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的前身为基础科学部,1999年建院。建院以来,学院坚持以“育人为先,质量为本,勤奋踏实搞建设,积极进取谋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抓住学科建设的龙头,牢固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基本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院现拥有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应用物理系和工程力学系。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材料物理和工程力学三个本科专业;具有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力学和共建的材料物理化学四个硕士点;另有4个硕士点、1个博士点获准立项建设。
简介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实验教学中心获准为省级实验教学中心立项建设单位。学院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出版专著与教材10部,现承担省级教改课题5项,获省部教学成果奖2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现有教师129人,其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4%;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16人,副教授47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部突出贡献专家1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6人,楚天学者1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省政府津贴1人。在省级以上各类学会中任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等职务有10余人。
学院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几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省级自然科学奖3项;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承担省基金项目10余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近三年来科研经费达300余万元。
学院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省级奖13项;参加英语竞赛获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7项;参加周培源力学竞赛获省三等奖2项。
办学与建院以来,学院已形成了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形成了师资班、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教育的系统培养体系,现各类在校生1115人。学院至今已培养了1000余名理科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学院校友中,已涌现出一批著名学者和企业家,有国际知名数学家张高勇教授、周家足教授,有武汉市政集团总公司董事长谢先启教授,有深圳先科集团黎荣泽总经理,还有10余人担任企业经理等职务。
学院同美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的8所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定期与国外一些知名大学进行本科生和研究生交换学习活动。学院曾两次成功主办“凸体理论及其相关课题”的大型国际研讨会,参会的国外大学达10余所。同时,学院与国内60多所高校的理学院建立了密切交流合作关系。
历史沿革
1958年,武汉科技大学基础课部成立
1998年,理学院正式成立
1999年,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正式招生
1999年,应用数学硕士研究生正式招生
2001年,材料物理本科专业正式招生
2001年,应用数学硕士点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
2002年,工程力学本科专业正式招生
2003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力学硕士点立项建设;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点立项建设
概述
理学院下设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应用物理系、工程力学系、应用数学研究所、爆炸技术研究所、工程力学检测中心以及数力计算应用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9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8人,副教授21人,高级工程师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4人获宝钢基金委设立的优秀教师奖,3人被评为“十佳青年教师”,4人获湖北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有10人在省级以上学术团体任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在读博士4人,正在形成一支以博士牵头、以研究生为骨干的师资队伍。
学院目前有应用数学硕士点,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类、材料物理、工程力学四个本科专业,应用数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并于2003年被确定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概论与数理统计学、工程力学硕士点今年已获准立项建设。全院在读硕士生30余人,本科生650余人。
近三年来,理学院教师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95篇,(其中被SCI收录11篇,被EI收录19篇),ISTP收录5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1999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批准资助一项国际合作项目“U.S.-China Cooperative Research on Geometric Probability, Award Number 9906856”。中方参加者为任德麟教授。承担省部级教改及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奖六项。
在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理学院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努力倡导构建以学风建设为中心、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2002年在全校《数学竞赛》中获团体优秀组织奖;学生党支部获2002年“先进基层党组织”;多名同学获全国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二等奖;1名同学获2002年“宝钢奖学金”;1名同学获2003年湖北省“优秀学生干部”称号;01级材料物理学生国家四级英语一次性通过率排名全校第一;信息与计算科学首届毕业生一次性签约率达78%;考研录取率为14%;在2003级新生军训中荣获“优秀军训团”。
学院目前除承担学校共计52门理论课的教学外,还承担全校的大学物理、材料力学、数学建模的实验课教学任务。物理实验室93年被原国家教委授予“先进实验室”称号,并多次被评为湖北省高校先进实验室。工科数学教研室曾多次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由该室承担教学的高等数学课程现为省级优质课程。
全院教职工,爱岗敬业,崇尚科学,注重质量和效益,以及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该院拥有一批学术造诣颇深的国内外知名学者,他们在积分几何、随机几何和凸体理论、多元统计、生存分析、反应扩散方程、材料的磁性及复合材料力学、计算力学、爆炸力学等方向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不少成果被国际公认及国内同行赞同。
专业介绍
信息与计算科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科技、教育和经济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模型、计算方法、数据结构、数据库概论、计算机组织原理、信息工程概论、信息处理中的数学基础、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算法分析与设计、运筹与优化、计量经济学、数学软件及其应用等。
材料物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远大理想和良好思想品德,具有较深厚的数学和物理学基础,掌握材料科学基本理论和现代材料科学研究与测试的基本方法,能在科学研究、科技服务、教育、工业、事业、社会服务等方面从事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设计、性能检测、技术开发、质量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物理、理论物理(Ⅰ、Ⅱ)、固体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物理化学、材料物理导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研究方法、材料合成与制备、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材料物理专业实验等。
工程力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数学力学基础理论与计算机实践能力,能在与各种力学相关的工程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工程项目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振动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爆炸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软件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