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战争风云(套装共4册)》是一部直逼底蕴、还原历史本真的历史巨著;一部透视精深、再现人物群像的文学鸿篇。
内容简介
这是一项尽展远东大抗战深远真相的浩大工程。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吞吐大荒的气势和浮雕般的力度,纵横开阖,将二战时期远东战场自1927年6月至1945年9月的全部历史熔于一炉,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百多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如蒋介石、富兰克林·罗斯福、毛泽东、周恩来、约瑟夫·斯大林、切斯特·尼米兹、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约瑟夫·史迪威、宋美龄、天皇氏昭和天皇、东条英机、山本五十六、冈村宁次等远东战场的高层决策人物。本书同时勾画出一系列不见经传的中下层抗战英雄,如:第一个牺牲在中国战场的美国军队飞行员罗伯特。肖特,至死不与日本人合作的菲律宾大法官何塞。桑托斯,马来亚抗日英雄卡蒂素母女,印度尼西亚抗日英雄苏比里耶迪,牺牲在日本冲绳登陆战场的美军中将巴克纳尔等,以及中国国共两党方面诸多高级将领及下级军官如张自忠、李宗仁、薛岳、姚子青、彭德怀、林彪、左权、赵一曼等。
图书目录
《远东战争风云(第一卷)》目录:
序一世界眼光中国气派
序二让信任取代猜疑,用理解驳倒谎言,以真爱驱逐恐惧
序篇
(1927年4月13日至1931年9月18日)
第一章1927年4月13日至1928年5月11日
一日本枢密院“地震”/2
二蒋介石定都南京/7
四南昌起义/20
五蒋介石日本之旅/25
六“济南惨案”/30
第二章1928年5月22日至1930年11月14日
一毛泽东立足井冈山/37
二裕仁即位天皇氏盛典/43
四日军“北满参谋旅行”/55
五毛泽东初遭劫难/60
六“三羽鸟”立志腾空/65
七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主力入关/71
八东条英机初露锋芒/76
九滨口雄幸首相遇刺/83
第三章1930年12月9日至1931年9月18日
一蒋介石“剿匪”出师不利/89
二军部“五课长会议”/95
三张学良电报告急/99
四本庄繁到职/105
五东北军不知所措/110
六绝密信来自沈阳市/115
七本庄繁战地视察/119
八九一八事变/124
上部 祸起东京
(1931年9月19日至1933年11月22日)
第四章1931年9月19日至1931年11月7日
一“重申‘攘外必先安内”’/132
二天皇御批向满洲增兵/139
三约瑟夫·斯大林关注“九一八事变”/147
四毛泽东扼守兴国/152
五求助“国联”/156
六马占山奋起抗战/169
第五章1931年11月18 日至1932年1月23 日
一溥仪蠢蠢欲动/174
二邓铁梅收复凤城/179
三毛泽东再遭劫难/183
四西湖澄庐密谈/189
五“国联”调查团成立/194
六挑起上海市事端/198
七危机直逼上海/205
第六章1932年1月28日至1932年4月29日
一十九路军誓师卫国/211
二“一—二八”上海战场初录/216
三天皇直接任命军令部长/221
四十九路军死守待援/226
五“不许增援十九路军”/232
六斯诺眼中的中日战争/238
七陈嘉庚组织募捐/244
八敦请毛泽东下山/257
九溥仪就任“满洲国”执政/261
十鲁迅公园大爆炸/266
第七章1932年5月15 日至1933年1月3日
一“血盟团”杀害犬养毅/279
二《上海停战协议》/284
三冈村宁次满洲赴任/288
四马占山再举义旗/293
五张学良自责请辞/298
六日本承认“满洲国”/303
七“平顶山惨案”/307
八榆关之战/312
第八章1933年2月l7 日至1933年5月26日
一冈村宁次部署攻占热河/324
二蒋介石秘会张学良/329
三周恩来亲临火线/335
四天皇破例召见冈村宁次/340
五伊田助男殉难/344
六迎接“国联”调查团/349
第九章1933年5月19日至1933年11月22日
二蒋介石南昌训政/369
三吉鸿昌收复多伦县/375
五冯玉祥伤心别离/384
六新版绝密《对华方策》/388
七“福建事变”/393
下部步步进逼
《远东战争风云(第二卷)》目录:
上部 新的长城汽车
(1937年7月8日至1938年10月22日)
第一章1937年7月8日至1937年8月14日
一秦德纯毅然决断/2
二军部决定大举增兵/8
三中共中央发出《通电》/13
四天皇加盖扩大战争玉玺/17
五蒋介石疾呼全面抗战/22
六东条英机急不可耐/29
七张治中再赴上海前线/34
八蒋介石勒令除奸/40
九淞沪会战保卫战初起/46
十笕桥空战/53
第二章1937年9月18 日至1937年10月20日
一张学良被囚溪口/59
二裕仁批准扩充“上海派遣军”/63
三公布《国共合作宣言》/69
四平型关大捷/74
五冯玉祥召开新闻发布会/82
六南洋捐献高潮再起/86
七裕仁骑虎难下/101
第三章1937年10月28日至1937年11月22日
一四行仓库激战/107
二阳明堡奇袭/113
三“低调俱乐部”/117
四坂垣兵败忻口/120
五富兰克林·罗斯福“炉边谈话”/125
六周恩来在太原/132
八松井石根武运亨通/145
九蒋介石朝令夕改/151
十布鲁塞尔调停失败/155
第四章1937年11月24日至1937年12月16日
一昭和天皇批准设立“大本营”/159
