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林 男,江西省宜春市人,汉族,1976年6月出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水产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研究。
人物经历
主要学习经历:
1994.9-1998.7: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兽医学专业,获农学学士。
1998.9-2001.7: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预防动物医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
2002.9-2006.6: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攻读博士,获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2001.8—2004.5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助教,主讲“水产动物病理学”和“免疫学”等课程;
2004.6—2009.9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讲师;主讲“水产动物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课程;
2009.10—至今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主讲“动物检疫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微生物学”和“水产动物病理学”等课程;
科研成果
在研项目
(1)采用反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学技术研制欧洲鳗鲡病原菌外膜蛋白基因工程二联疫苗(主持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1.1-2013.12)
(2)欧洲鳗鲡病原菌外膜蛋白基因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主持人,福建省教育厅项目,2011.1-2012.12)
(3)鳗鲡病原菌外膜蛋白单克隆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主持人,福建省杰出青年科研人才项目 , 2011.9-2013.8)
(4)水产养殖病原菌的免疫检测新技术研究(参加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3.1-2016.12)
(5)鳗鲡病原菌外膜蛋白交叉保护性抗原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保护作用(参加人,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10.6-2013.5)
(6)鳗鲡健康养殖基因工程抗体制剂的研发(参加人,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 , 2010.3- 2012.2)
(7)养殖鳗鲡渔用中、西药复方的研究与开发(参加人,厦门市科技局项目 , 2009.12- 2013.1)
完成研究
(1)主持“采用反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学技术研制欧鳗病原菌外膜蛋白基因工程二联疫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001136,2011-2013),该项目克隆鳗鲡3个主要病原菌属外膜蛋白的基因全长,选择位于膜外部分可接触免疫系统的基因片段,设计接头两两连接后构建了气单胞菌与迟顿爱德华氏菌(pGEX-2T-porinⅡ-ompS2-His)、气单胞菌与创伤弧菌(pGEX-2T-porinⅡ-ompU-His)和创伤弧菌与迟顿爱德华氏菌(pGEX-2T-ompU-ompA -His)等3个重组表达载体并进行了高效表达,对3个二联外膜蛋白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发表相关论文7篇,其中在fish \u0026 shellfish immunology, aquaculture research 和分析化学等SCI刊物上发表文献3篇,研究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和应用水产动物基因工程多联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奠定基础,为提高水产养殖学科的病害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2)主持“鳗鱼病原菌鉴定与病原菌库建设”(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鳗鱼专项子项目,No.nyhyzx07-043-04,2007-2010),该项目采集了中国主要养殖区域(福建省、广东省、江西省等)50批次以上的发病鳗鱼病料,分离细菌后采用多种方法对这些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以期建立鳗鱼病原菌的菌种库。现已完成从福建、广东、江西等鳗鲡养殖场发病鳗鲡分离的600多株菌的分类与鉴定研究。初步建立了具有87株鳗鲡病原菌的菌种库。
(3)主持“鳗鲡病原菌交叉抗原的筛选及其免疫原性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No.B0740010, 2007-2009) :对31株病原菌和31种血清进行了交叉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表明,有6种血清可与多种细菌产生明显的交叉吸附现象。提取部分交叉反应明显菌株的外膜蛋白进行免疫印迹分析,发现这些菌间的确存在分子量相同的外膜蛋白交叉抗原,其中气单胞菌外膜蛋白交叉抗原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已经确定。
(4)主持“欧鳗病原菌外膜蛋白交叉抗原基因的克隆”(集美大学博士启动基金,No. ZQ2006020,2006-2008):成功克隆欧洲鳗鲡3个属病原菌的外膜蛋白交叉抗原基因,开展了气单胞菌属外膜蛋白交叉抗原基因的原核表达研究,表达的30kD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得到证实。
(5)主持“欧洲鳗鲡病原菌外膜蛋白基因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福建省教育厅项目,No.JA10191,2011.1-2012):该项目克隆鳗鲡2个主要病原菌属外膜蛋白的基因全长,选择位于膜外部分可接触免疫系统的基因片段,设计接头两两连接后构建了气单胞菌与迟顿爱德华氏菌二联外膜蛋白重组表达载体。
(6)参加“养殖鳗鲡渔用中、西药复方的研究与开发”(厦门市科技局项目,No. 3502Z20103023, 2009.12- 2013.12):本人分离到中药研发所需的80多株病原菌。
(7)参加“欧鳗病原菌、麻痹性贝毒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 No.B02032,2002-2005):本人建立了鳗鲡细胞免疫的检测方法。
(8)参加“欧洲鳗鲡免疫球蛋白cDNA克隆与表达”(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No.B0410021,2004-2006):主要参加人,本人对鳗鲡免疫球蛋白(IgM)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9)参加“鱼类主要病原检测及防治研究”(福建省科技重大项目子课题,No.2001Z013, 2001-2004):本人建立了欧鳗气单胞菌属的双重PCR检测方法。
(10)参加“鱼类病原菌快速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厦门市科技局,No.3502Z2001, 2001-2004):本人分离到31株毒性较强的欧洲鳗鲡病原菌并制备了相应的免疫血清,开发了31种鳗鲡病原菌检测试剂盒进行鳗鲡疾病的养殖现场检测,结果证实部分病原菌为养鳗场常发的疾病病原。
获奖情况
“鸡法氏囊及其三肽囊素(Bursin)免疫生物学的研究”获2007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证书号: Z-06-3-07-R02),第二获奖人。
学术论文
(1)Guo SL*, Guan RZ, Feng JJ, Huang WS. 2006. Effects of Anti-Bursin Monoclonal Antibody on Immunosuppression in Duck. Poultry Science (SCI), 85: 258-265.
