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是2012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易社强。

内容简介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主体共有四部分。生动叙述了联合国大会昆明市之前的经历,勾画了联大与云南省社会以及当时政府之间的关系,对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自身的历史、传统和精神渊源进行探讨,淋漓尽致地描摹了联大教师的风采,详细生动地再现了联大在昆明时期的生活。史料扎实,分析精湛,人物跃然纸上。

该书由美国的易社强(John Israel)教授倾二十年之力写就,视角独树一帜。何炳棣先生称赞其为“迄今最佳联大校史”。全书主体共有四部分,并有导言和结语。该书的出版,势必会令广大读者注目与着迷。

作者简介

易社强(John Israel),西南联大荣誉校友。早年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教授,现为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研究。著有《1927-1937年中国学生民族主义》(Student Nationalism in China,1927-1937)等。

译者简介:

饶佳荣,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与师友合译《档案中的虚构》等多部作品。

目录

简体版序言 1

序 言→ 3

凡 例→ 7

导 言→ 1

第一部分

第一章 ∣ 从北平市长沙市→ 7

第二章 ∣ 联合国大会长征→ 26

第三章 ∣ 蒙自市的魅力→ 5

第二部分

第四章 ∣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与云南人→ 69

第五章 ∣ 重庆市昆明市→ 82

第六章 ∣ 联大的学风→ 100

第三部分

第七章 ∣ 文学院→ 121

第八章 ∣ 法商学院→ 144

第九章 ∣ 战争与学术→ 163

第十章 ∣ 理学院→ 171

第十一章 ∣ 工学院→ 189

第十二章 ∣ 师范学院→ 199

第四部分

第十三章 ∣ 希望的岁月:1938 — 1941 年→ 213

第十四章 ∣ 坚忍的岁月:1941 — 1943 年→ 247

第十五章 ∣ 考验的岁月:1943 — 1945 年→ 277

第十六章 ∣ 完成使命:1945 — 1946 年→ 304

结 语→ 316

访谈清单→ 325

注释→ 330

参考文献→ 365

索引→ 374

译后记→ 387

本书的独到之处

史料珍贵

从1938年到1946年,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历史的过往,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就悄然离去。联合国大会的教师们早已幻化成我们心中的影像,从前就读于联大的学生们到今时今日也都已是老人。易社强先生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陆续走访了数十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友和荣休教授,现在看来,这份材料是如此珍贵。本书的史料价值从他对联大教师的采访名单就可略见一斑:

鲍觉民陈岱孙陈国符陈雪屏费孝通冯友兰何炳棣黄钰生、黄中孚、江泽涵金岳霖、李树青、李田意、李卓敏刘崇鋐马大猷、米士、白英、钱端升钱思亮秦瓒任之恭沈同施嘉炀孙毓棠陶葆楷、王恩治、王赣愚、王遵明、王佐良吴大猷、伍启元、吴泽霖吴征镒阎振兴杨石先杨西昆、衣复得、袁复礼查良钊张德昌郑天挺

角度新颖

由于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扎实的史料积累,易社强教授的这本书的确与众多一般的大学校史迥然不同。然而,他自己在简体版序言中谦逊地写道:“我从不认为,拙作之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研究再无提升的空间。作为一所容纳了众多杰出学者和知名校友的大学,本书无法也无意面面俱到,其间自有遗漏疏忽,此其一。其二,我是个老外,毋庸讳言,我对中国古老而深的文字和文化的理解必有局限,与中国同行相比,我在阅读、消化中文文献的速度和范围方面,都大为逊色。作为弥补,我的优势可能在于,我能从不同的文化背景考量研究对象,从而提供不同的视角和点滴之见。不管“旁观者清”这种说法是否完全有效,但我肯定可以做到“旁观者异”。易社强教授用平和而生动的语言,将联大八年的历史娓娓道来,他用真挚的笔触再现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感情真挚

易社强教授自称自己是个“老滇票”,也很以“西南联大荣誉校友”这个称号为荣,从他研究西南联大付出的辛勤努力和真挚感情来看,他不逊于任何一位联大校友。他充分发扬了“自由主义者”的精神,为保护联合国大会遗产而努力奋斗。易社强教授用三倍于联大存世的时间,完成了这部著作,相信读者在分享易先生这份痴迷的同时,能做到像易先生所说的“借鉴联大丰富的经验与智慧为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扬帆导航。”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