二杨虎城海外回归/162
三“死守南京”/167
四毛泽东力驳王明/173
五唐生智组织南京仓皇撤退/178
六蒋介石心自问/183
七南京大屠杀:“解除军纪三天”/189
八松井石根进驻南京/194
第五章1938年1月8日至1938年4月7日
一李宗仁战前部署/201
二“帕奈”号余波/205
三((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政府声明》/209
四蒋介石确立“战时体制”/215
五台儿庄区大血战/219
六太行山区游击大战/227
七大本营下令合围徐州市/233
第六章1938年4月16日至1938年6月10日
一刘伯承指挥长乐伏击战/239
三毛泽东“鲁艺”讲学/249
四张自忠徐州突围/256
五东条英机首次入阁/262
七八女投江/275
八斯大林远东决策/283
第七章1938年6月14 日至1938年9月5日
一宋庆龄发起“保卫中国大同盟”/289
二汪精卫主持“国民参政会”/294
三冈村宁次再获晋职/298
四张高峰之战/304
五蒋介石部署保卫大武汉/315
六朱德与卫立煌/320
七武汉外围阻击大战/325
第八章1938年9月7日至1938年10月22 日
一大本营决定突袭广州市/333
二共产主义国际发出重要指示/339
三苏联空军援华/345
四周恩来武汉献策/352
五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357
六冈村宁次遭遇重挫/360
七“洞中之人”心系战场/366
下部 华夏苦撑
(1938年10月30日至1941年12月7日)
第九章1938年10月30日至1939年1月30日
一汪精卫密谋降日/374
二彭德怀怒斥王明/378
四东京战略诱降/389
五长沙“焦土抗战”/394
七毛泽东首提“反摩擦”/406
八汪精卫叛逃河内/413
《远东战争风云(第三卷)》目录:
上部 血沃远东
(1941年12月8日至l942年8月15日)
第一章1941年12月8日至1942年1月14日
一重庆市欢呼美国参战/2
二《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0
三堪培拉对日本宣战/15
四山下奉文狂扫马来亚/20
五孔祥熙主持“和谈”内幕/32
六约瑟夫·斯大林意外之喜/37
七“飞虎队”首战告捷/45
八《联合国家宣言》/51
九薛岳三战长沙/58
十约瑟夫·史迪威重任在肩/72
第二章1942年2月23日至l942年3月11日
一战争逼近澳大利亚本土/78
二敌后武工队活跃在华北/83
四《大东亚战争大局已定》/98
七斯大林坚守莫斯科/116
八南次郎虐待英美战俘/125
九马来亚大屠杀/129
十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撤离菲律宾/136
十一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化名人大营救/140
第三章1942年3月20日至1942年4月15日
一“南方开发金库”出笼/148
二巴达维亚共和国失守/153
三缅甸沦陷/167
四杜聿明指挥东吁之战/178
五驻菲美国军队对日投降/182
六延安市整顿“三风”/188
七巴丹“死亡行军”/193
八天皇在地图上画个大圈/197
九保卫科伦坡/202
第四章1942年4月18日至1942年5月25日
一孙立人仁羌解救英军/207
二杜立特轰炸东京/214
三“军用票”大行其道/226
四冈村宁次华北“大扫荡”/231
五日军攻占密支那/236
六尼米兹大战珊瑚岛/241
七约瑟夫·史迪威步行走出缅北丛林/244
八毛泽东延安“鲁艺”演讲/251
九宋子文左右为难/260
第五章1942年5月25日至1942年6月5日
一左权殉国太行山/267
二“全体日本国民的战争”/278
三浙赣会战草草收场/282
四蒋介石夫妇广播演说/297
五陈若克母女壮烈牺牲/301
六《中美租赁协定》/305
七战云笼罩大海/310
八美日决战中途岛/324
第六章1942年6月10日至1942年8月15日
一溥仪数典忘祖/331
二周恩来虎穴斡旋/335
三广田弘毅出使泰国/340
四汪精卫推行“新政”/347
五“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改制/352
六裕仁犯下新愁/357
七史迪威异想天开/363
八居里特使访问重庆市/370
九胡适卸任驻美大使/376
下部 拉锯大战
(1942年8月4日至1943年11月26日)
第七章1942年8月4日至1942年11月14日
一陈毅坚守苏北/388
二日军进占瓜达尔卡纳尔岛/393
三美日瓜岛初次交锋/403
四延安市开展大生产/408
五“印尼大伊斯兰理事会”/414
六裕仁六神无主/418
七蒋介石接见中共代表林彪/423
第八章1942年11月27日至1943年2月1日
一冯玉祥提交战略反攻议案/432
二东条英机陷入困境/439
三美军克复瓜岛/445
四张学良转押麒麟洞/449
五郁达夫隐居武吉丁宜/454
六卡蒂素母女献身救国/461
七冈村宁次与华北“治安肃正”/467
八《南方军施政要纲》/472
第九章1943年1月14 日至1943年2月18日
一卡萨布兰卡会议/481
二对峙布纳海滩/488
三“东亚联盟”出笼/498
……
《远东战争风云(第四卷)》
序言
