,信仰萨满教,称为“甘”。15世纪以后,黠戛斯人被准噶尔汗国人驱逐出七河流域(巴尔喀什湖以东,伊犁河等七条河流流程区域),迁到中亚费尔干纳一带。18世纪中叶,清朝清统一准噶尔之战,部分黠戛斯人返回七河流域故居。
历史
公元前99年,大刘彻派李广利李广利率三万铁骑出征匈奴。两军在天山相遇,随即摆开战场。为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骑都尉李陵主动请缨,要求领五千步卒从居延海以北深入敌境,开辟第二战场,牵制匈奴军队。李陵部队行军一个月后,与匈奴单于率领的八万骑兵在浚稽山展开激战,十天共斩杀匈奴骑五万余人。最后因李陵寡不敌众,矢尽粮绝,李陵被俘投降,投降匈奴后,与他不和的公孙敖有一次出征匈奴无功而返,便诬陷李陵传授兵法给匈奴单于,并准备侵犯汉朝。刘彻一听勃然大怒,下令将李陵一家灭门。直到后来汉朝遣使匈奴时,才弄清楚教兵法给匈奴的并非李陵,而是另一位降将李绪。灭门之痛,使李陵决意留在匈奴。单于对李陵十分器重,不仅把女儿嫁给了他,还封他为右校王。李陵在匈奴生活了二十余年,于公元前74年病故。星移斗转,华夏人历史的车轮驶入了唐朝。公元648年,一支来自唐朝西北数千里、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地区的黠戛斯朝贡团,在其酋长失钵屈阿栈率领下,抵达了唐朝首都长安。黠戛斯酋长一行受到了李世民的热情款待。宴会上,酋长开怀畅饮,请求归属唐朝。唐太宗当即同意在黠戛斯辖地设立坚昆都督府,隶属燕然都护府,封黠戛斯酋长俟利发为左屯卫大将军、坚昆都督。此后百余年,黠戛斯一直同唐朝保持着友好关系。公元708年黠戛斯遣使访唐时,李显旧话重提:“尔国与我同宗,非它蕃比。”使者感动得连连顿首。事实上,黠戛斯还是唐朝最为信任的蕃邦,多次参加唐朝打击后突厥汗国的 军事 行动。李隆基曾在《征突厥制》诏书中称赞黠戛斯军队“弧矢之利,所向无前”。突厥势力称霸漠北草原时,与黠戛斯人冲突不断。突厥势力灭亡后,回纥人成了漠北草原的雄主,黠戛斯人又长期与回纥人对抗。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回纥人出兵助唐平乱。黠戛斯人趁回纥人后方空虚,发兵攻打回纥人。公元758年,回纥汗国人从唐撤军后,集中兵力突袭黠戛斯人。黠戛斯人惨败,“自是不能通中国”。不过,黠戛斯人并没有从此没落,而是励精图治,致力于民族复兴。公元840年,黠戛斯人终于迎来了翻身的机会。当时回鹘人发生内乱,黠戛斯人趁机出兵,一举消灭了回鹘汗国,成为漠北草原上的新雄主。重新崛起的黠戛斯人很快又恢复了同唐朝的藩属关系。公元843年二月,黠戛斯使者注吾合素来到长安,请求册封可汗。三月,李炎任命太仆卿赵蕃为安抚黠戛斯使,携带《赐黠戛斯可汗书》出使黠戛斯。这封国书据说是由宰相李德裕起草的。公元845年,唐朝拟遣使册封黠戛斯可汗为“宗英雄武诚明可汗”,后因唐武宗驾崩未能成行。公元847年,李忱册封黠戛斯可汗为“英武诚明可汗”。
世系
黠戛斯[xiá jiá sī][阿热氏](648-863)
居民考证
生存状态
黠戛斯人赤发皙面;也有黑发之人。主要从事游牧,兼营渔猎,也有少量的农业。信仰萨满教,称为“甘”。使用类似北欧的突厥文字母拼写的文字,这种文字一直流传到其东南邻族突厥人与回纥人。已有贫富分化,出现了阶级的对立,但仍保持着相当浓厚的原始社会的残余。
