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记忆

《清华记忆》是2011年4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郑小惠 、童庆钧 、高。

内容介绍

《清华记忆:清华大学老校友口述历史(百年校庆)》荟萃了26位清华老校友的口述访谈,历时四年完成,集中体现了清华大学的百年发展与变革,内容涉及老校友对台湾清华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新清华建设等各阶段的亲历及反思,汇集成为百年清华记忆。口述访谈生动活泼,可读性强,适合大众阅读。读者可以从不同的口述中多角度了解清华大学历史。

作者介绍

郑小惠 1970年生,河曲县人,硕士。现任清华大学图书馆数字化部主任,副研究馆员,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数字图书馆项目,编著一部,译著两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研究方向为数字图书馆。

童庆钧 1978年生,封开县人,硕士。1998—200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水利系,2002—200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2005年至今就职于清华大学图书馆数字化部。研究方向为数字图书馆、科学技术史、历史语文学等。发表论文数篇,译著两部。

高瑄 1963年生,山东胶州人,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研究馆员。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项目,主持及参编著作多部,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史、科技历史文献。

作品目录

百年踪迹——吴宗济口述

1 家世背景

2 求学经历

3 爱国义举

4 政治浮沉

5 科研成就

附:清华大学旧事竹枝词

科艺留声——刘曾复口述

1 家世简述

2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3 清华大学

4 工作经历

5 艺术因缘

八年清华 风雨同舟——高沂口述

1 与清华结缘

2 在政治风雨中艰难发展

3 从“大跃进”到生产自救

4 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5 文革狂飙

6 统战点滴

体教萍踪——王维屏口述

1 抗战爆发

2 逃离沦陷区

3 求学之路

4 清华大学

5 走上国际体坛

6 回忆清华体育教研组

拓宽领域 持之以恒——林家翘口述

1 应用数学

2 做研究要广

3 谈现在的教育与体制

4 回忆老清华大学

清华琐忆——白家祉口述

1 考取“清华清寒公费生”

2 战争前的北京清华园

3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我与清华——唐统一口述

1 入学,一年级

2 借读

3 复学,二年级

4 三年级

5 四年级

6 助教生涯

7 去英国工厂实习

8 回国到清华任教

9 培养研究生

10 科研工作

11 建立精密仪器

12 图书馆工作

13 校外活动

14 体育运动

15 离休与反聘

严谨求实 勇于创新——郑林庆口述

1 我的学历

2 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学习

3 在美国工厂见习

4 我的教学生涯——机械零件课程

5 政治运动

6 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生平自叙——康寿山口述

1 家世

2 早年求学

3 抗战时的中央大学

4 初到北平市

5 走进清华

意匠探微——汪国瑜口述

1 解放前夕我的清华园生活

2 建筑系初创

3 国徽设计

4 教学与设计相结合

在学习中成长成才——汪家鼎口述

1 简述

2 联合国大会

3 出国

4 清华

往昔回顾——江作昭口述

1 来清华大学的经过

2 参加民主学运的经历

3 参加地下读书会

4 北平解放,投笔从戎,参军南下

5 重回清华任教,从事新型陶瓷科研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6 对开展科研工作的两点体会

7 文革经历和对蒋南翔校长主政清华业绩的认识

8 往昔回顾

向南翔同志学习,建设新清华——刘冰口述

1 结缘清华:从团中央到清华园

2 做好助手:办社会主义大学

3 风雨岁月:十年“文革”,三次上书

淡泊明志 自强不息——王补宣口述

1 家业简述

2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3 清华大学岁月

4 伉俪情深

5 人生感悟

拜万人师 谋万家居——吴良镛口述

1 建筑系的创办:“营建系”时代

2 院系调整后的新起点

止而后定 止于至善——解沛基口述

1 清华园里新启航

2 见证新清华发展历程

3 从“思想改造”到“反右”

4 “文革”中的经历

5 创办技术服务公司

忆清华岁月 思学科发展——何东昌口述

1 解放前:清华的民主氛围

2 建国初期的政治运动

3 教育领域的调整与改革

4 忆往昔清华园中人与事

在语词的密林里——陆慈口述

1 从常熟市昆明市

2 从联大学生到清华大学助教

3 清华的教学生涯

4 我的家庭

教学相长 培育新人——王炜钰口述

1 “又红又专”的教育理念

2 教育与科研生产相结合

3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4 培养“登山队员”

5 招收工农兵学员

6 批判“大屋顶”

7 90年代:参与设计人民大会堂港澳厅

结缘清华育英才——张礼口述

1 求学辅仁

2 留学与归国

3 清华岁月

我的清华情结——卢谦口述

1 自学外语

2 初到清华

3 俄语教学与翻译

4 与苏联专家共事

5 回忆蒋南翔

6 改教英语

7 技术革新

8 施工教研组的兴衰

9 回顾“反右”与“文革”

10 学外语的经验和体会

11 体悟清华大学

12 后记——铭心的怀念和感谢

科学攀登55年历程回忆——吕应中口述

1 从“航空救国”到“革命救国”

2 科学救国:攀登核能科技高峰

3 第二次飞跃:“软科学救国”解决我国的持续发展问题

4 第三次飞跃:致力于“技术救世”

往事回眸——潘际銮口述

1 国难声中的成长

2 感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岁月

3 回顾校长生涯

4 蒋南翔与清华大学

低调为人 探索隐——金国藩口述

1 清华世家

2求学之路

3 教学生涯

4 教育理念

5 人生感悟

六十载清华大学情——张思敬口述

1 解放前

2 建国初期

3 清华的“反右”斗争

4 “四清”运动

5 党员队伍建设工作

6 干部选拔与培养机制

7 “文革”岁月

8 清华校史研究与编工作

9 六十余载党龄风雨路

苦心钻研 多作贡献——阎炳义口述

1 抗战时期

2 解放前后

3 建国初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