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溶血性贫血是指某些细菌在血平板上生长繁殖时,在其菌落周围形成的宽大且完全透明的溶血环。这种现象是由细菌分泌的溶血素导致红细胞完全溶解而引起的,因此也被称为完全溶血。能够产生β溶血环的细菌包括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能引发人类和动物的各种疾病。
分类与特征
链球菌是一类根据其对绵羊血细胞琼脂的溶血能力进行分类的微生物。它们可分为三类:完全溶血(β溶血),部分溶血(α溶血)和不溶血(γ溶血)。其中,β溶血性贫血表现为菌落周围的溶血环宽度约为2至4毫米,边界清晰,且整个区域呈现完全透明的状态。
参考资料
α溶血、β溶血、γ溶血,你真的了解吗.百家号.2024-10-25
β溶血型链球菌诱发点滴型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百度学术搜索.2024-10-25
α溶血与β溶血的区别.39健康网.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