史料记载
黠戛斯在契丹兴起并据有漠北时,称辖戛斯,辽朝在其地设有辖戛斯大王府。宋代称之为黠戛司,但对其情况却不甚了了。金代称之为纥里迄斯,蒙古人称之为吉利吉斯,清代随着准噶尔人的叫法称之为布鲁特。阿拉伯文﹑波斯文史料也有关于他们的记载。
迁徙与定居
关于黠戛斯人从叶尼塞河流域南迁到天山地区的过程,现仍无准确详实的叙述。大致说来,西辽的西迁和13世纪蒙古族的西侵都影响到黠戛斯,促成部分黠戛斯人南迁。15世纪以后,黠戛斯人被准噶尔汗国人驱逐出七河流域(巴尔喀什湖以东,伊犁河等七条河流流程区域),迁到苏联中亚费尔干纳一带。不过原黠戛斯地区仍然有大量黠戛斯人生活。18世纪中叶,清朝清统一准噶尔之战,部分黠戛斯人返回七河流域故居。黠戛斯人是今柯尔克孜族(吉尔吉斯人)的先民。
史书记载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下列传第一百四十二下:
黠戛斯,古坚昆国也。地当伊吾之西,焉耆北,白山之旁。或曰居勿,曰结骨。其种杂丁零,乃匈奴西鄙也。匈奴封汉降将李陵为右贤王,卫律为丁零王。后郅支去特若尸逐就单于破坚昆,于时东距单于廷七千里,南车师五千里,支留都之。故后世得其地者讹为结骨,稍号纥骨,亦曰纥扢斯云。众数十万,胜兵八万,直回纥西北三千里,南依贪漫山。地夏沮,冬积雪。人皆长大,赤发、析面、绿瞳,以黑发为不祥。黑瞳者,必曰陵苗裔也。男少女多,以环贯耳,俗伉,男子有男其手,女已嫁黥项。杂居多淫佚。
谓立春为茂师哀,以三哀为一时,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气多寒,虽黄河亦半冰。稼有禾、粟、大小麦、稞麦,步硙以为面糜。以三月种,九月获,以饭,以酿酒,而无果蔬。畜,马至壮大,以善斗者为头马,有橐它、牛、羊,牛为多,富农至数千。其兽有普氏野马、骨咄、黄羊、、鹿、黑尾,黑尾者似獐,尾大而黑。鱼,有蔑者长七八尺,莫痕者无骨,口出颐下。鸟,雁、鹜、乌鹊、鹰、。木,松、桦、榆、柳、蒲。松高者仰射不能及颠,而桦尤多。有金、铁、锡,每雨,俗必得铁,号迦沙,为兵绝犀利,常以输突厥。其战有弓矢、旗帜,其骑士析木为盾,蔽股足,又以圆盾傅肩,而捍矢刃。其君曰“阿热”,遂姓阿热氏,建一,下皆尚赤,余以部落为之号。服贵貂、,阿热冬帽貂,夏帽金扣,锐顶而卷末,诸下皆帽白毡,喜佩刀砺,贱者衣皮不帽,女衣毼、锦、、绫,盖安西、北庭、大食所贸售也。阿热驻牙青山,周栅代垣,联毡为帐,号“密的支”,它首领居小帐。凡调兵,诸部役属者悉行。内紫貂、青鼠为赋。其官,宰相、都督、职使、长史、将军、达干六等。宰相七,都督三、职使十,皆典兵;长史十五,将军、达干无员。诸部食肉及马酪,惟阿热设饼饵。乐有笛、鼓、笙、、盘铃。戏有弄驼、师子、马伎、绳伎。祠神惟主水草,祭无时,呼巫为“甘”。昏嫁纳羊马以聘,富者或百千计。丧不面,三环尸哭,乃火之,收其骨,岁而乃墓,然后器泣有节。冬处室,木皮为覆。其文字言语,与回鹘正同。法最严,临阵桡、奉使不称、妄议国若盗者皆断首;子为盗,以首着父颈,非死不脱。
