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于2004年4月开始在世界巡演,五十五折的原本撮其精华删减成二十九折,根据二十一世纪的审美观,保持昆曲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利用现代剧场的种种概念,传世经典以青春靓丽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再现一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
作品内容
这是白先勇先生第三次参加制作昆曲《牡丹亭》。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这部扛鼎之作《牡丹亭》是传奇中的国色天香花中之后,五十五折的剧本,架构恢宏,剧情曲折,上两次演出,只见一斑,编演一出呈现全貌精神的《牡丹亭》一直是我多年的梦想,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让其终于圆梦。
白先勇先生参加了删编剧本的工作,和编剧小组的其他成员把五十五折的原本,撮其精华删减成二十七折,分上中下三本,三天连台演完,从第一出演到最后一出圆驾,基本上保持了剧情的完整。
《牡丹亭》的主题在于一个“情”字,剧本也就贴近汤显祖“情至”、“情真”、“情深”的理念来发展:第一本启蒙于“梦中情”,第二本转折为“人鬼情”,第三本归结到“人间情”。汤显祖笔下的“天下第一有情人”杜丽娘因梦生情,一往而深,上天下地,终于返回人间,与柳生梦梅结成连理。在《牡丹亭》中给予爱情最高的礼赞,爱情可以超越生死,冲破礼教,感动冥府、朝廷,得到最后胜利。《牡丹亭》可以说是一部有史诗格局的“寻情记”,上承《西厢记》,下启《红楼》,是中国浪漫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一般《牡丹亭》的演出本偏重杜丽娘,以旦角表演为主。我们的剧本,还原汤显祖原著精神,加强柳梦梅角色,生旦并重。因此,《拾画?、《叫画》这两出经常演出的巾生代表作,我们捏成一折,做了适当的改编,更加凸显其重要性,三十分钟的独角戏,将巾生表演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与第一本杜丽娘的经典折子《惊梦》、《寻梦》旗鼓相当。汤显祖笔下的柳梦梅远不止于儒雅俊秀的“梦中情人”,亦是一介不畏权势,敢与理教抗争的傲骨书生。如此,我们的剧本生旦戏双线发展,达到了对称平衡之美。
职员表
人物介绍
历史传承
“案头”的文学本编好后,还得经过“场上”表演的试验。我们的总导演是有“巾生魁首”之誉的浙昆名演员汪世瑜,他有五十年的舞台经验,由他逐出排演过后,几经修改,我们的演出本终于定稿。
青春版《牡丹亭》选中了俞玖林及沈丰英分饰柳梦梅及杜丽娘,两位青年演员属于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小兰花”班,形貌唱作俱佳,是极具潜力的两块璞玉,但玉不琢不成器,于是我们大力敦请汪世瑜及江苏省昆剧院饮誉中国昆曲界的“旦角祭酒”张继青跨省跨团进驻苏州,亲自指导并传授。这也是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宗旨之一,借着一出戏的排演,完成世代传承的重要工作。
昆曲这项曾经独霸中国剧坛二百年,有过辉煌历史的表演艺术,从上个世纪初,一直遭到传承危机。民国初年,昆曲几乎消失于中国舞台,幸亏有心人士在苏州市成立“昆曲传习所”,训练出一批“传”字辈的优秀演员,日后成为二十世纪昆曲薪火相传的旗手。汪世瑜、张继青正是这些“传”字辈老师傅亲手调教的接班人,汪世瑜师承周传瑛,张继青受教于姚传芗。而今“小兰花”班的俞玖林拜师于汪世瑜门下,而沈丰英亦由张继青正式收为门徒,在传承意义上,二人也就隔代继承了“传”字辈老师傅一脉相传的表演风格。这是属于昆曲表演艺术中正宗、正统、正派的格调。(文/白先勇)
演出介绍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此剧一经问世,便有许多传奇效果。据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市有女伶演到“寻梦”一折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由明至今,《牡丹亭》几乎成为昆曲之代名词——昆曲巍然曲宗,牡丹艳冠群芳,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精华版《牡丹亭》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创作并首演于2004年,其戏剧结构独具精巧,行当搭配生旦净丑齐全,场面编排文武冷热相济,表演风格细腻、典雅、精致,首演以来收获好评无数,被很多人誉为“此生不可错过的昆曲演出”,“昆曲入坑之作”。
演出团体: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原名江苏省苏昆剧团,成立于一九五六年,昆剧、苏剧兼演。历年来,剧院相继培育出“继”、“承”、“弘”、“扬”四代优秀昆曲演员百余人。目前全院96%为专业技术人员。王芳摘取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二度梅”殊荣,俞玖林、沈丰英双双荣获梅花奖。2002年王芳、陶红珍、杨晓勇、吕福海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促进昆曲艺术奖”。剧院特邀著名昆曲艺术家汪世瑜、张继青、蔡正仁担任剧院艺术指导,同时还邀请全国其他著名昆曲艺术家驻院参与传承,工程与剧院老师一起培养青年演员,取得了累累硕果,对昆剧院艺术抢救、继承、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擅长的剧目有《牡丹亭》、《白兔记》、《荆钗记》、《十五贯》、《满床笏》、《琵琶记》、《长生殿》、《窦娥冤》等昆剧大戏和近二百七十出昆剧传统折子戏。近年排演的青春版《牡丹亭》、《长生殿》与《玉簪记》更是影响重大。剧团先后到美国、英国、意大利、希腊、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2011年12月10日 19:30
演出场馆: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演出票价:600 ,500 ,450,400 ,350,220 ,160 ,100
演出时间:2021年4月24日、25日
演出场馆:上海大剧院
演出时间:2021年11月5日、6日
演出场馆:云南艺术剧院
演出票价:180,380,680,899(380*3),999(680*2)
2022年1月15日,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作为“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相约北京遇见江南”苏州市文化艺术展示周精品剧目,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上演。10月21日,据今日头条报道,昆剧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将于11月2日在珠海大剧院歌剧厅上演。
作品评价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倾倒众生
文\击节而歌
姹紫嫣红的5月,白先勇先生携着他后半生钟爱所系的《牡丹亭》第四度进京,能容纳约3000人的北展剧场,11日的上本演出再次爆满,更巧的是,这正是白先生青春版《牡丹亭》的第100场演出。
人海中的我偷偷观察了一下,30岁以下的年轻人要占到80%,更青春的学生要占到50%;还有呢,多是女同胞们三五成群地结伴而来,男同胞们大多身边都伴着佳人一道儿的。
白先生力挽狂澜,在昆曲年轻一辈传继无力的情况下,策划的青春版让中国最美的古典戏剧再次大放异彩,演绎古典美的,年轻化,欣赏古典美的,年轻化,深蕴古典美学的昆曲,也年轻化。所谓青春版,大抵意义在此?