(2)Guo SL, Feng JJ, Yang QH, Guan RZ*, Wang Yu, Lu PanPan. 2012. Immune effects of bathing European eels in live pathogenic bacteria, Aeromonas hydrophila. Aquaculture research (SCI), in press. doi:10.1111/are.12035
(3)Guo SL*, Wang Y, Guan RZ, Feng JJ, Lu PP, Hu LL, Zhao JP. Immune effects of a bivalent expressed outer membrane protein to American eels (Anguillarostrota), Fish \u0026 Shellfish Immunology (SCI), 2013, 35(2): 213-220.
(4)Lin P, Guo SL, Wang YL*, Wang WG, Chen JM. 2009. Comparison of Immobilization Modes in pH-Sensitive Phase Separation Immunoassay. Chinese Journal of 化学 (SCI), 27(11): 2190-2196.
(5)Feng JJ, Guan RZ*, Lin P, Guo sl 2009. 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analysis of immunoglobulin M heavy chain gene in European eel (Anguilla anguilla). Veterinary Immunology and Immunopathology (SCI), 127(1): 144-147.
(6)Guan RZ*, Xiong J, Huang WS, Guo sl 2011. Enhancement of protective immunity in European eel (Anguilla anguilla) against Aeromonas hydrophila and Aeromonas sobria by a recombinant Aeromonas outer membrane protein.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SCI), 43(1): 79-88.
(7)卢洁, 郭松林, 冯建军, 王艺磊, 朱洪泉, 林鹏*.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鳗鲡的产酸克雷伯氏菌 分析化学 (SCI). 2012 (11): 1709-1714.
(8)郭松林, 关瑞章*, 冯建军. 2006. 鳗鲡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初步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5(4): 416-420.
(9)郭松林, 关瑞章*, 冯建军. 2007. 鳗鲡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条件的建立. 中国水产科学, 14(3): 403-411.
(10)郭松林, 关瑞章*, 柳佩娟. 2007. 双重PCR法快速检测欧鳗嗜水单胞菌 集美大学学报, 12(4): 294-300.
(11)郭松林, 关瑞章*, 冯建军 2009. 气单胞菌属感染对美洲鳗鲡不同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8(4): 463-466.
(12)郭松林, 关瑞章*, 冯建军, 陈传卿. 2010.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对美洲鳗鲡血液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集美大学学报, 15(2): 93-97.
(13)郭松林, 冯建军, 熊静, 关瑞章*. 2011. 嗜水气单胞菌在欧洲鳗鲡体内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与病理观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30(4): 494-499.
(14)郭松林. 2011. 鳗鲡细菌性疾病的研究概况. 科学养鱼, 7: 48-49.
(15)郭松林, 关瑞章*, 冯建军, 杨求华. 2012. 基于16S rDNA序列和RFLP分析的病鳗分离菌株鉴定. 集美大学学报, 17(2): 81-88.
(16)郭松林, 王玉, 关瑞章, 冯建军, 林鹏, 杨求华. 2013. 鳗鲡病原性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全长的克隆与抗原决定簇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9(7): 144-152.
(17)王玉, 关瑞章, 黎中宝, 林鹏, 郭松林*. 2012. 鳗鲡病原性气单胞菌AFLP分型研究. 集美大学学报, 17(4): 253-258.
(18)许晓芸,杨求华,关瑞章,郭松林*. 2013. 养殖鳗鲡致病性气单胞菌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 福建水产, 35 (6): 460-469.
(19)郭松林. 鳗鲡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相关免疫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6年6月.
(20)郭松林, 谌南辉*. 2000. 粘膜免疫研究进展. 预防兽医学进展. 3:1-5.
(21)郭松林, 谌南辉*, 易道生. 2001. 鸭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最佳条件的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3(1):126-129.
(22)熊静, 关瑞章*, 郭松林, 黄文树 鱼类病原菌外膜蛋白及其免疫原性研究进展. 水生生物学报, 2011, 35(1): 163-169.
(23)马英,关瑞章*, 郭松林, 邓德波, 张俊荣. 2010. 鳗鲡病原菌16SrRNA 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9(6): 758-763.
(24)杨求华, 郭松林, 关瑞章*, 邹文政, 刘艺华, 王甜毅. 2012. 鳗鲡病原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生物技术通报, 28(7): 134-139.
(25)黄文树,陈学豪,梁英,郭松林,关瑞章*. 防治鳗鲡细菌性疾病的中西药复方筛选[J]. 中国水产科学, 2011, 18(1): 230-236.
(26)李忠琴,关瑞章*,郭松林,刘宏伟,黄文树. 盐麸木对鳗鲡致病性气单胞菌的体外抗菌后效应[J]. 中国兽医杂志, 2011, 47(12): 54-57.
(27)关瑞章*, 李忠琴, 郭松林, 刘宏伟. 汪黎虹. 种中药三联用对鳗鲡致病菌的抑制作用[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0(6): 764-767.
(28)谌南辉*, 郭松林, 吴石金. 2003. 法氏囊三肽囊素在鸭体中的组织学定位及功能的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34(1): 77-81.
(29)冯建军, 关瑞章*, 郭松林. 2008. 欧鳗免疫球蛋白阳性细胞的组织化学定位与分布特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7(4): 500-505.
(30)谌南辉*,邓舜洲,郭松林, 等. 1999. 珍禽源奇异变形杆菌微生物学特征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1(4): 241-245.
专利申请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种鳗鲡嗜水单胞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二联重组蛋白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1210433570.0,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6日。专利发明人:郭松林,关瑞章,王玉,冯建军,林鹏,黄文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