阿热牙至回鹘牙所,橐它四十日行。使者道出天德右二百里许抵西受降城,北三百里许至?鹈泉,泉西北至回鹘牙千五百里许,而有东、西二道,泉之北,东道也。回鹘牙北六百里得仙娥河,河东北曰雪山,地多水泉。青山之东,有水曰剑河,偶艇以度,水悉东北流,经其国,合而北入于海。东至木马突厥三部落,曰都播、弥列、哥饿支,其酋长皆为颉斤。桦皮覆室,多善马,俗乘木马驰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辄百步,势迅激。夜钞盗,昼伏匿,坚昆之人得以役属之。
坚昆,本强国也,地与突厥等,突厥以女妻其酋豪,东至骨利干,南吐蕃,西南葛逻禄。始隶薛延陀,延陀以颉利发一人监国。其酋长三人,曰讫悉辈,曰居沙波辈,曰阿米辈,共治其国,未始与中国通。贞观二十二年,闻铁勒等已入臣,即遣使者献方物,其酋长俟利发失钵屈阿栈身入朝,李世民劳享之,谓群臣曰:“往渭桥斩三突厥,自谓功多,今俟利发在席,更觉过之。”俟利发酒酣,奏愿得持笏,帝以其地为坚昆府,拜俟利发左屯卫大将军,即为都督,隶燕然都护。高宗世,再来朝。景龙中,献方物,中宗引使者劳之曰:“而国与我同宗,非它蕃比。”属以酒,使者顿首。李隆基世,四朝献。乾元中,为回纥所破,自是不能通中国。后狄语讹为黠戛斯,盖回鹘谓之,
若曰黄赤面云,又讹为戛戛斯。然常与大食、吐蕃、葛禄相依杖,吐蕃之往来者畏回鹘剽钞,必住葛禄,以待黠戛斯护送。大食有重锦,其载二十橐它乃胜,既不可兼负,故裁为二十匹,每三岁一饷黠戛斯。而回鹘授其君长阿热官为“毗伽顿颉斤”。
回鹘稍衰,阿热即自称可汗。其母,突骑施女也,为母可敦;妻葛禄叶护女,为可敦。回鹘遣宰相伐之,不胜,挐斗二十年不解。阿热恃胜,乃肆曰:“尔运尽矣!我将收尔金帐,于尔帐前驰我马,植我旗,尔能抗,亟来,即不能,当疾去。”回鹘不能讨,其将句录莫贺导阿热破杀回鹘可汗,诸特勒皆溃。阿热身自将,焚其牙及公主所庐金帐者,回鹘可汗常坐也。乃悉收其宝,并得太和公主,遂徙牙牢山之南。牢山亦曰赌满,距回鹘旧牙度马行十五日。阿热以公主唐贵女,遣使者卫送公主还朝,为回鹘乌介可汗邀取之,并杀使者。会昌中,阿热以使者见杀,无以通于朝,复遣注吾合素上书言状。注吾,虏姓也;合,言猛;素者,左也,谓武猛善左射者。行三岁至京师,武宗大悦,班渤海国使者上,以其处穷远,能脩职贡,命太仆卿赵蕃持节临慰其国,诏宰相即鸿胪寺见使者,使译官考山川国风。宰相德裕上言:“贞观时,远国皆来,中书侍郎颜师古请如周史臣集四夷朝事为《王会篇》。今黠戛斯大通中国,宜为《王会图》以示后世。”有诏以鸿胪所得缋著之。又诏阿热著宗正属籍。
是时,乌介可汗余众托黑车子,阿热愿乘秋马肥击取之,表天子请师。帝令给事中刘蒙为巡边使,朝廷亦以河、陇四镇十八州久沦戎狄,幸回鹘破弱,吐蕃乱,相残啮,可乘其衰。乃以右散骑常侍李拭使黠戛斯,册君长为宗英雄武诚明可汗。未行,而武宗崩。宣宗嗣位,欲如先帝意,或谓黠戛斯小种,不足与唐抗,诏宰相与台省四品以上官议,皆曰:“回鹘盛时有册号,今幸衰亡,又加黠戛斯,后且生患。”乃止。至大中元年,卒诏鸿胪卿李业持节册黠戛斯为英武诚明可汗。逮咸通间,三来朝。然卒不能取回鹘。后之朝聘册命,史臣失传。
参考资料
填补北方民族史研究空白.光明网.2024-04-03
黠戛斯.《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4-03
黠戛斯人:叶尼塞河流域文明的开创者.西北在线.2024-04-03
黠戛斯人:叶尼塞河流域文明的开创者.中国教育新闻网.202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