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垒山村位于余姚市凤山街道,距离市中心约4公里。东邻同光村,南濒姚江,西毗剑江村,北靠穴湖。村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萧甬铁路、余慈铁路在此交汇,甬余公路贯穿村落长达3公里,阳明东路也延伸至此。村内设有202路公交线路通往市区。九垒山村包括9个自然村,拥有698户居民,常住人口达1768人。村域总面积约为1564亩,其中包含1600亩山林。村内设有党总支1个,下属3个党支部,党员人数共93人。截至2006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8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
历史沿革
九垒山村名称源于村北侧梅花山主峰向南直至甬余线直线上的九座类似堡垒的小山峰。历史上,九垒山村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变更。解放初期,两个自然村合并成为双河彝族乡第一村。1953年,两村分离,分别被称为蜀山乡桐一村和桐二村。1958年,再次合并并更名为桐一大队和桐二大队。文化大革命时期,两村合并为双河公社红卫大队。1984年,恢复为双河乡九垒山村和桐湖村。2001年,两村最终合并形成现今的九垒山村。
经济发展
九垒山村拥有多家工业企业,其中包括一家建筑面积超3000平方米的厂房可供租赁。由于地理位置靠近城市中心,许多村民从事商业活动或种植反季节蔬菜,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大约三分之一的村民在城区农贸市场从事农产品批发和零售业务。此外,还有数户村民在塑料城经营规模较大的塑料贸易公司,以及少数村民经营资产过千万的建筑企业。村内共计有20多家各类企业。
社会服务
九垒山村致力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设了两个各占地120多平方米的老年活动室,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同时,村内还为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及高龄人群办理了养老保险。村内的主要道路均已铺设沥青路面,并安装了路灯。村内配备河道保洁员5人、卫生保洁员7人、民防队员5人,以及14个公共厕所和两个垃圾中转站。随着经济发展,村民住宅普遍升级为两层或三层楼房,人均住房面积已达40平方米。轿车逐渐替代了摩托车,通信设施如程控电话、手机、有线电视和电脑等已在每个家庭普及。
自然景观
九垒山村地处姚江畔,环境优美,道路宽阔平整,绿化覆盖率高,夜晚灯火通明,呈现出一幅和谐宜居的画面。
参考资料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凤山街道.博雅地名分享网.2024-09-13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凤山街道概况.博雅地名分享网.2024-09-13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凤山街道九垒山村.博雅地名分享网.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