——惊鸿一现汤显祖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
青春版的《牡丹亭》中,这段点睛之笔竟然由汤显祖本人上场演绎,一现惊鸿啊!此段演完,汤先生转身对着观众,负手长立,舞台的灯光逐渐黯淡下去,于昏黄之中慨然长立的汤先生,此时竟生了些仙气氤的味道!
——清心玉映杜丽娘
看牡丹亭之前,在网上搜索资料,听得许许多多的人说华文漪的扮相最美。
现场沈丰英饰演的丽娘之美,是让我爱极了的。由于坐在25排,丽娘的美,是近观不成的了。于远观之中,那略略低眉颔首的羞涩姿态,那微微上扬的万分淑仪的嘴角,那水袖轻挥的盈盈身段,那柔弱细软又声声含情的声段,一个端美淑仪、清心玉映,温柔似水又内心炙热浓烈的宋代大家闺秀,就这样把我们带进了她生生死死的爱情神话里。
如果要细细评论丽娘之美,首先应是眉目含情之美,礼教森严的杜太守百般严苛教导出的女儿,举手投足、张口闭口间须得极尽大家闺秀的风范,而丽娘情深如此,这扇心灵的窗户,挡也挡不住满眼的情。我还细细看了杜丽娘的剧照,每一张和柳生的对视中,均止不住深情。丽娘之美,其次在于声音之美。柔若无骨,千回百转。恰如丝丝袅袅的烟,我生生听出了几许缠绵。
在此之前,听过张继青、华文漪版本的,甚至梅兰芳的录音,若论华丽和丰富之美,若论沧桑之美,若论婉转之美,大师们胜过一筹。可大师们演绎丽娘之时,都已“青春不再”,我们听得出的唱腔之外的韵味,也得于丰实盈厚的岁月沉淀。沈丰英版的丽娘,以青春年少之身演绎牡丹般娇艳正浓之人,多了许多青春柔美的味道。这种青春,有些逼人地真实,甚至闭上眼眸,耳中丝丝婉转,恍然以为不在今世,而在宋代了。
——舞台、服装及音乐之美
首先狂赞青春版的服装设计,全是古色古香、水墨淡雅的风格,尤其是丽娘和十二花神的服装。狂赞服装和美术设计——著名电影导演王童,据说花神服装上的图案都是他用画笔一笔一笔地画上去的。我睁大了眼睛,貌似觉得那是巧夺天工的苏州刺绣(后来证实确实是啊),你想想看,或浓艳、或秀雅的牡丹、杜鹃、梅花、百合、墨兰等等不同花色,栩栩落在柔白细软的丝质绣服上,那是何等的绮丽、古雅啊。(哭啊,好多图贴不上来,回头再找补吧)
《牡丹亭》的舞台十分古典、写意。昨天花神出场的两段很是经典啊,分别是惊梦和离魂那两出。惊梦那出,十位十二花神姐姐在几位花神哥哥的引领下,分作两路,悠然出场,花神们莲步轻移,裙裾生风,裙摆若水波般灵动,披风随之飘飘扬扬,又有激情壮美的音乐想起,当时不禁想大呼:神仙姐姐啊!。“离魂”一场戏,杜丽娘在花神的簇拥之下,身披曳地的红色大斗篷,慢慢走向舞台深处。渐行渐远的杜丽娘手拈一枝梅花,蓦然回眸之际,音乐响,黑幕之上一束亮光,摄人心魄之美啊!
——争议
尽管白先生的牡丹亭遭到南北一些传统昆曲艺术家的非议,认为青春版的主演的身段唱腔尚需锤炼,认为以短短一年的时间排练整整一本戏,实在有粗制滥造之嫌疑,老先生们忽略了,在美轮美奂的昆曲艺术的生存和极端高雅之间应该如何择?当大众开始为古典美而震撼的时候,昆曲回春的时候也到了。
——完结篇
“美的东西,人人都会喜欢”,国学的美,昆曲的美,使国人的自信力被西方文化冲击的四处逸散的时候,似乎又慢慢凝聚起来。前两天还跟人争论文化复兴的问题,国学回暖,昆曲回春,我们的文化复兴还有多远呢?
参考资料
石小梅、施夏明同台,精华版《牡丹亭》问世17年首到上海_文艺范_澎湃新闻-The Paper.澎湃新闻.2021-04-26
正式开票!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即将在昆明上演.今日头条.2021-09-22
青春版《牡丹亭》第21次进京演出,白先勇祝贺演出添彩冬奥.今日头条.2022-01-15
不可错过!昆剧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将在珠海大剧院上演.今日头条.202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