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秦瓒

秦瓒

秦(1898年-1988年),字缜略,河南固始人,汉族,中国现代著名教授和经济学家。他的父亲秦树声是清末双科进士。秦瓒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50年至1951年,他担任云南大学临时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简介

秦瓒1919年考取公费留美,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经济学,1926年取得硕士学位后回国。先后在河南大学经济系、北京社会调查所、北京大学任教和任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秦瓒到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6年被聘为云南大学教授,经济系主任。在云南大学任教期间,他讲授生动、逻辑性强,像作讲演,深受学生喜欢。他还投身到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中,经常出席学生的集会,发表演讲抨击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深受爱国师生的拥护和爱戴,被称为“红色教授”。

云南解放初期,云南大学组成了由 11 人参加的云南大学临时校务执行委员会,选举秦瓒为主任委员,9 月,西南军政委员会任命秦瓒为云南大学临时校务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负责过渡时期的校务工作。在这期间他主持了恢复教学秩序、评定职称、院系调整等一系列工作,到北京参加了全国第一次高教会议,还带队到农村参加清匪反霸和土改工作。为云南大学的建设和云南省高等教育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秦瓒历任云南大学临时校务管理委员会主任、经济系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云南省高等教育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云南省教育工会副主席、云南省人民代表、九三学社昆明分社主委、九三学社辽宁省委顾问,云南省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常委。

1988年3月秦瓒在大连市去世,享年80岁。

力主联合大学南迁昆明

说到抗日战争时期在昆明组建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大家都感到十分亲切,都不忘记它对云南省文化、教育、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发生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联合大学,同年10月15日开学,以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为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共同主持校务。不久之后,上海市、南京相继陷落,长沙市形势严峻。1938年1月20日,长沙临时联合大学宣布迁往云南,数百名师生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跋涉,于4月26日抵达昆明市,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滇南蒙自,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于当年5月4日正式上课。同年冬,增设了师范学院。一学年后,在蒙自市的文法学院迁回昆明。设立了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和一个选修班。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结束,三校分别迁回平津复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为当时中国和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有各自独特的经历和教学作风。组成联合国大会以后,汇集了吴大猷周培源王竹溪梁思成金岳霖陈省身王力朱自清冯友兰吴有训陈寅恪沈从文陈岱孙闻一多钱穆钱锺书、费孝通、华罗庚朱光潜赵九章、李楷文、林徽因、吴晗、吴宓潘光旦冯至卞之琳等一批全国著名专家、学者、教授,更显师资充实,人才济济。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学府。办学的8年中,先后有8000学生入学,毕业学生3807人。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谢玮、邓稼先、黄昆、彭 云、汪曾祺王希季、陈芳允、郭永怀屠守锷、吴讷、陈忠经、戴传曾、王浩、杨惠南何兆武李长之何其芳、吴大观、任继愈等均学有成就,许多后来成为蜚声中外的大家。

临时联合大学南迁时,为什么没有迁到中国南方其他城市,而迁来云南昆明呢?当时力主迁往昆明市的秦瓒,是做了许多工作且功不可没的。

秦瓒(1899年~1989年),字略,湖南省固始县人,中国现代著名教授和经济学家。因其父秦树声曾在云南省先后任曲靖知府、曲靖道尹、腾越(今腾冲市)道尹和云南学台等,他少年时代随父在云南度过,青年时代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财政学。192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经济学系主任。他在参加长沙联合大学中、高层领导数次讨论南迁问题时,根据自己从小在云南得到良好印象,大力介绍和推荐云南良好的诸多自然人文条件及在抗日战争中的特殊优越地位外,还分别向三校校长表明,其父当过云南学台,是统管云南教育的最高行政长官,政界和教育界都有不少熟人。如果临时联合大学南迁到云南昆明,会得到各方面的热情欢迎和大力帮助,大家被他说服。南迁到云南省的方案确定后,他又自告奋勇,亲率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日夜兼程、历尽艰辛地从长沙市赶到昆明市。通过拜会和走访,得到云南省主席龙云和云南官绅及社会贤达的全力支持。省政府安排省教育厅厅长龚自知全力配合,协助他选校址,迅速盖了一些简易草棚作临时校舍用房,还向云南大学借用了今云大西院的部分校区作学生服务部和医务室。1938年冬,一切后勤筹备工作在他的努力奔走下很快就绪,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如期在昆明开学了。他同时执教于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用汉语和流利的英语讲授经济学财政学,深受两校师生的称道。

1947年,秦瓒应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之邀从北平市回到昆明市,任云南大学教授兼经济系主任。云南解放时,他被公推为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在等待接管的过渡期间,他主持恢复了教学秩序、评定教师职称、进行院系调整等一系列重要工作,直到1951年10月周保中接任校长时止。此后,秦瓒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云南省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为云南的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奉献了毕生精力。

参考资料