1945年联合国的成立,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虽然距日本法西斯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还有一些日子,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早已不存在任何疑义。那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参战人数最众、付出牺牲最大的战争,将永远留在人类的记忆中。远东是那一场大战的重要战场,与欧洲战场互为依存;日本法西斯是远东战场的元凶,与德国、意大利法西斯狼狈为奸。由中国、美国、苏联、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等国人民共同组成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成为埋葬日本法西斯的掘墓人。在那一场战争中,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被迫倾全民族之力、浴全民族之血,打了一场持续14年的反侵略战争。那是一场人类史上极其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中国是远东大战的主战场,中国人民在那场战争中的作用,早有历史定位。美国等国在摧毁日本法西斯主义中的巨大贡献,同样永载史册。在这场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的今天,人们在阅尽以欧洲战场为题材的、琳琅满目的文学、历史学名作之后,常常感到我们缺少一部既囊括远东战场全貌、又与中华民族在这场战争中所做出的伟大牺牲相称的、能够帮助一代又一代人对这一场战争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融文史于一体的长篇巨著。
罗先明先生所著《远东战争风云》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这部以史为据、文史结合的作品,上溯1927年日本枢密院“地震”,终至1948年12月23日凌晨东条英机等七名甲级战犯被处以绞刑,首次将中国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殊死抗争,放在整个远东战争、乃至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环境下来写,用真切确凿的史实证明中国战场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无可争辩的历史地位,以及远东战场参战各国人民浴血与共的战斗友谊,让人们看到远东战场血火纷飞的全景。该书将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各国人民的历史贡献,尽入波澜壮阔、血腥斑烂的画卷,让不分国界的读者一揽历史。这就是中国人的气魄和胸襟原貌。
中、美两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并肩战斗,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美国人民在太平洋战争时期,为战胜日本法西斯主义做出了无可比拟的特别贡献,本书对此作了精彩的描写。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美两国之间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历史。1972年,毛泽东与尼克松重新架起了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桥梁,使两国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事实证明,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于维护远东和平以及世界和平,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通过阅读本书,也能看到这一点。
现在,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已将近70年,全世界人民对那一段历史早有定评。但是自那一场大战结束之后,世界并未得到彻底的安宁。总有一些地区出现紧张局势,总有一些人在制造战争气氛。尤其是近年来,远东一带,在东海,在南海,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声调发生。但发展与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人们都强调“以史为鉴”。《远东战争风云》以史载入,以人述史,有机结合了文学和历史学笔法,让一百多位大大小小的历史人物皆以活生生的面容跃然纸上,使读者可从书中尽览远东大战全景。这在全世界人民都在祈祷和平、努力维护和平的今天,通过阅读本书,人们将受益匪浅。
后记
生为读书人,便总想留下点文字。于是便有了古往今来汗牛充栋的典籍专著,以及今后还会涌现的无以数计的妙文华章。
在我心目中,中华民族最了不起的文化人是写作《史记》的司马迁,以及写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孙思邈。同时,我特别钦佩英国作家吉本,他创作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堪称不朽之作;法国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同样将永垂青史。因为他们的写作既不是为“稻粱谋”,亦非为谋取功名,这样在写作时就能获得比较充分的自由,基本能做到“我手写我心”。
我从20岁开始,为县文化馆的油印刊物编写小快板,直至40岁以前,洋洋洒洒写出的东西数以百万计,然上乘之作甚少。究其原由,一是才学浅薄,二是不能“我手写我心”。
年过四十以后,思想渐趋成熟,功利之心日退,于是欲学司马迁、孙思邈、吉本、孟德斯鸠之著书态度,撰写一部能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又不至于留下太多遗憾的作品。至于能否出版,基本不在考虑之列。
这就是我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创作本书的动因。关于抗日战争,那时有两个禁区是十分敏感的:一是对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客观评价,二是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对中国抗战的巨大支持。但我既然要写这段历史,就不能绕开这两个重大问题。
大约有10年时间在收集资料、编列提纲,初稿写作完全是在“封闭”状态,知情者,只有我夫人及我的文学导师谢璞先生等极少数人。就是凭借有限的学识、有限的资料、有限的水平、有限的工余时间,终以十余年之苦功,撰成长这200余万字的初稿。
衷心感谢《中国作家》杂志原副主编杨志广先生,中国工人出版社知名编辑岳建一先生,他们独具慧眼,力主将此拙著以一种各方面可以接受的方式公开出版,同时听取读者的批评意见。我亦以试探性的心态,先于2001年将第一卷按照公开发表的要求加以删改,在《中国作家》杂志增刊发表,题为《东方大抗战》(第一卷)。此后,再将全部初稿压缩删改,于2003年以63集电视连续剧形式,在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题为《远东大抗战》(上、下册)。为了这两个版本的问世,杂志社、出版社和责任编辑都承担了极大的政治风险。
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广西出版总社社长杜森与广西人民出版社社长张华斌、总编辑江淳,以超人的勇气和魄力,决定将拙著适当修改后基本按原貌推出。这决定既包含政治风险又包含经济风险,因为其时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还没有发表。根据出版社的要求,我将原稿仔细修订梳理,割舍了相当篇幅,于2005年8月出版了题为《远东大战纪事》的三卷本。
《远东大战纪事》三卷本出版后,包括《人民日报》、《求是》杂志、《读书》杂志、《新华文摘》、新华网、新浪在内的全国300多家报纸、杂志、网站都发表了书评,对作品鼓励有加。国内50多家网站和报纸选载了本书部分章节。美国一家华文报纸全文连载此书长达六年,在当地华人中影响甚大。澳大利亚民族广播电台据此改编成长篇广播剧,听众反应很好。《远东大战纪事》三卷本除了在国内图书市场颇受欢迎外,还远销日本、东南亚、欧洲和北美。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国内翻译家翻译出了英文译稿,拟出版本书英文版。
时隔7年,现在读者见到的这套四卷本,是在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副社长于青、政治编辑二部主任侯俊智等同志的鼎力支持下推出的最完整的修订本。此次修改,一是将书名改为更加贴切的《远东战争风云》;二是对三卷本中某些不够准确之处予以更正,其中有的篇章做了调整;三是在三卷本付印时,因篇幅原因,不少有价值的内容被迫割舍,此次因做了整体调整,也就有机会予以增补;四是对于近些年学术界关于二战时期远东战场、尤其是中国正面战场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各种新观点,作者都时刻关注,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于修改书稿时酌情吸收;五是为便于读者阅读和检索,将全书所有大小标题都作了更改,使之一目了然。所有这一切,都融入了出版社有关领导和编辑的智慧与心血。
时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先生对四卷本《远东战争风云》的出版予以关注;原联合国副秘书长冀朝铸先生以八十高龄审读本书英文译稿,并为增补后的四卷本《远东战争风云》作序,三卷本《远东大战纪事》英译本审订者唐纳德·G.巴恩斯先生也为本书的再版写了序言,在此深表谢意。我同时要感谢我的家人,包括我90余岁的母亲和我的女儿,尤其是我的夫人。没有她的自我牺牲精神,我不可能完成这部鸿篇巨制。
不过,于作者学识之浅薄,对历史资料掌握之有限,使本书很难满足广大读者善意的期待。即使这部新近脱稿的四卷本,仍然存在诸多缺限与不足,不能算作一个理想的定本。本书从写作初稿到现在推出新的版本已逾十数栽,作者仍打算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批评意见的基础上,适时再对本书作增补修改。
罗先明
壬展年春月于京
参考资料
远东战争风云(全四卷).book.douban.com.201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